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都市鸡鸣三不管儿
2292600000096

第96章

第96章

“说那都是屁话,你要能把鱼和稀泥分开,我也能把鱼塘清干净了。”孟三儿认为于大东的态度不端正,不负责任的表现。“你那话等于没说,还没味儿。”

“别又打嘴仗。”张昭截住正欲反驳的于大东,很具体地问:“你们俩都说有清理淤泥的办法,先说是什么办法。没准儿你们的办法就能启发出其它办法。”

“你说吧,有啥高招儿你说。”于大东抢先把孟三儿推到前边开路。

“你能把鱼和稀泥分开呀?”孟三儿不屑地撇撇嘴,他不相信于大东有这本事。

“那你别管,先说你咋把淤泥清出来。”于大东得意的进行逼迫,期望孟三儿能抛砖引玉,调动起自己的灵感。

“别当我不知道你那破招儿,不就是一边往泥坑里注水,一边再用大泵硬把稀释的泥浆抽出来吗?我早见过。”

孟三儿见过世面难不住,倒是于大东颇感意外了。

“你在哪儿见过?”

“你别管,反正我见过,要是多架几个泥浆泵,半天就差不多可以清一个鱼塘。”孟三儿为自己的见识广泛而自豪。

“要是这个办法能很快把鱼塘清理出来,我倒有个把鱼和稀泥分开的主意。”一直没吭声的刘苗,用她惯有的慢声慢语开了口,见大家都注视着自己,她继续着原有的语速。“我那次到省城,跟小丫姐在街上看见有辆卡车,用编织袋一样的防水布铺在车厢里,灌上水拉鱼。我们要是用木头或别的东西做成车厢那样的架子,也用那种防水布做成袋子,装满水把鱼捞出来放里边不就分开了嘛。这样,清完一个鱼塘再把鱼放回去,然后清理另外一个鱼塘行不行?”

“行,行。”屋里人几乎异口同声。

吴梅拍拍刘苗肩膀,表示由衷的赞佩,同时也提出她的建议:“要按半天清理一个鱼塘的速度来回倒腾,恐怕后边塘里的鱼挺不了那么长时间,我看干脆多做些放鱼的池子,先把鱼都捞出来。”

“好好,你们俩的建议都有可行性,咱就这么办吧。”张昭很高兴能有好办法解救饱受苦难的鱼。“你们谁知道哪块儿有防水布和泥浆泵?”

“这还用问,省城里肯定有,赶紧让丫蛋子买布、租泵。要是多租几个泥浆泵明天能开工,很快把鱼塘整干净了。”孟三儿最兴奋,不仅因为解决了眼前的难题,还另外打着如意算盘。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孟三儿决定利用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鸠占鹊巢。“哈哈,等他们明白过来,黄瓜菜都凉了。”

“你笑啥?谁明白过来黄瓜菜都凉啦?”于大东见孟三儿想入非非的傻笑了两声,不知咋回事。

“绝密,不告诉你。”孟三儿留个心眼儿,不能过早暴露想法,免得有人阻止。等生米煮成熟饭,到时再来个死猪不怕开水烫,神仙都拿他没办法。

“真是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呀。”张昭没好意思直接表扬刘苗。“这事不可拖延,我马上让小丫买防水布、租泥浆泵连夜送回来,你们赶紧分头找木料做架子。”

张昭的兴奋让刘苗为自己能想出好主意而满足。

范小丫是个极具执行力的人,做事雷厉风行,接到张昭的电话后马上行动,很快通过各种关系帮忙,按要求把所需的防水布和泥浆泵筹备齐整,连夜出发,第二天天刚放亮就运到了村里。

“这是干什么?水都退了,整这些东西做啥用?”刘拉闸头天见于大东和孟三儿满村子收集木料,一大早又发现范小丫带回来一些抽水设备和物品,心里难免纳闷儿。

“别管那么多,上车跟着卸东西去。”范小丫不回答提问,反倒顺手逮个劳动力,且由此开始见一个抓一个,等张昭得知她已直接到鱼塘时,卸车的人都不用再找了。

“爸,你帮我们做几个木架子呗。”张昭此时需要犟驴张海庆的木匠手艺。听口吻带有请求的味道,实则也是命令,做为养殖队的一员,不干没有理由。

“做木架子干啥?”犟驴张海庆虽然仍对张昭采取冷淡态度,可他内心已经有所转变,只表面上装威严而已。爹嘛,若在儿子面前都摆不起架子来,这世上更没人看得起了。

张昭把鱼塘的情况及他们的想法说给父亲听。

“这办法能行?”犟驴张海庆早知道鱼塘的现状,可他没想出啥好招来,冷腔冷脸不过为了保持历史性面貌,以便在心理上压制住儿子,别被他小看了。

“行,保证能行。”张昭明白他爹答应了。

“在哪儿做呀?”

“就在鱼塘边儿上。”

“那你上仓房里把工具拿上。”犟驴张海庆即便服了儿子,该摆谱时也要摆谱。

要不咋叫爹呢?

等犟驴张海庆到达鱼塘,这里已经人声鼎沸了。要承认人多力量大,卸车的卸车,安水泵的安水泵,做木架的做木架儿,准备捞鱼的人也都拉开架势张网以待。

抗击风险需要实力。

原野一片亮丽。

解救鱼儿的行动如火如荼地展开。

木料已经连夜预备齐整,犟驴张海庆施展他的本领,锛凿斧锯齐上阵,在年轻人的协助下,很快钉起一个四方的木架子。出人意料的是往木架上装防水布时,遇见个意想不到的难题,布的幅宽有限,要做成比较大的“水池”,接缝儿必须用相应的胶粘住才行,偏偏在急忙中,张昭忘记告诉范小丫买胶。

考虑不周。

“这下可麻烦了,耽误大事了。”张昭十分着急。如果跑县城去买粘接的专用胶,耽误功夫不说,买得到买不到还不一定。

“都怪我,买布时问一下怎么做水槽就好了。”范小丫不推托责任,没强调别人交待的过错,只怪自己粗心。“这可咋整?”时间就是鱼的生命,每耽误一分钟就多一分危险。

“不用胶,我有招儿。”面对难题,犟驴张海庆不慌不忙,歪着脑袋琢磨半天,以他多年做木匠活的经验,提出在防水布接缝地方再加一根木方子,然后把防水布重叠着钉起来。“里边用薄板条,拿钉子钉密实点准行,保证不会漏水。漏也漏不了多少,看着时常往里补点水就行。”

姜不一定是老的辣,但年长者的经验确有实用性。事实证明,犟驴张海庆的办法不错,轻易地解决了面临的难题,为解救那些饱受缺氧之苦的鱼赢得了宝贵时间。

“哎呀我的爹,你可办了件大好事呀!”自从张昭毕业,第一次在犟驴张海庆面前表现出这种兴奋情绪,由衷的而非做作。“你一个好主意,救了鱼的命啊。”

“哼,老子就是老子,总比你们这些黄嘴丫子没蜕净的小子强。”犟驴张海庆的自豪溢于言表。

“开捞。”第一个水箱做好,就近抽取旁边小河水注满后,孟三儿立即指挥一伙人撒网捞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