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守望绿洲
23330200000031

第31章 凝视塔里木河

我从塔里木归来不久,就放下其他事情,开始写这篇文章。

目前中学生都知道,新疆是中国地域最大的省区,占国土面积六分之一。新疆分南北两部分:天山以南,称为塔里木;天山以北叫做准噶尔。塔里木区域最重要的地理现象是:有世界上第二大沙漠塔克拉玛干、中国最长的内陆河塔里木河、曾经有多水汇集的罗布泊。早在四十年前,罗布泊便滴水全无,而2009年夏季的一大新闻则是,塔里木河从起点彻底断流。塔里木还在,沙漠还在,湖泊烟消云散了,内陆河也仅剩下了一个名字,一条干河床。可以说,关系到中国西部的生态与环境,没有比塔里木河面临的问题更现实、更有说服力、更有影响的了。

在人类文明史上,塔里木区域是典型的绿洲文明。塔里木盆地的古老绿洲,是由一条条内陆河孕育的,塔里木河是世界上内陆河文明的典范。塔里木河最典型、最具动态能量,塔里木人称之为“母亲的河”——在荒漠萌生绿色,养育生灵。一百年前,英国气象学家亨廷顿将考察塔里木气候与文明变迁的纪实之作命名为《亚洲的脉搏》,他的立意是,塔里木盆地是亚洲的心脏(亚洲的腹地),而内陆河则是向心脏供血的脉搏。在塔里木盆地,内陆河是决定生死的命脉。它的断流等于将导致心脏停跳的血管梗阻。

从汉代张骞通西域起,一个小小的绿洲王国精绝进入了中国正史。据《汉书·西域传》记载,精绝总计有四百八十户、三千三百六十口臣民,在西域三十六国中,属于中等王国。东汉,精绝为楼兰兼并,成为楼兰王国的边境重镇,与于阗王国比邻。1901年,英籍匈牙利人奥利尔·斯坦因沿塔里木南缘的尼雅河走进沙漠,在早已无人定居的河岸发现了一个古城,后来经中国学者王国维确认,那就是原汉代精绝王国遗址。斯坦因到来时,古城依尼雅河分布,如同刚刚被放弃的村镇,房舍、条田、林木、官衙错落有致,唯独没有了人气。斯坦因站在古尼雅河岸自问:“舍此之外,还有什么地方能让我漫步于恺撒统治着罗马、希腊文字刚从印度河畔消失时人们栽下的杨树与果木之间呢?”从此,精绝绿洲就成了历史进程的标尺,成了塔里木内陆河文明的样板。

关于精绝绿洲,至今有几个问题仍然没有标准答案,一个是它为什么被放弃?另一个是它的居民离开此地到哪儿去了?尼雅遗址不是因为战乱放弃的,至少见不到战火摧残的痕迹。沿尼雅河两岸,并不存在精绝居民的过渡性的替代聚落地,也就是说,人类的家园并没有如同直观的推测,从内陆河尾闾向上游攀升。从此,新疆塔里木河文明兴衰更替成为举世关注的话题。

塔里木区域的内陆河,塔里木河是最重要的一条,它所承载的历史负荷与恢复生机的潜能,几乎是尼雅河、安迪尔河、车尔臣河(且末河)、孔雀河、克里雅河的总和。在1984年、1986年,我两次沿尼雅河抵达精绝遗址,在1984年、1986年、1989年、1992年,我考察了塔里木河的不同河段。我的初步认识是:在塔里木盆地,以塔里木河为代表的内陆河文明总是游走于上下游与河流两岸之间,下游由于河道反复不定,地势相对平坦,地下水水位低,植被丰茂,更适于人居住。但是,当环境恶化,特别是超过绿洲承载量时,人们一般不会主动选择沿河流迁往上游。所以,绝不能用牺牲下游已经存在的绿洲来换取上游新的绿洲。塔里木河上游的河床植被,实际上是为了屏护下游绿洲而存在。上游开发为农田,伴随下游因断流而沙漠化是得不偿失的举措。

正因为塔里木河具有可以造就区域文明的动态能量,才背负了沉重的历史负荷。在荒漠区域,对水资源的人为的调剂,往往会伴随生态灾难。这一点在1901年精绝遗址发现的楼兰王国档案里,就有过生动的记载。

2009年5月,获悉塔里木河从起点断流的那天,我正在沙雅。在沙雅的塔里木河大桥,我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桥下的见不到水流的开阔河床,就是塔里木河?

我上小学、中学的五六十年代,地理课本上的“中国最长的内陆河”塔里木河的有效长度为一千二百公里,就在我们努力背下课本内容的同时,其实塔里木河已经只剩下不到八百公里了。近三十年,关于塔里木河流程在缩短、在断流的消息时见媒体报道,同时,“人工改造”塔里木河的建议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可以说,塔里木河早就不是《中国地理》课本中的那个波澜壮阔的河流了。

每个塔里木人,每个关心西部的人都知道,塔里木盆地不能没有塔里木河,特别是不能没有自然状态之下的塔里木河。为了塔里木河,1984年夏天,我来到沙雅,并且从塔里木河大桥开始,骑自行车沿河上下一百多公里。不管那时我多么幼稚、多么浪漫,今天的景象我根本想也想不出来。

作为内陆河,塔里木河有值得夸耀的源头,但没有可以预期的结局。它发源于遥远的雪岭冰峰,波澜壮阔,一泻千里,在一个早晨,却突然潜入地下,从此便不复存在。这一切是出于自然界的调节机制。自古以来,塔里木的绿洲此兴彼亡很大因素出于人为的干扰。为此,亨廷顿在《亚洲的脉搏》一书提出了所谓“绿洲定律”,即:塔里木内陆河孕育了绿洲文明,但有人居住的绿洲使用期一般是二百年,二百年后便退化成荒漠。依靠自然界的自我调节机能,经过三百年可以恢复绿洲生态,其间却有一百年逆差。所以说,人的活动是塔里木河必须面对的界栏。

关于塔里木河的断流,有人认为是近来旱情严重所致,归咎于自然界。但这并不准确。塔里木盆地是世界着名的旱极,它什么时候有过风调雨顺的时光?以塔里木河为代表的新疆内陆河,其生存消亡,盈缩干涸,从来不是由自然界的降雨量决定的。这是不争的事实。其实,20世纪与21世纪之交,中国西部正处在丰水期,所以,旱情对塔里木河的流量与流程没有决定性的影响。

在沙雅塔里木河大桥,遥望干河道,我想起一件往事:

1984年7月25日,我与沙雅友人刘增力结伴经过托依堡前往塔里木河。那天风和日丽,我为即将与塔里木河见面异常兴奋。路过一个村落,我们停了一会儿,在水渠边吃西瓜。沙雅友人见树上有鸟窝,就拿起猎枪瞄准枝头的斑鸠。这时,修整水渠的农夫马上过来干涉我们,他大叫:“不要!不要打斑鸠!”并立时转过身,不顾一切地将斑鸠从树窠惊飞。友人不理解地对农夫说:“斑鸠吃了你们的包谷,你还护着它!”农夫说:“斑鸠和这些(他用力挥着胳膊划了个大圈子)海麦孜是一起的!”“海麦孜”是维吾尔语“统统”的意思。塔里木河与它两岸的农家、植被、生灵是一个整体。

1989年,我在和田的古绿洲记录过一个来历久远的谚语:“有水,有树,就有人家。”这是和田河边一个打柴人随口说的,可我当做“警世恒言”将它写进了我的日记。在塔里木区域,塔里木河与其他的内陆河是一切生命的萌发点。

或许有些人会认为,河流就是种地的水源。那么塔里木河便等于塔里木干渠。

荒漠地区,河流起着什么作用呢?河湖水域为什么不可或缺?从塔里木还不曾有农耕的远古开始,内陆河就从不消歇,它们要涵养水源,它们要滋生植被,它们要调节气候,它们要在整个区域构成适于人类生存的生态环境,这是生物圈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生态链条中不能或缺的环节。塔里木河的断流将带来什么后果,不言而喻。塔里木河的断流是自然界的警示。靠“牺牲”河流取得的一切成就都不得长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