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农村心理危机干预手册
22236300000009

第9章 成瘾危机(1)

谈到成瘾危机,如果光从字面上来看,可能部分读者不太理解;如果换种具体的说法,比如,烟瘾、酒瘾、麻将上瘾、网络成瘾等等,相信广大读者对这些现象都有所耳闻,有些读者可能由于家人、亲属、朋友或正是本人沉迷于此而深受其害。也见过了太多的家庭由于家人沉迷赌博而搞得妻离子散,许多家庭由于家人贪杯而战火纷飞,甚至因为贪杯而葬送了自己的生命,给家庭带来巨大的伤害。作为家人、亲属、朋友或是当事人,我们都希望有一种方法能解救这些处于痛苦中的家庭,解救这些成瘾行为的受害者,而这些问题正是本篇将要讨论和解决的。下面,我们先来看一些案例。

新春伊始,一群特殊的患者——物质依赖症患者聚集在华西医院心理卫生中心,举行一场特殊的新春联谊会。他们要么长期依赖酒精,要么依赖一种解热镇痛药,要么依赖麻将,要么依赖网络……心理卫生中心物质依赖病房主治医生康林说,他们在康复巩固期,特别需要医生、家庭和社会的关心,举行新春联谊会,对他们也是一种特殊的治疗方法。

贴了两年药不贴腿发抖

在装饰着气球和鲜花的聚会大厅,医生、护士和患者相继上台表演拿手节目。进入医院治疗已经10天的张玲(化名)坐在台下,冷静地看着病友们表演的节目。两年前,因为患有慢性疼痛症,医生建议张玲使用芬太尼透皮贴。“我一直按照医生的建议,每3天贴2贴。”张玲说,因为简单方便,她对这种药一用就是两年,但如果不贴,马上又会痛。“觉得两腿冷,直发抖,不晓得腿该往哪里放了,还有出汗、心慌的症状。”到医院一问,张玲才知道自己已经对芬太尼透皮贴产生了依赖性。两腿发冷、出汗心慌的症状,是患了物质依赖症的反应。“家里人都知道我是治病出现的意外,非常支持我来治疗。”张玲说,她现正在接受******替代治疗及辅助心理治疗,估计还有10天,就可以出院了。

早起半斤酒不喝不起床

在患物质依赖症的患者中,酒精依赖是一种最常见的病,但陈明(化名)的症状要严重得多:“我每天要喝两斤60度的江津老白干(高粱酒),不然就像毒瘾发作一样,没法正常生活。”14岁那年,陈处于青春叛逆期,他偷偷买酒喝,试图学大人那样借酒消愁。没想到,这酒一喝就是20多年,越喝越愁。“戒酒戒了N次,一旦不喝酒,就心慌、烦躁、发抖、出冷汗,啥子症状都来了。”陈明说,他到医院接受治疗之前,床头柜上就放着几瓶60度的高粱酒,早上醒来浑身发软无力,喝上半斤以后才能正常起床生活。在医院里,陈明接受了吃药输液的化学治疗、厌恶酒精的电击物理治疗,以及相关的心理辅导。

搓麻将欠债100万

上网、搓麻将,对常人来说是一种娱乐,可对于长期沉迷其中的人,可能已发展为一种病态。物质依赖病区主管护师陶庆兰说,刚刚出院的一位女患者刘丽(化名)多年来对麻将十分迷醉,可以不睡觉不吃饭,但必须要打麻将。当丈夫与她离婚,儿子不认她,家里老父母为她欠债100多万的时候,刘丽找到了心理卫生中心,希望通过药物来戒掉麻将。“她来医院之前,还不晓得自己的症状已经是一种病态,不停地谴责自己,认为是自己品德上出了问题。”陶庆兰说,刘丽在走投无路的时候,还曾偷偷自杀,但没有成功。进了医院之后,刘丽接受了抗焦虑和抗抑郁等治疗方法,令刘丽从心理上对麻将产生厌恶的情绪。“治愈出院后,她还应该脱离打麻将的大环境,不然很容易复发。”陶庆兰说。

为戒网瘾砍断自己手指

小黄原来是一个勤奋好学的学生,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进入高三以后,学习压力增大,为了舒缓压力,小黄渐渐迷恋上了网络游戏,成绩也迅速下滑,从班上的前两名,跌到了全班中等偏下。一天,小黄的爸爸接到老师电话,说小黄晚自习以后没有回宿舍,而是偷偷溜去上网了,且类似情况这学期已经发生多次。于是爸爸将小黄接回家,并跟他谈话。悔恨之下的小黄突然举刀将自己左手小指砍断,幸好家人及时将他送进医院才避免落下终身残疾。

上面的案例在我们的生活中太常见了,成瘾者都曾为自己的问题深深苦恼过,有的甚至为戒掉成瘾行为而作出了过激的反应,比如像案例中的小黄,但是像小黄的这种行为,能戒掉网瘾吗?

第一讲成瘾概述

引言中的案例有涉及药物依赖的、酒瘾的、赌瘾以及网瘾等成瘾行为,生活中还有许多类似的成瘾行为,那么怎么界定成瘾行为?什么是物质依赖呢?

成瘾的定义及分类

成瘾是指对某种事物逐渐产生的精神上的依赖和病态的嗜好。就目前而言,成瘾性危机主要有化学物质依赖成瘾和非化学物质依赖成瘾两种情况。化学物质依赖成瘾包括对******、******、酒精、尼古丁、********、致幻剂、药物等依赖;非化学物质依赖成瘾包括赌博成瘾、网络成瘾等。

一般认为,社会文化因素是成瘾物质使用类型的主要决定因素。比如,在酒文化盛行的地方,酒精成瘾一般比较突出。

关于物质依赖

物质依赖是指长期滥用某种物质后,产生一种心理上与躯体上的强烈而不能克制寻觅该种物质的状态,借以体验重复使用该物质的心理快感,同时避免戒断的躯体不适。前者称为心理依赖,后者称为躯体依赖。

过去物质依赖有一个同义语,叫做“药瘾”(物质成瘾)。1957年世界卫生组织对“药瘾”作了如下定义:由于反复使用药物而产生了对个人和社会有害的,并使躯体出现周期性或慢性的中毒状态。同时还具有下述特点:①为了能继续使用这些药物而不择手段去获取它;②用量不断增加(产生耐药性);③可产生精神性的和躯体性的依赖(戒断症状),对个人、社会产生恶劣影响。统称为物质依赖或药物成瘾。

物质滥用是指违反社会常规或与公认的医疗实践不相关或不一致地间断或持续过度使用精神活性物质的现象。这种滥用远非尝试性使用、社会娱乐或随处境需要的使用,而是逐渐转入强化性的使用状态,从而导致依赖的形成。

据1980年国际麻醉品管制局工作报告指出,从20世纪60年代后期起,许多国家出现严重的麻醉品依赖(俗称毒品依赖或吸毒)现象。到20世纪80年代,情况更加严重,使越来越多的国家都受到影响。目前,全世界吸毒人数至少已达到4800万,每年有10万人死于吸毒。非法毒品年交易额达5000亿美元,仅次于军火交易,其规模大于石油贸易,相当于世界贸易总额的1/10。据2005年统计,全国因吸毒造成的死亡人数累计达33975名。国家禁毒委2010年2月发布消息,截至2009年底,全国现有登记在册吸毒人员133.6万多人。其中,男性占84.6%,女性占15.4%。从年龄情况看,35岁以下人员占58.1%。从滥用种类看,滥用******人员所占比例下降至73.2%,滥用****、******合成毒品人员所占比例上升至约27%。

各类物质依赖流行情况

(1)鸦片类物质:鸦片类物质依赖,仍然是现今世界范围内最严重、影响人类身心健康最大的问题。吸食鸦片在东南亚、港澳地区、澳大利亚和许多欧美国家的青少年中大量流行。美国南北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和越南战争期间在部队中都有过鸦片类物质依赖的严重流行,据统计,越南战争期间美军复员军人中有26000~39000名******依赖患者,占复员军人总数的25%~40%。1968年,美国发动了全国性的“戒毒运动”,设立了数百个“戒毒指导所”,然而收效甚微,以致有人认为:“美国的麻醉药依赖问题已远远超出了医学和法律问题,而成为十足的政治问题。”我国在新中国成立前估计有2000万左右的鸦片“瘾君子”。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政府十分重视与关心人民的身心健康,于20世纪50年代成立戒毒机构,将鸦片依赖患者集中管理与治疗,颁发了一系列禁止私自种植和滥用鸦片的法规,收到显著成效。经过短短的几年,鸦片滥用基本绝迹。自那以后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在全世界享有无毒国家的殊荣。据1984年全国12个地区精神疾病流行学调查报告中提供的鸦片依赖患病率仅为0.03%,这充分反映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性。但是,在某些经济文化较为落后的边远山区,私种鸦片并未彻底根绝,个别人依旧滥用鸦片并暗中转手贩卖,毒害他人。20世纪80年代后期,国际贩毒集团利用我国对外开放之机和我国西南边陲毗连毒品主要产地“金三角”的特殊地理位置,采用过境贩毒的方式,将鸦片和******偷运进入我国境内,致使中缅边界及其附近地区毒品滥用故态复萌,还波及内地一些地区。到1990年底,全国登记在册的吸毒者至少7万人,使我们重新面临着预防与控制物质滥用的严峻挑战。

(2)大麻类物质:在印度、中东、非洲一带吸食印度大麻至少有500年历史。20世纪50年代大麻类制剂在世界范围内广为流行,估计吸食者有2亿人,而且主要涉及青少年。据报道,1977年美国12~17岁青少年人群的60%曾有过吸用大麻的历史。英国青少年中10%的人试用过;有20%~55%的学生每周吸一次或者更多。有很多地区常有团伙性质的集团吸食情况。由于大麻并不是麻醉剂,有的国家如美国的一部分州并不明确禁止,阿拉斯加州则公开认为是合法的事情。值得注意的是,亚洲一些国家如菲律宾、越南、韩国、新加坡等原不存在吸食大麻问题,但由于受到西方文化(主要是美国驻军)的影响再加上执法不严,而出现大麻走私活动,现时在大中学生间的流行有增无减。更应引起警惕的是,近年有些国家的商贩竟将大麻制剂掺入香烟中出售,使流行范围更加扩大。

(3)******类物质:******是从南美灌木古柯树叶提出的生物碱,有局部麻醉和中枢兴奋作用。南美印第安人千百年来咀嚼古柯树叶以驱除疲劳和饥饿感。19世纪中叶,******被提取出来,除作为局部麻醉药外,还被用于治疗无力状态、性功能减退等。到19世纪末及20世纪,******依赖便在美国流行。现在有的国家厂商把古柯叶加工成为古柯浆,与烟草混合制成香烟;更有甚者制成******奶酪,从而造成更大规模的流行。

(4)******类物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日、美、英等国部队士兵用以驱除疲劳,增强战斗力,大量服用此药,名曰“大力丸”。战后,这些战争剩余物资首先在日本市场上出售,引起依赖流行,形成两次依赖高峰。据1954年估计,日本滥用******者约50万~150万人。此风随后波及欧美,如20世纪60年代在英国涉及的范围占人口的1%。目前在我国临床医生仍然应用此药,特别是用******治疗儿童多动综合征有效,应予以高度重视,防止滥用蔓延。

(5)致幻剂:致幻剂的种类特别繁多,以******二乙胺(LSD)具有代表性。自从LSD问世以来,它成了用于使正常人产生“模拟性精神病”的实验精神病学的时髦材料。以后,它又曾作为精神疾病治疗的辅助药,用药后有利于精神分析学家诱导患者进行“精神发泄”,现今已罕为医学使用。还有一些从事文学艺术的人,为寻求感官刺激和神秘体验而滥用。此外,一些宗教信徒们至今仍保留着在一定仪式上嚼食致幻植物的习俗。据统计,现在参加嚼食墨西哥仙人掌的宗教仪式的人数达25万。

(6)催眠镇静药物:与麻醉剂或非医疗性物质相比,催眠镇静剂以及下面要提到的抗焦虑药物、非鸦片类镇痛药物均系合法处方用药,使用广泛,品种繁多,故形成依赖的潜在危险性更大。催眠镇静药中以巴比妥类为例,1903年投入临床,1904年就有了第一篇药物依赖的报告。现在认为,以中短时作用的催眠药物形成依赖的倾向最大。在非巴比妥类催眠药中,利眠宁、导眠能、******等,于1955年投入使用,经过50多年的实践证明,它们更易形成依赖,尤其是******的依赖倾向最明显,故许多国家已停止生产并禁止进口此药。一般人对于镇静催眠药物依赖的严重性估计不足,往往是医生无意间把患者引入了歧途。麻醉药物依赖者在毒品难以到手的情况下,往往用催眠镇静药替代。酒中毒者也常用此类药物来增强酒的效应。巴比妥与******联用,在当今西方社会更为流行。催眠镇静药物在我国的应用日益普及,常因控制不严而较易获得,使药物依赖者有增长趋势,可惜尚未引起医生和患者的足够重视。

(7)抗焦虑药物:20世纪60年代以来,以安定类为代表的抗焦虑药,在治疗效果和应用范围方面已取代了巴比妥类药物,近年来它已走进了千家万户。以英国为例,70年代中期每年的47万张处方中,有43%属于这一类药物。其药物依赖的特点是发生于长期使用大剂量者,近几年的观察又发现了使用常规剂量也有人产生依赖。近年来对北京部分居民和医疗职业群体的调查资料表明,安定类药物依赖或滥用均居各类物质依赖或滥用的首位。有人预言,安定类药有可能成为新一代的鸦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