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年轻人一定要懂得的人情世故
23322900000003

第3章 踏入社会,要懂点人情世故(2)

事实上,想让自己来适应外界也不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毕竟每个人从小到大都养成了自己所谓的“个性”。哪怕是个性和社会的冲突每天都会发生,但我们还是不容易被社会这个大熔炉熔化。然而聪明的人却善于通过现实的镜子来理智地调整自我,并最终完善自我。

人际网络比你想象的还重要

现代社会可以说是瞬息万变的,下一秒将会遇到什么事情谁都不知道,说不定什么时候机遇或厄运就会降临到自己身上。人们常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这句话很有道理,多个朋友就多一条路,多一个选择,你成功的可能性也就越大。不管是机遇还是厄运,有朋友的帮忙总是好事。

有人说:“ 朋友也要看是什么样的朋友,没有利益冲突还好,一旦只剩下竞争和敌人,就没有朋友了。”这话乍听起来好像有几分道理,事实上如果真的照做的话,则只会让我们处处碰壁。

精明的温州人说:“一个好汉三个帮,广结朋友等于给自己的发展编织网络。今天的竞争对手,明天也许就是合作伙伴,所以我们只管结交朋友,而不是一有利益分歧时先想到和朋友翻脸。”

再强大的人都是需要别人来帮助的。也许你今天很强、很能干,可是人总会遇到自身能力无法克服、无法解决,必须借助外界力量帮助的情况。可能帮助你的人或者被你帮助的人平时不一定是你最认可的人,可他却是你最需要的人。人是最大的资源,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人的因素。失去金钱,你能再积累,甚至是一夜暴富。而失去朋友,则没有从头再来的机会了。

精明的温州人十分重视人际关系,他们时时处处都在为自己发展人脉网络。

2001年7月,《温州日报》曾经报道了一件怪事:一些温州人居然在当地媒体上说要开门收徒,传授他人创业经营之道。

原来,一个下岗工人想学做鞋类的生意,希望自己能够在经营上学到一些经验。于是就向宜昌温州商会求助,希望有人愿意收他做徒弟。后来有几位商人都答应了这个要求。温州商人要收徒的事经当地媒体报道,一石激起千层浪,很多宜昌人都想拜温州商人为师。

宜昌政府对此十分支持,因为在宜昌的1万多温州人在自己的行业内都做得非常不错。有政府出面支持,很多温州商人都纷纷招起徒弟,甘愿传授经商之道。

陈铄荣是第一个在媒体上亮相招收徒弟的温州商人。他说,收徒弟不是找打工的人,也不是招生意合伙人,而是要真心传授他经商之道,把温州人的观念植入宜昌人的头脑中。如果能借此带动当地市场经济的繁荣,那是最好不过的。假如徒弟们学得好,不出两年时间,徒弟们就有能力独立经营一个店了。第一位被温州商人招为徒弟的李君阳在老板的带领下,学习了很多经商之道。他对温州老板做事的快节奏和对客户的诚信度感触颇深。

虽然很多人认为温州商人收的徒弟在学成后,他们就成了竞争对手,对温州商人来说这甚至可以说是构成一种威胁。可是精明的温州商人却不这么认为,他们说:“多个朋友是好事。假如可以培养一些相关的人员,建立合作同盟的关系,这也不失为一种经商的好策略。”

真正精明的人不但重视人际关系,甚至连竞争对手都敢培养。试想,即使这类竞争对手真成了事,靠的也是良性竞争,而非耍什么手段。而且即使双方真竞争到桌面上,又有几个不对前辈礼让的呢?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哪怕有三头六臂,又办得了多少事?要成大事,要靠和衷共济。除了朋友,你几乎可以一无所有。

人际关系在社会生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是年轻人往往因初入社会,并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很多年轻人说在社会上过日子很累,其实累就累在“人际”上,有些年轻人甚至对“人际”畏惧三分。这种畏惧心理很可能是多年积累的结果,虽然很难在短时间内改变,可是你还应鼓足勇气,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别人。平时多观察别人是如何交流和沟通的,然后你至少可以学着他们的样子谈论一些让别人感兴趣的话题。不要认为这是讨好别人的表现。事实上,如果是你一个人的时候,你孤傲也好,清高也罢,喜欢独处是你自己的事情,别人无权干涉你。可是在人群中,你不得不和别人打交道。所以你必须学会改变自己,尝试主动和别人多交流沟通,最大限度地求同存异,尽可能拥有一个良好的人际网。这样不但有利于提高你的好人缘,也有利于你个人的才能得到尽情的发挥。做到和别人打成一片并不难,只要你表现得真诚、友善,适时地帮助别人。

还有的年轻人认为,对人际网络进行投资是浪费。这种想法是极端错误的,谁能一辈子不求人或被求呢?如果没有一张人际网络,在你需要帮助的时候,谁会站出来帮助你呢?而人际网络是需要你用心去呵护的。所以平时你应该注意自己的言行,要处处结友,而不是在无意中为自己树立敌人,这无疑是阻碍自己的前途。以下是怎样“结网”的几个秘诀。

(1)乐于助人。这是和人交往时很容易做到且能够得到别人好感的方法。在自己力所能及的时候,为身边的人解决一些小问题,你会在不知不觉中就和大家融在一起。也许这时你会惊喜地发现“团结就是力量”的真理。

(2)俗话说:“有付出才有回报,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与其等着别人来帮助自己,不如先主动去帮助他人,这样在你需要帮助的时候,贵人才有可能出现。要拿朋友的事情当成自己的事情,在你需要帮助的时候,朋友才会拿你的事情当成自己的事情。没有人帮忙和支持,即使有天大的本事,遇到难题有时还是过不去那个坎的。

(3)不要和人失去联络。不要等到需要帮助时才想起和别人联络,这种“突击型选手”往往是很容易惹人讨厌的。因为你平时没有和朋友保持联络,现在有事了,才提前预热一把,会让人觉得你很势利。当你半年都没有与一个朋友联络的时候,你很可能就要失去他了。所以平时多和认识的人联络,多打几个电话,不仅可以维系旧情谊,还可以扩张自己的“情面”。当然,联络也要选好时机,有些人是“大忙人”,白天打电话给他,他在开会,晚上他又在应酬,太晚了当然不妥,所以挑傍晚打是比较合适的时机,刚好是这类工作狂下班后晚饭前的时间,这也算是见缝插针吧。

(4)记录“关系”进展情况。如果你的关系网足够大,那么就要像记日记一样记下别人的姓名和联系方式以及你对他的看法和日后的联络之道,这样才能在需要帮助的时候找到最适合帮助你的那个人。

(5)不要急于求成。做推销的之所以让人觉得讨厌,因为他希望你在非常短的时间内买下他的东西。拓展人际也是这样,假如盲目地向前冲,别人一下子就会看出你“不择手段”,所以只会离你越来越远。记住:织网是个长线的工作。

先做适者,再做强者

列夫·托尔斯泰有句名言:“人人都想改造世界,却没有想到要改造自己。”

事实上,很多人都忽略了,改变自己才是改变世界的最短距离,我们只有先做适者,以后才有资格和机会做强者。

英国一位主教的墓志铭是这样写的:当我年轻的时候,意气风发,踌躇满志,当时曾梦想改变世界。但当我年事渐长,阅历增多,发现自己无力改变世界。于是,我将目光缩短了些,决定先改变我的国家,但是这个目标还是太大了。当我进入中年以后,无奈之余,我把试图改变的对象锁定在最亲密的家人身上。可是天不遂人愿,他们依然还是维持原样。当我垂暮之时,我终于认识到:我应该先改变自己,用以身作则的方式影响家人。如果我能先当家人的榜样,也许下一步就能改善我的国家,再然后,我甚至可能改变整个世界。

江湖中自然有它自己的规矩,也许它的规矩与你的规矩不一样,可是如果你不以为意,并无视它的存在,那么即使你胸怀天下、才高八斗、来势汹汹,最终也只能碰个头破血流。所以若要在社会里求生存,必须先要去适应它,做个适者,掌握它之后,再利用它的特质,想办法做个强者。

一位计算机专业的博士生在拿到毕业证以后,找工作一直不是很顺利。公司不是嫌他没经验,就是认为他学历太高,小庙容不下大菩萨,结果好多家公司都不录用他。他思前想后,发现问题出现在学历上,于是决定收起所有和学历有关的证明,以最低的学历前去应聘。

不久之后,他被一家软件公司聘为程序输入员,朋友都说他大材小用了,虽然他自己也这么觉得,可是为了衣食住行,也只能不得已而为之了。不过后来,他才庆幸起来——幸亏当初有点儿小聪明,选择了先适应这份工作,再一点点显露能力。

他工作一丝不苟,深得同事和主管的喜欢。不久之后,主管发现他能够从程序中发现一些错误,这一点足以引起经理对他的重视,非一般的程序输入员可比。于是,他向经理亮出学位证,随即经理给他换了一个与大学毕业生对口的职位。渐渐地,经理发现每次开会时,他都能提出许多见解独到且具有价值的意见,远比一些刚毕业的大学生有思想、有见解。此时,他又向经理亮出自己的硕士证,毫无悬念,经理又提升了他的职位。公司遇到研发难题,那些技术元老都束手无策,但是他却能够“手到擒来”。于是,老板越发觉得他和别人不一样,就对他“质询”一番。此时,他才拿出博士证,经理认为他是位踏实能干且机智过人的人才,并且对他的能力和水平也有了全面的认识,所以就决定好好重用他,任命他为技术总监。

想改变生活还是要先适应生活,从自己开始改变,而不是一开始就要改变别人。假如你不愿意改变自己,去适应生活,那么改变生活则无从说起。毕竟江湖是个适者生存的地方,如果连生存都成问题,你怎么去改变呢?

达尔文原版的英文日记中写了这样一个故事:19世纪30年代,达尔文周游世界。他看到非洲一个原始部落的人很落后、愚昧,他们住的是山洞,也从来不穿衣服,而且会把老年人赶到深山老林,让他们自然饿死;在没有食物的时候,就把小孩吃掉。

达尔文见此,下定决心改变这个部落,于是花高价买下当地的一个小男孩,带回了家。过了16年,这个非洲男孩成了“文明青年”。达尔文托朋友把男孩带回非洲部落,意在让他改变部落的陋习。

过了一年,达尔文故地重游,想看看精心培养的男孩是不是已经改变了这个残暴的部落。但是他并没有看到男孩,部落首领给达尔文的回答是他们把那个男孩吃了,因为“他什么都不会做,什么都不懂,留着他没用”。

达尔文在日记中哀叹道:“一个人的愿望与他所希望得到的结果并不成正比。一个种族遗留下来的疑难问题,单靠一个或几个文明人是不能解决的。从野蛮进化到文明,这是一个痛苦且漫长的过程。社会上每个人都应当适应自己周边的生活环境,不然,哪怕他再高明,恐怕也难逃被淘汰的命运。”

有钱难买“早知道”,假如我们早知道要先改变自己,也许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改变生活,成为强者。很多人虽然清楚改变或改善会让生活变得更美好,可是真正要我们改变的时候,很多人却做不到。人们通常期望着他人改变来适应自己,而不是自己先改变以适应别人或环境。人与人之间有很大区别,又常常有着很多相似的地方,当我们这样想的时候,其他人也在这样想,人们都希望他人的思想和性格和自己能合得来,却没想过自己也可以和别人合得来。

想做强者,想改变别人是非常难的,而从自己开始改变则是很容易的。改变了自己,融入社会中,再慢慢让身边的人跟着你改变;身边的人改变了,可能就会有更多的人跟着改变;更多的人改变了,则整个环境都可能因你而改变。所以每天让自己改变一点儿,每天多一些行动,努力适应这个社会,这样才能对环境多一点影响力。愿意改变自己并可以不断改变自己的人,才会拥有真正的说服力和影响力,才有资格做强者。

世态就是如此炎凉

汲黯是汉武帝时的名臣,他为官时,天天都有很多人来拜访他。但是当他辞官回家静养的时候,每天中午他打开大门,总看到门前有许多麻雀在寻觅食物,在那里嬉戏跳跃。他感叹道:“以前我做官,宾客盈门;现在不做官,家门口都可以张网捉鸟了。”

不久,汉武帝又下诏请他回去做官。于是过去常来的客人又纷纷来拜访他了。汲黯经过一场贫贱富贵的变幻,看透了世态的炎凉。 于是他在大门上贴上一张纸条,上面写着“门可罗雀”。那些客人望着门上的字,只好悻悻地离开了。

元曲《冻苏秦》里说:“也素把世态炎凉心中暗忖。”《隋唐演义》中也说:“世态炎凉,古今如此。”无论是“暗忖”,还是“明忖”,古今皆有世态炎凉这个事实。如今的我们没必要学汲黯这样不给人面子。世态炎凉是自古就有的,也是最稀松平常的事,用不着多伤脑筋,也用不着动气或在得势时伤了“凉”着你的人。

王先生参加工作5年了。在这5年里,他算是命运多舛了,当然,其中有过坦途,也有过坎坷。他几度倒下,又几度爬起来,最后才爬到现在经理的位子。这几年让他真正参透了世态炎凉的玄机,尝够了世态炎凉的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