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学最好的别人
22235500000045

第45章 坚守“记忆”,灾难降临神不欺(4)

谁也没想到,这部非洲题材的小说出版后,竟吸引了无数读者,整个伦敦出版界一夜之间都认识了这位带着3个孩子的年轻母亲。

一部小说的成功,让她看到了人生的希望和生活的方向——继续写故事、写小说。童年以来的苦难与坎坷经历,都成了她创作的素材。贫苦的出身,使她对弱者有着天然的亲近与同情:对人性的深切关注,又使她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勤奋写作。结果,她在写作的道路上一发而不可收拾,结下了累累硕果。

从1952年开始,她用17年的时间,创作发表了《暴力的孩子》、《金色笔记》等多部长篇小说。

多丽丝·莱辛是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最高龄者,瑞典文学院宣布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为多丽丝·莱辛的那天,距离莱辛88岁生日只有11天,苦难伴随着莱辛一生,正是这些苦难的磨砺,她的人生才会光芒四射,苦尽甘来。

六、学会破译“憎恨”,棋高一招是万全之策

人生在世,在短暂的生命历程里,每个人都会留下自己的脚印。所有的生命都有尽头,没有尽头的是开拓者的脚步。

聪明的人坦然地走自己的路,留下自己的脚印任人评说,而愚蠢的人一步一回头,听着别人对脚印的评说,以致挪不开脚迈不开步。

人生之路承载着一切人的脚印,脚印延续着漫漫人生路。

敢到别人没有到过的地方留下自己脚印的人,他们的人生就会显得灿烂辉煌;而始终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的人,他的人生便没有意义。

总是沿着老路走的脚步,是平安的、悠闲的,但绝不会成为新路的起点。只有那些敢于藐视一切未知领域的人,他们的脚步,才会开启成功之门,创造未知世界的华美篇章。

从荆棘和坎坷中踏出的脚步,是受人敬仰和推崇的。经历的坎坷越多,你留下的脚印就会越清晰,负载越重,你留下的脚印就会越深刻。

有人说,人生什么都可以修正,但就是无法修正自己的脚印。因为脚印的意义不在于它是否拼成完美的图画,而在于它证明了你在途中所付出的努力。

在行进中,会遇上荆棘和坎坷;在行进中,也会遇上许多不同意见的人,有意见就会产生矛盾,引起“憎恨”,遇到这种情况,一定不要忘记大方向,努力向前走。要理智、冷静、深思,用智慧去破译“憎恨”,棋高一招才是万全之策。

战国时,中山国相国司马熹很得国君信任,但是国君的宠姬阴姬却十分憎恨司马熹,常在国君的枕边说他的坏话。历史上,臣子因得罪国王宠姬而下台甚至遭受迫害的例子很多,司马熹很清楚其中的关系。

不能这样坐以待毙。那么,该如何办才好呢?想了很长时间,司马熹都没想出一个万全之策。中山国有个智者叫田简,他看到司马熹的处境很难,于是悄悄地向司马熹献策。

不久,赵国来了一位使者,小小的中山国对战国七雄之一的赵国自然是不敢怠慢的,所以,司马熹几乎寸步不离地陪伴着赵国使臣,生怕有一点怠慢。一次在宴会上,司马熹问使者:“听说贵国擅长音乐的美女很多,是这样吗?”使者说:“并非如此。”司马熹说:“我曾经到过许多国家,见过无数美女,总觉得没人比得上我国那位阴姬了,她的容貌倾国倾城,仪态婀娜多姿,简直是仙女下凡。”使者回去把这一情况禀报给了赵王,赵王听了之后,还未见到本人,就已经动心了。于是,赵王派使者到中山国,请求把阴姬送给赵王。

阴姬是中山国国君最宠爱的妃子,国君视她为掌上明珠,现在赵王要夺人所爱,他哪里肯答应。但又担心如果得罪了赵王,中山国就会遭到赵国的报复,中山国国力微弱,很可能要蒙难。正当中山国君束手无策时,司马熹向国君进谏说:“启奏大王,臣有一个办法,既可以回绝赵国,又可避免我国蒙难。”国君一听十分高兴,忙问:“你有什么万全之策?”司马熹说:“您可以立即册封阴姬为王后,这样就是绝了赵王的邪念。”

中山国国君立即就办。就这样,中山国保全下来了,阴姬顺利地做了中山国王后。司马熹因力荐阴姬为王后而得到阴姬的尊重,阴姬从此不再憎恨司马熹,心中对他感激涕零。司马熹终于摆脱了困境,所献万全之策真可谓“一石三鸟”。

七、学会“宽恕”,可让失望变希望

在现实生活中,“宽恕”和“仇恨”是人们常常遇到的一个重要话题,而且是一个难以解决好的话题。学会“宽恕”确实可以给我们带来很多益处;实施“仇恨”,会后患无穷。

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拥有一颗宽容之心,可以减少焦虑和压力,降低血压和心率,获得更好的人际关系以及较少的躯体疼痛和更高的幸福感。

更重要的是,选择宽恕更多的不是为了减轻那些曾经伤害过你的人的内疚感或罪恶感,而是为了你自己。除了有利于你的情绪和躯体健康外,选择宽恕可以帮助你从受害者的阴影和无力状态中摆脱出来,你不再把生活建立在对他人的指责之上,你开始明白自己随时可以开始新的生活,负起对自己幸福的责任。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优秀是一种习惯。”如果说优秀是一种习惯,那么懒惰也是一种习惯。人出生的时候,除了脾气会因为天性而有所不同,其他的方面基本都是后天形成的,是家庭影响和教育的结果。所以,我们的一言一行都是日积月累养成的习惯。有的人养成了很好的习惯,有的人养成了很坏的习惯。所以我们从现在起就要把优秀变成一种习惯,使优秀行为习以为常,变成我们的第二天性。

让优秀的品德奠定你的一生,让良好的习惯影响你的一生,让孜孜以求的学习成就你的一生。

既然把优秀变成了习惯,那就会处处优秀,优秀的人,对人处世讲宽容,不偏见。

或许大多数人在认知领域都有偏见,程度不同,领域不同,矫治的办法也不同。即使科学家也保证不了毫无偏见。19世纪初,德国的弗郎赫费制造出反射望远镜,创建了光谱学,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但他被拒绝出席科学会议,因为他是光学仪器制造商,不是“科学家”。

偏见之于正见,如影随形,有时两者还纠缠在一起,不好甄辨。摆脱偏见的法门是宽容。

学会了宽容的智慧,就会让失望变希望。

有一位警察是个自行车爱好者。一天清早,他在大街上巡逻,突然发现一辆自行车飞速向他驶来,他下意识地拿出测速仪,开始测定自行车的速度有没有违反交通规则。

骑自行车的人根本就没发现警察在测他的速度,他像一匹野马一样冲来。

测速仪显示的速度已经超过了限定的速度,他违规了!警察这么一想,觉得不对,天哪!他测出的竟然是汽车的速度,也就是说,这个自行车手的速度超过了汽车。他惊呆了,他有点不相信一个人可以把自行车骑得像汽车一样快。

他把那个骑车人拦下,车手是一位十五六岁的学生。警察告诉他违反了交通规则,并且要对他实行罚款。警察让学生说出他的学校或家庭住址,否则要对他进行重罚。那学生说出他骑快车的理由,因为他要赶去上学,不然他就要迟到了。警察听了这话,想了想笑着对学生说:“那么,你先去上学,以后我会与你联系”。

不久,那个孩子的学校接到一封信,信来自哥本哈根最著名的自行车俱乐部,这个俱乐部曾经培养过许多优秀的自行车运动员。信中说,欢迎那个叫斯卡斯代尔的孩子参加他们的俱乐部,他们将为他提供一切训练条件,信中还夹寄着一张警察测定的车速。

学校有些惊讶,他们鼓励孩子参加自行车俱乐部。

4年后,斯卡斯代尔成为丹麦自行车赛的冠军,并在奥运会上拿到自行车运动项目的第一块金牌。

那么,你应该“尊崇”什么?选择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