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都市鸡鸣三不管儿
2292600000090

第90章

第90章

能逮住老鼠,不见得都是好猫。

“还用做啥别的事,一个小动作就办成了。”典型的杠杆原理。任何手段都为目的服务。刘壮子认为:只要能达到目的,什么手段都可以用。许多成功都以不择手段为前提。

到此为止,此事不宜深入讨论。

“喝酒。我们今天一醉方休。”张昭的心有些沉重。

“别看这小子细胳膊细腿,骨子里还有犯罪基因。”吴梅在心里给刘壮子做个评价,感觉他挺危险。

夜幕把世界完全笼罩在黑暗中。

范小丫新建的功勋是为秸杆颗粒燃料找到了销路。这丫头真是个销售天才,她硬是凭借三寸不烂之舌,与一个煤炭销售公司签定了代销秸杆颗粒燃料的合同。找到代理商等于找到销路,打开销路就能回笼资金,这让各项工作进入良性运转,日子逐渐好过了许多。

以“农家乐”为主题的乡村旅游,经过各种方式的大力宣传,开始有了很大起色,尤其是地里种植的甜苞米成熟,适时推出的野外烧烤更具特色,吸引了众多游人。

捆一捆干草,迎风放置后点燃,再把亲手掰来的甜苞米扒光棒靠在火墙上,翻动烧烤的过程,享受的是牧歌般的田园情趣儿。尤其是只在书本上见过庄稼的孩子们,当他们进入苞米地选择果实时,兴奋点不仅缘于收获更关注新的发现。

“哇,我找到的这个苞米最好。”孩子们常常为自己的发现惊呼不已,也常常为吃出的黑嘴巴而笑得前仰后合。

可惜天不遂人愿,好形势没过多久即遭到了破坏,一场严峻的考验摆在人们面前。

连雨天给三不管儿的旅游业罩上一层阴影。更严重的是据上级通报,连通库里泡湿地的松花江水位近日来已接近警戒线,为保证整体利益,处于蓄洪区的三不管儿与附近其他村屯,随时要承担起艰巨的分洪任务。

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既是国家的号召,也是处在蓄洪区域内所有人员的基本准则,任何人都不能置身度外。因此,凡知道说了没用的人都无怨言,只准备好撤离或自救。

“天老爷真不称职,有雨往旱地方下啊,非往咱这下个没完。”孟三儿很不满意,如果搞测评,非给老天打零分。

“你弄错了,下雨的事归龙王爷管。”于大东纠正孟三儿,让他正确划分责任,不可制造冤假错案。

“龙王爷也不是个好官儿,给点权瞎用。有能耐让他下吧,下多大雨咱也顶着,就不撤走看它能咋的?”

“你为啥不走?”

“走了,扔下房子、鱼塘咋办?”鱼塘是孟三儿的心血,他什么都愿舍弃,唯独不愿舍弃鱼塘。“我问过我老爹,咱村儿以前有过水灾,说那时水不过齐腰深。照这样看,干脆咱在村子四外筑起坝来,把水挡在外边就得了。”

“我也琢磨不走,如果轻易撤离,不但村庄和养殖业要遭受损失,加工厂也完蛋了。可要在短期内筑起一道堤坝来也不容易。”张昭的大脑在紧急思考。“咱村人不多可住户分散,一疙瘩一块儿铺的面积比较大,要全部围起来挡住洪水难度可想而知,如果不管村民,只管加工厂和鱼塘也不行,那就失去了公司存在的基础和意义。”

“我想也是,如果不能撤走就要全部保护,只照顾一头肯定会产生矛盾。”于大东当即表示支持张昭。面对既得利益,没有高度觉悟,局部很难服从全局。

“我们要研究个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张昭进一步补充说:“咱要根据不同情况,动员村民采取不同措施。我有个不成熟的想法,比如距离较近的就几家筑一道坝,离得远的就各自筑坝,只重点保护房子和粮食就够了。小菜地啥的不管它了。”

“这倒是个办法,可没有机械,一家一户的干,量也不小啊。”于大东赞成,同时又担心靠个人力量完不成大工作量,尤其是那些老弱病残的家庭,要筑防水坝就一个字儿:难。

“不管那么多,讲究自力更生,谁整不完谁就等着让水淹呗,屋里要能摸鱼还发财了呢。”孟三儿的话给自己提了个醒,再次想起他的职责。“对了,咱的鱼塘咋整?水一淹鱼可全跑了。”

损失不能忽视。原本预计,养鱼收入至少要占公司总收入的30%,鱼顺水跑了等于钱也顺水跑了,就算变成野生鱼身价会随之提升,可上哪儿找它们去呀?

“要加高鱼塘的堤坝可是个大工程,咱那鱼塘都是往下挖的,地面部分不是很高。”于大东最先看出难度。“另外,谁知道这水能涨多大,得加高多少才能保证鱼跑不出去呀?”

“费多大劲也得干,总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它们都跑了啊。”孟三儿非常清楚,鱼不讲组织纪律性,跑了肯定召集不回来。

“还真得想个万全之策。”张昭急忙中也没高招儿,包括怎样保护村庄和加工厂,他暂时拿不出行之有效的办法来。能不能保住大家的财产?一切都是个未知数。

众人沉思。

“要保护鱼塘,好象用不着太费劲。”刘苗首先打破沉默,试探着提出自己的看法。“鱼是不怕水的。”

“废话,谁都知道鱼不怕水,要怕水搁炕头上养着了。”孟三儿急于找出解决办法,不想讨论鱼的特性。“现在要的是怎么防止鱼顺水跑了。”

“你别打岔,听她把话说完。”张昭制止住急性子孟三儿,示意刘苗接着说。

“鱼既然不怕水,我们就不用费力堵水呀。”刘苗瞅一眼死盯着自己的孟三儿,见他没说啥,继续发言:“咱把村里平常在泡子里整鱼时用的旧网收集起来,要是不够再买点纱网预备着,等水上来之前,围在鱼塘四周的树上就行了。”

“哎呀!对呀,这既省事又快当。要多高整多高,还可以随时往上加。”孟三儿惊喜的直拍后脑勺。“妹子,别跟哥一般见识,哥刚才那话权当放屁了。哎呀,刘苗真行,我咋没想到呢?”

“你想不到的事多了。”于大东不失时机,拿话端孟三儿下巴颏。他也认可这个既简便又实用的办法。“你那脑子比猪脑子好使不了多少,能跟刘苗妹子比?”

“甭说我,你也没想出来,半斤八两,咱都一个德性,是猪也一对儿。”孟三儿的反击简洁明快。

“这个办法可太好了。”张昭高兴地注视刘苗,看得她红着脸低下了头。“咱们分一下工。庆廷和吴梅是鱼塘安全的主要责任人,今后重点负责这一摊儿。我想前期工作主要是收集旧鱼网,再买些铁丝和纱网。还需要什么,你们俩商量着办,有困难时咱再研究。大东和刘苗,咱们主要负责协助于村长组织村民疏散或进行自救,具体怎么办,跟于村长商量后再定,总之,村委会决定怎么干咱都全力支持。我们的目的是:一定要在抗洪救灾中显示出公司的整体力量。”

“那就开干吧。”孟三儿一旦知道怎么干不缺劲头,尤其是去掉心头一块病,更觉心花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