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培养不娇气的女孩
23316800000011

第11章 让女孩吃苦,消除“富”面影响(5)

爱是一门学问,父母的爱更是高深的学问,很多事实说明,在孩子的教育上,金钱投资和成功成才不成正比;相反,有时让孩子吃些苦却能得到意外的收获。现在我们身边有许多先富起来的父母,他们往往忘记金钱能够买到学历和文凭,但绝对买不到一个人的素质与能力。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很多家庭富裕起来了,但是独生子女教育却成了难题。为了女儿能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父母们应该持着对女儿高度负责的态度,鼓励女儿,指导女儿,使其树立起不怕吃苦、敢于吃苦的信念,以在生活的历程中磨炼自己,让自己能够适应这个社会。

教育女孩靠劳动获得

现在有一种常见的现象:很多女孩不能吃苦、害怕吃苦。“吃苦耐劳”曾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在现在的女孩身上似乎不多见。

父母把孩子当成未来的希望,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即使自己吃千般苦,也不让孩子受一丁点的委屈。于是,他们从小就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坏习惯,尤其女孩的依赖性强,就更加缺少自立性和吃苦的精神了。

中国绝大多数父母的心态是:为了不让孩子吃苦,父母吃多少苦都心甘情愿,只要孩子以后生活得好,能够出人头地,自己累点不算什么。父母们的愿望是好的,可是这么做却是违背教育规律的。这种做法无疑剥夺了孩子锻炼自己的机会,没有锻炼,孩子是不可能成熟的。换种想法,父母不可能陪伴孩子一辈子,可是因为孩子习惯了父母的保护,再加上缺乏锻炼,没有生存本领的他们是无法生活的,父母的做法表面上看是爱孩子,实际上却是害了孩子。

当然,有些父母认为要让孩子避免遭受自己曾经受过的苦,所以让孩子把读书放在第一位,不让孩子做任何苦一点、累一点的事,只把读书看成学习,把做其他事情看成是无用的东西。可是对孩子来说,他们经历过的每件事情都是在学习,他们经历的事情越多,学习的机会才越多。如果父母总怕孩子吃苦,把吃苦的机会全占用了,就等于剥夺了孩子学习的机会。

受女孩要“富”着养的影响,有些父母觉得,即使自己做不到让女孩吃穿都是最好的,也要做到少让她吃苦,多让她读书,从而达到“精神上的富有”。然而,精神上的富有并不是单靠读书就能读出来的。

一位记者到新生报到处去采访,看到许多父母忙前忙后为子女办理报到手续,而这些男孩女孩们却坐在树阴下听音乐、看小说。办完手续后,来到宿舍,记者又看到父母为孩子摆放好各种生活用品,为孩子铺好床,在这之后,还要叮嘱一番再依依不舍地离开。

后来,这位记者又得到了一份调查数据:某初中的1000名学生里,有70%的学生父母每天为他们整理生活和学习用品,每天换下的脏衣服都由“陪读”的妈妈来洗;有10%的学生能在休息日偶尔自己洗洗衣服;有15%的学生会帮助父母做一点简单的家务活;有5%的学生并不是不想做,而是父母坚持不让他们做,如果做了,父母会埋怨他们没有出息,不好好学习,将来准像自己一样给别人打工。

这个事例中说的大部分孩子是不是符合你孩子的现状?日本人在教育孩子时,常说的一句话非常值得中国父母借鉴:除了阳光和空气是大自然的赐予,其他的一切都要通过劳动得到。孩子的衣服脏了,他们本应该自己去洗,这种可以培养孩子爱劳动的习惯和自立能力的机会,却很少有父母肯给,只因为怕孩子吃苦。可是这样的父母将培养出怎样的孩子?

现在很多父母都有不让孩子吃苦,或者怕孩子吃苦的想法,然而,这很有可能导致孩子将来多吃苦。因此,父母从小就要教育孩子多吃苦,培养他们吃苦的能力。

当然,强调让孩子多吃苦,并不是说孩子吃的苦越多越好,也并非吃的苦越多就能学习好。这里所说的让孩子吃苦,并不是没苦让父母为孩子创造点苦吃,而是让孩子多做一些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孩子通过亲自做,不但能够学到知识,还能够感受到生活的艰辛,这对孩子的成长是有好处的。让孩子学会吃苦也要讲究科学,危险的事情不应该叫孩子去做,不适合孩子做的事情也不宜让孩子去做。

培养女孩节俭的好习惯

现在经济条件越来越好的家庭很多,许多父母可以为孩子提供的物质条件也越来越丰富了。所有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女儿能够优雅高贵,为了让女儿能够有辨识能力,从众多人群里找出配合自己的高贵优雅,不会受到物质的困窘,因此他们都认为对于女孩要从小开始训练她对美好事物的适应性,也就是要“富”养。但是这种观念真的就是正确的吗?富养的最终目的是要把女儿培养成什么样的人呢?优越的物质生活似乎也给女孩带来了不少困扰,她们追求名牌,她们不珍惜金钱,她们不懂得节俭,只懂得在富裕中生活,吃不得一点苦头。很难想象一个只会随便浪费、盲目花钱的女孩能有多么高贵、能有多大成就?

在女孩小的时候,消费行为是由被动逐步走向主动的一个过程,在这个阶段,父母应该帮助她们树立正确的金钱观,要让她们正确地认识金钱,它是一种奖励的方式,也是一种工具,钱不是用来挥霍浪费的,也不仅仅是用来享乐的,要让女孩知道,父母赚钱并不容易,而她们所消费的东西,有时并不合理,奢侈不会让她们得到很多快乐。

有一对美国夫妇,他们的女儿很爱随便花钱。有一天,他们带着小女儿上街,途经一个繁华的路口,在那有一位上了年纪的老人正在卖报纸。这时,小女孩的父亲从口袋里掏钱让女儿去买20份报纸回来。小女儿很快就把报纸买回来了,这时,父亲和这个小女孩商量,看他们能不能按原价再把报纸卖给其他人,在小女孩看来,这是个不错的主意。过了一会儿,却没有人来过问她手中的报纸,她开始有些着急了,于是她问每个经过的人是不是需要看报纸,小女孩费了很长时间才把这20份报纸卖出去,然后,回到爸爸妈妈那里去炫耀自己的成绩。这时,父亲又让小女孩去问卖报的老人,他每卖一份报纸能赚多少钱。从老人口中,小女孩知道一份报纸仅仅能赚几分钱,她很仔细地算了一下自己忙了半天的成绩,生怕漏掉一个小数点,结果这么长时间又这么辛苦,却只赚了几毛钱。在回家的路上她一直沉默着,但是,自从那天以后,小女孩懂得了节俭,再也不乱花钱了。

古语云:“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如果让孩子习惯了花钱如流水的生活,就很难改变,那么这个不良的习惯就会伴随孩子的一生,甚至导致他一生贫困。有道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句话在通俗之中包含了深深的哲理,只有“贫穷”,才能让孩子感受到“苦”和“累”的滋味;只有“苦”和“累”的磨炼,才能让孩子成长。父母不妨让女儿体味一下“贫穷”,让她明白生活的不容易,从而养成节俭的好习惯。

有一对年轻夫妇收入丰厚,过着富裕安逸的生活。在还没有孩子的时候,他们穿的是名牌衣物,用的是高档电器。但是自从女儿出生后,他们的生活就变得勤俭起来,穿得也相当朴素了,并不是他们穿不起,而是他们觉得应该让女儿体会贫穷。他们还经常在女儿面前唠叨工作的辛苦和生活的困难,这让女儿从小就有了家里不富裕的印象。在这种“贫穷”的认识下,女儿很小就懂得了勤俭节约,从来不乱花零用钱。她甚至会把家里没用的废纸存起来,卖给那些收废纸的人。看到女儿认真的样子,夫妇俩总是会表示赞赏。

要让女孩真正去体会贫穷并不容易,不少父母都有这样的体会,许多父母舍不得女孩受苦,而有些人则对吃苦教育不以为然。于是这加快了女孩变得奢侈的步伐。

另外,除了“富养”的观念外,还有些父母都认为让女孩过早接触金钱不是件好事,那样容易让女孩变得过于功利,这其实是不可取的,在关于金钱的问题上,如果总是为女孩做主,只会让女孩以为她们所得到的东西就像天上掉下的馅饼一样简单,她们父母的钱好像永远也花不完,这是一种父母给予女孩的错觉,她们并不知道父母吃了多少苦,流了多少汗。父母要让女孩知道,钱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用辛勤劳动换来的,她们应该有节俭的观念,随意浪费是不珍惜别人劳动成果的表现,父母可以让女孩通过一些劳动,去体会一下收入的来之不易,这也会让女孩学会珍惜别人的成果。父母还应该让女孩理解,并不是每件她想要的东西都是应该得到的,在需要购物消费时,她可以把自己计划开支的方案告诉家长,并时常做一些预算,这样做对女孩学会节俭有好处。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方法可以让女孩变得节俭。

(1)教女儿记简单的生活支出,用本子把生活的支出记录下来,让孩子了解支出的时机,这有利于她们养成不浪费的好习惯。

(2)给女儿讲有关各行各业的工作与小故事,让她知道每一个岗位都需要辛勤的工作者努力的付出,他们所领取的酬劳就是赚钱。

(3)父母是女儿的模仿标杆。孩子的观念与习惯的养成来源于家庭,孩子的某些行为往往经由一个观念、想法、做法的引导变成习惯,当女儿赖在玩具店非买不走的时候,你不妨想一下,她真的需要买这样的玩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