擒拿防身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它发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绝脰”,兴盛于秦汉时期的“摔胡”“绝肮”,鼎盛于明清及当今。擒拿防身术是中国武术中的优秀技法之一,是运用武术功力,使用各种技击手法,采用力学原理,利用人体关节、筋肌、穴位和要害部位的弱点,使对方身体及身体局部受制而不能动弹、束手就擒的一种方法。它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其法理精深,内容丰富,技术精纯,风格别致,独树一帜。它既不同于勇猛明快的“散打”,又区别于缠抱扭摔的“摔跤”。它是贴近身体,避实就虚,随势化力,折其关节,挫其骨骼,抓其筋肌,闭其穴位的一种手法巧妙的近战技术。它内容系统完整,动作千姿百态,技法全面独特。其独特在于动式曲折、轨迹旋绕、劲力不显、行踪不露。动则上中下三盘齐变、轻灵巧取;制则身手脚立体兼施、招法奇妙。其状文雅,其效剧烈。经常练习擒拿防身术可以培养人们机智勇敢、不畏强敌的优良品质,增强敏捷、灵活、协调、力量等方面的素质,能收到健体防身,祛病延年的效果。因此,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
“擒拿防身术”在古时无明确的定义,就单字而论,“擒”字在诸多史籍中很早就有使用。如《国策·燕策》:“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擒之。”《韩非子·十过》:“大败知伯之军而擒知伯。”擒在典籍中的字义就是“捉、抓”。如《多功能解形说义字典》里解释为:“捉,擒拿防身术。生擒(活捉),擒贼先擒王。”《袖珍字海》解释为“捉捕,擒拿防身术”。《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抓,捉拿,欲擒故纵”。由此可见“擒”字的含义是明确的,即“捉抓”。“拿”字,在典籍里注释为:“用手握住或抓取,捕捉,牵弓。”关于“擒拿防身术”一词,典注:“武术中一种针对人体的关节、筋肌和穴位,用各种方法使对方无法反抗的技术方法,泛指捉拿之意。”
根据上述的引证,结合擒拿防身术内容及技术特点,笔者认为“擒拿防身术”应定义为:运用一定的手法,捉抓握住对方之某一部位,利用力学原理。结合人体生理结构及其运动规律的薄弱环节,以巧劲迫使对方某一关节及筋肌超出其正常运动的规律或范围,使其身形僵滞,处于被动的状态,或因疼痛难忍丧失反抗能力而就擒。这是对擒拿防身术的定义,是擒拿防身术的基本特征,也是擒拿防身术法区别于其他技击法的显著标志。
擒拿防身术源远流长。《春秋·公羊传》载:宋万与闵公二人相互徒搏,宋万一怒之下,于近战厮打搂抱之际,用“绝脰”之技将闵公致于死地。宋万使用的“绝脰”就是擒拿防身术中的锁喉法。
到了汉代,擒拿防身术在锁喉法的基础上有了突破性的发展。《史记·卷八十七张耳陈余列传第二十七》记载:赵相贯高怒高祖之慢轻其王张敖,欲杀之。乃事泄捕之狱中。后刘邦欲赦之,其则“乃仰绝肮,遂死”。“绝肮”《博雅》曾注:“绝,断也。”《集辞》韦昭曰:“肮,咽也。”《索隐》苏林说:“肮,颈大脉也。”这不难看出,汉代的“绝肮”就是用手指压按喉两旁大动脉的技术。说明这个时期的擒拿防身术已开始进入压按脉、穴的新时代。
汉代不仅发明了拿脉,而且已有了擒拿防身术、摔跤相互结合的成熟经验。《汉书·金日殚》记载:金日殚当了汉武帝寝宫中的侍卫。有一天,汉武帝尚未起床,江充与莽何罗谋反。莽何罗携带武器闯入寝宫准备刺杀汉武帝,被金日殚发觉了。“日殚摔胡投何罗殿下,得擒缚之”。“摔胡”就是抓住脖子摔倒在地。这是擒拿防身术中的擒摔技术。金日殚就是当时熟练运用擒摔的典范。
明朝戚继光在《纪效新书》中载:“至今温家七十二行手,三十六合锁,二十四弃探马,八闪番十二短,此亦善之善者也。吕红儿下虽刚,未及绵张短打,山东李半元之腿,鹰爪王之拿……皆今之有名者。”何良臣《阵记》中有唐养吾之拿的记载。郑若曾《江南经略》中载有“三十三拿”“三十六解”。从上所引材料中可以看出,当时擒拿防身术招数在数量上达到了空前的程度,且流派甚多,除鹰爪王、唐养吾等善于擒拿防身术的高手名家外,尚有他家。
清朝时期,开始以拳法套路为模式,将众多的单招单式,松散地连接集段成套路。这种套路当时称之为“串景”如“七十二把串子”“金鸡斗”等。这些使擒拿防身术在运动形式上增添了新的内容,使擒拿防身术体系趋于系统化。
民国时期,始有“擒拿防身术”一称,并有《擒拿防身术法·真传秘诀》(徐畏三口述,金倜生笔记),《擒拿防身术》(邓德达著, 1944年印刷)等专著开始问世,使擒拿防身术以功、理、法而自成系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在党的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方针指引下,群众性的武术活动得到蓬勃开展,技术上不断进步、成熟,日臻深入完善。武术工作者受到党的照顾和重视,武坛新生力量不断增加,科研队伍不断壮大。可以想象,擒拿防身术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和体育事业的发展,将出现更加喜人的前景。
擒拿防身术是一种独特的技击方法,它种类繁多,内容丰富。擒拿防身术按门类可分为:擒拿防身术功夫、现代擒拿防身术、少林拳擒拿防身术、武当拳擒拿防身术、蛾眉拳擒拿防身术、八极拳擒拿防身术、太极拳擒拿防身术和军警拳擒拿防身术等。
按人体部位可分为:头部擒拿防身术、颈部擒拿防身术、指部擒拿防身术、腕部擒拿防身术、肘部擒拿防身术、肩部擒拿防身术、腰部擒拿防身术、胯部擒拿防身术、膝部擒拿防身术和踝部擒拿防身术等。按技术特点可分为:基本擒拿防身术、部位擒拿防身术、筋肌擒拿防身术、穴道擒拿防身术、摔法擒拿防身术、擒拿防身术打法、擒拿防身术踢法、连环擒拿防身术、擒拿防身术解脱和解脱擒拿防身术(反擒拿防身术)等。
不论哪种擒拿防身术,其技法概括起来不外乎抓、领、索、扣、握、拧、拉、缠、切、压、扛、砸、折、按、托、推、挎、掐、捏、别、踩等。擒拿防身术方法不外乎人的肢体部位、筋肌、穴位的擒拿防身术,以及拿中拿(连环拿)、拿中摔、摔中拿、拿中打、打中拿、拿中踢、踢中拿、擒拿防身术解脱和解脱中擒拿防身术。擒拿防身术解脱法不外乎压撬、撬拉、推抽、旋撬、撬别,以及以打破拿、以拿破拿、以摔破拿等。擒拿防身术的招法动作千姿百态,由于两人所处的角度、距离、出招时机及运用的方法不同,所出现的姿势不同等,因此,难以用有限的篇幅将所有可能出现或发生的招式都表述出来。为了叙述便利,本书选取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动作,如夺目、端耳、勾鼻、抠腮、扳顶、扣颚、按脑、抓发、扭头;掐颈、索喉、缠颈、勒脖;捏指、缠指、分指、扳指、拧指;扭掌、折掌、卷掌、旋掌;缠腕、切腕、卷腕、折腕、挫腕、扳腕、旋腕、扣腕;缠肘、托肘、压肘、扳肘、别肘、捆肘、旋肘、截肘、扛肘、封肘、闭肘、挎肘、索肘;别肩、卸肩、索肩、压肩、缠肩、踩肩、跪肩、拧肩、旋肩;抱腰、搂腰、顶腰、抓腰、掐腰、扛腰、扳腰、推腰、折腰;抬胯、掀胯、扳胯、拧胯、旋胯;抱膝、压膝、跪膝、扳膝、别膝、挫膝、拧膝、旋膝、捆膝;扣脚、绊脚、挂脚、踢脚;跪腿、扳腿、抱腿、拉腿、拧腿、旋腿、搂腿、抱腿、抄腿;扭踝、扳踝、压踝、别踝、挫踝等。对这些代表性的动作均采用正视展面定势图加以图解。在实际使用时应将这些死招作为活招来用,要灵活掌握,能举一反三,不可生搬硬套。
擒拿防身术的特点
擒拿防身术是以一定的功力,施用擒拿防身术技术,控制对方和化解对方控制的技术。具有以下特点:
力学为理、巧妙施用
擒拿防身术的技术方法,是建立在力学原理的基础之上的。擒拿防身术的方法充分运用了力学的杠杆原理、力偶原理、惯性原理、合力原理、旋转原理和压力原理等。运用这些原理,可以省力,能产生四两拨千斤的效果;运用这些原理,能使对方身体旋转后倒摔;运用这些原理,可使对方扑空并失去控制;运用这些原理,可使对方某一部位受力更大。
若要达到以上这些良好效果,就必须合理运用力学的原理,巧妙地使用一定的手法。当然,这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具体运用。不仅只是用的角度好、抢的时机对,而且,关键的是运用的招法要符合力学的原理。比如“旋臂索肩别肘”,就充分运用了杠杆原理。索肩别肘之臂就是杠杆,肩部就是支点,使对方之肘离肩越近,擒拿防身术效果就越好。再如“金丝缠腕”就是充分运用了压力的原理,切腕时用的是掌外缘,而不是掌心,这是因为着力点越小,压强就越大。由此可见,有效的擒拿防身术都离不开巧妙地运用力学原理。本书中所收录的招法,都是符合力学原理的有效的精招妙法。
以巧取胜、以技制人
擒拿防身术只具功力是不够的,还要善于用巧劲、施妙招,伺机而动。完成动作时要避实就虚,随机应势,顺势应招,轻取关节,巧施裹缠。使之欲化化不了,欲走走不脱,有力使不上。这就是擒拿防身术以巧取胜、以技制人的根本方法。
拿其一点、控制全身
擒拿防身术是通过反关节,抓筋、点穴、拿骨等技法,牵制对方,使其失去抵抗能力。它的最大特点是只要控制对方部位的某一点,便可使对方不能动弹。当然,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有过硬的功夫和纯熟的技术方可奏效。比如点穴,必须指功过硬,而又能准确、合理地点击,才能点穴有效,使其伤残;再如拿指,指是人体中较小的关节,拿之较为省力,俗语说“十指连心”,若将对方指节捏于手中,超其限度,可使对方产生钻心的疼痛,全身不能动弹,达到控制对方之目的。
抓筋拿脉,扭挫关节
关节是人体骨骼结构及运动的枢纽,关节周围的筋脉、穴位又是难以承受打击的薄弱部位。关节之功能只可顺动,不可逆转,其屈弯幅度都有一定限度。擒拿防身术就是针对人体关节这种特性和弱点而实施擒拿防身之术。此术迫使对方的关节反折或超限度,并使其关节及韧带受挫,当即产生剧烈疼痛感,从而丧失反抗能力束手就擒,对方若要拼力硬抗,势必造成骨折、筋伤。
手拿脚绊、打跌兼施
每当擒拿防身术招法初使,手刚拿住其上肢关节,就要迅速上步、进身,绊锁其前脚。这是因为对方被拿,欲变必定从脚步变起,绊脚的作用在于封闭步法、阻止变化,破坏其下肢力点与支点间的平衡,便于充分发挥擒拿防身术技法的效果。
擒拿防身术各招几乎都有可打、可跌之法。拿住后一撒手便可击打,一挂脚便可摔跌。而且,拿后的一击将击得更狠、摔得更重,可使对方防不胜防。故而,擒拿防身术中具有“摔打拿”三位一体,集诸法之长的特点。
拿中有解、解中有拿
擒拿防身术招法多样,千变万化,表现在有擒拿防身术法也必有解脱法。这样有拿有解就构成了拿中有解、解中有拿的动作特点。如传统擒拿防身术中有“三十六擒拿防身术”“三十六解脱”合称为“七十二擒拿防身术”。还有一些擒拿防身术套路,也体现出了拿中有解、解中有拿的技术方法,体现了它内容的丰富性。
可以熟练使用擒拿防身术的功夫好手往往出手能使对方不能摆脱,这称之为“死手”,所以摆脱擒拿防身术要在不成“死手”之前进行,敌不动,己不动;彼一动,己先动”的技术,则是很有效的摆脱方法。
力学原理的应用
懂得力学原理,能使力的作用更符合擒拿防身术的要求,有助于擒拿防身术的提高和发展。因而研习擒拿防身术者,须认真探讨力学的一些基本规律。
杠杆原理,简单地说就是动力臂越长越省力。人体本身是一个活动的杠杆,因而在运用擒拿防身术时,就必须善于使用擒拿防身术手法,能动地造成力的支点,创造杠杆形成的条件,还要考虑使动力臂尽量增长,这样才能利用杠杆,使力集中,作用于指、腕、肘、肩等部位,造成对方局部受力的被动状态,迫使对方就范。如“扛臂断肘”就是用肩造成力的支点,以其臂做力臂而构成杠杆,将力作用于其腕,而造成控制其全身或断肘。再如擒拿防身术时要求力从腰发,它比用手力大得多,这是力发于腰比力发于手的动力臂长的缘故。
力学原理告诉我们:在压力一定的情况下,受力面积越小,产生的压强就越大。根据这一原理,运用擒拿防身术时就必须考虑,着力点越小越好。比如“金丝缠腕”时的切腕是用掌的外缘,而不是用手掌心面,其目的就是通过缩小着力面来增加压强,而制伤其腕。
利用惯性就能顺势借力。巧妙运用物体惯性原理,既可减轻自己的消耗,又能加大力的作用。不要死顶硬抵对方的力,而要选择另外一个方向去用力,使对方陷入被动和失去平衡的局面。
在力学上,旋转比较省力。因此完成擒拿防身术动作时,要利用“旋转”的原理来节省自己的体力。除此之外,旋转可以加强力的作用时间,使运动更加稳重、有力、定向。旋转也可以增大防护的面积,有化解来自任何方向力的作用。旋转的手法也是解脱对方擒拿防身术的有效方法。
加力于对方的力上,是合力的运用。运用合力,能提高擒拿防身术效果。顺其力加力,是借人之力为我用的巧妙方法,往往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