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国新疆
23341200000010

第10章 楼兰掩埋着千古之谜

历史的大书就像被风吹动的书页,书里的内容就像按下了快进键的录影带,只见人影憧憧、潮起潮落……

1900年3月28日,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来到了罗布泊一片遗留着残墙断壁的荒原上。他想在这里碰碰运气,但是给养已经不多了,在沙漠中断了食物和水就等于断绝了生命的希望,他必须靠仅有的一点给养走到有水的地方。于是他用铁锹在地上胡乱挖了几下,便把它插在沙土上作为标志物,操弄着仪器作了一番测量,然后匆匆地收拾东西离开了这里。他们走到傍晚的时候,见到了几丛红柳,凭经验判断这里应该是地下水位比较高的地方,他决定在这里掘一口井试试。要掘井的时候他才发现,他的铁锹遗忘在了那个有残墙断壁的地方。

斯文·赫定的向导——一个名叫奥尔德克(维吾尔语“野鸭子”的意思)的罗布人骑上马去找回那把铁锹。在他走了两小时以后,沙漠里刮起了可怕的黑风暴。探险队的人只好把头扎进骆驼的脖子底下,在恐怖的风暴中瑟瑟发抖。而奥尔德克却牵着马在风暴中继续着他的使命。这位在与世隔绝的罗布泊长大的不识字的罗布人就像大漠里的精灵,在天地一片昏暗的黑风暴里,他居然准确地走到了他的目的地,找到了那把铁锹。当黑风暴最强烈的风头过去以后,奥尔德克发现,风暴吹走了地面上的沙子,露出了一座古代的城市。第二天黄昏,奥尔德克回到了惊魂未定的探险队里,向斯文·赫定讲述了他的发现。

一年后,斯文·赫定准备了充足的给养和装备,在他所测量的地图指引下,又来到他曾经遗失铁锹的地方。震惊世界的楼兰古城就这样被发现了,从此世人多了一个谈资:一把遗失的铁铲和一座被沙漠掩埋的古城。

楼兰古城位于罗布泊西北角,是汉唐时期西域交通的枢纽,在古代丝绸之路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在古城的显要位置上有高大的塔,斯文·赫定认为,楼兰人修塔,最早不是出于信仰,而是为了“眺望”——“我的印象是,建造这些塔的唯一目的,就是要越过胡杨林最高的树顶,而得到一个更宽广的视野。这一地区甚至没有最轻微的地势起伏,胡杨林便是最高的障碍物。想到当年在塔顶所见的一切与今日景色之间的巨大差别,不禁感慨万千。那时,原野中分布着生机勃勃的村落,大路上商贾、行人川流不息,有绿色森林,有随风起伏的芦苇草地,还有辽阔碧蓝的湖水。而今,立于塔顶,极目四望,所见之处,一片灰黄,除了荒芜、凄凉、干旱的荒漠,一无所有。”(《罗布泊探秘》)

楼兰曾经是一个城邦古国,从公元前176年以前建国,到公元4世纪前后盛极一时,而后却又神秘地消失了。一个偌大的古国城市,怎么能说有就有,说没就没有了呢?

在新疆,关于一场大风埋掉一座城市,或者一场大风之后沙漠里露出一座古城的传说到处都有。有些为文献所记载,或者成为唐玄奘等古代探险家的目击笔记。北庭都护府现在已经成为一片土堆,安西都护府、于阗都护府连城址都找不到了,这些曾经在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城市,似乎都溶化进沙土的海洋之中了。

在古楼兰国的地界上,发现了用上万根胡杨木构成的太阳墓地和小河墓地,发现了世界上最早的森林保护法文本。有的专家推断,是楼兰人对自然的破坏毁灭了自己的家园。有的专家引经据典,认为是战争毁灭了楼兰。而另一些专家又从实地考察和查找到的历史记载上发现,河流改道是楼兰覆灭的重要原因。

究竟是人类的错误还是自然界的轮回?楼兰沉默不语,似乎在用自己的肢体语言说:想知道人类过去和今后的命运吗?走近我,来解读我的秘密吧!

新疆的古城中,尼雅古城是精绝国(西域三十六国之一)国都故址,曾经出土过一幅瑞兽纹锦,上书“五星出东方利中国”,被誉为最理想地表现了“沙埋古代文明”的历史主义浪漫感。而处在我国面积最大、人口密度最小的若羌县的米兰古城,曾经发现了一组保存相当完好的东西合璧的有翼天使壁画像,从而轰动了欧洲文化界。诸多沙埋古城虽然已如梦幻一般遗留在瀚海荒漠之中,都始终是丝绸之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佐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