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培养不娇气的女孩
23316800000012

第12章 挫折教育非男孩的专利(1)

可以说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挫折,人类同挫折的较量正是对人类意志力和生命力的全面检阅,挫折一旦降临,不管你愿不愿意都得去承受。

父母需注意,挫折教育并非男孩的专利。对待挫折,有的女孩首先表现出来的是不相信自己,选择逃避,如果挫折已经来临,只会一味地逃避,这是弱者的行为,而且这并不能帮她们逃避挫折。面对挫折重要的是心存希望,这时父母不妨把挫折教育当成对女孩的一种考验,这样她们所承受的挫折才会有价值,她们对待困难和痛苦的态度才是衡量她们能力的标准。

告诉女儿以正确的心态对待挫折

挫折教育是人生当中必不可少的经历,成大事者往往都要闯过这一关。面对考验和挑战,自然就会有失败和成功之分,也许面对同样的结果,对成年人来讲可能不算什么,但是对孩子而言也许就算是一种挫折,因为挫折并没有统一的标准,而且它的来临没有任何预兆和提示,所以无论是成人还是孩子,当面对挫折时都会产生一种恐惧感。

有些父母总是担心孩子会失败,承受不住困难和挫折的考验,所以自从孩子出生以来,他们就为孩子铺平了道路,扫除前进道路上的荆棘和障碍,希望孩子能够平步青云、步步高升。有些父母甚至在孩子一两岁时,还会整天抱着孩子走,生怕孩子不小心摔到、碰伤。即使到孩子三岁以后,妈妈也会帮助孩子做一些他们力所能及的事情,长期生活在父母照料下的孩子,其本身应该具备的自理能力却早已消失在父母的怀抱中。

有一篇报道说:偏远地区有一个女孩,学习非常好,人们甚至说她有“三个脑袋”,她物理、数学、化学每次考试都是满分,因此她被列为全国的保送生。

这个女孩的父母一定要让她报考全国顶尖大学,这个女孩本来不想去,可是父母却逼着她去,因为名牌大学能为祖宗增光。女孩最终去了那所大学。结果在入学后的考试中,女孩的成绩排在全校第20名。这样的结果让她这位当地的“状元”承受不了。女孩的妈妈在学校陪了女孩一个月,妈妈刚走,女孩就跳楼自杀了。妈妈闻讯赶回学校,哭干了眼泪,一声一声地喊着是自己害了女儿。

事实上,造成这个悲剧除了父母未给女儿充分的自由外,最主要的原因是这个女孩没有足够面对挫折的能力。其实,挫折能让孩子变得更成熟,也是他们人生当中一笔重要的财富。当孩子面对挫折和失败时,是被笼罩在失败感中,还是在挫折中发现希望,完全得益于童年时代父母的教育和教诲。

失败当中总是蕴含着挫折,当“失败”向孩子袭来时,那丝恐惧和难过之感会瞬间侵蚀孩子们的童心,所以当孩子表现出自怨自艾,或是唉声叹气时,父母需要做的就是安慰、鼓励孩子,而不是怜悯孩子,更不是责骂孩子。父母应该引导孩子,让其明白失败、挫折并没有那么可怕,这次不行,那么就再来一次,多尝试几次,总有一次能够成功。

孩子从小到大都不可避免地会遭遇一些挫折,如果孩子在受挫之后没有得到及时的引导,就会失去信心,变得异常懦弱和胆小,甚至遇见困难就会逃避;如是孩子从父母那得到一些启示,则会坦然地面对失败和挫折,从失败中寻求原因,还有助于培养孩子的承受力和意志力。所以,当孩子接受挫折教育时,父母一定要灌输给孩子正确对待挫折的方法,否则只会让孩子白白吃苦而已。

很多父母认为,孩子稚嫩的肩膀还不足以承受挫折和打击,所以就把一切事情都替孩子打点好,不让他们承受半点委屈和挫折,并一味地放纵孩子满足他们的需求,试问这样的孩子怎么能够承受住日后的风风雨雨呢?很可能因为一点点小事情,就会严重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

应对挫折的最好办法是接受它并战胜它,并在挫折中发现希望。一个能够承受挫折的人,他的内心一定有着某种坚韧的力量,看似强大的挫折,其实它遇弱则强,遇强即弱,有时它只是在考验孩子们的心理承受能力。

从生理心理学的角度看,心理承受力似乎与先天的神经特征有关,有的人耐受性高,他们就能够承受较大的刺激,而有的人则相反,他们不能承受大的刺激。在一定意义上,人们都有自我肯定的倾向,会自然地以自己的标准作为评价事物的依据,假如事物的发展不以自己的标准进行,那么,在心中就会产生排斥和对抗的情绪。

总而言之,心理承受力可以理解为个体对挫折环境的理性处理程度。如果一个孩子以灵活多变的方式处理他不喜欢的事情,那么,这个孩子就能够很好地适应社会和崭新的生活环境。反之,如果整天生活在父母的羽翼下,一旦有一天孩子独立面对社会就会频频受挫。当孩子面对挫折和失败时,父母首先应该教导孩子正视它们,阻止孩子逃避的脚步,并告诉孩子,自信能够打败一切强劲的对手。而一味地逃避则是懦夫的行为,最重要的是逃避并不能解决问题和避开挫折,最明智的解决之道则是面对挫折心存希望。

当孩子面临失败和挫折时,父母不要表现得过分担忧,否则会刺激到孩子敏感的神经。这时父母不妨把挫折教育当成对孩子的一种考验,以此来锻炼他们的承受能力和面对突发事件的解决能力。

经历过挫折的女孩更积极

一个人要想成才,必须经历一些磨难,磨难是成功的奠基石,关于磨难,古人早已看得非常透彻,古人告诉我们“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还告诉我们“淘尽黄沙始得金,苦到尽头方知甜”,这些都是亘古不变的道理。然而,现在的孩子大多吃不了苦也受不得委屈,遇到一点小事就会产生过激的心理和行为反应,这是平时缺少挫折教育的体现。从小让孩子经受一定的挫折锻炼,会让孩子学会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孩提时代的苦难经历,对有些人而言是一笔间接的财富,是成功的基石;反之,如果孩童时代父母过多庇护,养尊处优,弱不禁风,就正如雪莱所说:“假如你过分地珍爱自己的羽毛,不使它受一点损伤,那么你将失去两只翅膀,永远不能凌空飞翔。”为此,教孩子学会面对挫折,是人生重要的一课。

在这方面,日本父母的做法值得借鉴。日本有许多家庭实施“挫折教育”,父母从小就开始培养孩子吃苦受累的能力。到了冬天,有些父母会让孩子赤身裸体地在风雪中摸爬滚打。天寒地冻,北风怒吼,不少孩子冻得嘴唇发紫,浑身发抖,父母们则站在一旁,置之不理。另外日本还提倡“穷留学”的风气,让富裕城市的学生到偏远的山区或村子接受艰苦的生活训练,其最终目的就是要锻炼孩子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意志。而经受过这些训练的孩子,在以后面对困难时,都是采用积极的态度看问题,他们不怕困难,总是迎难而上。

挫折教育并非只是给男孩的,父母应该让女孩也参与到这种教育中,因为没有经历过挫折的女孩只会更脆弱。正像美国教育家杜威指出“教育即生活”。父母必须把教育和女孩眼前的生活融为一体。挫折教育的本意是让孩子在体验中学会克服困难,战胜挫折。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也验证了这一点:一个人通过亲身经历而获得的信息,比通过其他感官获得的信息在大脑皮层保持的时间长,其痕迹也会更深。女孩的活动范围有限,父母应该创造适当的环境和条件,特别是多让女孩接触大自然,适应大自然,让女孩在大自然中接受挫折教育。

在这方面,外国很多家长要比中国家长开放得多。美国一个10岁的女孩参加夏令营活动,妈妈提前告诉她带好必备的东西,可是这个女孩只带上自己的玩具就出发了,妈妈也没有再次提醒,更不用说动手帮女孩整理东西。结果女孩在外面忍饥挨饿。

对此,这位妈妈是这样解释的:有了这次教训,她下次就不会忘记了。

这个故事应该能给中国家长带来一些思考:作为父母是不是应该大胆放下保护伞,让女孩在大自然中自由、健康地发展,多让她们体验必要的挫折,经历失败,吃些苦头呢?

现在的女孩承受挫折的能力普遍较差,她们害怕失败,这与父母的期望值过高有关系。父母一方面望女成凤,盲目让女孩追求不切合实际的目标,另一方面对女孩过度地保护,尽力满足她们的要求,使女孩缺乏承受失败的心理准备和独立的应变能力,让女孩赢得起却输不起。所以,父母要相信女孩能做好,有发展的潜力,又要注意从女孩自身的特点出发,制定适度的目标,使女孩有足够的勇气去面对困难,努力取得成功。

父母有义务引导女孩从挫折的迷雾中走出来。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说:“挫折不一定是坏的,关键是人们对挫折的态度如何。”如果父母一味地追求让女孩经受挫折,而不注重挫折后的正确引导,对女孩的发展同样不利。因为女孩在经历挫折时,会产生比较消极的情绪和抵触心理。

据统计,中国小学生存在的心理疾病中,约30%是因为小时候经历挫折没有得到合理的引导。因此在女孩经受挫折的同时,父母应及时鼓励或给予肯定性的评价,以增强女孩克服困难的勇气。

父母同时也应该做好引导工作,帮女孩分析受挫折的原因,使女孩在挫折的磨炼中造就自己坚强的性格。女孩在小时候非常喜欢模仿,也最容易接受暗示。在挫折教育方面,父母的身教胜于言教,有的父母在对待女孩受到挫折的问题上,生怕女孩有个三长两短。孩子一咳嗽,就马上送医院输液;女孩一遇到困难,父母比她们还着急,父母的焦虑和消极的态度影响着女孩,久而久之弄得女孩也很敏感,稍微有点小毛病,就一点不能忍受;稍微有一点不顺心,就感觉非常委屈。这其实是父母自身言行暗示的结果。要让女孩对挫折有更强的承受力,父母自身要冷静、积极地对待生活中的各种事情,哪怕遇到各种困难和麻烦,也不要轻易在女孩面前表现出来,更不能夸大事实或失去理智,而应尽量用平和的语气告诉女孩,并互相鼓励,互相安慰。父母不怕困难的态度会让女孩受到很好的暗示,让女孩自然而然地学会怎样坦然对待挫折,怎样勇敢地面对未来。

坚强不是男孩的专利

《红楼梦》里的贾宝玉说:“女孩是水做的骨肉。”大多数人也都认为,女孩应该是漂亮的、温柔的、娇气的,不管是行还是止,都应该像一泓清水那样秀美文静。然而新时代的女孩应该有所不同,男孩所应具备的坚强品格,女孩也应该具备,而且她们也能具备坚强的特质,这全看父母是如何培养的。

美国心理学家发现,人们能否成功最显著的差异不在智力上,而在于人们的性格不同,在某一方面取得一定成就的人大多是有独立或坚强个性的人。事实也一再证明,要想取得成功,只有头脑是不够的,还需要具备独立、坚韧、自制等良好的性格。因此教育专家认为,如果父母在教育孩子时,为他们做太多事情,会严重影响孩子的独立意识,这对孩子的未来发展极为不利。女孩做惯了家里的小公主,习惯了父母为她包揽一切,她便会真的像公主一般娇贵,一旦父母不在她身边做“仆人”,“小公主”则会因为缺乏独立生存的能力变得痛苦起来。爱孩子是父母的天性,这本身没有错误,但爱孩子的方式却可能因为盲目出现错误,只顾一心一意去爱,却忘记了孩子需要自主发展,一旦孩子习惯了消极依赖之后,当他们独自面临一些挑战的时候,便很难适应了。

有些女孩习惯用哭来面对这个世界,所以父母总是给她们过多的保护,其实,女孩并没有那么脆弱,只是父母不习惯放手让她们去坚强。多给女孩一些鼓励,相信她们有克服困难的能力,女孩就会慢慢地变得坚强、自信起来。女孩通常比男孩要敏感、内敛一些,其实从根源上说,还是因为父母未曾想过要把女孩培养得如男孩般自信、坚强。父母面对女孩的敏感时,不妨教她们变得坚强一些、自信一些。

有两个女孩聊天,一个女孩说:“这个世界上有两类女孩,一种是坚强的,一种是幸福的。坚强的女孩并不是天生就坚强的,而是因为没有人让她们体会到什么是幸福,所以她才不得不坚强起来,坚强的靠自己的双手创造幸福;还有一种女孩是幸福的女孩,她在小时候有父母疼,恋爱后有男朋友的疼爱,结婚后有丈夫的疼爱,所以这类女孩根本没必要学会如何坚强,她们只需要懂得享受幸福。”另一个女孩问:“假如让你选择的话,你会做哪一种女孩呢?”第一个女孩说:“我跟幸运的交情一直不怎么好,所以没得选,只能做坚强的女孩。”另一个女孩回答:“我也是这么想的,我猜那个幸福的女孩也不觉得自己是幸福的,因为她根本没经历过痛苦。”

坚强才是生活的本钱,没有坚强,幸福便无从谈起,父母应该牢记这个道理,让女孩变得坚强,她们才能更好地面对生活。当然,这首先需要父母相信女孩有坚强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