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世上没有笨孩子
23318000000032

第32章 学习不应是痛苦(3)

第三,不良习惯

很多孩子回家做功课时,总是挑选自己喜欢的科目做,一会儿翻翻这本书,一会儿瞧瞧那本书;再者,就是边吃东西边听歌边做作业;还有,就是忽视复习和预习这一环节,寒假、暑假作业好像完全是为了应付老师而写。

每次张明做作业都是直接入手做题,从来不会先复习当天所学的知识。当老师的妈妈认为,这种学习方式势必会浪费时间,而且会影响学习效率,本来九点之前就可以完成的作业,张明却因为不熟悉基本知识,要延迟一个小时才能做完。

如果一个学生一天有20%的知识未掌握,那么,一个月、一年积累下来又是多少呢?正是因为这种不良习惯才导致学生作业的正确率下降,因为很多重点知识没有真正弄懂,所以考试成绩肯定会降下来。

俗话说:习惯成自然。家长要教育孩子不要一到家就急于完成作业,而应该在做作业之前养成复习的习惯,如果将当天的单词、语法、公式等内容熟记在心,做作业又何苦翻书找答案呢!

第四,苦学无效

有些孩子功夫用到了,但是成绩仍然上不去,这类孩子就属于苦学无效型,他们大多是没有找到学科的学习特点,也就是平时说的学习缺少正确的方法。成绩优秀的孩子一定有一种好的学习方法,而不是用大量的时间进行效率低下的学习。有的学生说,我怎么会不想在学习上取得好成绩呢?可我不知道怎么学?确实,会学的孩子因学习得法而成绩好,成绩好又激发学习兴趣,促使他更加想学。越想学的孩子,成绩越拔尖。不会学的孩子因学习不得法而成绩不好,如能及时汲取教训,改进学习方法,变不会学为会学,经过一番努力是可以迎头赶上的;如果不及时改进学习方法,就会使这类孩子对学习丧失兴趣,最终导致越不想学,就越不会学,成绩就越差。

针对这些问题,专家建议家长可以在以下两方面帮助孩子。

一方面是记忆,有些孩子在背诵或记忆时,常常是记了很多遍也记不住,这就是记忆方法的问题。家长可以帮孩子做周期性的重复记忆。

另一方面,对错误要足够的重视,学习和考试最忌讳的就是“一错再错”,这也是孩子经常犯的错误。这里存在一个定势思维问题,要克制这种思维定式,孩子必须对错误有清楚明了的理解和认识,家长要督促孩子经常去看错题,和孩子一起研究犯错误的缘由。

第五,环境不佳

孟母三迁的故事,相信很多家长都早有耳闻。毋庸置疑,环境对一个孩子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里的环境主要是指社会、学校、班级、家庭、朋友和考场环境。

周辉的父母都是生意人,从小生长在这种环境下的周辉,对金钱有着痴迷的热爱。他听父母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学习好能当饭吃呀!”因为周辉的父母都是中学毕业,然后就直接闯入商海打拼,几年之后,积累了一笔资金。都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因为父亲头脑灵活,所以就在家乡开了一个小度假村,生意也做得越来越火。在父亲看来,只有金钱才能衡量一个人的价值,所以,他总是对周辉说:“混到初中毕业,就来帮爸爸忙吧。”在这种家庭环境的影响下,周涛从不认真学习,他以为学习对他而言是可有可无的事情。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家庭环境和家长的教育方式对孩子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一位母亲因为家庭经济原因,一直将孩子寄养在乡下奶奶家,直到孩子读中学才把他接到身边,但母亲一直忙于工作,所以就忽略了孩子的感受和教育问题。孩子变得越来越内向,成绩也不尽如人意。此时,母亲才发现孩子的异常现象,于是就救助于心理老师,希望她能够帮助孩子。

在心理老师的帮助下,母亲开始意识到自己对孩子的关爱太少了,孩子一直想去北京旅游,但是母亲对此却毫不知情,于是,就在今年暑假期间,母亲做出了伟大的举动,用家里的部分存款带着孩子去北京旅行。回来之后,孩子变了,他说:“妈妈,我以后一定要出去闯闯,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所以,我必须从现在开始好好学习。”

此时,孩子已经开始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了,而且也慢慢和身边的同学、老师交流了,这位母亲终于露出了会心的微笑。

家长要想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必须先了解孩子的学习过程,具有正确的学习过程和态度,才能使学生的成绩稳步提升。父母本来就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因此,父母自身要养成一种爱学习的习惯,给孩子做一个良好的榜样,让孩子从小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从而激发孩子的潜能,这样孩子才能发挥出他们的聪明才智,渡过学习的难关。

别让孩子把学习当差事

熊伯龙是明末清初的著名学者,他出生在书香门第的家庭中,祖父和父亲都是当地有名望的学者,因此,他从小就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

受家庭环境的影响,伯龙从小就刻苦读书,练习诗文,学做诗人。因为家中藏书丰富,所以在他还没上学之前就已经对家里满书架的书籍感兴趣了。因为祖父和父亲在他很小的时候就教他识字,所以他在未上学之前,就已经能够读懂一些简单的书籍了。

上学之后,他便更加努力地学习,每天都将老师教的内容弄明白,否则坚决不睡觉。又因为父亲和祖父都是学者,所以每当他遇到难题时,就会向他们请教。由于熊伯龙天资聪敏,记忆力又好,而且又出生在书香世家,所以,年纪不大的他就能够熟读四书五经、诸子散文、百家史书,而且还能够娴熟地背诵部分内容。

由于熊伯龙博览群书,出口成章,所以他笔下的诗文备受当时文人的推崇,在家乡常被誉为“神童”。父亲看到熊伯龙年纪尚轻,诗词文章就写得如此出色,而且获取了不凡的成绩,所以就暗自高兴,也为儿子感到自豪和骄傲。

与此同时,熊伯龙的父亲看见儿子生活在如此多的赞扬声中,隐约之间有些许担心,他害怕儿子听到过多的赞誉声会自满,所以,不时地会提醒儿子:“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有了一点成就,更要努力啊!”

面对父亲的谆谆教诲,熊伯龙铭记在心。纵然生活在赞扬声中,他也丝毫没有自满的倾向。在他看来,虽然自己有些聪明之才,但是如果不用功,将来也不可能有所作为。所以,他继续严于律己,对学业一丝不苟。

在小伯龙11岁时,老师让他以孔子讲的“天下归仁”这句话为题目,写出一篇文章。放学之后,他开始巧妙构思,由于他阅读过广泛的书籍,所以不一会儿就写完了这篇文章,然后他拿给父亲过目待父亲看过之后,便让小伯龙从头读到尾,等他读完之后,父亲便问道:“你觉得满意吗?”

在听完父亲的提问后,小伯龙也深感自己写的这篇文章没有将道理说清楚,而且其中很多内容都是别人以前讲过的旧道理,因此文章显得毫无新意可言。接着,父亲又说:“学习不能凑合向老师交卷,这只能算作完成差事,知识学到手是自己的,不能放松自己啊。”

听完父亲的教诲,熊伯龙感到非常惭愧,他在想:“自己写的文章连自己都通不过,又怎么能拿给其他人看呢?不行,不能就这么应付了事,要重新再写一遍,一定要写到自己满意为止。”

就这样,他继续写这篇文章,不知过了多久,天色渐渐地昏暗下来,母亲叫他吃饭,他只是口中应承下来,依旧坐在那冥思苦想,刻苦钻研。过一会儿只见他点上灯,坐在窗前,继续第二轮的构思,一会儿凝视前方,一会儿托腮沉思,一会儿又在纸上比划着,就这样,第二稿终于写出来了。

此时,母亲又催他吃饭,见母亲催得急,他就匆匆地吃了几口饭,又回到书桌前推敲。他觉得第二稿明显好于第一稿,但他依旧不满意,于是,他在内心深处鼓励自己:“再来一遍,一定能写出更好的!”于是,他又把第二稿放在一边,开始筹划第三稿。在灯光下,他继续冥思苦想,巧妙构思,仔细斟酌每个段落、每句话,夜深人静时,他终于写完一篇自己较满意的文章,此时他才感到又困又累。

熊伯龙总是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学习知识,对待自己的学业从不应付了事,为此他在学业上取得了很大进步。在学习上,熊伯龙真正做到了自律,不用老师和家长对自己做过多的约束,就能够自觉地阅读大量书籍,并且取得明显的进步。

熊伯龙一直将“学无止境”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他不仅阅读大量书籍,而且还经常向有名望的学者求教。直到做官以后,熊伯龙最大的爱好依旧是读书,整天手不释卷。受父亲教诲的影响,熊伯龙从小就养成一丝不苟、严于律己的习惯,最终成为一名多才多艺的学者。他不仅精通经学、史学,而且能诗能文,对书法、琴、棋也十分精通。

实现美好的愿望需要一种无形的动力做支持,而这种无形的动力就是自制力,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自律。要想在学习上取得良好的成绩,就需要个体认真地对待整个学习过程,不将学习当做一种差事,而是一种乐趣。部分家长会说:“做完作业再玩!”这样,孩子为了玩,就会随意应付作业,虽然完成了作业,但效果并不好。

如果将学习当成应付的差事,那么,孩子无疑会觉得它是非常痛苦的事情,当然,在这种认识下,孩子即使学也学不好,至少学习质量不会很高。11岁的熊伯龙之所以能够自律地完成学习内容,就是因为良好的家教在起着作用。有些家长总是抱怨孩子不能自觉地学习,回到家后不是看电视,就是玩游戏,早就不记得作业为何物了。即使做作业,也只是应付了事,那么如何让孩子自律地学习呢?

(1)家长正确地引导,让孩子养成及时完成作业的好习惯,不拖沓。

(2)和孩子心平气和地讲道理,让他明白在学习上什么是最重要的。

(3)延迟孩子的欲望需求,如想看电视、玩游戏,要先保质保量地完成作业再看、再玩。

(4)家长不要给孩子开空头支票,应该及时兑现自己对孩子许下的诺言。假如告诉孩子做完作业才能看电视,那么,当孩子完成作业时,家长就应该让他看电视,不要另外再加任务,如果有需要,应该事先和孩子达成共识。

消除孩子的厌学心理

已经上初二的刘兵越来越让父母失望,不仅成绩一路下滑,而且一颗心也没全用在学习上。虽然他从来不逃课,也不破坏班级纪律,还很听老师的话,能够老老实实地坐在课堂上听讲,在家认真地完成作业,家长给他报的辅导课程,他每次也都去,而且也会完成辅导老师布置的作业,但是,妈妈发现儿子是在装样子给他们看,他在学习上遇到问题,从来没有认真地解决,也不会主动向老师、家长请教。

从刘兵看电视、玩游戏、与同学交往的积极性和聪明劲来看,父母判断儿子的智商绝对没问题,问题可能出在——人在学习,心在他处。对此,父母也不知道刘兵整天都在想什么,而孩子也不会主动和他们说。眼看刘兵要上初三了,父母为此很着急。

孩子在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的无趣、冷淡、怠慢等消极情绪和行为方式,都是青少年常表现出的厌学情绪。据多项调查结果显示,厌学已经成为现如今学生们的主要情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