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每天学一点管理心理学
23320800000014

第14章 善表达—用语言搭建心灵桥梁(2)

副总想抓住下属的把柄,好将下属玩弄于股掌之间。计谋得逞后,没想到又挖掘出一个可以大做文章的内幕,便借机抓住机会向纪检部门揭发,结果东窗事发,自己也被牵连进去,受到了严重的警告不说,苦苦等待的总经理职位也拱手送给了他人。在职场上,领导干部切忌传播是非,因为说是非之事,必定也是是非之人,若想通过散播他人是非借机抓住他人的把柄,并非一件聪明的事,不仅会招致他人的憎恨,而且自己也不会从中得到什么好处,相反还会损害自己领导者的威信。

在职场上,不论上司、平级,还是下属有什么是非,或者有什么缺点,领导者都不要随便谈论他人的是非。否则,只会影响自己的工作、生活,陷入是非的旋涡而不能自拔,损害领导者的形象。

事忌做绝,话莫说满

月盈则亏,物极必反。吃饭的时候吃半饱,才有益于健康;饮酒饮到微醉,才能体会饮酒的乐趣;杯子要留有空间,水才不会往外溢;气球要留有空间,才不会再灌气而爆炸。同样,在职场上,领导者不要将事情做绝,树立太多敌人;说话不要说得太满,要留有余地,给自己回旋的空间,否则覆水难收,终会酿成祸患。所以,在职场上,事忌做绝,话莫说满,要留有余地,才能及时调整自己,进退有据。

有一次,秦孝公派商鞅带兵征讨魏国。魏惠王则派出公子印带兵反击。两军快碰面时,商鞅派人给公子印送信,说:“我以前和您有交情,现在各自都为两国的将领,我实在不忍心攻打将军啊,希望能够和将军见上一面,饮酒作乐,使得秦魏两国人民能免于战争之苦。”于是,公子印信以为真,与商鞅在约定地点见面,正在对饮之时,埋伏在一侧的兵士突然袭击并俘虏了公子印,于是,商鞅大破魏兵。魏惠王的兵士都被杀了,国内因此而空虚,日渐衰败。魏惠王担心秦国再次来犯,便献出河西之地,同秦国讲和。

商鞅用欺作的手段,诱捕了魏国公子印,从而攻破了魏军,迫使魏国向秦国刻地求和,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欺魏将印”。商鞅虽然取得了军事上的胜利,但是在道义上,天下人都知道他出卖朋友,不讲信用,是个小人。

商鞅在秦国进行的一场轰轰烈烈的大变革,使落后弱小的秦国逐渐走向了繁荣富强之路。然而命运却对这位锐意改革的变革者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也为他日后走投无路埋下了祸患。

重用商鞅变法的秦孝公死后,太子即位,是为秦惠王。当时,反对改革的贵族公子度,聚集一些同样反对改革的王公贵族,诬告商鞅谋反。于是,秦惠王便派官兵去捉捕商鞅。商鞅失去了秦孝公这个靠山,只得选择逃亡。

商鞅的变法,对王公贵族的打击很大,在商鞅失去靠山后,这帮人一起对他进行反击,结果商鞅只得背井离乡。

一天,商鞅逃到秦国的大门函谷关,想要找间客舍住下来。客舍的主人不知道他就是实行变法、闻名遐迩的商君,便对他说:“依照商君的什伍连坐法,客舍接待客人先要验明客人的身份,未经验明身份便接待了的,客舍主人便是犯法,要‘连坐’。”这位客舍主人说什么也不愿意让商鞅入住。

商鞅的新法中,提出了客人入住客舍,都要先验明身份,否则会连累客舍主人。此时的商鞅正在被通缉,因此不便表明身份。法是商鞅定的,现在他自己也不能置身法外,实在是商鞅的悲哀。他不禁叹息道:“唉,我制定的法的弊害竟至如此严重,连我自己也深受其害了!”

于是,商鞅跑到了魏国。魏国人怨恨他曾经用欺骗的手段打败魏国公子印所率领的魏国军队,不仅不接纳他,还让他无法逃到他国,逼着他重新回到秦国。

商鞅被逼无奈,只得重新回到了秦国,回到了自己的封邑——商邑,带领自己的部属朝北向郑国逃去。秦惠王得知后,立即发兵追商鞅,在郑国黾池(今河南渑池县西)捉住并杀了商鞅。

秦惠王杀商鞅用的是极刑“车裂”,也就是俗语说的“五马分尸”,可见反对改革者对改革者的恨之入骨。秦惠王车裂商鞅时,还当众警告大家不要做商鞅这样的叛贼。接着,秦惠王又诛灭了商鞅的家族。

在变法中,对人惩治过狠;在战场上,欺骗朋友,背信弃义,为人们所不齿。商鞅在失去依靠后,只得到处流亡,在流亡过程中不断被人排挤,也是他之前将事情做绝了的缘故,最终身首异处,祸及家人。从商鞅身上,我们不难发现,作为一名领导干部,要与人为善,不能对人赶尽杀绝,否则一旦自己失宠,昔日对手便会借势反攻,伺机报复。

小陈在省城一所著名的大学读书时就喜欢吹牛,同学们都对他敬而远之。毕业后,他去了一家生物制品有限公司,仍然没改掉身上的毛病。工作三年后,老板因他理论功底扎实、技术娴熟,又出自名牌大学,便提拔他做了部门主管。

老板提拔小陈做了部门主管后,便在暗地里观察他的领导能力,没想到他将部门管理得有声有色,于是,老板便又给他升了一级,让他担任技术总监。

“五一”前夕,正巧赶上公司接的一个大项目马上就要交货了。老板很在乎这个项目,但按照目前的进度肯定是完成不了,便想到通过改进技术提高产量。老板开了几次会强调这次任务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在会上,老板试探着问小陈:“小陈,公司技术这块你最熟悉,你想一下,我提到的改进技术,能否在两个月内实现?”没想到小陈不假思索地表态说:“用不了两个月,研发部门只需一个月就能完成。您放心好了,这件事情包在我身上。”老板疑惑地望着小陈,点头微笑道:“好!那么,这件事情就由你全权负责吧!一个月后,我希望看到你的成绩。”

这时,坐在小陈旁边的研发部主任用胳膊肘捅了一下他,低声说:“一个月哪行啊?”小陈也没理会研发部主任善意的提醒,便拍着胸脯做了最后的表态。

改进新技术岂是一件容易的事,小陈为了迎合老板,表现自己的能力,硬着头皮接了下来。但是,在改进技术的过程中,不仅需要购买新设备,还要做大量的生物实验,测定哪种方法最经济、最时效,这些都需要大量的时间。

会后,小陈召集手下的一帮部门主管,开会研究对策,大家都表示一个月太短,埋怨他睁着眼睛说瞎话,小陈便说:“我也知道有难处,但是说出的话就像泼出去的水,加上我又在老板面前表了态,到时完不成的话,只得吃不了兜着走。现在,怨我也无济于事,大家只得齐心协力,争取做出成绩来。”可是,所有部门主管都面露难色,小陈在恼怒中下令说:“五一咱们加班,等落实完新技术后再补假。”

几位部门主管见小陈已经拿定了主意,便不好当面反驳,就在小陈下令五一加班后,许多下属都来请假……

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小陈只得做出让步,取消了五一加班的计划,等到五一假期结束后,一个月的研发时间已经过了几天,最后小陈没能兑现自己的诺言,在老板面前失了信,老板当即大为光火,毫不留情地在大会上点名批评他,并严令他在两个月内拿出结果,否则就辞职走人。

小陈为了讨好老板,不顾客观阻力,便在老板面前夸海口,结果未能按时交出成绩,使自己在老板心目中的形象大打折扣。老板不再相信他的话,对他改变了之前信任的态度。作为一名领导干部,在说话和表态时,切忌头脑发热,将话说得太满。当别人有求于你时,可以选择答应,但不要保证“包在我身上”,而应该说“我尽量试一试”或“我也没把握,但我会尽力的”,这样一来,也为自己留下了退路,否则一旦事情完不成,就失信于人,别人再也不会相信你了。

在职场上,做事、说话一定要留有余地,否则一旦事情有变,自己连退路都没有,只有“死路一条”。作为一名领导,特别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因为上面和下面都有无数双眼睛盯着你,对你的一举一动都极为敏感。如果将事情做绝,不给他人留有后路,一旦自己有把柄落入他人之手,他人便会反戈一击;如果把话说得太满,不给自己留有余地,一旦“天有不测风云”,便会遭到别人的冷嘲热讽。

在讲话中适当加点幽默

俄国文学家契诃夫说:“不懂得开玩笑的人是没有希望的人!这样的人即使额高七寸、聪明绝顶,也算不上真正有智慧。”

为什么只要卓别林一露脸、一张口、一举手、一投足立即就能把人们的心弦拨动,使千万人为之捧腹、为之倾倒?奥妙之一就在于: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充满了启人心智、令人愉悦的幽默。

如果领导者在与人交流沟通时能量体裁衣地恰当插入些幽默,则能起到很好的沟通效果。

某公司召开的一次会议上,与会人员就公司的战略和实施战略的方针争吵不休。周先生是这家公司的执行经理,他想要说服他们停止争论,而转到务实的执行上来。

在经过一番思考后,周先生讲了一个幽默故事:

“在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有人向美国总统建议,他有一个良策可以一举结束第一次世界大战。他是这么说的:‘在我看来,我们目前面临的问题完全是由于德国U型潜艇不断击沉我们的商船造成的。我提议把整个大西洋煮沸。这样,由于海水的温度太高,德国潜艇一定无法继续躲在海底,不得不浮出海面。这时,我们在海面上轻而易举就能将它们一一擒获,我们在狩猎时也是这样做的。’而当美国总统询问这个人有什么办法把大西洋煮沸时,这个人的回答是:‘我只负责制定政策,如何做的事情就不归我管了,应该由技术人员解决。’”

这个笑话让全体与会人员开心地大笑起来。等大家都平静下来后,周先生对在场的人说:“这就是所谓政策制定和政策执行之间的差异。”

所有与会的人终于停止争吵,开始商讨具体的执行方案。

在职场中,我们随时可能遇到不同性格、不同背景的人,我们需要和他们沟通交流,要说服他们认同你的观点。如果领导者具有幽默感,善于使用幽默语言,很容易就能找到彼此的共同点,消除分歧。

美国总统里根上台后,打算选择国会议员戴维·A.斯托克曼担任联邦政府的管理与预算局局长。但是,斯托克曼此前曾在公开辩论中多次抨击里根的经济政策,是里根的政敌。

为了打破僵局,里根给斯托克曼打了个电话:“戴维,你在电视辩论中多次抨击我,我一直在寻找跟你算账的机会,现在机会来了,我将派你去管理与预算局工作。”

一个幽默的电话,让两个曾经的敌人化干戈为玉帛。这就是幽默的魅力所在!

在职场中,为了使团队成员准确、高效地完成工作,在工作中营造轻松的气氛是帮助实现这个目的的有效方法。幽默是一种可以使工作气氛变得轻松的语言艺术,因此在职场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我们经常能发现,领导者如果富有幽默艺术,他的周围很容易聚集一大批忠心耿耿的下属。领导者的幽默会为下属摆脱许多尴尬情景,使下属保住面子。因此,下属也会为有这样的领导而高兴,并且自动自发地努力工作。

据美国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在接受调查的1160名领导者中,同意在下属会议上以幽默来打破僵局的人占77%;认为幽默有助于业务开展的人占52%;提倡在下属中“开怀大笑”的人占39%。很多跨国公司,从最高领导者到一般部门主管,也已经在日常管理活动中把幽默融入进来,并开始把它作为一种新的培训手段。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担任欧洲战场盟军总司令的艾森豪威尔前去视察一支陷入困境的部队。

对于他的到来,全体美国士兵都热烈鼓掌。

他讲完话后,准备下台时忽然摔倒在泥浆里,滚了一身的泥巴。

士兵们见状哄然大笑。

“泥浆告诉我,”艾森豪威尔站起来后风趣地说,“我对你们的巡视是相当成功的!”

虽然是即兴演说,但艾森豪威尔的幽默却打破了僵局,也赢得了士兵的尊敬。

美国历史上的许多重要人物,如林肯、威尔逊、罗斯福等,都富有幽默感。

林肯有一次与一位朋友边走边谈,当他们走到回廊时,一队已经等候总统多时、准备接受训话的士兵欢呼起来,但林肯的那位朋友并没有意识到要离开。这时一位副官走上来向他提醒,告诉他应该退后八步,这位朋友发现自己的失礼后即刻涨红了脸,林肯见状立即微笑着说:“白兰德先生,不必这样,你要清楚或许他们并没有分辨出到底谁是总统呢!”白兰德先生听后立刻轻松地笑了,林肯用这样简单的一句话轻松打破了现场的尴尬气氛。

很多人都片面地认为在职场中生存是科学、严谨的事,因此他们在与上级同事或下属沟通时,习惯于板起面孔,这会拉大领导者与人之间的距离。事实上,在管理下属时恰到好处地运用幽默,有利于更好地调动下属的积极性,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加强团队成员的亲密程度,提高沟通的效率,缓解工作压力带来的紧张感。如果说严谨是管理的常态,那么,幽默就是调味品和润滑剂。很多成功领导者的实例都表明,恰当地运用幽默,把幽默的人性与管理的严肃性巧妙结合起来,在恰当的时机,用幽默来缓解气氛,提出的建议会更易被人接受,也能增强领导者的亲和力,使其更容易获得下属的追随和爱戴。

除此之外,职场中经常运用幽默的力量还可以化解公司的内部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