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年轻人一定要懂得的人情世故
23322900000031

第31章 搞掂职场人情世故(4)

现在来讲讲背靠大树的风险。职场里,选择跟什么样的人是很重要的。一旦跟错了人,不但得不到长进,还可能将自己的前途毁于一旦。因为是树肯定就会招风,如果树被风吹倒了,最先砸到的肯定是那些靠着大树的人。

小安被某公司聘为策划部主任助理,才来没多久他就发现,主任的人缘并不好。他脾气暴躁,又喜欢刚愎自用、一意孤行,听不进下属的任何意见。小安还听说前任助理就是受不了他的火暴脾气而一走了之的。小安来了之后,知道在主任手下做事不能不低头。他总是仔细又仔细,谨慎又谨慎,主任有什么想法,小安从不反对,总顺着他的意思,从不敢惹他生气。几个月下来,小安慢慢摸清了他的脾气,他们的配合也渐渐好起来。

主任也觉得小安挺懂事,喜欢他办事稳妥细心。谁知主任不但争强好胜,还是个口无遮拦的人。有时候当着同事的面,对小安说:“好好干,以后我这个位置就是你的。”这样一来,同事心中都认为小安是主任的心腹。

过了没多久,主任因为职场政治争斗被公司调走了,小安并没有像主任所说的那样顶替他的位置,公司从别的部门调了一位新主任。新来的主任一直都看不惯小安的上司,不愿再重用小安,小安的位置虽然没有变,但他从此受到了孤立。

这就是职场上“一朝天子一朝臣”的事情。一旦重用你的上司淡出公司了,你就可能成了牺牲品,或成为别人的眼中钉,不早拔不以为快。

身在职场,不要轻易选择大树,更不要随意掉进公司派系争斗的旋涡中。即便你没有任何要参与其中的意思,可能别人也要把你当做对手。

身在职场,一般情况下应该保持中立。如果你要选择靠山,也一定要选择一个可靠而且有上进心的靠山。除此之外,还要注意这个人的人品。能找到可靠的大树自然好,找不到你也别沮丧,任何人终归还是要靠自己的。

恭维是最好的润滑剂

你不要对“恭维”有什么意见。如果你一听到“恭维的话”就嗤之以鼻,那么在职场上,你就可能被贴上不受欢迎的标签了。

恭维说得好听一点叫赞美,说得不好听一点叫拍马屁,拍马屁和赞美是大有区别的。赞美者引人高兴,拍马屁者令人倒胃口;赞美者受人喜欢,拍马屁者令人讨厌。

这里所讲的恭维是指在赞美与拍马屁之间掌握好一个合理的度。按照品质优劣,恭维可以分为三六九等。上等可被称为“赞美”、“称颂”,下等就只能是“阿谀奉承”、“献媚邀宠”。即使你的恭维功夫再怎么不行,也不能让别人给你戴上“溜须拍马的市侩小人”这顶高帽。

在文学语境里,恭维的确是个贬义词。在职场交际里,“恭维”这个词可以当作中性词,关键是看你如何运用它。恭维在职场社交中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替同事在上司面前说好话,祝贺同事升迁,适度地赞美同事的优点,圆满及时地化解尴尬……

比如,你的同事某天穿了一身漂亮的衣服来上班,你可以称赞一声:“真漂亮!”说与不说的区别在于,善于恭维的人更容易拉近距离、赢得好感。如果你觉得这是小人的伎俩,那你就当正人君子好了。

刘业在一家软件开发公司工作四年了,一直兢兢业业,没出现什么失误。让他很郁闷的是,同期进来的王浩已经升职做了部门经理,自己却还是个普通技术人员。

刘业一向都不欣赏王浩,王浩和自己的业务水平差不多,却很会讨好人。在公司里,王浩总是见缝插针地赞美这个同事,恭维那个客户。王浩有事没事就会跑进老板的办公室,然后里面就会传来老板一阵阵豪爽的笑声。刘业是个很傲气的人,他觉得既然是做技术的,就应该少说话多做事。像王浩这样靠恭维讨好上司而步步高升,实在让他心里愤愤难平。

就像上面所讲的故事一样,谁先赢得人际关系,谁就能占领攀登成功之路的高地,谁就容易赢得更多的机会。

但也应该注意,恭维是赢得人际关系的一剂偏方,灵与不灵,需要你自己掌握分寸。它的效果跟砒霜类似,分量合适能治病救人,多了只能害自己。

要想通过恭维取得好的效果,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恭维就像熬高汤,火烧过了头,最终汤没熬好,反而弄得自己一身焦味。只有掌握好了火候,才能熬出又美又香的汤来。

恭维的时候你必须拿出你的真心。同事不是傻子,如果人家一眼就看出来你是伪装的,那么同事会觉得你既愚蠢又虚伪,以后和你交往时会多留心眼。这样的话,你的目的不但没达到,还背上了个虚伪的骂名,值得吗?实在要装,也要装得像一点。

人总是喜欢被夸的,即使明知对方讲的是奉承话,心中还是免不了要沾沾自喜,其实这是人性的弱点。给别人戴高帽尽管看起来好,可制作过程也得合情合理才行。把颂扬人的高帽像遭遇通货膨胀的纸币一样扔得满天飞,绝对是不明智的做法,那样你的努力不但无效,还会被送上三个字——神经病。

据传,一个老前辈总结出来的恭维至高境界是不动声色、不着痕迹,无论真假却令人信服。恭维的过程要浑然不觉,恭维的话要芬芳宜人,恭维的姿态不能是点头哈腰,恭维的尺寸要大小合适,恭维的方式要富有新意。

会恭维的人世事洞明,人情练达,他们不会犯低级错误,更不会俗不可耐,低三下四。

过分粗浅的溢美之词会毁坏你的名声和品位。不论用传统的眼光看,还是用现代的眼光看,阿谀谄媚都是一种可鄙的行为。正人君子鄙弃它,小人之辈也不便明火执仗应用它。

据说清朝乾隆皇帝跟前的红人和珅就是恭维的完美演绎者,他的官场恭维思想总结如下:

恭维第一招:实事求是,正中下怀

和珅老兄在恭维人时,总会先搞清楚别人的优点,然后在恰当的时机吹捧一番,让人觉得轻飘飘的,效果堪称完美。如果你言过其实,别人反而觉得受到了愚弄,会觉得你这个人不可靠。

恭维第二招:背后夸人

这一招据说是和珅的成功秘籍,背后夸人算得上最隐晦,又最有信度的恭维方法了。如果有一天有人告诉你,某某赞美你如何如何好,你的第一反应肯定是高兴。一般人被高兴冲昏了头脑,不会去计较是真的还是假的。

“聪明”人太多,“笨”人太少

最“聪明”的那个,一定是最笨的。这种自以为聪明的人在职场中不少,“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说的就是这号人的下场。

面对上司,这号人总喜欢做出谄媚的笑,喜欢利用各种可利用的机会追随在上司左右。这些“聪明人”还有这些表现:爱在领导面前表现,对“上级领导安排的任务”表示出极大的服从,喜欢私下向同事“透露”一些“只有自己知道的机密”。

美琪一向清高自傲,每次吃午餐的时候都不愿和同事在一块,总是单独坐在一个角落里。一天,公司的总裁亲临餐厅和同事一起进餐。这时候,美琪像变了一个人似的,飞似的挤到了同事的中间。她这股突如其来的“热情劲”让同事们傻了眼,一句一个“我们关系如何如何好,平时怎么互相关心”,说得跟一家人似的,同事们都插不上话。后来连总裁都看不惯了,大家索性让她一个人表演“独角戏”。

美琪的做法无非是想在总裁面前营造一个合群的好形象,以便在总裁面前套个近乎。总裁不是傻子,合不合群,受不受欢迎,人家一看场景就心知肚明,有些东西是装不出来的。

这号人自以为聪明,对同事视如草芥,对上司逢迎巴结,恨不得能捕捉到每一个一步登天的机会。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搞好与上司的关系本来无可厚非,但一味只盯着上司,轻视身边的同事,恐怕这样做是没有什么好结果的。

这种人看起来聪明,只和老板搞好关系,把能量都用在“刀刃”上,没有浪费任何一点感情资源,实际上这样的做法只会适得其反。首先,这样的人老板不会喜欢,谁也不希望自己身边有个狗皮膏药似的人。其次,这样的做法会引起同事的不满,终招同事的挤兑。最重要的是,这种人无法把精力集中于本职工作上,整天在盘算着下一步该和领导怎么发展关系,到头来自己身上什么过硬的本领都没有,成为公司里可有可无的人,最终只会被公司炒鱿鱼。

相反,最傻的那个或许是最聪明的。用一句难听的俗话来说,那就是“面带猪相,心里亮堂”。“猪相”不是说人长得像猪,而是人家像“猪”一样生活,憨吃憨睡,看起来很傻,其实人家在偷偷地成长。

这种人通常对聪明人的有意挖苦没什么感觉,只会以傻乎乎的笑来应对;这种人通常对自己分内的事情兢兢业业,对不属于自己职责的事情则尽量躲开;这种人,对两派之间的明争暗斗一点不感兴趣,只会站在旁边一声不吭。

这种人的聪明之处在什么地方?其实道理很简单,他们是揣着明白装糊涂的人。这种人不会和你玩“聪明”,在他眼里“聪明”只是小孩子玩的游戏。这种人不会和你玩圆滑,因为他懂得城府过深反而会引起别人的警惕。

年轻人,你还是职场里的菜鸟,多和这种看起来傻乎乎的人学学吧。如果你既没有学会如何“聪明”,也没学会怎样做“傻子”,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凡事都不要走在前头,“躲在别人的背后”或许是你最好的应对策略。

几乎所有的办公室新人在初入公司时都有难以言表的兴奋。那是怀着感激和大展宏图的一种心情。你要告诉自己,自己是新人要学会殷勤,有什么额外的工作,人人可推托的,自己不要推托……

办公室里要打扫卫生,你飞快跑过去抢过别人手上的笤帚,说:“你们工作很累,让我来吧。”办公室里的纯净水用完了,你又抢过别人手上的水桶,乐呵呵地说:“年轻人跑得快。”你就像一只上足了发条的闹钟,你觉得自己如此用心卖力,该是离成功越来越近了吧。

可是,这样的聪明并没有引来同事的真正赞赏,说不定哪天你会听见同事的窃窃私语:“新来的那小伙子太会表现了,现在的年轻人城府深。瞧瞧吧,两个月捞不到好处,就会打回原形的……”

听了这话,你恨不得扒开心窝给他们瞧瞧,你心里直想说:“我不是你们说的那种人,你们这群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家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