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老鬼”话新疆
23336100000009

第9章 嗨,哈密哟哈密……(2)

左宗棠到过哈密。新疆,他只到过哈密。那是在公元1880年6月。为了从沙俄虎口夺回伊犁,左大帅以68岁高龄,让部下抬着给自己预备的棺材,把他的“三军总司令部”从酒泉移到了哈密——至今,哈密市内,还有“大营门”的地名。尽管他只在哈密停留了4个多月,就被朝廷召回军机处担纲军机要务,但这短短的4个多月,却是非同小可。最终,湘军猛将刘锦棠指挥大军在伊犁河谷三面包围了沙俄入侵军队,曾国藩的长子、清政府外交代表曾纪泽,在圣彼得堡折冲樽俎据理抗争,一文一武,默契配合,终于使沙俄不得不张开贪得无厌的血盆大口,吐出了美丽富饶的伊犁河谷!

听吧,至今仍在随风摇曳的“左公柳”哗哗唱响着,至今仍存的“大营门”默默念诵着,清军屯垦过的垄亩、雄矗相望着的烽燧……似乎也都在引吭高歌着左公伟大的爱国主义壮举!

上相筹边未肯还,湖湘子弟遍天山。

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

(清·杨昌濬)

这首《恭送左公西行甘棠》,也是“老鬼”最喜爱的边塞诗歌之一。

此刻,“老鬼”早已下了天山,又仰望起哈密市郊花园乡小南湖村那座残高12米的夯土佛塔来了。这座唐代建筑遗址,高耸于一座不起眼儿的小土丘之上,但神奇、绝妙的却是土丘上、佛塔旁,至今流淌着一眼清泉。当地老百姓传说,这是当年玄奘法师从敦煌冒险闯过“五船道”,跋涉莫贺延碛,五天没水喝,渴昏倒地后,大慈大悲的观音菩萨在云端中,从玉净瓶中滴下圣水,化成了甘泉,解救了高僧。

看佛塔看得“老鬼”累了,信步走下了土丘,溜达进了佛塔下的哈密瓜园。笑眯眯的维吾尔漂亮姑娘双手捧上了汁水能把手指粘成“鸭蹼”的哈密瓜,但“老鬼”的注意力却早已集中到了长在半空中的“加格达”瓜上——奇怪,“老鬼”种过哈密瓜,和西瓜一样,哈密瓜秧应该是铺展在地面上的。那么这里的瓜,怎么和葡萄一样了呢?

噢,原来这是瓜园一景,人家着意地把瓜秧搭到架上,让远来的客人未甜到嘴里,先美到心里——瓜园主人真是匠心独运了!

“加格达”,是哈密名瓜。据说第一代哈密郡王额贝都拉亲自进京献给康熙大帝而得赐“哈密瓜”的贡瓜,就是“加格达”。咦,“老鬼”住的宾馆,店名就叫做“加格达”——嘿嘿,睡梦中,甜掉牙!

额贝都拉为什么成为第一代哈密郡王?“世袭罔替”的哈密郡王为什么能历经九世而一直从1698年延续到1930年?很简单,自额贝都拉坚定不移地加入平定准噶尔贵族叛乱,维护祖国统一之大业为开端,他的后人也始终不渝,为新疆的稳定,作出了相应的贡献。

瓜园里,品尝着名瓜,观看着歌舞,“老鬼”自然而然想起了前一天午餐时,欣赏过当地维吾尔民间艺人“哈密木卡姆”的表演。几位精神矍铄的老艺人,格外引人注目。而其中一位手中的乐器,却自从进了“老鬼”眼珠儿后,可就“拔”不出来喽!

那是“二胡”吗?黄色的琴身,铜质圆筒状共鸣箱,乍一瞧和二胡没什么区别。但仔细一看,不对了——这把“二胡”竟然有着四根琴弦,而且弓子和琴弦还是分开的。那么,它是“四胡”琴吗?也不对,四胡,是蒙古人的乐器……咳,“老鬼”“茶饭不思”了,跑到跟前端详了半天不得要领,终于忍不住问了一句:“请问这是什么乐器?”

“艾捷克。”老艺人回答得清清楚楚。

哎呀,“老鬼”一下子想起了林则徐《回疆竹枝词三十首》中描写乐器的那句:“苇笳八孔胡琴四……”敢情林公当年所提到的四根琴弦的“胡琴”,就是艾捷克呀!嗯,运气——真想不到是在哈密,古色古香的维吾尔传统乐器艾捷克,倒给咱“老鬼”开了眼啦!

“时尚”的艾捷克,“老鬼”经常在维吾尔歌舞见到。而“古装”的艾捷克,却让“老鬼”再次联想到了悠远传唱的《哈密木卡姆》,想到了这里独具风采的多元文化。老实说,“老鬼”从来没有机会完整、系统地欣赏过《哈密木卡姆》,但“老鬼”知道,这里的维吾尔木卡姆音乐,还有舞蹈,揉进了汉、回、蒙等多民族文化元素,甚至有着中原地区的地方戏、曲艺成分,甚至有些歌词,就是直接用汉语演唱!

那就难怪,哈密的维吾尔朋友往往自豪地跟客人说:“我们哈密的维吾尔人,都会说汉话。”

那也就难怪,哈密的维吾尔刺绣品,包括花帽、床罩、枕套……经常出现诸如牡丹花、玫瑰花、奥运吉祥物之类的写实图案。

“老鬼”最常去的哈密市郊两个景点,一个是市西回城乡的哈密回王墓;另一个,是也座落于城西回城乡的“绿拱拜”——盖斯墓。

哈密回王墓,其建筑表现了四个民族的建筑风格:汉、维吾尔、蒙古、满。七世回王伯锡尔墓,据说是仿照了喀什的阿帕克霍加墓——香妃墓建造的。而九世回王沙木胡索特墓及其右侧的台吉墓建筑最有特色,墓室是典型的******教风格,而其外观的中原式八角攒尖顶、蒙古武将的将军盔顶……协调而美观地表现了多民族建筑艺术的有机结合。

回王墓院内,有着哈密最大的清真寺——艾提卡尔清真寺。礼拜堂内外可容纳5000名******作礼拜。这是新疆并不罕见的“阿以旺”(带有天窗的大厅)式建筑,配以中、西亚******风格。但是秀美的维吾尔姑娘在讲解时,会略带调皮地抿嘴儿问一句:“大厅中共有108根柱子。请问这是哪种宗教的吉祥数?”参观者往往会心地哈哈一笑:当然是佛教的喽!

回王墓附近,还曾有过按照额贝都拉从北京带回的紫禁城内皇宫图纸,缩小规模建造的哈密王府,气势堪称恢宏。可惜旧日建筑早已被战火焚毁,近年来,当地又陆陆续续把一部分宫室重建了起来。

盖斯墓,是一座上世纪四十年代回族群众集资重新修建的,葬的是一位初唐时期到中国传播******教而途中病故的阿拉伯传教士。这幢建筑物真是太有趣喽,上端是典型的“拱拜孜”穹顶,浓郁的******风格;而其下,却又是飞檐翘角,不折不扣的中原汉风。屋顶通体绿色,所以人称“绿拱拜”。“老鬼”还没说完呢,******圣人墓葬必有清真寺。而盖斯墓清真寺礼拜堂中,居然是幔帐高悬,香烛繁盛——跟中原佛教、道教习惯,也着着实实脱不了干系喽!

这样的******墓葬建筑,这样的清真寺,除了哈密,哪里还有?

如果有朋友“猴急”地问“老鬼”:你快说,哈密还有什么?“老鬼”呢,肯定会一本正经地回答:阁下,你该问,哈密,没有什么?

亦真亦幻,难辨真假的还有:西征寻根的周穆王,来过哈密;“凿空”西域的张骞,来过哈密;汉武帝时代名将李陵,征战到哈密;唐代著名女将樊梨花,曾率军在这里与西突厥英勇拼搏、厮杀……

不错,哈密,据说有着骆宾王的后裔——“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随军征讨背信弃义的西突厥,来过已在公元630年设立为“伊州”而大兴屯垦的此地,留有多首诗作。这其中的故事骆姓的哈密人会告诉你。

哈密,据说还有吴三桂的后代。巴里坤县有个吴家庄子,那里的吴姓人,会引经据典地给来人讲,他们是吴三桂谋反被诛杀后,获朝廷****而被发配到这里屯垦并参与平定准噶尔叛乱的吴氏长子族人的后代。

哈密,还有古代从罗布泊迁徙而来的楼兰人。有人认为,拉甫乔克故城,应该翻译成“纳布却克”——“罗布人居住地”。而“纳布”就是“罗布”。当年玄奘,就曾把“罗布泊”翻译成了“纳缚波”……

哈密出奇石。2009年5月间,哈密运送了55吨奇石到深圳展览,仅精品就达17吨,而一套“满汉全席”奇石,就在深圳引发了一场哈密奇石“地震”!

哈密大枣,甜如蜜糖,最大的像小苹果一般,是远近闻名的新疆名枣。新疆佳果,哪种哈密没有?“老鬼”扳疼了指头,也没数出来。

哈密荒漠中,时不时有珍贵的野骆驼,悠闲徘徊。

哈密,还有引人遐思的五堡“魔鬼城”。而“城中”却令人匪夷所思地包裹着一座汉代前后文化遗址——艾斯克霞尔古堡。游客轻易就能进入,又套着历史古迹的雅丹地貌群,除了哈密哪里还有呢……

不能再说下去了——篇幅太长了!哈密,写不完,道不尽。

最后,“老鬼”只想再罗里罗嗦地问一句:

嗨,哈密哟哈密——

你,究竟还有多少风流,没有占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