书城励志学最好的别人
22235500000015

第15章 成功宏志靠培养,学会冲破“阻力墙”(3)

4.注意场合

抱怨时,要充分利用非正式场合,尽量与上司和同事私下交谈,避免公开提意见和表示不满。这样做不仅能给自己留有回旋的余地,即使提出的意见出现失误,也不会有损自己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还有利于维护上司的尊严,不致于使别人陷入被动和难堪。

5.选择时机

在找上级阐明自己的不同意见时,先要向秘书了解一下这位头头的心情如何是很重要的。国外人际关系专家这样建议道,当上司和同事正烦恼时,你去找他抱怨,岂不是给他烦中添烦,火上浇油吗?即使你的抱怨很正当和合理,别人也会对你反感、排斥。

6.合理建议

当你对领导和同事抱怨后,最好还能提出相应的建设性意见,来弱化对方可能产生的不愉快。至少应提出一些对解决问题有参考价值的看法。这样领导会真切地感受到你是在为他着想。

7.别误正事

即使你受到了极大的委屈,也不可把这些情绪带到工作中去。很多人认为自己是对的,等上司给自己一个“说法”。正常工作被打断了,影响了工作的进度,其他同事对你产生不满,更高一层的上司也会对你形成坏印象。要改变这么多人对你的看法,你今后的处境将更为不妙。

8.目的明确

你可以抱怨,但你抱怨后,要让领导和同事切实感到,你被所抱怨的事伤害了,而不是要攻击或贬低对方。切记,你抱怨的目的是帮助自己解决问题,而非让别人对你形成敌意。

四、学会改变思维,逢凶可化吉

培根说:“多诈的人渺视学问,愚鲁的人羡慕学问,聪明的人运用学问,因为学问的本身并不教人如何用它们;这种运用之道乃是学问以外、学问以上的一种智能,是由观察体会才能得到的。”在现实生活中,不仅需要有学问和智慧,更需要有学问以外和学问以上的一种智能。

在复杂的社会和生活、工作的环境中,要善于观察体会,并从中发现别人用尽脑汁都没发现的东西,这种发现的眼光和能力,才是智能。有智能的人,往往不管遇上多大难事,他都能在观察和思考中神奇地迸发出金点子来,可起到逢凶化吉的作用。

从前,在欠债不还就要入狱的时代,伦敦有位商人,欠了一位高利贷债主的一笔巨款。那个又老又丑的债主,看上商人青春美丽的女儿,便要求商人用女儿来抵债。

商人和女儿听到这个提议都很恐慌。狡猾伪善的高利贷债主故作仁慈,建议这件事听从上天安排。他说,他将在空钱袋里放入一颗黑石子,一颗白石子,然后让商人女儿伸手摸出其一,如果她拣中的是黑石子,她就要成为他的妻子,商人的债务也不用还了;如果她拣中的是白石子,她不仅可以回到父亲身边,债务也一笔勾销,但是,假若她拒绝探手一试,她父亲就要入狱。

虽然不情愿,商人的女儿还是答应试一试。当时,他们正在花园中铺满石子的小径上,协议之后,高利贷债主随即弯腰拾起两颗小石子,放入袋中。敏锐的少女突然察觉:两颗小石子竟然全是黑的!

如果你是那个不幸的少女,你该怎么办?

故事中的女孩不发一语,冷静地伸手探入袋中,漫不经心似的,眼睛看着别处,摸出一颗石子。突然手一松,石子便顺势滚落到了路上的石子堆里,分辨不出是哪一颗了。

“噢!看我笨手笨脚的。”女孩呼道:“不过,没关系,现在只需要看看袋子里剩下的这颗石子是什么颜色的,就可以知道我刚才选的那一颗石子是黑是白了。”

当然,袋子里剩下的石子一定是黑的,恶债主既然不能承认自己的诡诈,也就只好承认她选中的是白石子。

一场债务风波有惊无险地落幕。这不是“解决导向”的思考模式所能处理的,因为,水平思考方式的关键不是选出的石子,而是换一个角度来看,袋子里剩下来的石子是什么颜色?

五、学会研究错误,成功才有希望

列宁曾经说过:“公开承认错误,揭露错误的原因,分析产生错误的环境,仔细讨论改正错误的方法,是一个郑重的党的标志。”列宁是一个伟大的政治家,当然也是一个最大的成功者。

我以往之所以没做出过一件像样的事,吃亏就在这里。很多时候,在很多地方,什么都不怕,就怕别人说我有错误。当然,更没有勇气公开承认错误,去找错误的原因和改正的方法,深感后悔莫及!看来,要做成功的事,非得研究它不可……

科马内奇就是一个“研究错误”而大获成功的典范。

罗马尼亚奥运女子体操冠军获得者——科马内奇,在紧张的训练和激烈的竞赛中,在遭到挫折失败的时候,教练告诉她:“必须学会输的风度,你必须研究你的错误,并加以改正。”由此可见教练的高明之处。科马内奇严格地按照这一教诲做了。她最不喜欢听“很好!”“好极了!”她最欢迎的是人家能够指出她的错误和不足。她从难从严刻苦训练,扎扎实实纠正一切不足之处,终于为她亲爱的祖国,也为她自己,赢得了无上光荣!

成功来自勤奋,在这里是没有任何侥幸和取巧的捷径可走的。但是若要说有什么“秘诀”的话,那就是记住教练对她的指导:“研究你的错误,并加以改正。”

无数事实证明,错误,从来不只是意味着失败。它还是导向成功的必由阶梯。如果你能正确对待它、抓住它、研究它、克服它,未知就可变为有知,失败就会转化为胜利。没有605次的失败,就没有著名的药剂“606”。

契诃夫不是说过:“要雕出一张大理石脸,把不是脸的地方去掉就是了。”不同的语言,说出了一个共同的真理,要达到目的,就必须首先在实践中弄清什么是错误的,什么地方不是“脸”。如果尽可能把错误,把“不是脸的地方”去掉,剩下的不就是准确、优美、漂亮的大理石脸吗?

显而易见,了解自己的缺点错误,好处是很多的。三百多年前莎士比亚曾借剧中人的嘴说:“人们的耳朵不能容纳忠言,谄媚却这样容易进去!”可见,讳疾忌医,爱吹不爱批,简直是一种通病。

如果我们都像科马内奇那样对待缺点、错误,或者把莎士比亚的那句话,掉个个儿,那么,一个人的进步就会是很可观的了。

有道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有过必改,来者可追。

六、学会做事先“心”到,“脚”才能到

成功大师金言告诉我们:“发掘成功机制,对于人来说,‘生存’不仅仅意味着活下来,他们还具有某种情感和精神需求,这是动物所不具有的。”

“我们常常认为,只有诗人、发明家之类的人才具有创造性想象力,其实,对于我们每个人所做的每一件事情来讲,都离不开具有创造性的想象力。”一个人只要具有了创造性的想象力,就可以说,世界上没有跨不过的河,也没有翻不过的坎。在壮志凌云、脚踏实地的有志者眼里,路再长也没有脚长,山再高也会被人踩在脚下,只要“心”到,“脚”就能到。

台湾的林清玄从小就想当作家,那时候的他异常热爱文学,想当作家。父亲问作家是干吗的?他说,作家就是坐下来写字寄出去,人家就把钱寄过来。父亲当场给了他一巴掌,骂道:“这个世界上哪有这么好的事情,如果有这么好的事情,我就先去做了,不会轮到你了。”

一次他打开地图正好翻到埃及那页。父亲看到他在看埃及地图说道:“我保证,你这辈子绝对不可能去埃及那么远的地方。”

后来,他成了台湾作家中最高产、获得台湾各类文学奖项最多的一位。他第一次出境就到了埃及,还买了一张明信片寄给爸爸,上面写道:“亲爱的爸爸,我现在就坐在金字塔前面给你写信。”

在谈到自己的成功时,林清玄说:“首先你要敢想,如果你连想的勇气都没有,那你肯定走不远。心到脚才能到。”

没有谁能阻止你的梦想,也没有谁的生命被保证,只要你想要,只要你愿意,成功就会属于你。

没有不想做大事的青年,只有不鼓励青年做大事的社会。我们现在社会的一个普遍特点是平庸、消费化,从学校到家长,都鼓励年轻人要安稳,要过日子。这当然没有什么不对。但一个正常的社会,一个有朝气的社会,不应当在青年开始人生道路的时候,就把生活的目标局限在眼前平庸的生活上。社会要鼓励青年做大事,为社会进步承担责任,要有一点“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的气概。

七、学会做事早起步,“万小时定律”是关键

读一读爱因斯坦对艺术与科学的简单明了的定义,它区别清了艺术与科学,使人受益匪浅:“如果用逻辑的语言来描绘所见所闻的身心感受,那么我们所从事的就是科学;如果传达给我们的印象不能为理智所接受,而只能为直觉所领悟,那么我们所从事的便是艺术”。

《纽约客》专职作家格拉德威尔则认为,天才不过是做了足够多的练习的人,艺术领域也不例外。

他总结出了一个“万小时定律”。研究显示,在任何领域取得成功的关键跟天分无关,只是练习的问题。需要练习一万个小时——10年内,每周练习20小时,大概每天3小时。好像大脑需要这么长时间,以吸收达到精通需要知道的东西。

心理学家安德斯·埃里克森20世纪90年代初在柏林音乐学院做过调查,学小提琴的大约都从5岁开始练习。起初每个人都是每周练习两三个小时,但从8岁起,那些最优秀的学生练习时间逐步增加,9岁时每周6小时,12岁时8小时,14岁时16小时,直到20岁时每周30小时,共计一万个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