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三峡水文化研究
22237300000021

第21章 开发三峡水文化资源的水业文化(8)

游船前行,进入巴雾峡地段。这里山高谷深,重崖叠嶂,山石峰峦和钟乳奇石,或状人状神,或状龙状兽,神态各异,栩栩如生,平添了几多奇妙。诚然,那些处于海拔139米以下的奇景,诸如昭示该峡起始而在石上镌刻的“巴雾峡”大字,斜卧石壁底部状似龟形巨石而因此得名的“乌龟滩”,已经沉入湖底;那或没或显的异石,诸如“猴子捞月”、“马归山”和“龙进”、“虎出”等钟乳石群和溶洞,略失当年神奇幽幻的风采。但那对岸峭壁仙女洞口亭亭玉立,目视状如“绣球”圆石的仙女,与西岸陡崖上岩石托形的峨冠博带书生脉脉传情的“仙女抛绣球”;那由三叠峰峦状形,头部、躯干、下肢匀称丰腴的大慈大悲观音菩萨,以及由萋萋芳草簇聚的圆圆上墩状形的观音打坐莲台所构成的“观音坐莲台”等,依然芳兰竟体,风韵犹存,弥散着善良、美好的情愫,吸引着游人倩目,游船过景而禁不住频频回首。

游船进入滴翠峡,那使其得名而拥簇两岸的翠竹绿树,溅玉飞泉,已难目睹;那状似猛牛掉尾的东岸山崖逼水弯曲汹涌、呼啸奔腾的“牛掉尾”陡滩,已被平滑的水面深深掩埋;那西岸溶洞口前清泉飘洒,如帘摇曳,使人勾起孙悟空与其猴子猴孙们栖身、戏耍遐思的“水帘洞”景观,依稀可见;那对岸山崖上密密麻麻的状若香蕉的“仙蕉林”,以及座座石台,直通山顶的“上天梯”,风姿依旧;尤其是天梯近旁那群或蹲或坐,或卧或立,或手舞足蹈,或闭目沉思的“摩崖佛像”,仍然扮演着“群仙迎宾”的角色;那“罗家寨”古屋顶上,飞泻出一股出洞为泉,空中为雾,落地为雨的“天泉飞雨”,这仙人仙境的意韵,犹存于峡壁崖际;那登天峰对面小山,横看如新月初升的“半月屏”,侧看似美猴王风姿的“金猴峰”,衬托着附近高逾百丈,绵亘数里的“摩天赤壁”,伴和着酷似雄鹰两头相并,在百余米宽阔的形如屏风的石壁前展翅翱翔的“双鹰戏屏”,这造物主的鬼斧神工,更使游人们荡气回肠!

游船至此,已行驶了从龙门峡口至涂家坝的约50公里水域,起龙门,越巴雾,抵滴翠,大宁河下段的“三峡”景观,因水没峡江、湖漫峡壁,而与以前溯江过滩、漫游峡景有所不同,过去那浪拍船舷、摇曳颠簸所带来的提心在口、骨寒毛竖的感受,被而今那水波不兴、船似游鱼的悠然陶然、飘飘欲仙的心境所替代,其心态,其情趣,非亲历者不能尽言。

(三)马渡三峡景观

游玩小三峡后,船就进入大宁河的支流马渡河小小三峡。马渡河,曾因以马载人渡河而得名。它发源于巫山县枣阳乡五墩子,自东北朝西南流向,于滴翠峡登天峰处注入大宁河,全长约20公里。过去,这里河水湍急,峡景幽深,是探险飘流的最佳区域。它与大宁河相比,山更高,峡更窄,水更小,滩更险,洞更幽,景更秀,观其情状如观精美盆景,处此境遇如入世外桃源,吸引了千千万万游客。

自马渡河口至上渡口,全长5公里,是马渡河的第一峡。此峡两岸绝壁,笔立江边,逆水行舟,纤夫无立足之地,只能用篙撑船前行,故名“长撑峡”。峡江有三段河道尤需篙撑行船,因而又有“头道撑”、“二道撑”、“三道撑”之谓,故又名“三撑峡”。如今当然无需船夫挥篙撑船,而由螺旋桨替代,昔日行船情景被平静的湖水封存而成为历史的记忆。然而,山顶上貌似银须白发、红光满面的寿星老头的石柱依旧巍然屹立,似在向游人传述他的长寿秘诀;寿星峰前不远,两股泉水偎依一起,潺潺飘下,注入进平滑如鉴的湖水,“相思泉水”似在对镜抒发他们的隐秘心曲:进入三道撑地界,峡谷幽深,虬藤密布,水鸟振翅,山鹰盘旋,船行窄谷,一线天开,平添若干幽趣,直让人优游澹然。

自上渡口至双河,全长4公里,系马渡河的第二峡“秦王峡”。峡间一洞,名秦王洞,其深难测,其幽尤甚。洞分一道城、二道城、三道城,洞内钟乳奇石,状异琳琅,“鲤鱼跳龙门”、“仙女迎宾”、“狮子包”、“罗汉堂”,已使游人目不暇接,那击之有声,名曰“仙乐钟”的钟乳,更让你流连忘返。

自双河至平和的5公里河段,系马渡河的第三峡“长滩峡”。昔日那宽仅10米,长约2公里的长长河滩今已不见。然而,那终年渗水如珠,滴答有声的“滴水崖”;那让人仰眺,恰似望日圆月、高挂苍穹的山梁空洞“望月中天”,在平缓湖面的映衬下,更幽,更秀,让人不禁产生一种飞遁离俗之感。

(四)溪北三峡景观

如果游船沿大宁河湖面向上游驶去,在巫溪县城以北那宽不盈丈,长约里许,两岸崖高达百米,加之崖壁上杂树欲坠,野蔓如帘,交相荫覆,人行谷底,天光斑驳,如入幽室的“月牙峡”;那两岸峭壁,杂树丛生,幽篁扶疏,钟乳倒悬,映衬着陡崖上的悬棺群,使人幽秘难解的“荆竹峡”;那西岸壁上,两座石峰,似剪相对,直指苍天的剪刀峰,因峰而得名的“剪刀峡”,构成了敢与“宁河三峡”、“马渡三峡”媲美的“溪北三峡”。在巫溪县城以南,还有一个世人尚未尽识而又冠于巫溪境内数峡之首的庙峡。那高耸入云,烟雾常绕,状似巫山的云台山腰,矗立着一根20余米高的天然石柱,如少女手捧花束,身曳长裙,粉装玉琢,丰姿秀逸的云台仙子,神似瑶姬,胜似瑶姬,传说原是瑶姬胞姊寻妹而不思归,永伫幽峰灵秀的云台山上。

多么优美,多么动人。目睹了巫山神女的佚貌仙姿,怎么也禁不住不去瞻仰其胞姊云台仙子的凤章玉容。这些曾经藏在深闺里人们难识的处子,而今乘坐游船循着高峡平湖中的大宁河湾,避嚣寻静,极易通幽达微。你将望岫息心,忘情荣辱,回归到造物主为人们创设的大自然中,体味那曲湾幽壑,林籁泉鸣的韵味,人生乐事还有过于此么?

(五)古巴三峡景观

游完大小三峡之后,那让人神魂迷绕世人少知的“古巴三峡”会引起你的若干遐思。好,就让我们乘船往库区深处去探寻吧!

众所周知,古代巴人曾在巫山山脉的长江“大三峡”一带聚居。后因庸国强大,灭掉巫,又经楚人相逼,徙离大三峡,定都江州。公元前611年,即周匡王二年,楚大饥。此时居于大三峡一带的庸人反楚,楚联合秦、巴灭庸,遂分庸之地。秦分得了庸之北境,即后之上庸之地;楚分得了奉节以东之地;而巴则分得了奉节以西之地。巴国的版图“东至鱼复(今奉节),西至僰道(今宜宾),北接汉中(今陕南),南极黔(即黔中郡,辖今渝、鄂、湘、黔结合部区域)涪(今涪陵)”。巴人早期聚居的大三峡的相当部分己明确归楚,巴人的民族心理自有一种恋恋不舍而又无可奈何之情,故晋人常璩在《华阳国志·巴志》里列述了江州附近的****峡、明月峡、广德峡之后,即以一种聊以自慰的口吻写道:“故巴亦有三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