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教育孩子时常犯的50个错误
23316700000009

第9章 错误的管教(4)

一、专家教育观点

蒙台梭利博士把儿童的心灵比喻为心灵胚胎,她说:“人们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就是他们没有认识到,儿童拥有一种积极的精神生活心态。尽管儿童当时并没有表现出来,而且他也必须经过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来秘密地去完善这种精神生活,既然儿童是个谜,需要时间秘密地去完善他们自己,那么空间对他们来说是必不可少的。”纵观蒙台梭利博士的教育法,她一再强调家长不要压抑孩子,要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去学习,给他们自己去观察、摸索的时间,耐心地让他们去重复。

蒙台梭利博士同时还说:“孩子通过自己的行为来寻求身体和思想上的独立。他不关心其他方面的知识,他只想自己学习知识,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经验。我们必须清楚地知道:当我们给予孩子自由和独立时,我们是在给予一个不停劳动的工作者自由,他们不工作就无法生存。这一规律与其他生物是一样的。阻碍这种规律的发展就等于倒退。”

社会竞争是客观存在的,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中也不可能没有压力。最不容忽视的是,现在的孩子承受了很多在他们这个年龄段不该承受的压力,社会帮助孩子减轻心理压力的渠道也十分缺乏。家长不给孩子放松的机会,实际上是进一步堵塞了孩子释放心理压力的渠道。

二、放松中亦可成材

2005年,沈阳7岁的小夕和他的父母移民到了澳大利亚墨尔本,就读于一所公立小学。

和国内学校不同的是,在墨尔本的校园里,听不到琅琅读书声,校园显得宁静而安详。孩子们和国内的也不同,他们不用规规矩矩地坐在某个固定的位置上,可以随便地坐着,可以自由自在地说话,也可以随意地走来走去,当然,如果有问题的话,也可以很随意地问老师。教室墙壁的四周,则贴满了花花绿绿的图片,这些图片都是在这儿上课的小朋友的杰作,很多画显得很粗糙,但看上去很和谐。上课时,学生们可以随意地问老师问题。这里的学习安排看来也比国内的要轻松很多:孩子们早上9:30开始上课,每节课40分钟,中间有20分钟休息的时间,下午3点就放学了。

让小夕的父母很惊诧的是,小夕所在的学校在上课的时候既没有教科书、教学大纲,也没有家庭作业以及各种考试,这些小朋友甚至不知道什么是期末考试。上课之前,老师会把国际音标和拼写的单词等都写在黑板上,但他们从来不要求学生听写、默写,也不硬性要求背这些单词。

在国内像小夕这么大年龄的孩子都能写出漂亮的作文的时候,小夕竟然不知道英文的上街、散步之类的词汇怎么写!小夕父母的担心也不是没有道理的,小夕在从三年级升入四年级的1年的时间里,只学会了基本的交流单词,稍微长一点的单词、短语拼起来都显得有点困难。

望子成龙而又担忧不已的父母便经常到学校看小夕,以了解小夕的学习情况。但他们没有变得有所乐观,就像一日三餐,夜晚都要休息一样,小夕每天都会带着零食,然后欢天喜地地去上学。

小夕的父母因此向他们的邻居——一对墨尔本当地的老夫妇表露出迷惑和不解:澳大利亚的教育方式一直都是这样的吗?它的人才是怎么培养出来的?这段时间是孩子一生中求知的最宝贵的时间,在人生的最宝贵的阶段,让孩子们完全放松地玩,基础教育怎么完成?这对老夫妇倾听完小夕的父母的倾诉之后,微笑着说:“我不知道你说的是不是有道理,但我的孩子就是这样学习的,他们现在都工作生活得非常好!不知道这样的回答能不能让你满意?”

小夕的父母还是不是很放心,他们觉得把儿子送到这个看上去“没有什么水平”的学校去上学,就如同把最珍贵的东西交给了一个不值得信任的人去保管一样。这让他们忐忑不安了好长时间,虽然他们很相信这对墨尔本老夫妇的话。

他们觉得还是中国教育的方式更让人踏实,虽然他们也认为中国的教育方式有些死板。但也正是这种“死板”的教育方式,使得中国的孩子能够在国际上表现突出,屡拿大奖,也使得中国的留学生能在世界名牌大学里成绩优异、名列前茅,并可以轻而易举地拿到高额奖学金。

慢慢的,父母发现小夕的英文读写能力得到了提高,现在他已经能和和同学老师轻松自如地交流了。同时,不知不觉中小夕变得很爱学习了,现在小夕一般放学以后就直接跑到图书馆,不是读书就是查资料,这让父母稍稍放心了一些。

一次,不经意间,父母发现小夕作业的题目是《中国文化和澳洲文化的差异及差异产生的原因》。这让小夕的父母大吃一惊,在他们看来这都不是很简单的题目,况且是个不到10岁的孩子呢!

父母一问才知道这是老师留给小夕的家庭作业。澳大利亚是一个多元化的移民国家,小夕所在的学校的学生来自世界上的各个国家,一般都有自己祖国的文化和语言,因此老师就让他们写一篇自己祖国的文化、历史、地理的文章,然后分析自己国家的文化和澳大种亚文化的差异等等。这让父母惊愕得说不出话来,但他们还是很努力地帮助小夕做好了他的家庭作业。小夕虽然很爱玩,但对这件事似乎很上心,做得也很认真。几天以后,小夕的作业终于做完了。从五千年前的中国象形文字到今天简化汉字,从九曲黄河到长城内外……小夕的表现让父母觉得当初让小夕来澳洲上学的决定没有错。仅仅一年的时间,就让父母惊喜地发现小夕学到了很多在中国的学校学不到的东西。

从那次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之后,父母发现小夕已经能够独立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了,不管作业的内容多么大,多么复杂。小夕已经能够熟练地用计算机做作业,查找各种自己所需要的资料了,小夕俨然已是个大孩子了。仅仅一年多的时间,他就学会了去钻研问题,每当他遇到不懂的东西的时候,他很少去问大人了,因为他已经知道自己去寻求答案了。这让原本很紧张的父母逐渐对澳洲的教育方式慢慢产生了好感。

小夕生性活泼好动的性格,在澳洲的校园里得到了尽情的发挥,而在中国,这种情况似乎是不可想象的。但是欣喜之余小夕的父母仍然心存疑虑,这儿的小学教育采用的是任其发展的策略,没有起码、严格的基础课程训练,以后的高中和大学怎么办?将来能够胜任高深的高等课程吗?能很好地融入社会吗?

小夕的父母依然放不下心来,于是带着这些疑问,小夕的父母来到了学校。

小夕的父母问老师:“怎样的教育方式才能让孩子学得更多一些呢?”老师笑着说,“对孩子的记忆来说,有两个东西比死记硬背更重要,一个是孩子知道到哪里去寻找所需要的比他的记忆多得多的知识;第二就是孩子能够综合地使用这些知识去开发新的创造能力。如果让孩子死记硬背,既不会让孩子知识丰富,更不会让孩子变得更加聪明,还会扼杀人的创造力。”当他们提出能不能在小夕放学时给他留些家庭作业的时候。小夕的老师笑着说:“在我们这儿,主要的任务是怎样让孩子玩得更开心一点。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的天性就是玩,把他们送到学校来的目的就应该是让他们玩,现在的教育就是在玩中让他们增长知识。”面对老师这样的回答,小夕的父母无言以对。

老师的话说得似乎很有道理,现在中国的很多大学生在中国的学校里成绩优异,而且在国外学习的过程中成绩也非常突出,但是一到实践领域,要做点研究或创造性的工作,中国学生往往没有其他国家的人才那么富有创造性。或许这正是两种不同的基础教育体系所造成的差异吧?是不是这样的理由也可以作为“为什么中国至今没有人获得诺贝尔奖”的答案呢?

小夕能够和澳大利亚的孩子们一样在学校里欢蹦乱跳,无忧无虑地生活并快乐地汲取知识,在这样一个自由、放松的状态下受教育非常好,让小夕的父母欣慰不已。

三、解决办法

放松是人体固有的需要。即使是那些看起来始终保持活力的个体,也需要休息。始终处于紧张工作中的家长如此,没有得到放松的孩子更不会例外。

心脏时刻都在有规律地跳动,但在每次跳动的间歇,心肌都会进入一种完全放松的状态,享受一次“完全”的休息,尽管只是那么短暂的一瞬。同样,肺似乎也是在不停地一张一吸,但经过仔细研究后,就会发现,肺在每次收缩后都紧跟着一次完全的放松,而且在连续的呼吸之间得到的这次休息足够用于恢复。在所有身体活动中,科学家们都发现了同样的交替作用。没有任何一种身体活动,是完全持续不断的。精神活动也一样,它能够持续,但只有非常短的时间。若试图取消身体和精神活动的这些休息周期,我们只会精疲力竭,而效率也不会相应提高。自然法则是铁定的,谁也违反不了。

科学研究还发现:“活动与休息的周期以及两种活动的持续时间是可以调整的。”因此,在一定的限度内,将调整运用于某一活动的周期,可以使之加快并且持续更长时间。但是,不能越过一个临界点,否则就要受到惩罚。危险信号的征兆常常表现为:训练过度的运动员会变得极为“疲惫”;长时间学习的孩子会变懒而且通常毫无效率。在所有这些以及类似的情况中,人们劳动所消耗的能量都已经超出临早点。体育界的教练员知道要防止训练过度,而且犯这种错误会受到严厉的批评甚至造成终生遗憾。脑力劳动者过去经常将过度工作视为值得称赞的事,但是现在这种观念在改变。家长应认识到,休息和放松是让孩子保持最佳学习效率的基本条件。行为学者的研究发现,学生只有在学习闲暇之余得到一定的休息,才能更精神饱满地去学习、游戏。俗话说,不会休息的人,就不会工作。同理,没有得到适当放松的孩子,身心不能很好地得到发展。

因此,家长不但要给孩子放松的机会,还要努力创造条件让孩子放松。

错误15窥视孩子的秘密发现了自我世界的孩子,即使被家庭成员和朋友紧紧围绕着,仍可能会偶尔感到孤独。他们认为,除了与周围人的共同话题之外,对自己来说,最本质的问题就是谁也不能真正地理解自己。有些孩子把这种不为人所理解的感受写下来,以此来排解自己的情绪。许多孩子从小学就开始写日记,尤其是感情丰富、细腻的女孩子。日记就如同一位亲密的朋友,它是孩子倾吐心声的对象,它是一位听话的、绝对保守秘密的理想听众。

有了这么一位贴心的密友后,孩子可能相对地会与父母疏远一点,这往往会引起父母的怀疑。父母出于对孩子的关心,而想知道孩子到底在想什么,在干什么。他们对孩子放心不下,当他们发现孩子有什么不对劲或有什么不愿意透露的秘密时,就会千方百计地去窥视。孩子的抽屉、手机短信、书包、日记、QQ留言、口袋、信件、电子邮件等都是被偷看的对象,个别家长甚至还专门聘请私家侦探来对孩子进行跟踪调查。孩子们虽然对父母的这些所作所为非常反感,但更多的也只能是无奈的感叹。为了使自己的秘密不被发现,孩子与家长之间就玩起了“猫和老鼠”的游戏:在日记本上加锁、信件由别的同学代收、手机短信看完就删除、书包和口袋在回家之前先仔细翻看几遍,有一句话在孩子中流传甚广,即所谓“防火、防盗、防父母”。

当然,大多数做父母的其实也明知这样做不好,可他们一看到孩子背着他们有自己的想法的时候,做家长的就按捺不住想“了解了解”。可怜天下父母心,许多家长翻看孩子的日记、监听孩子的电话都是为了孩子好,以为这样可以掌握孩子的思想动态,并且及时发现孩子成长中的问题,使孩子少走弯路、少犯错误;还有些家长认为孩子是自己的,是隶属于父母的,连孩子的生命都是父母给的,小小的日记、短信和电话,这些在父母的面前根本就不应该算作什么隐私。

这些家长的错误在于,他们没有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个体,而是一直把孩子当作是自己的私有物品。孩子尚处于未成年阶段,家长对孩子的日常活动和心理变化多一份关心是正常的,也是必须的。家长想以此来更多地了解孩子,进而更好地教育孩子,这个出发点本无可厚非。但家长采取的一些不恰当的方式、方法,其结果将适得其反,只会加剧家长和孩子之间的矛盾。

一、专家教育观点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尊重少年们隐秘的内心世界——这是正确地进行情感教育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条件”。人世间有一种心灵的天平,那就是尊重。尊重是最起码的道德常识。没有尊重就谈不上交往。孩子也有隐私,要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不是靠怀疑、窥视,而是靠沟通与尊重。

我们都知道,走向独立是现代人的基本特征之一,而拥有个人秘密并能恰当处置是走向独立的前提。对于个人来说,秘密往往与责任紧密相连,因为秘密的存在就意味着将要独立地承担责任。从这个意义上讲,没有秘密的“水晶人”是永远长不大的。

因此,父母应当尊重孩子的秘密,尊重孩子的隐私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