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年轻人一定要懂得的人情世故
23322900000018

第18章 当方则方,当圆则圆(1)

有道是:“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社会就是一张巨大而复杂的关系网,初入社会的人要想在社会上生存,就应该学会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保护自己,在人际交往中多长个心眼儿,少一点儿棱角,多一些圆融通达,该方则方,该圆则圆,这样才能在各种场合下都能应付自如,左右逢源。谙熟世事、机智圆滑不是奸诈,而是一种生存的智慧。方圆做人,才能八面玲珑;方圆做事,才能事事顺心。

能做则做,不要轻易承诺

一个孩子问做生意的父亲:“如何才能成功?”商人说:“无他,不寡信即可。”孩子又问:“如何才能不寡信?”商人回答:“不轻诺。”不轻易承诺,才不会背信弃义。有些人不经过深思熟虑,就轻易答应了别人的要求,事后又做不到,甚至忘得一干二净,这样的人也不会得到别人对他的信任。人们在社会上行走便应验了商人说的这些话,也正因如此,我们更不应该草率地许诺什么。在我们对别人承诺之前,一定要慎言慎行,量力而行,正所谓“一诺千金”,千万不能草率地做出承诺。要知道,许下的承诺就是欠下的债。因而承诺这东西,能不给就不给,一定要给,也要悠着点。

世间万物都是瞬息变化的,有句话说得好:“计划总没有变化快。”你怎能保证几小时、几天,甚至几年后,这承诺不会变质?尤其对于复杂的事情而言,守承诺就是守信誉,失去了信誉自己将无法赢得他人的信任。虽然承诺会给人能干的感觉,却无异于给自己安置了一枚不定时的炸弹,不仅让自己很辛苦,而且一旦没有完成自己的承诺还会让对方怀疑你的能力,让对方对你不信任。因此,在许诺的时候就应当有意地留下反悔时需要的借口。

俗话说,“初生牛犊不怕虎”,张萌是公司新招聘来的中层,有一次她在会议中表达了自己超前的思想,得到了公司领导以及销售部和设计部的好评。而且她在阐述自己想法的同时,还强调如果按照她的方法做一定会成功。产品部经理当即表示要张萌写出一份详细的计划书,公司一定会认真考虑。此话一出,张萌欣喜若狂。她作为公司的新人,居然能够得到领导的重视,因此她开始暗自庆幸。可是新产品在制作的过程中出现了问题,这令公司上下非常紧张。

当公司追查产品的问题责任时,张萌自然成了众矢之的。而本该为这个项目负责的产品部经理、参与产品研讨的销售部经理、设计部经理却安然无事。张萌迫于无奈,递交了辞职信,愤然离开了公司。

张萌之所以会有这样的结果,和她不懂得在未弄清事态如何发展和自己的能力之前就轻易承诺有着直接关系,这让她在最后留下了话柄。在出现责任问题时本来该承担责任的领导拿出了她的保证书从而拉她做了替罪羔羊,自己则把责任推得一干二净。如果张萌这种自我夸大和轻易许诺的毛病依然不改,也许以后还有很多苦果要吃。一件事情中,最终决定成败的往往取决于你对实际情况的掌握程度,一定不要在事态还不允许做决定之前便急躁地草率承诺。工作如此,帮人也是如此。在答应他人之前,先掂量掂量自己的能力,以免弄得自己没面子,又耽误别人的事。

生活中那些经常轻易承诺的人往往都是爱面子的人,即使打肿脸也要充胖子。人们往往希望与人为善,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和另眼相看,于是为了满足自我虚荣而夸口承诺帮助别人,事后才发现凭自身能力来完成这个承诺是多么困难。某年的春节晚会上上演的一部小品就淋漓尽致地展现了这些“打肿脸充胖子”人的心态。小品中的主人公仅仅是公司里的一名小职员,得不到领导的重视和同事的尊重。为了挽回这种局面,他夸口自己认识很多朋友,为了给同事买一张卧铺车票而连夜蹲点守候。结果仅仅是为了满足一下自己的虚荣心而搞得自己疲惫不堪,这种人是很可悲的。

刘伟刚刚到上海工作不久,邻近城市的一位对他不错的学长来上海玩,刘伟接待了他。学长上午过来的,两个人在城里转了转,就到了吃午饭的时间。刘伟口袋里只有100元钱,由于参加工作才一个多月,对他来说,这已经是他能拿的出来招待同学的“巨额”资金了。

刘伟本打算找个小餐馆随便吃点儿,可附近只有一家中档的餐厅,刘伟只好硬着头皮带学长进去了。开始点菜的时候,学长问他的看法,刘伟几乎是拍着胸脯回答:“随便吧,吃什么都行!”

看学长拿着菜单翻来翻去,刘伟的心直悬着:最好别超过100元。一顿饭吃完了,刘伟都没吃出来这饭什么滋味,学长却一个劲儿地说饭菜还挺可口。终于吃完饭了,服务员拿来了账单,直接递给了刘伟,看着账单,他只有发愣的份,结果学长拿出200元给了服务员。

从餐厅出来后,学长笑着对他说:“我知道你现在的生活处境,也了解你进餐厅之后的感受。其实我多次询问你的意见,就是希望你能量力而行,这样自己才不会为难。”学长告诉他自己是故意为难他,并委婉地建议他改改性格,不要打肿脸充胖子,毕竟在社会上行走,单为挣面子而许下承诺于己是不利的。

人人都爱面子,很多人有“树活一张皮,人活一口气”的想法,尤其是许多初入社会者更是以此为座右铭。于是一些人经常会随便许诺,信口开河,因此常常为一个小小的面子问题而逞强好胜,但结果往往是让自己更“丢人”,甚至为以后的生活埋下了隐患。所以,不要做死要面子活受罪的事,自己做不到的事情不要硬扛。而且如果扛下来还好,若是扛不下来,不能兑现承诺,则会让自己的信誉受损。所以在事情尚未完全确定之前,轻易做出承诺是不可取的,一个不能实现的承诺对失望者来说是一大蹂躏。平时我们应该慎言慎行,理智行事,多考虑,少承诺。在接受某个任务或者别人求自己帮忙时,明智的人总是这样回答:“这件事情我需要先考虑一下再做决定。”

言而有信,不放他人的“鸽子”

中国有句古话叫“言必信,行必果”,说的就是言而有信的意思。如果我们总是习惯满口答应别人事情,却又将之抛在脑后,让人在期待之中空等一场,放了人家的“鸽子”,其结果往往是热望变冰凉,由此衍生的还有由感激变为恼怒的情绪。所以,在我们对一件事没有充分把握的时候,应该用“争取”或“尽量”之类的词汇回答别人的请求,以免出现“放鸽子”的情况,给人留下言而无信的印象,如果承诺了就应该最大限度地去履行。

一个小伙子刚到报社做记者没几天。上司想让他去采访一个事件。其实这次采访任务非常有难度,上司也知道这让小伙子有些为难,于是问他有没有问题,想派人去帮帮他。可是小伙子却不假思索地拍着胸脯回答道:“没问题,包您满意!”有小伙子这句话,上司没再说什么,他放心了。

结果3天过去了,小伙子那儿没有一点儿动静。于是上司追问他采访进行得怎么样了,小伙子这才老老实实地回答:“这件事远不如我想的那样简单。”这时,采访的最佳时间已经过了,恐怕其他报社已经捷足先登了。尽管当时上司没说什么,可是他对小伙子的印象一下子变了,小伙子在上司眼中就是一个草率、鲁莽的人,上司开始对他有些反感。因为小伙子工作的延误,致使整个部门的工作都没办法正常完成。从这以后,上司再也不让小伙子做重要的工作了。

有些年轻人初入社会,一味地讲求“圆”,而忽略了自己的能力和原则,为了面子经常会答应他人一些自己本做不到,或者费很大力气才能做到的事,而这样做的结果是做好了便罢,做不好就是吃力不讨好了。千万别以为承诺是给自己脸上贴金的做法,轻易承诺只会让自己日后没有周旋的余地。人生在世总难免会有冲动的时候,或者是为了表现自己的诚信而或多或少对他人许下承诺。能否遵守承诺却关乎一个人的诚信问题,也关乎道德。很多人并没有认识到轻许诺言的危害,许下诺言后才发现自己没有能力去兑现,或是中途退出,即使自己有一千一万个正当理由,也会让对方心生芥蒂,而且牵扯到利益的时候还会闹得不可开交。

故事中的小伙子就是犯了言而无信的毛病,假如他在答应上司以前认真分析一下困难在什么地方,提出很好的采访方案,大概再晚上几天上司也会理解他。但是他并没有这样做,而是轻率地答应了,并让上司的期望落空,所以最后落得工作没做好又给人留下一种鲁莽、毛糙的感觉,后来还到了被冷落的地步。假如他能在事前多想想,仔细权衡一下,尽管并不能保证他一做就会成功,可是他的成功率会很高,而且也会给人成熟稳重的印象。

除了不轻易答应别人之外,我们更应该知道,既然答应了,就要100%做到,不要因为一些小事让自己的形象受损。凡事都得留些余地,留个进退的尺度,这是为人处世同样实用的处世哲学,做事稍微圆滑些不是错,想博得别人的好印象也不是错,然而若是轻易答应别人,而后又做不到则是大错特错了,这不仅没能“圆”成,还得罪了人。

马超在一家医药器械用品公司上班,因为他刚从事这个行业,因此对于销售中的很多事情都很陌生,每抢到一笔业务都需要花费比其他人多一倍的时间。有一次,马超经过一位朋友的牵线搭桥认识了一家医院负责采购器械的主任。

在三四家同行相互激烈竞争的状况下,马超日夜努力,从资料到公司的信誉,从机器价格到性能,向这位主任详细地介绍,马超终于说动了那位主任前往马超所在的公司观看样机。马超的努力没有白费,经过详细考察,双方约定第二天上午在当地一家有名的酒店商谈签订合同的事宜。

那天晚上,马超因为眼看做成这笔大生意而高兴,所以多喝了几杯,再加上他连日的奔波,非常疲劳,以至于第二天醒来的时候已经到了约定的时间。当马超赶到这家酒店时,这位主任已经离开,和另外一个厂家的销售签订合同去了。马超非常气愤,责问对方为什么言而无信,却没想到该主任说,时间就是金钱和效益,守时就是守信誉。一个连时间观点都没有的人,在长期的合作中有什么可以信赖的?因此,他宁可花大价钱同马超的竞争对手签订合同也不愿意和不守信用的马超合作。

马超是很可怜的,在最后的关头因为放人鸽子而导致功亏一篑。他不仅失去了一笔大生意,而且也影响了自己的信誉,给对方留下了不守信用、轻言承诺的印象。同时,他也是可恨的。这件事也可以说他是咎由自取,答应了别人却又轻易把承诺置之脑后。如果说起埋怨来,恐怕对方更有埋怨他的理由。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出,想做出一番成绩,先要做个有信用的人。假如你有了3次甚至更多的对同一个人没有履行诺言的记录,对方通常就不再认真地对待你说的话,这就产生了所谓的信用问题。而这种记录会像不良银行信用一样伴随你的一生,它可能是你永远抹不去的污点,也是人际交往的毒药,这往往会让你遭遇各种滑铁卢事件。

说到做不到,给人坏印象

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该言而有信,这是做事情获得成功的前提之一。一个现在说的是一套,明天又变了一套的人,是没有诚信可言的,一个没有诚信的人,又有什么能力让别人相信他所说的话呢?要知道,有多少人信赖我们,我们就拥有多少次成功的机会。“信”是什么?“信”是一种人格魅力,说到就能做到,而不是说假话,说大话,或者说话不算数。给别人留下言而无信的印象,将成为你人生永远的污点。

一位开发商在交房时承诺一年之内能办完房产证交到房主手中,而且将其写到购房合同中。可是一年时间过去了,房主们都没看到房产证,又半年过去了,依然没有,两年时间过去了……一直到了第五年,有房主去问开发商,他还是以前的老话——今年之内一定办好。

听开发商说“一定”,人们又无奈了。当然,房主们完全可以通过法律程序强行要回自己的合法权利,可是房主中并没人出来这么做,从这点上来说,开发商也算是幸运了,只是经常听到有人抱怨说:“这个开发商言而无信,其他开发商都早办好了房产证,交到房主手里了。”当然,不告这个开发商并不表示这些房主们就对他有好感。相反,人们对他厌恶到极点了,都觉得他言而无信,欺骗人,人们说:“这样的人一定没有好报。”

不久后,一些房主在当地的电视台上看到一则有关开发商儿子的报道:他的儿子因为得了一种怪病站不起来了,花了很多钱都没治好,现在正通过媒体寻求人们的支援。按照常理,这类报道是能打动那些心地善良的人的。可是这件事偏偏发生在这个开发商身上。开发商所接触的人几乎没有一个站出来帮忙的,虽然人们没当面对他说什么过分的话,可还是在私底下说:“这是报应啊,他不积德,现在应在他儿子身上了。”一个房主居然还幸灾乐祸地对一些不知情的人说:“告诉你一个消息,这个开发商的儿子得了重病,正通过电视台求助呢!”听的人则说:“他自己没钱吗,干吗要骗咱们老百姓的钱?”

从人们的反应可以看出他们对这位开发商反感到何种程度了。试想,假如开发商没“骗”这些户主,没有言而无信,即使人们不帮助他,起码也不会落井下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