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看懂世界格局的第一本书
23308500000023

第23章 重塑“山巅之城”(3)

从整个西方世界的角度来说,1944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之后,西方世界实质上就可以看成是一个国家,只不过这个“国家”比较特殊,政治上没有完全统一,但经济上统一了——做国际贸易大伙都用美元。相对应的,以苏联为首的华约集团也可以看成是一个“国家”,华约内部在经济上也存在“经济互助委员会”(简称“经互会”)体系。这里为了方便起见,我们暂时称呼它们为“北约国”和“华约国”。

把西方阵营看成是一个完整的“国家”的话,美国自然就是“中央政权”,其他国家就相当于“地方政权”,再细划分一下,西欧诸国的地位比日韩等国以及台湾地区要高出一个档次。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历来都是由两边的财力来决定的,中央财力强于地方才可以有效节制地方,就说得上中央集权,这一点对“北约国”同样是适用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存续期间,“北约国”内部真正的货币其实还是黄金,美元获得国际结算货币的地位是因为当初美国拥有西方世界黄金总储备的66%,换句话说其他盟国手里还掌握着剩下的34%的黄金。在这种美元与黄金绑定的货币体系下,谁有黄金,谁就变相的也拥有一部分美元发钞权。

这样就产生了两个问题:其一,“北约国”内部非常松散,就是一个松散的邦联,经济总量很大,但分散在各个“地方政权”手里,内部扯皮的事一大堆,作为“中央政权”的美国没法集中力量干大事——也就是对抗“华约国”。而相对应的是,“华约国”内部的组织则要严密得多。用******的话说,苏共和东欧其他国家党组织是“老子党”和“儿子党”的关系,像波兰的国防部长罗科索夫斯基元帅就是由斯大林指派过去的,在此之前他本来是苏军的元帅,在担任波兰国防部长以后,罗科索夫斯基的苏联国籍以及苏联元帅军衔都还保留着。对比“北约国”,“华约国”更像是一个中央集权国家。

这种严密的组织体制一方面的确损害了东欧各国的国家主权及党组织的独立性,但放到东西方对抗的大格局下来看,这种体制也确实能最大限度地调动起华约内部一切可调动的资源,经互会其实是一个跨国家的计划经济体系,计划经济要搞得好,要求各经济部门之间要高度协调、令出一门。如果要跨国家搞计划经济,那体系内的国家适当淡化主权、统一步调是必需的。华约的问题不在于把组织搞严密了,而是出在苏联的沙文主义思维上——把合作关系搞成了压迫关系,结果就是苏联出钱出力还惹人厌。但总体来说,正是这种高度严密的组织模式,使得华约在经济总量、工业化程度、人口等经济指标都不及西方世界的条件下,仍旧可以调动起比西方更多的资源,20世纪六七十年代华约能够在战略上压着西方阵营,正是由于存在这种体制优势。苏东剧变快十年时,欧盟开始统一货币,金融危机以后法德借势甚至开始提出要统一各国财政。这个步子实际上要比经互会迈得大得多,可见在西方人眼里这种高度统合的机制其实是“他山之石”而非“前车之鉴”。

黄金与美元挂钩给美国造成的第二个问题,是让英法这样的西欧国家钻了体制的空子,从“北约国”内部的生产者蜕变成了和“中央政权”美国一样的食利者。英法等国虽然不能直接印美钞,但是凭手里黄金数量优势,通过兑换来获得美元,在面对经济总量有限的第三世界国家时其实和美国直接印的效果没太大区别,凭借手里的这些美元,英法可以像美国那样在别国制造急剧的通缩或通胀,然后通过炒作获利。

世界上可供这种金融掠夺方式来抢得财富总量是有限的,因此这其实就等于是抢了美国人的“生意”。不仅如此,法国人和英国人还以这种方式大肆套购美联储的黄金。美国在1971年之前的几次经济危机中黄金大量外流便是由这种行为造成的。钱生钱的游戏让英法等国大赚特赚的同时,也把自己的实体经济慢慢给玩废了,金融成了国民经济的最大头——其实就是美国模式的微缩版本。如今的欧洲德国是实体经济最强的国家,也是经济运行最稳定的国家。原因很简单,因为大量美军驻扎在它的国土上,使它当初不敢像英法那么“放肆”,只能老老实实造东西换辛苦钱。其实比照一下,伴随2008年金融海啸而来的欧债危机本质上也是这么一个道理,欧元区统一货币却不统一财政,希腊、西班牙等国大量举债,从而增大了欧元贬值的压力,本质上也是变相的从法德手中分割了铸币权。

在美国人的眼里,它的欧洲盟友一面享受着自己所给予的国防上的保护,另一面却不顾生产,不给自己上供,反而和美国一样做起了“不劳而获”的营生,这简直就是一种背叛!到了1971年以后,由美国人所构建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一方面的确维持不下去了,另一方面美国决策层主观上恐怕也有想就坡下驴的考虑。之前英法等西欧国家能够变相分得部分发钞权是源自美元与黄金的绑定,如今美元与黄金脱钩了,至此美元只能由美联储来发行,你手里的黄金再也不能变成美元。这就相当于在“北约国”内部,“中央政府”美国从“地方政府”收回了发钞权,开始搞中央集权了。

当然,事情并非仅仅是美元与黄金脱钩那么简单。如前所说,中央政府要实现集权,必然要依赖于中央与地方财力上的此消彼长。具体到“北约国”,主要靠的是“此消”。首先是石油危机,1973年到1975年的石油危机,严重打击了西欧和日本的经济。而在当时,通过份额油以及其他形式,美国却能以相对很低的价格继续从欧佩克得到石油。例如在1972年,美国从委内瑞拉进口石油的价格是12美元/桶,而同一时期国际市场上,油价已从之前的8美元/桶飙升至42~49美元/桶,故欧洲、日本所受的冲击远胜于美国。

其次是美国成功逼迫“盟国”货币在短时间内对美元大幅升值,这在打击日欧等国经济的同时,还促使大量资本流入美国。在这个过程中,美国所采取的是各个击破的办法。首先逼迫日元升值——威胁对日本纺织品搞出口配额,同时频频和韩国、台湾地区、香港地区及东南亚国家接触,声称要扶植这些国家地区,分流走日本的市场份额,而日本由于国内消费市场狭小,只能就范;在从日本身上打开缺口之后,紧随其后的是制造业大国德国,美国声称美军将撤出联邦德国——不升值的话您老就自己扛着苏联人吧,德国马克于是开始对美元大幅升值;在联邦德国被拿下后,西欧各国一个接一个地被拿来修理,西欧大多数货币对美元都普遍升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