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都市鸡鸣三不管儿
2292600000097

第97章

第97章

这边一网又一网欢蹦乱跳的鱼被放进水箱中,那边,犟驴张海庆在几个人的协助下,很快又钉好了另一个水箱。一个多小时后,一塘鱼基本上捞完了。人多好干活啊!

吃饭时别来这么多人。

“怎么样,差不多了吧?”于大东指挥的小组也把泥浆泵安装到位,单等这边一完工,他那边就动手。

“没多少了。”孟三儿抖抖手里的网再次撒下去,拉上来空无一鱼,证明确实捞得差不多了。“网用不上了,得下去摸。来,是男的都脱了裤子,下去摸鱼呀。”

“拉蛋倒吧你。”孟三儿的号召还没生效,就被于大东拦住了。“这么大的鱼塘,你啥时候能摸干净?对了,你家不是有条围网吗?赶紧取来把剩下的鱼围到哪个角上你们慢慢摸。我这边儿得开抽了,别耽误功夫。”

“可不是咋的,你早说用大网围啊,何必费这么大劲,耽误多少时间?”孟三儿一拍大腿,转身骑上摩托,一溜烟跑回家去取围网。

忙乱中,难免疏漏。

一条大网很快取来,众人合力拉开大网,塘上塘下一齐动手,眨眼之间就把剩余的鱼围堵到一个角上。

“都好了吧?那你们就在边上慢慢捞吧,我要开抽了。”于大东转身朝站在电闸箱附近的拉闸喊:“拉闸,把电闸推上。”

让拉闸推电闸是两个不同范畴的概念,不违背矛盾运动原理。

“哎,你们几个先别上来,赶紧把鱼塘底下的稀泥都搅和起来。”泥猴般的刘壮子等人,在鱼塘里扯完网正准备上岸,被张昭阻止住,随后他也脱掉外衣跳进去,一群充满青春活力的年轻人充当起搅拌机的角色,以保证泥浆泵正常稳定的工作。

众人拾柴火焰高。马达轰鸣人声喧闹,一场解救鱼儿的会战,展示出势不可挡的大众气派。

早晨,吴梅一到公司那个简陋的办公室,就跟张昭提了条建议,张昭听后沉思良久没有马上表态。

“怎么,你不同意?”吴梅忐忑不安地问。

“不是不同意。”张昭首先打消吴梅的顾虑。“经你提醒,让我想到了后续发展问题。你设想一下,如果附近村屯都能加入到我们公司里来,那将会做成多大的事?”

“我可没想那么长远。我嫂子提出这个要求时,我也不过觉得咱现在正缺人手,吸收一点外围力量可以增加产量,也算解了小丫的燃眉之急,省得她老吵吵不够卖。”吴梅实话实说。

昨天回家,吴梅的嫂子大玲子问她,可否做点东西,比如钩织背心等手工活儿拿到公司来卖?大玲子从小心灵手巧,当姑娘时就爱织个毛衣钩个手套啥的,听说三不管儿的妇女做手工挣了不少钱,她心痒痒手也痒痒,苦于无法参与,只能眼巴巴的看着。实在耐不住性子了,就想利用吴梅的关系打探或叫说情,如果同意她干,宁可少要工钱。

“眼前存在着一支强大的生力军,这么长时间,我们楞是没看见,真是目光狭窄啊。”张昭很高兴发现一支有生力量。“小丫那里手工制品供不应求,严重影响了销售,而我们只盯在本村的加工能力上,只顾催着要产量,却忽视了开辟新战场。你这个建议等于开创了一条新路子,也将形成一个分散加工集中销售的新模式。这样吧,现在就请你嫂子来一趟,咱具体商量商量合作细节。”

挣钱总是让人有积极性。很快,吴迪骑摩托带着大玲子一同赶到三不管儿来了。进屋后没有寒喧也没有客套,开诚布公谈论正事。

“哎呀大兄弟,我还怕你不同意呢,想不到你这么爽快,一说就答应了。”大玲子激动的话语让听者更觉爽快。“你说吧,只要让我干,啥条件嫂子都答应。”

“慢点,慢点,别干赔本买卖,咋能啥条件都答应呢。”吴迪拦住快人快语的大玲子,眼睛快速扫视一圈儿略带惊讶的眼神,随即说出一句挨骂的话:“张昭兄弟还没娶媳妇呢,把你留下当褥子铺也答应?你答应我还不干呢。”

“滚一边去,人家这说正经事,你胡扯啥玩艺儿。看把大兄弟脸都说红了。”大玲子杏眼圆睁粉拳高举,当胸狠狠一拳,差点把吴迪打透腔了。“大兄弟,你可别在意啊,他开玩笑总是没深没浅的。”

“没关系,吴大哥去年春节期间在我们村吹喇叭时,我们也经常开玩笑。”张昭说完觉得这话有点毛病,马上又更正:“可不是开今天这种内容的玩笑。”

混浊的玩笑属于老一辈人。

“那就行。”大玲子不是放心自己安全了,而是觉得张昭不在意好谈合作的事。“你说吧,这事儿咱咋办好?我这边没啥说道,全都听你的,你说咋办咱就咋办。”

“嫂子,我跟吴梅大致商量过,根据公司目前的实际情况,有两种合作方式可供选择,一是来料加工的合作模式,就是由公司提供原料,你们按公司要求进行加工,跟咱村里人一样计件,按价格比例获取加工费。这样做,好处是你们只管按设计要求生产,不操其它心,不足是没有灵活性。另一个模式就是你们可以相对独立,自己组织原材料,自己设计产品,我们根据市场需求验收合格后,以双方都能接受的收购价进行收购。这样你们有自主权有灵活性,但要承担相应的市场风险,不符合市场需求,卖不出去的产品要自己兜着。”

“哎呀大兄弟,你可别说太深奥,啥市场风险啊?这些词儿我都听不懂。”大玲子拦住张昭,发表了自己的意见:“我看就跟你们村的姐妹儿一样,她们咋干我们咋干,她们咋拿钱我们咋拿钱,少点也没关系。真的,其他事我们一概不管,没那个弯弯肚子,吃不下镰刀头。”

“这么说,你们是愿意做编外员工了?”张昭笑着问。“你们愿意干,我们不会厚此薄彼,待遇绝对一样,本村人怎么提取加工费,你们也怎么提取。”

“一样待遇就是一家人,咱不分啥编内编外的。”大玲子已经不拿自己当外人了。

“完了,完了,还一分钱没捞着呢,她跟人家整成一家人了。”吴迪忍不住又调侃。

“哥,你今天吃错药了,就不能正经点?”吴梅也不满意哥哥不看火候乱扯没咸没淡的话。

“嫂子,你那块儿目前能组织起多少人?”张昭继续探讨。这股力量加入进来,不仅会扩大规模增加产量和年销售额,更主要的是能由此带动一批人致富。

发展前景很符合张昭的初衷。

“眼下多了不敢说,十到二十个差不多。昨天我跟小梅说完,就串联了几个好姐妹儿,她们都愿意干。这些姐妹儿还有姐妹儿呢,整好了凑上二、三十人没问题。”大玲子保守估计,她们村要比三不管儿大,发展好了肯定不止这个数。

“你这家伙也没个准数啊。”吴迪又插嘴。

“你缺心眼儿呀?不打搅混心里难受?再多嘴把你撵外边去。”大玲子严肃地进行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