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当好孩子的引路人
23317700000024

第24章 做孩子学习的引路人(4)

有个寓言说:森林里准备建一所动物学校,学校招收学生的目的就是想把学生们培养成全才。这个全才的标准是,学生们不仅要学习游泳、飞翔、爬行而且还要学习挖洞。学校要求学生们参加相同的课程。

跑步是兔子的特长,但是在上游泳课的时候它差点淹死了。老鹰擅长飞翔,但是如果让他挖洞,它就特别痛苦,而且花了很长时间,也没有挖出洞来。因为要努力地练习挖洞,最后连怎么飞翔都差点忘记了。

家长们在看到这个寓言的时候,也许会不以为意地说,人是高级动物,怎么能和这些低级动物比较?如果努力就一定能学好。

真的是这样吗?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提出了著名的多元智能理论。他认为人确实是拥有多元智能的高级动物,每个人身上至少存在语言、数理逻辑、空间、身体运动、音乐、人际关系和自我认识七项智能。但是,这七项智能在每个人身上的体现都是不同的。有的人语言、音乐、人际关系的智能比较发达,但是数学逻辑智能比较差。也有人身体运动和自我认知智能比较好,但是语言和空间智能就比较差。这说明每个人的智能都有强有弱。中国的一句古话:“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说的就是这样一个道理。所以,父母在培养孩子的时候,要善于发现孩子的特长,并且培养其特长。

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奥托·瓦拉赫读中学时,父母希望他能成为一个文学家,所以就在这方面着重对他进行培养。瓦拉赫也非常努力,但是一个学期以后,老师给他写下了这样的评语:“你很用功,但性格过分拘谨,即使你的品德非常完美,也不能在文学上有所成就。”

从这以后,父母又让他学习油画,但是瓦拉赫因为不会构图,也不会润色,所以根本没有办法学习油画。瓦拉赫的绘画成绩在班上也是倒数第一,老师建议他不要再学习下去,因为即使再努力,也是浪费时间。瓦拉赫的父母一筹莫展,他们对于儿子不能成为一个艺术家的事情感到非常失望。而这个时候,瓦拉赫的化学老师向他的父母建议让他去学化学,因为老师觉得瓦拉赫做事一丝不苟,具备学化学的素质,做化学实验就是要一丝不苟才可以。

这个建议把瓦拉赫智慧的火花点燃了,他成为化学界具有远大前程的高材生,在很多学生中,他的化学成绩一直遥遥领先。而且,他一直醉心于化学方面的研究,最终在化学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父母应该知道,孩子的智力发展是不均衡的,有强势的一面自然就有弱势的一面。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做的事情,如果一味地发展孩子的弱势而不去重视孩子的强势,就可能会让孩子一无所成,成为一个地地道道的庸才。很多大师级别的人,并不是勉强自己成为大师的,因为他们发现了自己的特长,并且将特长发挥得很好才取得了成就。所以,父母在培育孩子的时候,要善于发现并培养孩子的特长,让他能够发挥特长,成为一个有成就的人。

尊重孩子的理想

田老师教一个钢琴班,最近她收了一批新学生。在这群孩子中,有一个叫方明的孩子,学钢琴很用心,虽然进步比较慢,但是田老师知道这个孩子有这方面的潜力,只要好好学习,一定会有成果。

近来田老师发现方明缺了两次练习课。于是,田老师打电话到方明家询问情况。

电话是方明妈妈接的,田老师问:“方明妈妈,为什么方明最近都不来上钢琴课了?”

方明的妈妈回答:“田老师,方明以后都不会去上钢琴课了。”

田老师说:“方明的钢琴弹得渐渐有了起色,只要加强练习,会有很大成绩的。”

方明的妈妈淡淡地说:“他没有那个天赋,每次回来,我让他弹练习曲给我听,两个月了,还是一个水平。所以再练习下去也是浪费时间。而且就因为去学习钢琴,他把学习都给耽误了,这次期中考试的成绩很不理想。平时他的成绩都是班里前三名,但是这次却掉到了第八名。如果再让他练习下去,不知道能考成什么样。”

田老师说:“方明妈妈,其实你不应该这样衡量,孩子这次没考好可能是没有发挥好。他在弹钢琴上面真的很有天赋,应该继续练习。”

方明妈妈说:“田老师,现在的学校说是招特长生,其实还是凭学习成绩说话的。我没有听过哪个人钢琴弹得好就能考上重点大学的。我希望我们家方明能考上重点大学,那才是让他立足社会的根本。再说,现在学弹钢琴的人太多了,都想成为艺术家,那也是不可能的。我们家方明那点天赋根本就算不了什么。所以,我还是让他老老实实地读书好了。”

听见方明妈妈这样说,田老师只好不再劝说。方明从此以后再也没有去上过钢琴课。

其实,很多父母都会有像方明妈妈一样的想法,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考上一流的大学。考上一流的大学不靠别的,只能靠成绩,成绩好就是一切。一般的家长心里根本没有“天赋”这个词,觉得孩子能把学习搞好,考高分就是最好的“天赋”。

每个孩子都有属于自己的特长,都有属于自己的理想,而这些特长和理想往往需要家长的尊重。尊重孩子,其实也就是赏识孩子。

家长首先应该尊重孩子的选择,尤其是在业余爱好的培养上,应该先征询孩子的意见,尊重孩子的理想,进而理解孩子的理想,了解孩子的真正需要。即使孩子的理想与父母的意愿有所偏差,也应该与孩子平和地沟通,通过和平商讨的方式,寻找理想的解决方法,但最终的决定权还是要交到孩子手中。

父亲和读小学五年级的儿子坐在客厅里一同看电视,荧屏上正好播放某位律师在法庭上慷慨激昂地辩护,渐渐地儿子被律师威严的气派、博学多识以及超强的逻辑思维能力所折服。听完律师的论述,儿子也与在场的观众一同点头称是。

儿子的一切表现都被父亲看在眼里,不一会儿父亲听见儿子对自己说:“我以后也要当律师。”父亲立即说:“你的理想很好,我支持。律师不仅能主持正义,而且还能在法庭上为人辩护。所以必须学习很多知识,还要将法律条文背得滚瓜烂熟,并且还要处理社会上诸多复杂的关系。如果你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律师,就应该从现在做好准备!”

听完父亲的话,孩子对律师这个职业更加憧憬了。从此,他更认真地学习,对于律师应该学习的课程及行为习惯都非常重视。

孩子在初次接触新鲜事物时,都会自然而然地萌发理想,如果父母觉得孩子的理想是合理的,就应给予赏识和支持。而不是简单应付了事地说声“好”,或是立即提出要求,更不应为孩子制定出严格的终极标准,这些都会使孩子知难而退或者轻易放弃。

赏识并尊重孩子的理想,需要注意一个问题:在孩子理想建立的初期不要给孩子设置过多的压力和警示,否则很容易打击孩子的积极性,从而放弃自己的理想。正确的做法是鼓励孩子树立理想,并为之努力奋斗。

如果孩子对家长的安排表示出反感时,家长不应该表现出恼怒的态度,而应该充分地考虑到孩子的兴趣,并与孩子沟通,询问孩子的喜好。当家长得知孩子的爱好和理想时,如果可行,就应该告诉孩子:“你的理想真不错,爸爸妈妈支持你,相信通过你的努力一定会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