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年轻人一定要懂得的人情世故
23322900000016

第16章 可以做错事,不可做错人(3)

爱钻牛角尖的人总有自己的一套说辞,认为自己较真儿就是认真的体现。事实上,这两者是不能混为一谈的。认真是对自己应负的责任或所做的事情上认真,是正面的。而较真儿则是对随时都有可能变化的微妙人际关系等“认死理儿”,是负面的。这种态度常常出现在无依据可循而瞬息万变的事情上,这样会导致身边的人际关系不和谐。谁都可能有“不够意思”的时候,对于这些事没必要较真儿,毕竟它没有影响到我们做人做事的原则。

李丽在家人和同事的眼中是个性情孤僻的女孩。在单位,她人缘不好,吃不开;在生活中,她朋友很少,甚至连一个能陪她一起逛街的人都没有。她并不是没有试着去多认识一些人,多与他人交往,但常常是因为她对别人某个地方“看不惯”就死钻牛角尖,结果新建立起来的人际关系很快就被她扼杀在摇篮里了。

就拿她们办公室来说,雪梅是个新来的小姑娘,人非常开朗大方,一口一个大哥、大姐地叫着。看到李丽和自己年龄差不多,雪梅更显得亲热了,开始的时候每天中午她们都一起吃饭、聊天。

有人和自己交朋友,李丽自然非常高兴,没几天她们就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平时相互之间帮个小忙,带些东西都是常有的事。按理说,即便她们不能成为知心好友,起码也会成为关系很融洽的同事。

可最终的结果却不是这样。她们相处一段时间后,李丽就开始看不惯雪梅有些拖沓懒散的作风了。有一次,雪梅借了李丽一张非常珍贵的影碟,说是下周上班时还给她。李丽对她的宝贝影碟非常看重,这可是她花了好多钱托朋友从签售会上买到的,轻易不外借。可是为了不伤害两个人刚刚建立起来的关系,她咬了咬牙就借出去了。在这之前,她还一直对雪梅强调下周上班一定要还回来。

但是在周一雪梅却忘带了,她一直向李丽道歉,并答应第二天一定带过来。这时李丽就不高兴了,不过还没说什么。可是在第二天,雪梅居然又忘带了,直到周三才把影碟还给李丽。

李丽这次真生气了,她质疑雪梅是故意不守约,以便多看两天影碟。另外她认为雪梅这种马马虎虎的性格其实是源于她不爱惜自己的东西,甚至由此联想到对自己不尊重。后来,李丽对雪梅的看法越来越不好,对她身上的其他缺点也开始有意识地关注。慢慢地,李丽和雪梅的关系越来越远,她又回到了没有朋友的困境中。

一个人假如把什么事都要分辨得一清二楚,一点儿都不通融,这样的人也不会有朋友。我们在人际关系中,要学会对别人的一些无伤大雅的缺点视而不见。他太唠叨,他很邋遢,他因为一句话没说对得罪了你……这不是不可饶恕的缺点或错误,你也不应该因为对方的一点错误或缺点,就对他上纲上线,使双方关系疏远。对别人缺点或错误的有意模糊,并不是姑息纵容,也不是认可他们的缺点或错误,而是因为这样的错误或缺点仅是你自己认为不能忍受的,而不是真的不可容忍的。戴眼镜的人都有过这样的经验:戴上眼镜的时候,非常容易看到别人脸上的缺陷,那些青春痘或皱纹都逃不过他们的眼睛。也许对方本身是个美女或帅哥,可是在他们的眼中看清了的小细节令美貌大打折扣。可是当某天忘记戴眼镜时,看同一个人就可能觉得他比平时漂亮。事实上,对方的脸还是以前的那张脸,可是因为模糊,人们不会特别关注,自然就觉得他漂亮了。在处理人际关系的时候,这个模糊原则依然适用,因为这个世界上的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缺点。可能有的人毛病多一点儿,有的人少一点儿,有的人不懂得收敛,有的人隐藏得好一点儿。既然这样,我们在和他人打交道时就不必“因噎废食”,死钻牛角尖了。

虽然人们都知道这些话说起来很有理,听起来也不错,做起来很难,可是也不能因为做起来难就不做,若是一味地钻牛角尖,最终非要撞个头破血流。若真如此,也无碍于他人一丝一毫,只是枉费了大好的人际关系和自己的前途。多想想,时间能够治愈一切,小事儿过几秒就忘了,有些本身就说不清楚的事儿就别那么较真儿了。

多动脑子,少使性子

年轻人初入社会,往往不知道谦虚地面对周围的人,反而以为表现自己是得到他人尊重的方法。于是有很多年轻人喜欢耍个性,什么事都由着自己的性子来,根本不考虑后果,最终吃了不少亏。

田华是新到单位的大学生,有一次单位开会,领导希望所有员工结合自己的岗位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田华心想:表现的机会来了。因为他学的就是管理专业,于是他非常积极地响应了领导的号召,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结合自己所学的专业写了一份好几页的建议书,从工作流程、部门设置等许多方面,挑出不少“问题”,并提出了改进意见。

在他把建议书交上去以后,领导在大会中表扬了他一番,而他也认为自己获得了满堂彩,毕竟自己是科班出身,在管理理论上比其他同事懂得多。他也不免有些得意。因为受了表扬,以后的日子里,他更是壮志满怀,锋芒毕露,对谁都不以为意。周围的同事却看不惯他的行为,对他敬而远之。而这导致他甚至开始有些颐指气使,认为除了上司谁的话都不必听,看着同事们都用怪异的眼光看他,他开始还觉得同事们终于发现他是个人才了。

慢慢地,他才发现大家对他有敌意,这让他工作起来很吃力,而且他所建议的问题并没有什么变化。这些问题都让他非常苦恼,工作了半年之后,他就辞职离开了单位。

一个人在年轻的时候固然气脉旺盛,遇事非常容易冲动,爱使性子,不爱动脑筋。可是这样只图了一时的痛快,却会在事后后悔莫及。事实上,只要脑筋多转一个弯,你就会想到自己本不用那么锋芒毕露。如果事前能多想一下,那么事后也就不必烦心惹到不该惹的麻烦了。

血气方刚是一种青春的力量,刚硬迷人却往往缺少理智,这是很危险的。很多年轻人只要性子一起来,就不知道深浅,也不知道进退。他们常常在既不了解自己,也不了解别人的情况下就拿自己的性子作为衡量事物的标准。仅仅为一件与自己期望不符的小事,都可能会有反应过激的行为,以自己的资本与别人硬碰硬,甚至有时明知道前面是火坑,还要任性地往里面跳。

认死理、任性妄为的举动是缺乏智慧的表现。试想一下,你才刚刚进入社会,在各方面都还欠缺的情况下,过分地任性有什么好处呢?你的任性于别人而言毫无意义,你的坚持只会惹来冷眼,而你的以硬碰硬无非是以卵击石,这样哪有不吃亏的道理呢?

在社会上行走是不需要太多无谓的棱角的,大事或原则上你固然可以坚持,但若在小事上还任性,社会自会磨圆你的棱角。因为它本身就是一个粗糙的磨刀石,专磨那些露出棱角的地方。这个世界上除了好人还有坏人坏事,假如你一味地不知深浅进退,只会率性而为,那么危险就会来了。所以,在社会上行事应该理智一些,即使有时真要跳火坑,也要记得带上灭火器才行。

和周围的人建立良好关系是十分必要的,在社会上多几个心眼儿没有错,拿捏好和别人的距离,尊重别人是第一位的。当然,应记住与人搞好关系:别人不是你的家人,你在别人面前使不得小性子,耍不得小脾气。如果与人发生冲突,没有人有义务包容你,否则吃亏的是你自己。

阿雪是家里的独生女,从小受到家人的宠爱。小时候她要什么,父母就给什么,从小到大她都没学会如何独立地做事。上大学那天,她看见父母走了,居然还哭鼻子。大学四年,她轻轻松松、稀里糊涂地就这么过来了,也没学到什么本事。

在阿雪上班第一天,公司给她配的电脑有点儿毛病,她不知道该怎么办,就细声细气地问身边那个戴眼镜的同事能不能帮忙。可她的声音太小,这位同事又正在忙,好像没听见她的请求。她见第一次请同事帮忙,别人连睬都不睬她,于是她悲从中来,怄了半天气,决定不再和那个同事说话。

公司里分给阿雪的任务,到时间了她没完成,于是领导就让同事小雨帮她的忙。小雨帮忙做了。可人家帮了一两次,她还三次四次地找人家帮忙。小雨后来不愿意再帮她了,让她自己完成时,她又哭了:“你们这些人一点同情心都没有,心肠都是铁石做的,看到我做不完也不愿帮我。”小雨无奈,哄着她说:“我帮你做,不过是最后一次。”后来,小雨觉得自己成了“冤大头”,看到阿雪就躲得远远的。

还有一次,主管让阿雪整理一份资料,由于她不明白其中一份怎么分类,于是她去问主管。主管那几天正好遇到烦心事,不爱搭理人,便跟她说回去查完之后再来问。阿雪以前可从没受过这样的对待,眼泪就流出来了,主管哪里见过这种阵势,哄了半天她才不哭。

阿雪就像长不大的孩子,心里仍然还存着“让人帮让人疼”的依赖心理。

公司业绩考核,阿雪业绩很差,公司规定倒数第一要被辞退。她知道后连忙向同事求情,希望大家帮帮她,可同事摊摊手,说无能为力,她哭着说:“你们这些人心怎么这么狠啊,我被炒鱿鱼你们也不帮我。”

千万不要给别人留下任性的印象,无论在哪种场合,任性的人都是不招人待见的。多动动脑筋,想方设法给人留下有主见、有思想、头脑灵活的印象,而不要让人觉得你是个任性的孩子。

冲动是魔鬼,克制自己的浮躁

年轻人初入社会,难免浮躁冲动。有句话叫:“冲动是魔鬼。”的确如此,冲动常常让人不分青红皂白,仅靠主观臆断,不经过理性思考就做出错误的判断,从而伤人伤己,造成不必要的损失,甚至是无法弥补的错误。

很多年轻人常常会因为冲动而做出许多后悔的事情来,假如我们能够做到凡事三思而后行,就会避免许多错误和损失。所以,不管是什么情绪下的冲动,都应三思而行,保持头脑的冷静。无论是在愤怒的时候,还是无限悲伤凄苦的心境中,都要让自己保持理智的思考和判断。我们要时刻注意用冷静、理智的态度来处理问题,以免因冲动而犯错。

一位客人在一家商店里买了3支牙刷,回家后发现有一支有点瑕疵,于是就拿去换。“您好,上午我在您的商店里买了3支牙刷,其中有一支是坏的,您看……”

店主满脸微笑地回答:“没关系,我们立刻给您换。小张,你赶紧去里面把牙刷换一个新的来。”然后店主对客人说:“对不起,请您稍等一下。”

客人换好牙刷后,临走时非常客气地说:“你们的服务态度真好,真会做生意。谢谢你们,再见了。”

事情要是这么结束本也挺好,可是正当顾客要往外走的时候,店员小李又把他叫住了:“喂,你等一下。我告诉你,今天算你运气好,碰上我们店主高兴,今后可没这样的好事了。如果我们天天都为顾客换牙刷,那我们的生意就别做了。谁知道你买的牙刷是不是你家孩子给弄坏的?你买的时候怎么不看仔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