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三峡水文化研究
22237300000026

第26章 展现三峡水域历史风云的水战文化(4)

“到1945年抗战胜利时止,民生公司运送出川的部队和壮丁人数共达2705000人,弹药武器、马匹等30余万吨。同时,运送了大量军粮和食盐供应前线。出川的部队转战于晋东、鲁南、皖南、豫、苏、浙、赣、鄂、闽、湘等10个省区,累挫敌锋,坚持抗战,直到最后胜利。”

(三)民生公司的牺牲与贡献

在抗敌抢运中,民生公司广大职工始终贯彻军运第一的方针,冒着敌机轰炸,战胜川江天险,作出了巨大的牺牲。

“民元”轮在巴东遭日机轰炸,死2人,伤1人;“民众”轮在巴东台子湾被炸,死伤8人;“民俗”轮在巫山青石洞遭轰炸,死船员70人,伤19人;“民宪”轮在万县被炸,死12人,伤9人;“民太”轮在万县被炸,死1人;“民享”轮在秭归被炸,死9人,伤15人;“民主”轮在巴东被炸,死1人,伤7人;“民俭”轮在三斗坪被炸,死18人,伤22人。公司在抗战运输中共有船员117人牺牲,76人伤残,还有16艘船舶被炸沉炸毁,69艘船舶被炸伤。

民生公司广大职工,冒死参加抗敌抢运,遇到敌机扫射、轰炸,不顾个人安危,挺身而前,救护伤员,保护物资,表现了高度的爱国热情。1941年8月22日,“民俗”轮从巴东运送抗日伤病官兵及旅客入川。该轮驶至青石洞,忽遇敌机7架,轮番俯冲轰炸、扫射,顿时烟火弥漫,血肉横飞,船被炸沉,死亡船员70人、伤兵160人、旅客20人,共计250人,伤亡惨重。在被炸过程中,船员们为了抢救船舶、伤兵和旅客,临危不惧,不怕牺牲。加油工人邱宝定在机舱值班工作时,弹片穿破腹部,流血不止,叫他快离去,他却回答:“死就死吧,绝不能走!”仍扪腹忍痛工作,毫无畏怯,竟与船舶共沉亡。船将倾倒,机舱人员尚望开车挽救,然而机器已被炸停,可是全体值班人员均未离去,仍照常工作。加油工杨培之,看炉水工罗绍修等,均随同船舶被炸沉而英勇殉职。水手长龙海云,当船将倾覆沉没时,仍屹立船头,继续工作,努力挽救船舶。船长数次催其逃生,他却慨然回答:“船长不走,我怎能离去!”船又一次被炸时,龙腹部中弹牺牲。三引水王炳荣奉船长之命执舵被炸伤,船长改命徐鸿章执舵,叫王速离船逃生,但王仍坚守岗位不肯离去,后随船沉没殉职。大副李晖汉,当船被炸将沉时,他急赴驾驶室将航行日记簿、船舶证书及其他重要文件抱于怀中,忽然一弹片飞来,削去嘴脸,即倒于血泊中牺牲。报务员陈志昌,当船被炸沉时,已不能再发电报,但仍保护着电报机而不离去,终被炸死殉职。护航组长申志成,茶房头佬唐****、袁文彬,当敌机临空投弹、扫射时,乘客骚乱,他们却不顾个人安危,冒着枪弹,照样维持秩序,企图保持船身平稳,敌机不断的轰炸,扫射,弹如雨下,袁、申被炸惨死,唐被炸断其臂,昏倒于血泊中,英勇牺牲。船沉没后,幸存水手辜华山,仍不顾个人安危,急泅水至岸,抢推木划,在惊涛骇浪中救起伤兵和旅客数十人。其余未被炸死的船员均积极抢救浮于江上呼救之客人。

民生公司不少职工,就像“民俗”轮的船员一样,在抗战运输中,在敌机的猛烈轰炸、扫射下,光荣牺牲。他们和抗日前线阵亡的将士一样,为了挽救国家民族危亡,把热血洒在祖国的江河上,为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贡献了自己的一切。

由於民生公司职工在抗日战争中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著名爱国将领冯玉祥将军称赞“民生公司是爱国的公司”。国民政府对民生公司的一些有功人员进行了褒奖,授予了卢作孚先生一等景星勋章和胜利勋章。

1995年,在北京举行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纪念活动中,现任民生公司的卢国纪总经理应邀参加了纪念活动。在此期间,中央电视台播放了大型电视记录片《胜利》,重庆电视台播放了两部电视专题片《抗战陪都》和《中国实业界的敦刻尔克》,都着重反映了卢作孚先生和民生公司在抗战中所作的巨大贡献。

二、木船水运的抗敌精神

(一)万艘木船运输忙

抗战时期的抗敌水运,除前述的轮船运输外,木船运输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当时,西南地区尚无铁路,公路也很少,虽然国民政府行政院曾于1937年颁布了《修正川陕滇黔湘五省公路联运办法》,组成了由军事委员会、铁道部、交通部、军政部以及五省参加的联运委员会,实施以重庆为中心的省际联运,获得了较好效果,但是,由于汽油不足等原因,效果并不理想。与此同时,又实施了我们在水业文化一章中提及的三条水陆联运线。即由重庆港出发,沿嘉陵江上溯至陕西阳平关,再转陆路至宝鸡,或由嘉陵江转入白龙江抵甘肃碧口,联系西北诸省的川陕甘水陆联运线;由重庆港出发,沿长江下驶涪陵,转乌江到彭水、龚滩,转陆路到龙潭,再转酉水至湖南的衡阳、沅陵、常德,联系东南各地的川湘水陆联运线;以及即由重庆港出发,沿长江上溯泸州,联系川滇、滇缅公路的西南国际交通线。这几条水陆联运线,在抗日战争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现仅以川湘水陆联运线为例略加叙说。

川湘水陆联运线,由重庆,经涪陵,循乌江,至彭水,然后,分为两路:一路继续沿乌江,至龚滩镇,再用人力、汽车运至酉阳龙潭镇;另一路则改用郁江的小船,到彭水的郁山镇,陆运到酉阳冯家坝,又用乌江支流唐岩河的木船运到两河口,又以人力背到龙潭镇。两路货物到酉水航运之起点龙潭后,再水陆兼程运达湖南衡阳等地,全线计986公里。这条联运线的物资80%靠木船运输,共有木船2000余只,船工约10万人。短途中转陆运主要靠人背肩挑,龚滩至龙潭多时达6000力夫;郁山镇与龙潭间的力夫也常有2000—3000人,每月将3000—4000吨川盐、湘米、茶叶、水泥、矿产品以及军工器材等往返运往所需地方,保证了战争和民用的需要。

国民政府在实施联运的同时,还组织实施了驿运。驿运,就是用人力、畜力为动力的马队、大车、板车和木船等进行的运输。这种落后的运输方式,虽然随着近代交通事业的发展已日渐减少,但在当时机械交通工具和燃料、材料都很缺乏的条件下,驿运也发挥了补充联运不足的作用。

1939年12月,交通部成立了驿运管理所。1940年4月,军事委员会运输统制局设立了驿运管理组。1940年9月,交通部决定以重庆为中心,组建全国驿运网。到1942年,以重庆为中心的全国驿运网达5万千米。驿运物资主要为不太紧急的军用和粮食等民生物资。到1944年底,全国驿运干线共运送货物124.98万吨,相当于1938~1944年7年中公路货运的125.29万吨总量。驿运对于加强战时运输、弥补运力之不足、克服国际封锁、供应前方军品、转运国内物资、调剂后方供需,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在联运、驿运中,木船运输是重要运输方式,参加运输的木船上万只,船工达30万人。这些上万只木船,往来于三峡水域,为战时运输作出了重要贡献。

(二)川江船工的抗敌船歌

在民族存亡之际,川江船工也和全国人民一样,义愤填膺,同仇敌忾,以抢运军需的实际行动支援抗日。他们把抗日的义愤融入川江号子,边驾船边喊唱出郁结在心底里的吼声。30多万船工们的吼喊,震动山河,划破长空,使川江号子更加气势磅礴,蔓蔓日盛,成为中国人民抗御外侮、保我中华的共同呼声。船工们在运送壮丁奔赴前线时,他们随口喊唱出诸如《好男儿当兵上前线》之类的号子,在运送军粮支援前线将士抗日时,他们又引入川剧高腔【红衲袄】的调子喊唱川江船歌。现以当时在船工中流传甚广的《运军粮》为例,即可看出抗日战争时期三峡水域船工们支援前线抗击日寇的英雄气概。

领:(坐词)青龙背上舞大刀,众:嗨——嗨!

领:战胜伏寒与波涛。众:嗨——嗨!

领:凭你航程千里远,众:嗨——嗨!

领:身背褡绊拌纤条。众:嗨——嗨!

领:(说白)俺姓桡名夫字船工,众:嗨——嗨!

领:系江河人氏,众:嗨——嗨!

领:常在沿江称雄,众:嗨——嗨!

领:外号名闹江龙,众:嗨——嗨!

领:在镇江王驾下为臣,众:嗨——嗨!

领:官拜水运先行之职。众:嗨——嗨!

领:今因全民抗日,众:嗨——嗨!

领:前方将士艰苦抗战,众:嗨——嗨!

领;急需粮草以备军用。众:嗨——嗨!

领:俺奉命统率水运大军,众:嗨——嗨!

领:众军来呀!众:嗨——嗨!

领:站立两旁。众:嗨——嗨!

领:(唱倒板)整袍带,众:嗨——嗨!

领:坐船首,众:嗨——嗨!

领:把令传下!众:嗨——嗨!

领:(唱一字)震一声,众:嗨——嗨!

领:众将官,众:嗨——嗨!

领:细听根芽。众:嗨——嗨!

领:小日本,众:嗨——嗨!

领:侵国土,众:嗨——嗨!

领:称王称霸。众:嗨——嗨!

领:抗日寇,众:嗨——嗨!

领:保家乡,众:嗨——嗨!

领:拯救中华。众:嗨——嗨!

领:运军粮,众:嗨——嗨!

领:赴前线,众:嗨——嗨!

领;立即出发。众:嗨——嗨!

领:(转大过板)保宁师众:嗨——嗨!

领:拉纤藤,众:嗨——嗨!

领:报路开道。众:嗨——嗨!

领:(转二流)涪陵师喊号子,众:嗨——嗨!

领:鼓励英豪。众:嗨——嗨!

领:渠河师去拣挽(取挂绊纤藤),众:嗨——嗨!

领;桩打牢靠。众:嗨——嗨!

领:内江师前驾长,众:嗨——嗨!

领:去撑头篙。众:嗨——嗨!

领:津渝师打二竹(前驾长助手),众:嗨——嗨!

领:帮助前艄。众:嗨——嗨!

领:宜沪师当火夫,众:嗨——嗨!

领:精心烹调。众:嗨——嗨!

领:御临师去打杂,众:嗨——嗨!

领:前后奔跑。众:嗨——嗨!

领:渝万师守桅杆,众:嗨——嗨!

领:整理布条(风帆)。众:嗨——嗨!

领:乌江师把拖提(后驾长助手),众:嗨——嗨!

领:纤藤管好。众:嗨——嗨!

领:江合师后驾驶,众:嗨——嗨!

领:了望航槽。众:嗨——嗨!

领:齐努力战日军,众:嗨——嗨!

领:定把国保。众:嗨——嗨!

领:胜利后凯旋归,众:嗨——嗨!

领:庆功犒劳。众:嗨——嗨·(船上行无纤路,划桡喊龙舟号)

领:啊——哈啊哦!众:啊哈哦!

领:又来呀——划哟啊嗬!众:嗬哈嗬儿嘿!

领:嘿扎!众:嘿扎!

领:嘿扎!众:嘿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