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销售心理学大全集
23315500000048

第48章 培养长期客户的心理技巧(4)

而且凭借着汤姆森与客户之间保持的良好关系,就算是软件在运行中出现了偏差,他也能很容易在客户的帮助下圆满地解决。他说:“一个销售人员与客户的关系越好,解决一个产品销售完成后无法避免的问题时就会越容易,并且可以因此得到转为介绍的机会。”

在销售中,每一个销售成功的对象都是产品销售的见证人,都可以作为其他客户的参考对象。因此,销售人员一定要确保销售及售后的所有环节都做到位,并且要与客户保持适当而长久的联系。

当销售人员将产品销售给客户的那一刻,产品的售后服务就开始了。在产品销售出去的第二天,销售人员或是售后服务人员就应该打电话询问客户是否已经开始使用自己的产品,如果已经使用,那么可以表示关怀,问他们是怎么使用的,在使用过程中有没有出现异常;如果还没有使用,则应弄清楚原因,是还没来得及使用,还是非本人使用,然后告知正确的使用方法,或者索要使用人的联系方式。

具体来说,将产品销售给客户后,销售人员还应继续做好以下工作:

1感谢

产品成交后,销售人员要利用适当的时机和方法,向客户表示感谢,可以写一封感谢信,也可以打一个感谢电话,或者也可以带点儿小礼物亲自登门拜访(这一点一定要事先征得客户的同意)。

2验货

大部分的销售,尤其是大额产品的销售,一般都是先签单后发货。也就是说,当客户签完单后,这笔交易就算初步成功了,但是货一定要按时、按质、按量地发给客户。此时,检验货品是否完好无损就成了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如果公司允许,销售人员最好自己检查、核对,确认所有产品都合格后再发货。

3交货询问

确认交货已经完毕后,应尽快向客户询问对产品的满意度,如果出现什么问题,应及早解决。这种交货询问的跟进行动不仅可以维持企业和产品的信誉度,同时还能避免因交货失误而引起客户的不满。

4测试安装

对于一些需要安装并测试的产品,销售人员如果有必要,可以和安装人员一起去帮客户做好安装和测试工作,并务必使其正常运转。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增进与客户之间的感情。

5日常维护

很多产品虽然附带说明书,但看起来不仅麻烦,有些可能客户还看不懂。因此,销售人员在产品成交后,有必要将使用操作和指导说明讲给客户听。尤其是一些新产品,即便是你口头或者亲自演示后,客户也有可能会出错,因此这时候就需要做好日常维护工作,并且在此过程中,销售人员可以耐心地将一些日常维护措施、保养及简单的修理知识告知客户。

6建立长期联系

即便客户在使用产品的过程中,不曾出现任何问题,销售人员也要记得打电话问一下客户的产品使用情况。这就为售后跟进奠定了基础。跟进服务是诱导客户再次购买或引导客户介绍一些潜在客户的销售策略,只有成功跟进,客户才会满意,才有可能再次购买或介绍其他的新客户。

那么如何与客户保持长久的联系,是不是几个简单的问候电话就可以了?其实不然。成功而优秀的销售人员都知道:一次登门拜访胜过9次电话沟通。也就是说,在客户维护阶段,要适当地登门拜访,但是在拜访前,一定要征得客户的同意,不要唐突,另外还需带些小礼物,礼可以不太重,但一定要有。登门拜访更显亲切,更有利于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增强客户对你的信任度。

妥善解决客户遇到的问题

很多时候,客户购买商品之后,在使用过程中才发现商品不符合自己的需求,或者质量没有达到自己的期望值。此时客户会向卖方提出问题,要求卖方解决问题。当客户向卖方提出问题时,尽管内心不高兴,但还不至于仇恨卖方。

如果卖方及时解决了客户的问题,客户不仅不恨卖方,而且可能由于此事件加深了对卖方的好感,从而成为忠实客户。但很多销售人员并不明白这一点,以为只要产品销售出去了,就没他什么事儿了,哪怕是客户直接打他的电话反映情况,他也不屑一顾,甚至说这种问题不属于他的业务范畴。殊不知,这种行为只会给自己的销售带来负面影响。

小耿是一家电器商城某品牌冰箱的销售人员。一天,朱先生和太太过来买冰箱,说因为之前的那台噪声太大想换一台。这时小耿向他们介绍了他负责销售的冰箱,说可以保证他们如果买了他的冰箱,肯定不会再有噪声大的问题。

听了小耿的介绍,朱先生夫妇很快就做了决定,将详细地址留下之后,就让小耿找人把冰箱送回家去。小耿还承诺说第二天一定能送到。

谁知,第二天一整天过去了,冰箱也没有送到,一直待在家里坐等冰箱的朱太太有些生气,说那个销售人员办事也太没谱了。朱先生回家后安慰太太说:“可能是订货的人比较多,厂家一时腾不出人手来。”

朱太太也认可了这一点,心想第二天就再等一天吧。可是第二天过去了,冰箱还是没到。

到了第三天冰箱仍然没到,朱太太本有自己的店,但为了等冰箱,店内的一切事务都让店员在打理,朱太太虽然不太放心,但也没有办法。这天眼看都晚上7点了,朱太太想着商场应该还没有关门,于是没等朱先生回来,自己开车就去了商场。

到小耿的专柜前,朱太太就对他说:“我说你是怎么回事?承诺一天内就能送货到家,怎么都过了三天了还没送到呢?说实话,这两天我本来有急事,但为了等冰箱我都往后推了两天了。”

小耿见朱太太这么说,不但没有道歉,还没好气地说:“我说是说,但是厂家不安排人去送,我怎么办?反正我已经把订单传给厂家了。”

朱太太一听就发火了:“什么,你还有理了!这样吧,我也不耗费时间了,你现在就把这张单给我退了吧。”

“这怎么可能?已经签了单,我们一律不退。除非确实冰箱有问题,我们才帮忙换呢,但绝对没有退货一说。”

朱太太是有修养的人,也不想与他继续纠缠下去,于是就说:“那好,明天我再等一天,如果冰箱还不到的话,我就投诉了。”说完转身就走了。

第四天,等在家里的朱太太终于见到了冰箱。鉴于这件事,朱太太与朱先生承诺,以后一定不再买这一品牌的产品,同时以后也再也不去那家商城买东西。

可谁知,屋漏偏逢连夜雨,冰箱刚用了三个多月,保鲜柜内的灯就不亮了,保鲜效果也明显降低了。

这次朱太太很生气,认为销售人员小耿纯粹就是个骗子,本来不想再找他,但是刚花掉几千元钱买回的冰箱,就这么不能用了,朱太太又感觉很可惜,无奈之下又拨通了小耿的电话,并温和而有耐心地想把情况向他说明,谁知刚说了两句,小耿就说:“我这里是销售专柜,不是售后部门。售后的服务电话在与冰箱一起附带的那些资料上。”没等朱太太多说,小耿就挂了电话。这可把朱太太惹生气了,挂上电话后,她立刻找到了那家商城的投诉电话,将小耿及这一品牌的冰箱都投诉了。为此,小耿不仅得罪了客户,同时还丢了销售的工作。

作为销售人员虽说销售是主业,但对于售后服务的环节也不能忽视。为了培养长期客户,销售人员有必要帮客户解决在购买和使用产品的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张先生的新房装修好了,这天他到某家具商城买了一张餐桌。当送货人员将餐桌送到家,并安装好之后,张先生发现桌面不平整,但是送货的人只管送货,不处理其他的问题。张先生明显有些不高兴了,于是就没好气地拨通了销售人员的电话,在电话中数落了一通,说发给他的竟然是残次品。接到电话的销售人员非常客气,并且对桌面的不平整表示歉意,紧接着又对张先生说:“虽然我非常想帮您,但是您必须要亲自打电话到客服中心才行,不过您放心,针对这种问题我们公司都有很合理的处理方法。”紧接着把客服中心的电话留给了张先生。听完了销售人员的话,张先生的气渐渐地消了,他想既然销售人员这样说,那么公司肯定会合理地处理,于是他立即拨通了那家商城客服中心的电话,要求解决问题。

商城的客服人员非常客气,首先向张先生道完歉后,便提出了两套解决方案让张先生选择:一是退货或换货;一是接受商城的补偿损失,桌子打7折,商城随时退换张先生30%的货款。

张先生见商城处理客户的问题不仅迅速,而且很合理,随后再看看桌面的不平整度倒也没什么大碍,又加上退换货要花费一定的精力,于是就选择了接受补偿损失。

不久后,张先生又去这家商城买东西,并取回了桌子30%的货款。之后张先生经常与人提起这家商城的销售和售后服务是如何的令人满意,并极力向他们推荐这家商城。

新买的桌子却有缺陷,本来是件令人很不痛快的事,但是对于问题处理的整个过程却让张先生加深了对这家商城的好感,不仅让他成了商城的忠实顾客,甚至他还免费帮助销售人员做宣传。

反之,如果卖方不能及时解决客户的问题,尤其是有意拖延、逃避责任,客户的情绪就会由先前的不高兴演变成愤怒和仇恨。大部分客户都会“报仇”,到处宣扬卖方的可恨之处,如今互联网技术如此发达,坏事瞬间传千里,会给卖方造成更大的损失。

2010年,丰田汽车公司遭遇油门踏板事件,极少数汽车的油门踏板不能复原,导致汽车自动加速、无法刹车。美国消费者向丰田公司索赔,丰田公司不承认汽车存在设计缺陷,以偶然事件为由逃避责任。最终惹火了美国人,结果丰田公司总裁被召到美国国会训话,被客户当众咬牙切齿地责骂。此事件让丰田公司的信誉遭受了极大的创伤,汽车销量大跌。

卖方及时妥善地解决客户遇到的问题,消除客户的不满,不仅是卖方的责任,也是买卖双方深度交流变坏事为好事的机遇。如果不这样做,不仅留不住老客户,而且会失去一大批潜在客户。

成交后不忘说声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