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教育孩子时常犯的50个错误
23316700000013

第13章 错误的细节(1)

错误19不理会孩子的任性常听有些家长诉苦:“我们那孩子真任性。这不,告诉她天还冷,别那么早穿裙子,她连哭带闹,真没辙!”“我们这个更要命,犯起性子来说也不听,打也不成。要不,就给你哭得闭过气去!”孩子常常通过哭闹来表达他们的要求,对此不少家长采用了这样两种方式来对待:一是通过恐吓、打骂来强行“镇压”,另一种是软下心来答应孩子的要求。实际上,这两种方式都是不对的,前者令孩子不知道通过什么样的合理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要求,后者则是纵容孩子用一种无理方式来获得自我满足。

还有的家长对孩子的要求过于苛刻,孩子难以达到,产生逆反心理和抵触行为,久而久之,变得任性。也有一些家长不尊重孩子,动不动就训斥孩子,甚至在外人面前也随意责备。孩子为了保全自己的面子,产生了任性的对抗行为。

一般来说,孩子任性是家长惯出来的毛病。孩子小时,常常有不合理的要求,家长觉得孩子小,不懂事,就迁就他。几次下来,孩子就形成了心理和行为定势。比如,有的孩子偏食现象很严重,只吃自己喜欢的,别的一概不吃,家长怎么说也不行。这种任性的表现,就是以往家长迁就的结果。孩子的任性是为了引起父母的不安,他知道父母疼爱他,一哭一闹就会使父母心软而满足他的要求。

不过,恐吓、打骂也好,满足孩子的哭闹也好,总比一些家长对孩子的任性行为不理强。那些对孩子任性行为置之不理的家长,认为“孩子大了就好了”,甚至还有的认为“你看我的孩子多厉害,他就是有办法”。他们会认为孩子嘛,任性一点很正常。其实这些想法都是不正确的。

比如,小可很聪明,学习总是在班上排前十名,她是妈妈的骄傲,也是妈妈的公主。可是小可很任性,想要得到的东西一定要到手。自己认准的事,谁也拿她没办法。有一次,她看上一套价值500元的芭比娃娃,要妈妈买,妈妈有些犹豫,因为家里已经有好几十个芭比娃娃了,妈妈就与小可商量买些别的东西,为此母女俩有些别扭地回到了家。可是晚饭时不见小可的身影,原来因为妈妈不给她买芭比娃娃,小可就用绝食抗议。妈妈心疼地说:“宝贝,先吃饭,明天妈妈给你买回来。”可是小可还是不答应,非得让妈妈今天就买。没有办法,妈妈饭也不吃,打车去商场买了回来。小可终于眉开眼笑了。妈妈也知道小可任性,可是妈妈说:“小可这孩子其实挺懂事,学习又不需要我们操心,就是有点任性。不过任性点也不是什么坏事,比如在学习上任性就能让她保持前十名,以后在社会上任性点,也并不是什么坏事。”爸爸则说:“女孩子哪有不任性的,这样挺好,长大以后谈恋爱不吃亏。”

看看这是什么道理,可是这样想的家长还不在少数。他们不知道任性的孩子很倔强,只要是他想要的,就一定会用他能想得出来的办法来让家长屈服,让家长最终答应他的要求。任性极具渗透力,会蔓延到孩子的各项行为中去——吃饭、睡觉、看电视、玩耍,一旦实现愿望时遇到阻力,孩子就会拿出任性的本领。任性的实质是“自我中心”,孩子当时的行动原则只有一个,就是“我想要……”或“我不想要……”不管实际情况怎样,不论当时的场合是什么,孩子是不会用“我应该……”、“我可以……”,或者“我不应该……”、“我不可以……”来思考的,是不会考虑父母、同伴或其他人的愿望的。家长无视孩子任性的行为会助长孩子的任性,目前发生的多起学生自杀的事件,其根本原因就是孩子极度地以自我为中心,最终导致的心理不平衡、心理失落。也有不少孩子由于极度地以自我为中心,变为犯罪分子。这一切一定程度上是由于父母对孩子的任性行为不理会,甚至助长任性的错误做法造成的。

一、专家教育观点

德国著名教育家福禄培尔曾经说:“少年期的教育主要是让儿童懂得事物的特殊关系,以便他们以后能够明白事物的内在统一性……”他的观点就是通过培养孩子坚强的、经久不渝的意志,让孩子纯洁的人性得以实现和表现,这是指导少年家庭教育的关键所在。父母应该及时预防或改善孩子的“任性”,有时做出一些牺牲和克制也在所不惜。否则,“任性”会削弱孩子的内在力量。因为一旦任性成为孩子的习惯,那么即使长大成人后,他也会被“任性”的行为方式限制。只知道要求别人,不知道自己想办法;只知道不能满足需要就发脾气,却不会动脑筋进行思考。所以,对于任性的孩子,做父母的不要总是认为“孩子大了,会好的”,而是要积极地帮助孩子走出“自我中心”的阶段,改变“任性”的不良习惯,不能坐视不管。

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认为对于孩子的任性“在方法上行动多于口训,才易于为儿童接受,口训会养成儿童听命于大人指挥的习性,反而有害于他们的思考力……最好是利用儿童自身不良行为所产生的自然后果使他们接受教训,这样无需大人的教导和禁止也能使儿童感到十分公正而自行改正过失,且不容易忘记。”这就是卢梭有名的“消极教育”理论。也就是说,对于孩子的任性,家长不能仅仅是口头教育,或者是指责,而应该采取行动,比如,孩子在商场看见一件名牌上衣,吵着闹着要家长买,家长只需说:“我们的家庭承受不起这样的名牌衣服,如果你实在想买只能自己好好努力,自己赚了钱后,自己买,不要闹,否则我们不再理你了。”如果孩子还是任性,那么就让孩子自己承担任性的后果,家长立即采取行动,离开孩子哭闹的现场,在不远处看看孩子的反应。这样孩子接受了大家都不理他的教训,就会意识到自己的任性是不对的。不需要家长的责骂,更不需要家长讲什么大道理,孩子从父母的行动中知道自己的错误,为了避免父母以后出现类似行为(不理他),孩子明白一旦父母说了不买就不能再任性地哭闹。这样一来任性的毛病自然而然就改掉了。

二、对孩子任性不能心太软

小段8岁的女儿殊豫特别任性,动不动就用哭闹的方式要这要那。以前小段夫妇总是认为孩子还小就姑息迁就她,可是有一天发生的一件事让小段夫妇感觉不能再让孩子这样任性下去了。

那天早上,爸爸像往常一样准备去上班,他已经走出家门,可是突然殊豫不明原因地放声哭了起来,扑到门口抱着爸爸的腿不让爸爸走,而且爸爸只要抽动一下腿,殊豫就哭得更厉害了。一家人都很纳闷,不知道为什么,而且也很着急。爸爸妈妈要上班,爷爷要送殊豫去上学,都已经是8岁的小姑娘了,究竟为了什么?爸爸只好抱起殊豫,哄了半天才知道殊豫哭是因为平时爸爸上班前都要亲殊豫,并说:“爸爸爱殊豫。”可是今天爸爸忘了说,殊豫就认定爸爸不爱自己了,所以伤心地哭了。爸爸了解了原因就赶紧道歉,并将一切都弥补了,以为可以安心去上班了。谁知刚到门口殊豫又哭了起来,一边哭一边说为了证明爸爸是爱她的,就要爸爸送她上学。这下爸爸不高兴了,扭头就走,可是殊豫居然顺势往地上一躺,一边哭一边打起滚来。爸爸狠狠心在身后“嘭——”地一声关上了门,上班去了,身后传来女儿歇斯底里的哭喊声。

从那以后,小段感到女儿再这样任性下去不行,于是找机会反复教育女儿,有什么要求,一定要说出充足的理由来。只要理由是正确和合理的,家长就一定尽力满足她。反之,如果不讲理地哭闹,那么即使是合理的要求家长也不答应。

这天,女儿殊豫又开始犯倔了,小段让她先练习画画,每天规定好时间,而女儿偏偏要先玩新买的毛绒玩具。小段一再给她讲要养成先学习后玩的良好习惯,但女儿就是不听,而且还使用了她惯用的伎俩——哭闹。

这时,小段见说理不行,马上断然宣布:“今天不能玩玩具了。”女儿一听,哭声又上了一个“音阶”,小段也马上“升级”,“明天也不许玩玩具!”结果到了第二天,女儿果然没能摸玩具,不过她也没敢再哭闹,这以后殊豫就很少再采用这种无理的方式来表达要求了。

小段这样应对孩子的任性,也不失为一种办法。

三、对孩子任性,要形成“合力”

孩子对于周围的人与事,其实有着非常直观的感受,他们会敏感地觉察他人对待他的态度。“任性”也一样,你只要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孩子不会对所有的人任性。当他觉得某个人能用“任性”对付时,他才大胆行动,而且只要这个人在场,他就会肆无忌惮,因为有人帮助他“任性”。所以要想改善孩子的任性首先就要找到孩子任性的对象。只要回忆一下,孩子最喜欢向谁提出要求,谁最容易答应;也可统计一下,家庭中有谁在场时,孩子最爱任性;或者做一个模拟试验,当全家人在场的时候,孩子提了一个要求,或者家长向孩子提一个他难答应的要求,比如,饭后让孩子收碗,然后观察全家人,是谁第一个去帮孩子,第一个去劝孩子,第一个开始责怪你。

找出这个“第一个”,对于解决孩子的任性至关重要,因为这关系到下面的方法能不能行得通。

首先,全家统一教育方案,协同作战。明确了孩子“任性”的对象,制定统一教育方案就能有的放矢了。比如说,家里爷爷是这个“第一个”,那么就可以要求爷爷在遇到孩子任性的时候,暂时回避一下。

其次,家庭成员要统一教育思想,矫正某些成员的迁就行为。一方面共同教育孩子认识任性的害处,用实例说明任性会使人做错事,令人碰壁,在集体中也会成为不受欢迎的人,最终影响进步。另一方面,要向孩子承认以前的责任,无原则的迁就是不对的,孩子任性,自己应负主要责任。在此基础上,和孩子一起讨论,怎样克服任性,共同制定出一个规则。比如,父母向孩子提出某种要求,先讲清道理,为什么这样要求;孩子不同意父母的意见,有自己的主张,也必须说明理由。如果双方有矛盾,就充分讨论,还可以请其他长辈、老师发表看法。

再次,当孩子任性地大发脾气时,就当作没有看到,不去理睬他,既不训他,也不劝他。因为这个时候,孩子已听不进去任何道理,只是在等待谁去帮他,等着家里的人去满足他。这就是“冷处理”的方法。如果一些家长实在受不了孩子的哭,或者受不了孩子“自我折磨”(躺在冰冷的地上哭闹,或是故意打自己的情况),最好离开现场,也可以将孩子放在一个安全的地方,任他宣泄。

第四,帮孩子选择一两个通情达理、不任性的孩子做朋友。对于中小学生来说,同龄伙伴之间的影响力是很大的。有一两个通情达理、不任性的朋友经常在一起学习、玩耍、讨论问题,对克服任性的毛病是大有好处的。允许孩子到小朋友家里去玩,让他感受小朋友是如何听从父母的教导的。还可以让孩子请小朋友监督,帮助孩子克服任性的毛病。

第五,对孩子作出奖励的承诺。家长若能令孩子了解只要有良好的行为表现,就可以获得一些他很喜欢的东西作为奖励时,孩子就会有更高的动机保持良好的表现,但家长在作出奖励的承诺时,应注意不要让孩子在物质上有讨价还价的机会,因此应避免对孩子说:“如果你乖,我就给你买雪糕。”而应对孩子说:“假如你能信守承诺,我下午便带你到游乐园玩作为奖励。”

最后,家长要间歇性地对孩子予以关注。孩子在没有得到成人的关注时,可能会做出一定的举动来引起家长的注意,因此,家长要想有效地预防孩子任性的发生,就得无论多忙,也要抽出时间,陪孩子一起做游戏、看书、关注他们的学习等。这样,孩子的基本需要、爱和关注,得到了满足,便不会作出不良行为来引起大人注意了。

错误20给孩子制造焦虑“为了父母,我必须好好学习,一定要考上一流的大学。”

“要不是为了父母,我才不读这破书呢。”

“奶奶快把我逼疯了,她整天唠叨,什么谁家的孩子考上了哪所重点大学,什么你怎么学习成绩总不见起色,什么这次考试又因为马虎丢分了吧……我现在对学习厌倦透顶,一上课脑子里就想着她的唠叨,根本学不进去。烦死了!”

“爸爸是个数学老师,虽然从不打我、骂我,也很少关注我是怎么学习的,但我仍然十分怕他。因为,他只看我的成绩,有了进步他才高兴,便夸我奖励我。可是只要我的成绩没有进步,他一看见我就拉下脸来,有时两三天都不理我。而且光考高分不行,必须有进步。马上就要中考了,我担心极了,考砸了怎么办?天啊,我一想到爸爸的反应,就觉得自己快要崩溃了。”

……

孩子越来越焦虑,他们焦虑自己的学习、焦虑未来,甚至还会有莫名的焦虑。焦虑是青少年中较常见的一种情绪障碍,这种情绪往往和精神打击以及将来的、可能的威胁或危险相联系,在主观上感到恐惧、烦躁、担心、紧张、不愉快甚至痛苦等,这种情绪难以自制,严重的时候还会伴有一定的生理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