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天生创业狂
2348400000010

第10章 马克扎克伯格:一路向前(2)

创意源于趣味

2003年秋天,马克•扎克伯格升入大学二年级。为了给自己找点乐子,他花了大概一周的时间,设计了一款名叫“课程搭配”的软件。这是一款粗糙但富有创意的软件,只要点击课程名称,就能显示有多少人报名上课,并将人名一一列出。如果点击人名,就能看到他都选了哪些课程。

这个软件虽然是为了摆脱无聊,但无疑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可以清楚地显示每个学生的课程列表,以便制订自己的课程表。扎克伯格赶在选课之前制作完成,一经推出便广受好评。

受此激发,扎克伯格又萌生了新的想法,马不停蹄地投入设计。一个月后,他推出了Facemash。

这是一个容纳了部分哈佛学生照片的小型网站。随机选出两组同性同学的照片,让用户进行打分,人气高者胜出,进入下一轮,与人气更高的同性选手PK。这个创意来自扎克伯格一次不成功的恋爱经历。他将从女朋友里受到的挫折转化为对她的厌恶,萌生了将她与动物对比的想法,后来在舍友比利•奥尔森的建议下,改为将人类之间相片吸引力的比较出自大卫•柯克帕特里克所著《Facebook效应》一书,华文出版社2010年10月第一版。。

马克•扎克伯格连续开发了8个小时,设计出网站架构。然后,他利用计算机技术和朋友的帮助,成功地从校园局域网下载到哈佛本科生入学时拍摄的电子照片。这些照片被保存在学生宿舍的花名册(facebook)中,扎克伯格获取了9栋宿舍的学生照片,将它们传入Facemash。

2003年11月的一个周末,扎克伯格将Facemash网站上线运行。他在网站主页上写下这样的话:“我们会因为长相被哈佛录取吗?不会。”“别人会评价我们的相貌吗?会的。”随后将网站推荐给几个朋友,让他们帮忙测试一下。Facemash如此新奇有趣,朋友们忍不住将其发给更多的人,结果Facemash在哈佛校园迅速蹿红,扎克伯格当做服务器的笔记本电脑几近瘫痪。

在网站开始运行后的10个小时中,大约有450名访客对22万张照片进行投票。最后迫于舆论压力,校方强制关闭了Facemash。扎克伯格还因版权、隐私等问题违反校规,受到相应的处分。处罚结束后,扎克伯格特地买来一瓶香槟,与舍友们庆祝Facemash的轰动。

作为一个大学生摆脱无聊的产物,“课程搭配”与Facemash的大受欢迎,实际上反映了某种群体性诉求,那就是对乏味生活的厌恶,对新奇与趣味的追逐。尽管此时扎克伯格创业思路并不明确,他只是觉得“好玩”,“很酷”,但作为典型的唯趣味主义者,他在无意间找到了一条捷径。

Facemash风波之后,扎克伯格成为哈佛校园的大名人,人们都开始知道,他能搞出些与众不同的新花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