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年轻人一定要懂得的人情世故
23322900000017

第17章 可以做错事,不可做错人(4)

这位客人本来心怀感激,听了小李的话可恼火了,他指着店员喊道:“你是说我不讲道理、专贪小便宜了?你以为你是在施舍我吗?你以为我想在这大热天,浪费时间再跑一趟?你们卖的东西不好还想不认账?你是怎么做生意的……”

在这场纠纷中,主客双方均有各自的立场,各有各的抱怨,而且双方都是冲动之人,都是为逞一时口舌之快,说了一些不负责任的“过头”话。现在分析一下这件事,引起纷争的是小李脱口而出的一句话,先不说小李的一句话让事情很难平息了,仅就这种相互挖苦的后果来说,损失最大的还是商店一方。这位店员不但遭到了顾客“有力”的还击,也让商店丢掉了一位客户。假如这件事传扬开来,那么商店失掉的也就远不止一位客户了。店主当然明白这个道理,即使小李平时再怎么得人心,但是店主从生意的角度想,也会宣布小李是位不受欢迎的人。这样看来,小李的冲动换来的只有损失而没有对自己有利的东西。

所以,在和他人交往的时候,说话行事都要注意不伤害别人的自尊,说话要有分寸,不要伤害别人。礼让一点,谦虚一点,忍耐一点,这不是怯懦的表现,而是为了把无谓的攻击降到零。要学会控制自己的脾气,冲动既伤人又伤己。冲动之下的言语大多是挖苦的意味很浓,这是伤害别人自尊心的行为。特别是与不熟识的人打交道时,更要小心自己的言行,不要因冲动去伤害别人的自尊。这种错误造成的后果是很难弥补的,如同别人被伤害的自尊很难弥补一样。

在日常交往中,懂得克制自己浮躁情绪的人,一定是平易近人的人,这于我们的交际是有利的。即使是在对方发火的时候,我们也不应该冲动,而是应为自己找台阶下,不再增加火药气氛,阻止关系继续恶化。

假如真的有人惹你生气了,可以用别的方法发泄,但千万不要在气头上挑起冲突,因为在气头上做出的事往往使你后悔莫及,造成尴尬。如果实在想发火,也不应该说出一些绝情的话,激起对方的反抗之心。与人发生矛盾时,不如说“我们私下再谈谈,之后再决定要怎么做”。在这期间,你应该盘算对方的行为到底是故意惹怒你还是无心的。如果是无心的,尽量不要得罪人;如果是有意的,则需要明白其故意激怒你的原因。这种方法比冲动地与人对峙好得多,要知道气头上的任何决定多半会引起反作用,双方都撕破脸于你而言是没有好处的,冲动只会给你造成负担。

不妨每天问问自己,什么事情是应当预防的,时间长了就自然会牢记在心,不至于旧脾气重犯。可以每天回忆一下,这一天内都发生了什么事,是如何把它当成个问题给解决的,并从中总结经验和教训。假如发现自己有自言自语的现象,留神自己都说了什么,是不是隐藏着某种想法,过后再设法解决。比如多说些劝慰自己的话,当发现自己到了要发火的边缘,或碰到和自己设想的情况不一样的时候,要用自我暗示的方法,使紧张的心情放松下来。也许有人会激起你强烈的情绪反应,这时要采取的态度不是针锋相对,而是回避,这样才能不卷进对抗的旋涡,不给浮躁以机会。

当然,冲动并不只表现在言语上,有时候,冲动的性子也是极易被有心人利用的,这较言语来说更危险。

孙鹏最近很苦恼,他刚从一家知名单位跳槽到另一家更有实力的单位。为了能够尽早融入新团队,孙鹏非常注意和新上司搞好关系,对新上司的要求几乎有求必应,即使是一些私事,他也会尽心尽力地替上司做好。

结果他发觉新上司似乎对他很欣赏,私下里总是跟自己称兄道弟的,而且还时常交代一些更重要的任务给他。孙鹏顿生知遇之感,于是他抱着“为朋友两肋插刀”的态度,对上司交代的所有任务都尽最大努力去完成。虽然有时他甚至会因为上司的任务太难而与其他人吵起来,可是他仍然不遗余力地为上司做事。

但是慢慢地,他发现原来上司给他的任务都是一些得罪人的活儿,很多任务直接关系到多个部门的利益。后来一个相交甚密的同事告诉他,原来上司交代给孙鹏的任务一直都是单位里的大难题,公司里的“老油条”对这类任务都是避之唯恐不急的,能推则推。可是孙鹏的上司不同,他是个懂得明哲保身,擅长玩弄权术的人。遇到类似的任务,他总会找到一个“替罪羊”去处理。“替罪羊”成功了,他便成功了;“替罪羊”失败了,他便把责任全部推到“替罪羊”身上。孙鹏听后恍然大悟,没想到自己的“好心”,居然成了老板手中的枪。

也许在小时候我们就知道可为朋友两肋插刀,与朋友同分忧、共患难。可是这话用在复杂的社会中却未必适合,起码不是每个场合都适合。还要注意对方是不是你的朋友,别因为他的一两句好话就把你的同情或友情骗了去。不要冲动,克制住你的“豪情万丈”,冷静地分析他人的动机。千万不要白白被“插了刀”,才明白自己是被骗了。

生活中毕竟存在一小撮龌龊小人,他们总是披着“朋友”的外衣,闲时跟人称兄道弟,战时让你牺牲阵地。为了保住他们自己的饭碗,在面临重大问题的时候,他们会毫不犹豫地把“弟兄们,跟我上”变成了“弟兄们,给我上”。所以,那些平日奉行为“朋友”两肋插刀的人,这时应该冷静地想想,不要冲动地替人上战场,这样才能避免自己身上插满的全是“朋友”的“刀”,而朋友却毫发无损。

回绝让步,就是谢绝成功

“老江湖”们在久历“江湖”之后,都会领悟到“退”字中含有的深意。退,不是懦弱,而是一种成功的谋略。退是一种交流和境界,更是一种在江湖上生存的手段。也许年轻人的血气方刚常常让你表现得锋芒毕露,时时处处体现一种谁与争锋的架势,这只能说明你还不是很成熟,成熟的人都懂得让步的哲学。他们知道,如果回绝让步,很可能同时回绝了成功。就像一位哲人说的:“不要把痰吐在井里,哪天你口渴的时候,也要来井边喝水的。”

一对夫妻到一家服装店买衣服,为了一条裤子讨价还价,老板坚持要100元,妻子坚持只给80元。讲了半天,老板也不卖,最后妻子拉着丈夫就要走。老板不干了,他脸色一沉,说:“浪费人时间的小气鬼,100元钱还讲个没完没了,太没出息了,没钱就别出来丢人。”

这话说得非常难听,这对夫妻听后当然是火冒三丈,结果老板还火上浇油地说了一句:“像你这样胖的身材,恐怕一辈子都买不到合适的衣服。”

妻子听了这句话,怒气由伤心代替了,她的丈夫可不干了,冲过去抓住老板的衣领就是一拳。

这位老板因为一条裤子,居然说出如此伤人的话,而原因不过是客人占用他的“宝贵”时间。为这点小事不肯让步,结果招来一顿痛打,非常不值得。有句俗话叫“买卖不成仁义在”,和气生财的道理连小孩子都懂,即使别人做了不遂你心的事,宽容一些也就过去了。待人留有余地,适当地让步才能获得良好的人际关系,做事懂得让步,才可以在遇到不测时得到帮助。

驴和牛同在一个槽子里吃东西。牛非常稳重,平常虽然不怎么爱说话,但做起事来很勤劳,它觉得驴非常多事,干活也比较毛躁,不过它不愿意得罪驴,看不惯驴的行为,顶多在心中骂几句。但是它不说是不说,说出一句来就把人呛得直冒火;驴性子急,但是很正直,只要它觉得是对的,就不会想到对方的感受。

有一天,因为农夫给它们的东西不是很多,它们就开始各怀心思了。牛想:我天天和主人翻地,干了许多重活,可是身边这个蠢东西却吃得比我还多,太不公平了。此时,驴也在想:我天天帮主人往家拉草,现在还要让身边的蠢货一起吃,它凭什么抢我的功劳!想到这里,驴大声说:“喂,这草料是我拉回家的,你怎么就那么大脸能吃下去那么多!”牛本身正在生气,听到这句话当然更生气了:“行,你说草是你的,那草料里面这些豆子和玉米都是我一天天翻地种出来的,甚至连肥料都是我的。从现在起,我们各吃各的!”

驴听了这话气急了,直接蹬了牛一蹄子,牛积攒多年的委屈就像山洪暴发一样,对着驴冲了过去。它们谁都不服谁,最后弄得两败俱伤。

主人回来时,重新分配好它们以后的工作,并做了疏导工作,对它们讲了它们的不足和长处,然后说:“本来是几句话就可以说清楚的问题,何必闹到两败俱伤的地步?”牛和驴听后都感觉羞愧。

不愿意让步的人,只能说明他缺乏一颗宽容的心。如果连一点小事都不肯让步的话,又怎么会有朋友?一个没朋友的人能做什么大事呢?谁能在社会上单打独斗?要知道,让步是成功必需的因素之一,如果没有一颗宽容的心,成功便无从谈起。毕竟,谁都不愿意与一个斤斤计较的自私鬼交流,更不愿意帮助这种人。

有一则寓言:一只大象正在森林中漫步,它无意间踏坏了老鼠的家。大象非常尴尬地向老鼠道歉,但是老鼠却执意不肯原谅大象,并对此事耿耿于怀。

不久后的一天,老鼠看到大象正躺在地上睡觉,它想:我报复大象的机会来了,趁它正在睡觉,我可以咬它一口。当老鼠到大象身边时,才发现它的皮非常厚。老鼠咬了一口,牙都要掉了。这时,“聪明”的老鼠突然发现大象的鼻子很长,于是它钻到大象的鼻子中,狠狠地咬了大象一口。

大象在睡梦中感到鼻子里一阵刺痛,用力地打个喷嚏,这下把老鼠喷出老远,老鼠几乎被摔死了。当有同伴来探望它时,它忍着浑身的伤痛告诉同伴们:“记住我的教训,别太计较了,得饶人处且饶人。”

不管遇到什么样的事都要记住,一定不要抱着伤害他人的心理。如果常常把事做“绝”,无疑是为自己找了一个难以对付的对手。不仅你和对方的人际关系就此结束,对方很可能也会想办法阻碍你的前程。俗话说:“人情留一线,日后好见面。”多让一步就能海阔天空了。

不做绝对的事是一个人老练成熟的标准。细想一下,生活中的许多尴尬都是由自己制造的,比如不肯让步、把事情做得太绝,都会为自己的成功增加阻力。所以在做事时,考虑问题要全面一些,让几步也是为自己留些余地、留条后路。

即使真的是别人在提高声音与你理论时,你也一定不要试图提高声音与之沟通,这会很容易超过原本沟通的性质。不妨告诉自己别意气用事,让他一步。你首先保持心平气和的态度,才能降低双方都要燃烧的怒火。你做出了让步,并不表示你就是失败者,与之相反,你从让步中得到的比失去的还多。你赢得的是人心,是关系的密切、感情的融洽,这比争一时之气、逞一时之能来说,是更大的胜利。

在人际交往中,人与人之间难免会有发生矛盾的时候,这时如果能够给别人让开一条路,矛盾就会消失,对方会对你充满感恩,别人会佩服你的度量,这些都有利于你走下一步路。所以有人说,让步是一种智慧,是一种胸怀和修养。毕竟,这世间的事并不是件件都要争出个谁高谁低来,虽然冠军只能有一个,可是你一样能赢在度量上,这才是棋高一着的赢家。因为这样的人虽然可能输掉一部分利益,却会赢得更多人的敬佩,这将有利于你更加圆融地处理人际关系。让步,何乐而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