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天生创业狂
2348400000013

第13章 马克扎克伯格:一路向前(5)

莫斯科维茨接到的第一项任务,就是把Facebook从哈佛大学推广到美国的其他高校。

扎稳营盘再扩张

成为Facebook的用户,唯一需要的是一个哈佛大学的邮箱以便注册,这意味着教职员工、校友都可加入,其他学校则被排除在外。这样做可能只是为了在小范围测试,因为扎克伯格从一开始就没打算局限于哈佛,他在Facebook主页上称这是“一个在大学社交圈内交结朋友的在线目录”。

Facebook在哈佛的受欢迎程度超出扎克伯格的预期,不断有外校学生发邮件希望成为注册用户,这两件事都鼓舞他让Facebook走出哈佛,打造成名副其实的“大学生社交网站”。

扎克伯格首先锁定了三所高校:哥伦比亚大学、斯坦福大学和耶鲁大学。选择它们的原因,是因为这三所学校当时都已经出现同类网站,扎克伯格希望Facebook与其正面交锋。假如在这些学校还能获得成功,并取代已有的网站,那么就基本可以确定,“它在其他所有学校都能所向披靡”。

结果,Facebook后来居上,迅速超越了所有对手。莫斯科维茨在其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莫斯科维茨是天生的执行者。他耐力强劲,不甘落后,从不会显露出不耐烦,而是坚持不懈地努力,朋友们送给他一个亲切的绰号“公牛”。莫斯科维茨从邮箱设置入手,获取外校学生的名单和照片,模仿扎克伯格的做法,按部就班地在外校搭建Facebook,并适当增加新内容。

2004年2月25日、26日、29日,Facebook相继在哥伦比亚、斯坦福大学和耶鲁大学上线。《斯坦福校报》用“Facebook旋风席卷校园”来形容它的迅猛发展,不到一周时间,将近3000名斯坦福大学本科生完成注册。同样的情形出现在哥伦比亚大学和耶鲁大学,Facebook让对手压力重重。

随后的十多天,莫斯科维茨如法炮制,将Facebook推广到整个常春藤盟校。所到之处总能引发狂热追捧。在达特茅斯学院,只用了一个白天,超过三分之一的本科生便成为其用户。

2004年3月中旬,Facebook的注册用户达到2万。然而,这只是星星之火,不断有人写信要求Facebook进驻自己所在的学校,几乎遍及全美各地。扎克伯格被大量的邮件搞得疲于应付,于是把能说会道、擅长交际的室友克里斯•休斯拉入伙,担任Facebook官方发言人,同时为了应付新学校入网的问题,还邀请擅长编程的高中同学亚当•德安杰洛协助莫斯科维茨。

随后不到半个月时间,Facebook的用户数量突破3万,同时在线人数保持在数千人,Facebook的服务器开始不堪重负。扎克伯格与萨瓦林各注资1万美元,并决定投放一些广告,用以改善经济状况。4月份,Facebook上第一次出现广告,主要是针对学生的旧货买卖、搬迁服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