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诗总论》)宋子侯的《董娇娆》也是模仿民歌又有文士气的佳作。东汉中后期,文人思想偏离正统,反映在文学上,就是热衷于表达个人的内心体验。
自张衡始,东汉文人五、七言诗形成了以抒情为主的基本走势。张衡《同声歌》用新婚女子的自述语气,可能有所寄托。这首诗感情真挚,辞采绮丽,技巧已有一定进步。如“思为菀蒻席,在下蔽匡床;愿为罗衾帱,在上卫风霜”数句,颇有乐府民歌情调,陶渊明《闲情赋》中“愿在衣为领”一段便是受了它的启发。蔡邕的《翠鸟》以鸟自比,反映了作者遭遇迫害,幸脱世网的心情。郦炎的《见志诗》二首表达了作者不信宿命的思想、超迈绝尘的雄心壮志和贤才被抑不用的感慨。赵壹的《刺世疾邪赋》后的两首附诗,揭露东汉末年政治社会的黑暗,充满激愤情绪,其一云:“文籍虽满腹,不如一囊钱”,批判贿赂横行,取士用人看重钱财而轻视学问的社会现实。
东汉末,秦嘉的《赠妇诗》三首是文人五言诗成熟的标志。秦嘉、徐淑夫妇经历过缠绵悱恻的生离死别,他们的诗文赠答成为文学史上的佳话。秦嘉的《赠妇诗》在时间上具有连续性。其一写即将赴京之际遣车迎妇,徐淑因病不能同行,使秦嘉彻夜辗转难眠。
人生譬朝露。居世多屯蹇。忧艰常早至。欢会常苦晚。念当奉时役。去尔日遥远。遣车迎子还。空往复空返。省书情凄怆。临食不能饭。独坐空房中。谁与相劝勉。长夜不能眠。伏枕独展转。忧来如循环。匪席不可卷。
抒发了身不由己的苦衷。其二写秦嘉想前往徐淑处面叙款曲,终因交通不便等原因未能成行。
皇灵无私亲,为善荷天禄。伤我与尔身,少小罹茕独。既得结大义,欢乐苦不足。念当远离别,思念叙款曲。河广无舟梁,道近隔丘陆。临路怀惆怅,中驾正踯躅。浮云起高山,悲风激深谷。良马不回鞍,轻车不转毂。针药可屡进,愁思难为数。贞士笃终始,恩义可不属。
抒写分离之苦。其三写启程赴京时以礼物赠徐淑,遥寄款诚。肃肃仆夫征,锵锵扬和铃。清晨当引迈,束带待鸡鸣。顾看空室中,髣髴想姿形。
一别怀万恨,起坐为不宁。何用叙我心,遗思致款诚。宝钗好耀首,明镜可鉴形。芳香去垢秽,素琴有清声。诗人感木瓜,乃欲答瑶琼。愧彼赠我厚,惭此往物轻。虽知未足报。贵用叙我情。
秦嘉在抒发离愁别绪时,把夫妇****放到彼此人生经历中加以审视,点出少与多、早与晚这两对矛盾:“人生譬朝露,居世多屯蹇。忧艰常早至,欢会常苦晚。”“伤我与尔身,少小罹茕独。既得结大义,欢乐苦不足。”秦嘉抛别病妻远赴京城,使他们欢乐愈少,忧愁更多;艰难再次提前降临,欢会的日子不知推迟到何时。诗中都有对车驾的描写,用来衬托诗人百感交集的复杂心情。“遣车迎子还,空往复空返”,传达的是失望之情;“良马不回鞍,轻车不转毂”,表现的是怅惘之感;“肃肃仆夫征,锵锵扬和铃”,暗示车铃催促启程,又流露出无可奈何之意。
从班固到秦嘉,经过一个世纪左右的发展,东汉文人五言诗的创作进入繁荣期。至桓、灵二帝时,文人五言诗基本转向对现实的批判。郦炎五言体《见志诗》二首,抒发怀才不遇的感慨,表达了压抑不平之气。赵壹《刺世疾邪诗》二首,用辛辣的笔调揭露和抨击了东汉王朝存在的弊端,表达了诗人的愤慨和绝望。蔡邕的《翠鸟诗》是乱世文人全身远害心态的写照。这三位诗人的五言诗都作于灵帝时期,具有乱世文学的典型特征,与建安文学梗概多气、志深笔长的风格较为接近。正如许学夷所说:“赵壹、郦炎、孔融、秦嘉五言,俱见作用之迹,而壹、炎、融用意尤切,盖其时已与建安接矣。”(《诗源变体》)但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则是《古诗十九首》,它是抒情文学复苏的产物。
《古诗十九首》
东汉无名氏所作的五言诗被称作“古诗”,钟嵘《诗品》曾提到有五十九首,今存三十首左右。《古诗十九首》收录在《昭明文选》之中,代表了汉代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关于古诗十九首的作者和写作年代,或称是枚乘所作(《文心雕龙·明诗》),或称是曹植、王粲所作(《诗品》),均不可靠。近代研究者多以为出自桓、灵时代的中下层知识分子,非一人之辞,亦非一时之作。无论从五言诗的发展史,还是诗歌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思想内容来看,这个看法都是可信的。
《古诗十九首》是游子之歌和思妇之词,大都抒发了游子的羁旅情怀和思妇的闺怨之情二者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古诗十九首》所表现的复杂感情在古代具有普遍性和典型意义,千百年来引起读者的广泛共鸣。
一、思想内容
《古诗十九首》深刻再现了文人在汉末社会思想大转变时期,其毕生追求的幻灭与沉沦,心灵的觉醒与痛苦,所谓“逐臣弃友、思妇劳人、托境抒情、比物连类、亲疏厚薄、死生新故之感,质言之、寓言之、一唱而三叹之”(王康《古诗十九首绎后序》),良非虚言。如《青青陵上柏》:
青青陵上柏,磊磊涧中石。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斗酒相娱乐,聊厚不为保。驱车策驽马,游戏宛与洛。洛中何郁郁,冠带自相索。长衢罗夹巷,王侯多第宅。两宫摇踵望,双阙百余尺。极宴娱心意,戚戚何所迫?
作者游戏宛洛,意在仕途。但他发现这个宫殿巍峨、甲第连云,权贵们朋比为奸、苟且度日的都城,并不是属于他的世界。在诗人貌似冷峻的态度中,蕴含有失去人生归宿感的迷惘。有从政理想被亵渎的忧愤。
《明月皎夜光》抒写了诗人的另一种失落,一些文人在追求共同利益时,往往标榜气节和忠义,而当他们为功名利禄展开竞争时,原先的交谊就发生了变化。侥幸者和失意者的沉浮异势,使友情徒具虚名,诗人笃信的伦理道德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顿显虚妄,所谓“昔我同门友,弃我如遗迹。良无磐石固,虚名复何益”。
《古诗十九首》在揭露现实社会黑暗,抨击末世风俗的同时,隐含了诗人对失去的道德原则的追恋。这种无可奈何的处境和心态,加深了诗人的信仰危机。事功不朽的希望破灭了,诗人转而从新的层面去开掘生命的价值。《驱车上东门》说:“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万岁更相送,贤圣莫能度。”个体生命面对滔滔的时间长河,既珍贵又卑微,所以,诗人力求超越旧的价值观念,作出新的人生选择,无论是宣称为摆脱贫贱而猎取功名,还是声言要把握人生而及时行乐,都丧失了屈原式的执着。但诗人虽出言愤激,也并非甘心颓废,有人仍在寻觅精神上的永恒。《回车驾言迈》就说:“盛衰各有时,立身苦不早。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奄忽随物化,荣名以为宝。”这里所说的“荣名”,已超越了以爵禄为标志的事功,而追求精神上的不朽,预示着企望功业不朽、文章不朽的建安时代的到来。
《古诗十九首》还深刻地反映了游子思妇的痛苦。汉代的养士、选士制度,驱使文人不得不背乡离井,长期漂泊在外,追求无望的仕途;而汉末激烈的党争,也使不少人躲在异乡逃避政治的迫害。他们都渴求爱情、家庭的温馨,以慰藉孤独而屈辱的心灵。因此,极写羁旅行役、相思怀人之苦,成为《古诗十九首》的一大主题。《涉江采芙蓉》写了一位漂泊异地的失意者怀念妻子的愁苦之情: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诗意质朴而优美,一个满怀忧伤地独立江浒、远望乡国的游子形象令人神伤。
《古诗十九首》的相思怀人之作,不少是从女性角度着笔的。因为在宗法社会中,女性只能把全部生命寄托于爱情和婚姻关系,她们的生活环境与心灵世界狭小封闭,只能在孤独中咀嚼相思的痛苦,其感情的深婉细腻与敏锐为男性所不及。女性丰富的情感和敏锐的触角往往借着生活环境中的许多特征性事物表现出来,使之成为表达女性心理最动人的物化形式,为创作提供了意蕴丰厚的意象和意境。不少古诗的作者能深刻体察女性的心灵世界,他们抒写女性的不幸,不仅怀着真诚的理解与同情,也融入了饱经忧患与痛苦的人生体验,使《古诗十九首》中的许多表现思妇情怀的诗歌获得了高度的艺术魅力。如《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抒。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以牛郎、织女的传说,形象地表现相爱的人可望不可即的情状,良有新意。机声札札,不成纹理,写尽思妇借助单调的劳作排遣愁苦的用心及百无聊赖的精神状态。又如《行行重行行》,思妇心头虽有唯恐被弃的阴影,还是搁下这剪不断、理还乱的愁绪,向对方致以一往情深的祝愿。没有对女性内心世界的深刻洞悉,是无法开掘出如此幽微的情感层次的。
《古诗十九首》以艺术的方式,表现士子的社会境遇、精神生活与人格气质,并由此透视出汉末社会生活的一个侧面,有相当重要的认识意义。
二、《古诗十九首》的艺术风格
《古诗十九首》的艺术风格和创作手法对古代作家的影响十分深远,曹植、陆机、陶渊明、鲍照等人都有模拟之作。《文心雕龙·明诗》誉其为“五言之冠冕”。
《古诗十九首》是抒情诗的典范,许多诗篇以情景交融、物我互化的笔法,构成浑然圆融的艺术境界。《凛凛岁云暮》和《明月何皎皎》的抒情主人公一为思妇,一为游子。
《凛凛岁云暮》中的思妇在岁暮给游子寄去衣被,思绪如潮,在梦中见到了朝思暮想的“良人”,并携手同车而归。然而,未及同床共枕,游子便倏忽离去。思妇醒后,徒倚感伤,一洒相思之泪。《明月何皎皎》则以夜晚独宿为背景,抒发游子的思乡之情。这两首诗的意境如幻如梦,朦胧而又深沉。《西北有高楼》的抒情主人公听见高楼飘来的乐曲,品味曲中的慷慨和悲哀,最后以奋翅高飞的幻想结束,诸多想象之词构成恍惚空灵的境界。《明月皎夜光》以月光星象发端,又以南箕北斗和牵牛星徒有其名为喻而结束,中间穿插富贵易交一事,整首诗给人寒凉凄清之感。《迢迢牵牛星》通篇描写牵牛织女隔河相望而无法相聚的痛苦,把本来无情的两个星宿写得如同人间被活活拆散的恩爱夫妻。诗中无一句言及自身苦衷,又无不渗透着作者的离情别绪。
《古诗十九首》擅长以比兴手法抒情,许多诗篇兴发巧妙,与情感结合的非常自然。在诗中,用以起兴的有事件,也有物象。以物象起兴的,多选择与时序有关的景观,或遇春草,或临秋风;或眼望明月,或耳听虫鸣,构成优美的意境,引发出种种思绪。以事件起兴的,往往顺势敷衍成一个故事,《孟冬寒气至》和《客从远方来》都以女主人公收到远方寄来的物品发端,然后写她们对游子的信件和礼物如何珍视,或精心收藏,或巧加裁制,虽不言情,情意毕现。在《古诗十九首》中,比兴手法运用最多、最自然、最贴切的,莫过于《冉冉孤生竹》,先以“孤竹”结根于泰山之阿起兴,接着以“菟丝(新婚女子的自比)附女萝”来比喻夫妻感情的缠绵,然后是“伤彼蕙兰花(女子自比),含英扬光辉(新婚女子的美丽)。过时而不采,将随秋草萎”表达对幸福的渴望,又是比中有比。
《古诗十九首》的语言自然精练、生动含蓄,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其“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诗品》卷上)。《古诗十九首》的语言风格多“若秀才说家常话”,却句平意远、自然过人,“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等,深中浅貌、短语情长,耐人咀嚼,禁得起回味。事实上,许多诗句皆有典故,却自然融入,令人浑然不觉,如“不念携手好”(《明月皎夜光》)之“携手”,语出《诗经·北风》;“晨风怀苦心,蟋蟀伤局促”(《东城高且长》)之“晨风”见诸《诗经·晨风》,“蟋蟀”又见《诗经·蟋蟀》。叠字的运用,以《青青河畔草》《迢迢牵牛星》最典型。又好用双关语,如“著以长相思,缘以结不解”(《客从远方来》),以“思”谐“丝”,以“边缘”指代情缘,表达了渴望情缘不解的刻骨相思,具有乐府民歌的神韵。
在中国诗歌史上,《古诗十九首》既是文学自觉的先声,也标志着五言诗的成熟,其影响十分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