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培养不服输的男孩
23317300000010

第10章 给男孩一颗上进的心(4)

孩子有了好胜心,就会有与人竞争的动力,而一旦找到了竞争者,他就会努力追赶,希求超过对方。这个时候,如果能够对孩子的好胜心做出正确的引导,就能让孩子维持上进的局面。

当然,家长需要注意,不能引导岔了。在引导、转化孩子的好胜心的时候,家长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应该让孩子超越自我,而不是超越别人。这是上进心与好胜心最大的不同,上进心在于超越自我,而好胜心在于赶超别人。眼中只有赶超别人,就容易陷入嫉妒的心理陷阱,而上进心则可以让孩子与人合作,一同上进。对此,家长要多向孩子讲述。

第二,应该对事不对人。很多孩子不能分辨是非,因为好胜,则可能为了一件事情的胜败而归咎于对方。对于这样的情况,家长要处理好。家长有必要告诉他:所谓“胜”,只是某一件事情比别人做得好,如此而已。他胜了你,并不能说明你不如他;而你胜了他,也不能说明你高人一等。

第三,要让孩子敢于面对失败。在竞争中,孩子难免会遭到失败,受到打击。这个时候,家长千万不能责备、讥笑他,以免让他心生气馁,失去上进心。你可以鼓励他,帮助他总结经验与教训,发现自己的进步和长处,帮助孩子走出失败的阴影,告诉他“胜败乃兵家常事”,让他懂得“比赛”或“竞争”只不过是一种检验自己、发展自己的机会。

给孩子定一个较小的目标

如果孩子不上进,父母肯定烦恼,但是在烦恼之后,你是否想过,孩子不上进的原因呢?或许他真的太累了,又或许你给他的期望太高了,所有的压力让他备感压抑,因此失去了前进的动力。如果是这样的话,父母就应该注意,帮助孩子“减压”,不要总是对孩子寄予高期望,也别给孩子设立太大的目标。

有人说,帮助孩子树立大目标不就是为男孩“立下大志、种下梦想”吗?其实不然,志向和梦想无论有多高、多大,都是男孩自愿的,父母可以做出引导,假如强制性地为男孩定下大目标,则必然会遭到他的反对,影响他的积极性和上进心。

男孩永远是这样,他自己喜欢的,才会有动力,而别人强加给他的,他必然会反对,自然也就没有动力了。别说孩子,成人何尝不是这样呢?对此,父母不妨多一点换位思考。

帮助孩子制订计划、设立目标,这不但没有错,而且很值得提倡,不过,在制订计划、设立目标的同时,父母还要注意一点——计划别太苛刻、目标别太大。如果你帮助孩子制订的计划太难、目标太大,那么计划、目标这种原本应该是很私人的东西就会变成强制性的条款,这放在任何人身上都不会舒服,这样做就等于强制孩子上进,很显然效果并不好。

在一次初三学生的家长会上,老师让家长们表决心,在最后的复习期内帮助孩子提高学习成绩。于是,家长们就纷纷表态,有的说让孩子前进5名,有的说让孩子前进10名……

家长们个个斗志昂扬,一个不服一个,他们都不想让班主任觉得自己的孩子没有潜力,当然,更不希望别人误会自己教子无方。最后,有一位男士站起来喊道:“我要让孩子前进20名!”

结果,两个月后中考结束了,那些家长为孩子立下的目标没有几个真正实现了,那位高喊“让孩子前进20名”的男士的孩子,也没有达成爸爸许诺下的目标。

别说他人加在自己头上的大目标让人失去上进心,就是一个人发现自己的目标太大,觉得遥不可及,也会变得迷茫、不知所措,从而失去前进的动力。

在给孩子制订目标的时候,父母要考虑到孩子的个性特点,不要以为加加压,孩子就会自觉地上去,违背规律的事往往是没有好结果的。与其让孩子感到不舒服,而失去前进的动力,还不如让孩子轻松一点,放心上路。

日本教育家铃木上学的时候非常努力,可是让他苦恼的是,他的学习成绩并不理想。他很无奈地把自己的情况告诉了爸爸,并有些气馁地说:“我已经很努力了,为什么不能像其他同学一样考优秀的分数呢?”

但是,爸爸却对他说:“为什么要考优秀的分数?每门只要考60分就行了。”

“60分怎么能行呢?”小铃木不解地问。

“60分怎么不行?”爸爸反问道,“60分就代表及格了,及格了就表示合格。你想想,工厂的产品合格就能出厂了。既然你已经合格了,就没有必要把全部精力耗费在分数和名次上。要知道,求知可是人世间最大的快乐啊!”

小铃木听了,徒然觉得浑身轻松了许多,高兴地跳了起来。但转念一想,心中又觉得怪怪的,忍不住问道:“爸爸,这样学习就太轻松了,空闲时间做什么?”

“你永远记住爸爸的话,把时间用来博览群书,把求知的欢乐还给自己。”

爸爸的话深深地印在铃木的脑海里。从此,铃木就按照爸爸的教导,在功课上花的时间不多,学习成绩中等。然而,他读过的课外书却是全班同学的十几倍,在阅读中,他获得了学习的愉悦体验。铃木后来成了有名的小提琴家和教育家。

铃木的父亲给孩子制订的目标实在是太低了,再看看有些父母,为了让孩子更有志气、更有上进心,给孩子制订的目标是清华、北大、哈佛、剑桥,可结果是什么呢?绝大多数父母的“宏伟、远大目标”成了一句“空话”,除了给孩子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之外,就只给孩子带来了伤感的未来。

父母给孩子制订目标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制订一个让孩子“跳一跳就够得着”的目标,这种目标实现起来才更有操作性。

体育老师有一种做法很值得推荐。上体育课的时候,老师在训练孩子跳跃能力时,用一种“摸皮球”的方法:用一根竹竿挑起一个排球,让学生们跳起来摸球。体育老师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他在不断地根据学生不同的身高、不同的跳跃能力来调整排球的高度,并使每个孩子必须跳起来才能够摸到球,使每个孩子跳起来后都能够摸到球。

从这个体育老师的做法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些启示:给孩子订的目的不是让他达到某一个高度,而是要锻炼他的“跳跃”能力,因此,为孩子制订的目标不应是高不可攀的,而应是经过努力跳一跳可能摸得到的,这样孩子才会有信心不断地跳起来,不断地去触摸目标,如果目标高不可攀,只会让孩子气馁、失去上进心。

让男孩一点一滴地进步

对于孩子的进步,父母往往比孩子着急,可是父母着急也没有用,孩子的进步不是一蹴而就的,总得有一个由冷到热的过程。俗话说:“一口吃不成个胖子,不会走怎能跑。”家长别太苛求了,孩子总是一点一滴地进步,家长不要做揠苗助长的傻事。

可是,有的父母虽然懂得这些道理,教育孩子却总是毛毛躁躁的,对孩子的进步怀着急不可耐的心情。或者给孩子报很多兴趣班,或者给孩子很多课外作业,又或者逼着孩子取得什么样的成绩……总之,在他们的眼中,孩子的进步太慢了,需要强化训练才行。

然而,他们没有想到,当孩子遇到沉重的负担时,就会心生倦意,当孩子看到远大的目标时,则会索性回避。即使成绩好的孩子,也常有这样的情况。

有个孩子平时作业评分都是4分,可是,他的爸爸觉得美中不足,便说:“你为什么不努力去争取做个好学生呢?”

这时,孩子变得很沮丧,回答道:“太难了,样样都要5分,我做不到。”结果,再做作业,他拿了3分。

其实,在孩子心目中未尝没有获得最优的想法,但是,作为成人的家长都知道,想法毕竟是想法,现实中并不是一切努力的付出都能收获最丰硕的成果。

强求并不是好事,对孩子来说,一点一滴的进步就很不错了,最主要的是,这样取得的成绩稳扎稳打,更加坚实。事实上,让孩子每天进步一点点,是一个很好的教育方法,值得家长们学习。

有个男孩上初中了,但是成绩一直都不好。面对他的成绩,无论是老师还是父母,都感到很头疼。父母期待男孩有个好成绩,可是,无论他们怎样严厉地对待男孩,男孩的成绩一直上不去,到了中考的时候,他连最差的高中都没考上。父母没办法,只好把他送到私立学校去读书。他们找到校长介绍起了男孩的情况,并请求校长把孩子培养好。校长欣然答应了。

开始的时候,校长并没有什么特别的行动,只是细心观察男孩的一举一动。校长发现这个男孩每天7:00都会去学校操场跑步。于是,校长也假装跑步,在操场与男孩不期而遇。每次,校长见到他都会打声招呼“嗨”,男孩也会回应一声“嗨”。这样过了几次,男孩见到校长之后,便会主动打招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