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天生创业狂
2348400000011

第11章 马克扎克伯格:一路向前(3)

需求指引方向

风波过后,找马克•扎克伯格合作的人多了起来。哈佛黑人女子协会请他帮忙创建协会网站,哈佛联谊会的创建者找他搭建联谊网站,用以向会员提供各种约会和联谊的信息。扎克伯格几乎来者不拒,一年下来,他居然做了12个项目,令他不快的是,“哪个项目都不是我全权负责”。

扎克伯格参与的这些项目或多或少都与交友有关。这既是他以往经历的外延,也将为后来创办Facebook埋下伏笔。其中,哈佛联谊会的合作为马克•扎克伯格带来了不少是非。

作为哈佛联谊会创始人,双胞胎兄弟卡梅隆•文克莱沃斯和泰勒•文克莱沃斯,以及蒂维雅•纳伦德拉一直梦想着建立一个社交网站,扩大联谊会的规模和会员的活跃度。但他们三个都不善编程,文克莱沃斯兄弟家世显赫,又是四肢发达的划桨运动员,蒂维雅•纳伦德拉只是一个消息灵通的小角色,他从哈佛校报上看到Facemash的事情后找到马克•扎克伯格,准备请他编写程序。

2003年11月,扎克伯格同意为其出力,唯一的要求是:不受干涉,有自己的时间表。

为文克莱沃斯兄弟的哈佛联谊会搭建HarvardCnonection网站的时候,扎克伯格开始着手创建自己的社交网站,即Facebook——扎克伯格当时并未意识到这有什么不妥,他只是把HarvardCnonection当做众多项目中的一个而已。问题的关键在于,当他对此兴味索然后,没有马上向文克莱沃斯兄弟挑明,而是一拖再拖,以至于Facebook早于HarvardCnonection上线。文克莱沃斯兄弟对此十分不满,认为扎克伯格剽窃了他们的创意,并因此陷入无休止的纠缠文克莱沃斯兄弟后来从与马克•扎克伯格的官司中得到了5600万美元的财富,就此罢休。。

究竟有无剽窃,当事双方各执一词。关于Facebook的创意来自何处,恐怕只有扎克伯格自己才知道,重要的是,确实只有扎克伯格将创意变为现实,并打造了一个Facebook帝国。

尽管当时美国已经有了MySpace、Friendster等一批抢得先机的社交网站,在社会上掀起轰动性的巨浪,但它们在哈佛似乎并未引起太大的反响。相比之下,哈佛学生更热衷于自身周围的小世界,对于校园社交网更感兴趣,一个表现是,他们向校方建议建立一个在线肖像集,以便在上面搜到入学花名册(facebook)上的那些照片。这恐怕就是Facemash能够迅速走红的潜在原因。

出于版权、隐私等方面的顾虑,哈佛校方迟迟不予行动。学生们议论纷纷:既然扎克伯格凭一己之力就能建立Facemash,为什么哈佛做不出在线肖像影集。而哈佛校刊《TheHarvardCrimson》也在指点江山:“只有在网站对自愿上传个人相片的学生进行限制时,许多围绕着Facemash出现的麻烦才能消于无形”引自大卫•克克帕特里克所著《facebook效应》一书中关于《哈佛深红报》对Facemash网站的报道和分析。这恰恰提醒了马克•扎克伯格,他决定自己搭建了一个让人们自愿上传相片的网站。他心想,“这样一来,大家就能更多地了解到校园里发生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