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两性简简单单也是幸福
23222000000017

第17章 投入工作与生活幸福,并非对立(2)

其实,这一切都因你在复杂中迷失了自己。你只需简单的跟着自己的心走,那么,终会找到一个自己感兴趣的、自己喜欢的工作。生活中,有很多人不能坚持自己的观点,就是因为总是过多在意别人的看法。例如,你本来喜欢做一些富有挑战性的工作,但是家人和朋友劝告你还是做老师吧,工作不累,假期又长又多,将来还能够辅导自己的孩子学习。于是,你就动摇了,结果当了老师以后,还念念不忘自己喜欢的事情,生活当然会非常郁闷。所以,一旦认准自己喜欢的事情,就要坚持下来,不要在意外人怎么看待和评价。

当然,如果你并不想或没有机会去做你喜欢的工作,那还有一个简单的解决途径,那就是——想办法喜欢上你现有的工作,把工作当成兴趣。其实工作与兴趣之间,往往只是一种一线之隔的心态。你尽可常常越过这条线,能消除这条界线,工作的压力就会变成兴趣般轻松,而且久久不以为苦。

专注做事:不问收获,只管耕耘

幸福格言:工作中的幸福,很少与你得到了什么相关,却和你正在做的工作有关。

人们常说,“有付出才有回报,有耕耘才有收获”,于是,我们便形成了一个固定的思维模式:为了回报而付出,为了收获而耕耘。这似乎是常情常理,无可厚非,但结果却会出人意料:假如人人都是为了得到报酬才去工作,为了得到金牌才去竞技,为了鲜花和掌声才去歌唱,为了得到爱才去爱,为了得到利益和好处才去信仰……那么,必定会斤斤计较,怎么可能尽心尽力地去耕耘,怎么可能全然地享受耕耘的过程呢?人生在这样一种思维模式中进行,又怎么会是快乐和幸福的呢?

在希腊的神话中,有一个叫西西弗的人物,西西弗因犯了错误而受到天帝宙斯的惩罚,让他把一块石头推到山顶,而石头到山顶后又会自动滚回山脚,西西弗再到山脚把石头推到山顶……

就这样,西西弗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推着石头,这个因错误换来的代价让他痛苦不堪。

但是有一天,西西弗突然变得特别快乐。因为他发现在他推石头的过程中,他推过了世间最美丽的风景。他推过了春夏秋冬,推过了风花雪月,推过了蓝天白云,推过了电闪雷鸣。天上的飞鸟为他唱歌,地上的走兽为他舞蹈,微风为他送来花草的芳香,雨水给他带来土地的清香……西西弗推出了勇气和耐力,推出了胸怀和智慧,更重要的事,西西弗推出了生命活在过程中的真谛!

虽然西西弗所做的一切都是荒诞的,但是起码他幸福着。其实很多时候,我们所做的工作或者说我们的人生,也和推石头的过程差不多——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做着相同的事情——但如果我们也可以像西西弗那样,以自己的整个身心致力于其中,那么,我们所能够体验到的,或许也叫幸福。

然而,现实生活中,许多人觉得自己的工作没有意义,或者说即使多付出,也看不到获得巨大收获的希望,便开始消极怠工、心猿意马。但实际上,过于纠结于事情的结果,或过于斤斤计较自己付出的代价,就免不了会错失许多良机,或者给本应快乐充实的奋斗过程背上沉重而痛苦的包袱,而结果也只能是空无一物。

其实,耕耘,不一定要带着为了收获的目的。就像农民种庄稼,总是全心全意地耕耘,不管收获多少。因为他们知道丰收的必然已经孕育在勤勤恳恳的耕耘之中。它的收获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外在的收获,一方面内在的收获。由于你的付出,你必然得到来自他人和外部世界的反馈,由于你的付出,你必然得到来自心灵内部的舒畅和愉悦。即使由于某种原因没有得到回报,因为你不是为了收获而付出的,所以你摆脱了人生没有收获的烦恼,摆脱了得不到的痛苦,这不正是你的硕果累累的收获吗?

我们做工作也是一样。当你不是求回报的去工作时,工作就是一种幸福。因为当你热爱自己的工作,并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尽职尽责,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使工作在你的手上完成得很出色,得到公司的认可、同事的认可,自己也认可,你就会在这些认可中变得心情愉快起来。当然,不是说在工作取得成果以后才能使自己快乐起来,工作本身就是一种快乐,我们要热爱自己的工作,把工作当作一种快乐的事情,你就会乐尽其中,而这又会帮助你更好的发挥自己的特长,运用自己的优势,你就会更加投入地做你应该做的事情,这种投入,能够使自己体会到“天生我才必有用”的道理,你就会产生一种快乐心情,懂得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是世界的唯一,你就会有—种油然而生的自豪感,这种自豪感只有在投入工作中才能更鲜明地体现出来。例如思想专注的运动员、艺术家、科学家、作家及其他一些颇具挑挑战并需要全神贯注地尽职的人,他们在忙于事业,无暇顾及结果的同时,已经收获了巨大的快乐和满足。如果你问身边那些快乐工作着的人,他们的快乐秘籍是什么,也往往会听到这样的答案:“没有什么秘籍,我只是找到了自己喜欢的工作,并全身投入而已。”

其实,快乐幸福就是这么简单。人生无须太多的思前想后、斤斤计较,当我们专注于眼前的工作时,工作中的幸福,就是一种心无旁骛的简单。而且,很多时候,越是不图回报和收获,就越是能够尽心尽力的去工作,就越是享受工作的过程和乐趣,也就越是能够得到丰厚的回报和收获。“山不问高,仍然傲然挺立,高耸入天;河不问长,仍然奔流到海,不舍昼夜。”等到积之久矣,自然水到渠成。

世界上没有非干完不可的事情

幸福格言:一个不顾客观条件、拘泥于“非把事情干完不可”的人,一定会活得很紧张、很狭窄、很累,而只有做事伸缩有度、游刃有余的人,才会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去把生活打扮得五彩缤纷。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都把“工作狂”这个词当褒义词使用,忘我工作便会受到很多褒奖。不过,在这个更加注重自我的现代社会,人们的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果谁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工作狂,那么就意味着谁为此付出了幸福的代价。

一位好莱坞的歌王,在回忆自己的人生经历时,就曾经讲过这样一段话,他说:

“当我年轻的时候,急急爬到山顶上,就像参加赛跑的马,带着眼罩拼命往前跑,除了终点的白线之外,什么都看不见。我的祖母看见我这样忙,很担心地说:‘孩子,别走得太快,否则,你会错过路上的好风景!’”

“我根本不听她的话,心想:‘一个人,既然知道要怎么走,为什么还要停下来浪费时间呢?’我继续往前跑。一年年过去了,我有了地位,也有了名誉和财富及一个我深爱的家庭。可是,我并不像别人那样快乐,我不明白我做错了什么?”

“有一次,一个歌舞团在城外表演,我是主角,当表演完了,观众的掌声久久不停。这一次的表演很成功,我们都很高兴。可是这时候有人递给我一份电报,是我的妻子发来的,因为我们的第四个孩子出生了。”

“突然,我觉得很难过:每一个孩子的出生,我都不在家,我的妻子,独自承担养育孩子的辛苦。”

“我从来没看过孩子们走第一步的样子,他们天真的哭笑,我都没听过,只有从我妻子那里,得到间接的描述。”

“我想起祖母对我说过的话……的确,我和我的朋友也疏远了;我好久没去摸书本,或者看看花园里的树木;我曾经答应和妻子一起去度假,总因为忙碌而取消了。”

歌王的话里,处处透漏着他的悔恨。我们不能说他为事业拼命打拼是错误的行为,只是想告诉更多的人,如果一个人在忙于事业过程中不懂得随时停下来,那么往往不能体会到生活精彩的一面,也感受不到生活更多的幸福。

有一位哲学家说的好:“单凭思想而不劳动,当然不能生活,但一生像机器一样不停的转,那更加没有意义。”既然有机会来到这多彩多姿的世界里,就应该像一个旅行家,不仅要爬山涉水,走完我们的旅程,更要懂得欣赏、流连。想走的时候就走,想停的时候就停,随心所欲地去发现乐趣和值得珍惜的东西。

在现实中,人们往往也懂得“忙里偷闲”的道理,但仍有很多人不习惯于将自己的工作放下,去享受生活。或许是贪图工作中的成就感;或许是依赖工作突出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又或者是想借工作麻痹自己;还有的人则是因为激烈的竞争需求,用工作代表胜利,让自己显得高人一等。

也许这种人还会解释说:“我这是热爱工作。不是什么工作狂。”但事实上,一个热爱工作的人,不一定是拼命工作的人。热爱工作,不等于要求每个人都变成工作的奴隶,而是要我们去做工作的主人。该工作时认真工作,该给自己放假时好好放松,而这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为了更好地工作。因为事业上的成功并非一朝一夕的事,工作也是永远也做不完的。一定要合理安排好自己的生活,保证工作和生活张弛有度。工作越是忙碌,越应该学会见缝插针地“偷懒”让自己吃好、喝好、睡好,这样才能以保证旺盛的精力和足够的体能,才能从容地应对摆在自己面前的大小事务。

世界上没有非干完不可的事情,人不要也不应该成为事业的机器,把自己的眼光从事业上移开,多关注自己的家人、朋友,甚至是给予陌生人一个小小的帮助,都会让自己产生满足感。因此,学会给自己的心情放个假吧!一觉醒来,你会发现,天依然是那么的蓝,草依然是那么的绿,明天的朝阳也正等在你的窗前。

别让幸福承受太重的压力

幸福格言:压力充斥在心里,就会使人痛苦不堪。所以,我们不是笑对压力,不是面对压力,而是要卸下压力,轻轻的放在一边,那么幸福就有了更多更大的空间。

很多时候,我们会觉得自己很累。而这种累,其实就是“心累”,主要是由于压力造成的。

压力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东西呢?我国知名的心理咨询专家曾奇峰先生说过:心理压力是魔鬼与天使的混合体。一方面,它就像是能带给人的心灵和躯体双重伤害的魔鬼,而另一方面,压力又能让我们保持较好的觉醒状志,智力活动处于较高的水平,可以更好地处理生活中的各种事件。

那么,面对压力,尤其是工作中的巨大压力,我们应该怎么处理,才能避免让它伤害到幸福呢?

从下面这位讲师与听众的讨论中,我们也许可以得到一些感悟。

大家在等待一位很知名的讲师再次来演讲,教室里很安静,这时从教室门口传来一个熟悉的声音:“各位认为这杯水有多重?”说着,讲师拿着一杯水走进了教室。有的人说200克,也有的人猜300克。

“是的,它只有200克—那么,各位能够把这杯水端在手中多长时间呢?”讲师又问。

安静被打破了,一些人笑了起来:不就是200克吗,端多长时间又会怎样!看到学生们的反映,讲师并没有笑,而是很严肃地说:“的确,200克的水,让大家端一分钟,肯定都认为没问题;可是端一个小时后,就不会像最初那么轻松了,你的手会感觉酸疼;那么,时间再长一些呢?一天?一周?……恐怕得叫救护车了。”

这时,学生们都笑了,不过这次是赞同的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