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培养不娇气的女孩
23316800000013

第13章 挫折教育非男孩的专利(2)

叶青报名参加了学校田径运动会,她的项目是3000米长跑。就在开幕式的前一天,叶青在操场训练时,不小心崴了脚。爸爸得知这个消息后,并没有劝叶青放弃比赛,而是告诉她:“班级的荣誉不能毁在你手中,而且我相信即使你身上有些小伤,也能继续参加这次比赛,我的女儿可不是柔弱的林黛玉,不如参加试试。”叶青听后非常高兴,因为她和爸爸的想法一样,她瞒着没有告诉同学,带伤参加了比赛。比赛时,每跑一步叶青的脚都钻心地疼。最后一圈,她感觉有些撑不住了,几次想下场休息,可是一想起自己不该像林黛玉,她就咬紧牙关,跑了下来,最后,叶青还获得3000米比赛的第5名。

坚强不是男孩的专利,它同样属于女孩。女孩每多一份坚强,就会少一份眼泪;每多一份坚强,就会少一份忧愁,所以父母何不把坚强的思想传输给女孩?

在女孩对于未知的事物有尝试的想法时,父母何不适当给她们尝试的机会?在她们的尝试遇到失败的时候,父母应该持引导和鼓励的态度,告诉女儿每个人都可能失败,她们的失败并不代表无能。而不是嘲笑她们的失败。力所能及的事情让她们自己做,应该让女孩的自信建立在自己的能力之上。

很多女孩就是因为缺乏坚强的性格,在面临困难、挫折的时候很容易就放弃,如何让自己的女孩变得在面临困难、挫折的时候不退缩,是父母应该解决的问题。在女孩退缩和害怕时,父母不妨告诉你的女孩:泪水是换不到成功的,让你的女孩铭记这样一个道理:生活中有许多事情,仅仅努力去做了还远远不够,关键要看最后的结果怎样,没有好的结果就没有说服力;泪水换不到成功,只有用加倍的努力去争取成功。

另外,父母还要给女孩上好挫折教育这一课,告诉女孩生活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失误未必是一件坏事,教育女孩如何面对挫折,同时更要教育女孩勇于承担责任。作为女孩的父母要教育女孩:“出现问题,要先从自身找原因,哭是解决不了任何问题的。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一定要谨慎细心。”然后父母和女孩要共同分析,共同找出失败的原因。

成长的过程,就是战胜困难的过程

美国女国务卿赖斯的奋斗史极具传奇色彩,经过短短二十多年的时间,赖斯就从一个受歧视的黑人女孩蜕变成一位著名的外交官,她的成功历程犹如从丑小鸭到白天鹅的过程。当人们问起赖斯成功秘诀的时候,她简明扼要地回答:因为我付出了超出常人8倍的努力。

在赖斯还是孩子的时候,美国存在着严重的种族歧视。尤其是在赖斯生活的城市伯明翰,在那里,黑人的地位是很低的,他们经常受到白人的欺压和歧视。

在赖斯10岁的时候,他们一家人曾到纽约去观光游览。因为他们的肤色,一家人都被挡在了白宫门外,他们不能像白人一样去白宫里参观。赖斯对此感到非常愤怒,她咬紧牙关注视着白宫,之后,她转过身,大声告诉父亲:“总有一天,我会是那座房子的主人。”

赖斯的父母非常欣赏女儿的勇敢和志向,而且经常教育她:“如果想改善黑人现在的状况,最好的方法就是做出非凡的成就。假如你用比白人多一倍的劲头向前冲,也许只能获得白人的一半地位;假如你能付出4倍的努力,就能和白人并驾齐驱;假如你付出8倍的努力,就一定会赶在白人前面。”

为了实现“赶在白人前面”这个目标,赖斯多年如一日地以超出别人8倍的努力去发愤学习,积累知识。凡是白人可以做的,她都要努力去做,而白人做不到的,她也要努力做到。一般美国白人不会弹钢琴,可赖斯不但精于此道,而且还曾获得美国青少年钢琴大赛的冠军,除此之外,她还专心学习了芭蕾舞、花样滑冰、网球、礼仪训练等;一般的美国白人只会说英语,而赖斯除了英语以外,还精通法语、西班牙语和俄语;普通白人大多只是在一般的大学上学,而赖斯则考入美国名校丹佛大学并获得博士学位;一般美国白人在26岁时可能还没读完研究生,而赖斯在26岁时就已经是斯坦福大学最年轻的女教授,之后她还当过这所大学最年轻的教务长;最突出的成绩是,一般美国白人可能只知道遥远的俄罗斯是一个非常寒冷的地方,而赖斯却是美国国内数一数二的俄罗斯武器控制问题的权威。

孩子的人生旅程比父母更漫长,有太远的路父母不可能陪他走下去,孩子必须独自步入人生的考场,去迎对那些父母永远无法料及的莫测的风云。除了自己的努力外,赖斯的成功其实还来源于父母的教育方法,假如父亲当时打击她的积极性,告诉她放弃这个可笑的幻想,相信不会有那个成功的赖斯,父母告诉赖斯战胜挫折和失败的方法,并给了她一种积极的心态,这是他们教育的成功。

积极的心态对人生而言是非常重要的。生活中总是有不顺心的事情,事物也都有好坏的两面,问题不在于消灭它,而在于用怎样的心态去面对它。如果一个人能够抱着积极的心态,他就会拥有乐观向上的动力;如果一个人是消极的,那他只能在悲观失望中沦陷。无数成功的事例告诉人们,积极的心态才能帮助人树立自信,克服自卑,克服忧虑和烦恼,获得良好的结果。

积极的心态对孩子的成长和智力发展都有很大的影响,家长千万不要忽视。妄自菲薄会让孩子变得自卑,犯错误时的自责心理也会强化,这样就会让孩子失去积极的心态,沦为消极情绪的奴隶。在消极的情绪下,孩子的智力发展和发挥都会遇到障碍,进取心和创造性都会被压抑。因此,要让孩子在学习和生活过程中顺顺利利,就不能失去积极的心态和眼光。积极的心态是每个孩子都可以学到的,不论孩子的学习成绩好坏,也不论智力的高低,只要具有积极的心态和思维,都能把握住生活的航标,从而获得不断的进步。

生活中难免会遇到困难和挫折,如果被困难的阴影笼罩,或者沉沦于失败感中,那么人生就会失去希望。这个时候,积极的心态是克服困难,保持旺盛斗志的良好心理素质。家长要让孩子未来的希望之花常开不败,就要帮助孩子摈除沮丧、失望等消极心态,使孩子对生活和学习充满积极乐观的精神,从而激发孩子无尽的潜能。父母要教育孩子保持愉悦的态度去面对生活,让积极的心态成为心灵健康的营养剂。消极的心态是心灵的垃圾,但不可否认它的存在,只能让它从孩子的心灵中走开。家长要让孩子保持愉悦的心情,跳出消极心情的阴影。拥有积极心态的人心中存有光明的远景,即使身陷困境,也能保持乐观的态度,为自己增添前行的勇气,最终走出困境迎向光明。

尊重女孩犯错的权利

古语有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在生活中,大人都难免会犯各种各样的错误,更何况是天真无邪的孩子呢?父母应该意识到,孩子犯错误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如果好动的孩子不犯错误才是真的不正常。

孩子的错误分为两种,第一种是家长一定要予以纠正的,比如欺负弱小,不讲卫生等;另外一种错误是孩子能够自行纠正的,比如适应环境和挫折等,对于这样的“错误”,家长应该鼓励孩子去犯。因为,孩子不断地“犯错”,不断地改正错误,这是一个自我完善的过程。如果不给孩子提供这样的机会,孩子往往会变得依赖、懒惰、不敢尝试,更重要的一点是,孩子不犯错就不明白什么是错的,也不会清楚改正错误的办法,以及为什么要改正错误的道理。

也许“鼓励孩子犯错”的观点受到很多父母的排斥,家长都觉得这样不可理喻。其实,鼓励孩子犯错不过是一种手段,培养孩子的“悟性”才是目的。孩子的悟性都是从错误中得来的,这和“失败乃成功之母”的古训如出一辙。当然,这里的“错误”并非违法乱纪等原则性的错误,而是孩子在求知过程中因认知能力薄弱而多走的弯路和经历的失败。比如,爱迪生在发明电灯前,也经历过无数次失败,正是他犯的无数个错误,才使他最终“悟”出了“钨丝”的作用,最后发明了电灯。

王小姐去美国朋友家做客,她看见朋友不满2岁的女儿正在把一把钥匙笨笨地插到锁眼中,女孩想要打开卧室的门,可是因为身高和协调性都不够,怎么也打不开。于是,王小姐连忙走过去想帮助她一下,却被朋友阻止了。那位朋友说:“不要去打扰她,让她自己先犯些‘错误’吧,她琢磨一会儿就能把门打开的,这样她以后再也不会忘记怎样开门了。”

果然,女孩折腾了一段时间后,终于把门打开了,她因为这个“壮举”高兴地拍起手来。

所有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优秀、聪明,希望他们永远做一个乖孩子。然而,这种愿望是美好的,充满爱意的,同时也是错误和自私的。父母在养育女孩的过程中切勿以个人的喜好左右女儿的成长,应该以女儿的成长需要为根本,辅助她们身心的发展和统一。每一个女孩都应该在孩提时代多犯一些错误,父母对此应该抱着宽容的态度,小时候犯错是为了保证女孩在踏上社会后少犯致命的错误。

然而,却很少有父母能够意识到这一点。每当女儿犯错之后,父母轻则一番痛心疾首的指责:“你这个孩子,人家的女儿都那么乖,你却调皮得像个男孩,怎么都教不好,小错天天有,大错常不断,你真给我们丢脸……”重则一番惩罚,让女儿幼小的身心饱受摧残。其实,这些做法并不是真的为孩子好。

父母们是否想过,当女儿一开始犯错的时候,如果她们知道自己做错了,是否也会试着去改正呢?不过小女孩毕竟没有太多经验,遇到一些没有发生过的事情,她们在新事物面前总会表现出不知所措。她们带着想要把事情做好的愿望,却不知道该怎么做、该怎么处理。这个时候,她们会出自本能地保护自己,很可能会因此采取一些不正当的措施,从而好心办坏事,甚至伤害到别人。遇到这种情况,父母应该分析其犯错误的原因,引导女孩找到正确的做法。假如只是一味地批评和指责女儿,只会让她们失去信心,打心眼儿里觉得自己是一个坏孩子,觉得自己永远也改不好了。这样一来,也许一个真正的坏孩子就诞生了。

谁都难免犯错,而父母需要做的是如何把孩子“犯错”过程中的不利因素转化为有利的、合理的因素。当然,这不是说放任孩子犯错,对孩子的错误视而不见或置之不理,可是父母也不能时刻规范孩子的言行,绝不允许孩子犯错。这两种做法都是极端而错误的。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对孩子都是一种无声的教育。父母不要忽视日常言行的重要性,孩子能从中体会到父母的关爱和尊重,长时间潜移默化的感染,能激励孩子成长,当孩子犯错之后,他们心中本来就充满不安和惶恐,假如父母在此时给予热情的鼓励和有效的点拨,孩子便会发自内心地爱自己的父母,喜欢向父母倾诉自己的喜怒哀乐。此外,如果父母采取指责的态度对待犯了错误的孩子,将会给孩子带来负面影响,造成伴随孩子一生的心理阴影。

某市的一所中学,一个女中学生因为期末考试时夹带了纸条,被监考老师识破,按照校规,她要受到处罚。当然,在当天,她也没少被父母责骂,这个女生在给父母和学校留了一份检查后,便自杀了。

这个女孩在学校和家里一直都是以“乖乖女”的形象出现,她性格内向,不轻易向同学、父母和师长敞开心扉。在班里,只有两个女孩子和她关系比较密切。

在这份检查中,这个女孩写道:“爸爸妈妈说我有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我不敢想以后,甚至开始怀疑自己的品格问题,以前的骄傲荡然无存。敬爱的爸爸妈妈和老师,我知道这件事对我的人格污辱有多大,也知道这个污点是我自己涂上去的。当我发现我做错的时候,我没有办法原谅自己,我是个坏孩子,是不可能变好的。”

父母和师长总是过分地要求孩子十全十美,不犯错误,孩子们当然也不想犯错,但是当他们发现自己犯错,并且几经努力难以改变时,这些孩子必然悲观失望,不是出走,就是自认为是破罐而破摔。女孩的敏感让她们对父母和师长的态度更为关注,所以更易走向极端。因此明智的父母会给女孩成长的空间,允许她们犯错误,给女孩在错误中成长的机会,而不是把她们逼向绝路。

在潜移默化中教育女孩吃苦

女孩身娇肉贵,是父母的贴心小棉袄,疼还来不及,怎么舍得她受苦受难?男孩是父亲生命的延续,寄寓了很多希望与重托。富养女,穷养男,多少父母觉得这句老话有一定的道理,然而,父母会错意的结果是把女孩养在玻璃瓶中,一旦走出父母的呵护,女孩便无法生活了。

一位妈妈正在给女儿讲安徒生童话中《豌豆公主》的故事:一位公主迷路了,无意中走到了邻国的城堡。邻国的皇宫中自然没人肯相信她是公主。为了验证她到底是不是一个真正的公主,聪明的皇太后在让人为公主铺床时,在7层厚厚的床垫子下面放了一粒豌豆。第二天早上起来,公主就抱怨说:“床底下有什么东西,它让我整整一晚上都没睡好,浑身都痛死了。”于是,皇宫里的人都肯定面前的这个女孩是一位真正的公主。

讲完故事,妈妈告诉女儿:“你看这位可怜的公主,因为没经历过苦难,她一辈子都只能生活在皇宫中,有一点磨难她就会受不了,这样下去,即使再好的生活都不能让她满足,她整天吃不香、睡不着,是非常痛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