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人人都爱升职器
2358300000002

第2章 打磨清晰的工作思路

职场软技术

如果你的工作思路像瑜伽动作一样舒展,套话能讲得铿锵有力,在谈判桌上做的局能被《故事会》转载,还有着像欧美政客一般的亲和力,以及城管一般的执行力……恭喜你,职场软技术的指标,你都达到了。

打磨清晰的工作思路

世道是公平的,有失败者,就有成功者。我整天裁人,混迹于形形色色的职场,也常暗自观察,什么样的人是老板舍不得裁掉的职场赢家。香港花旗银行的副总耿涛曾给我一个很诗意的答案,他说,职场男女做到优秀的份上,大多得具备两点:第一,当机立断;第二,周到细致。这两点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脑子够清楚,工作有思路。

我观察过,凡是把活干漂亮的人,不一定很累,脑子清楚了,做事自然有效率,就会不那么累心耗时。所以,一定要想明白如何让自己的工作思路多起来,如何靠近重点,如何抓住关键。这些代表着你的职业成熟度,远比热情周到、善于聊天更为重要。

为了让员工有好的工作思路,成熟的大公司都会有一套针对初入职场的人进行的导入培训,比如贝恩中国的入职培训、技能和商业素养培训,惠普的“走在前面”的培训,摩根充满人情味的阶梯式培训,微软把新人转化为微软职业人的一个月封闭培训,等等。在所有的导入训练中,都有同一个重要的环节—培养设计工作思路的习惯。

这意味着,在优秀的企业上班,本能地适应工作会被认为是一种被动的行为,只有学会设计工作思路,主动去适应工作,把握工作重点和关键,并寻找其中的窍门,才是职业成熟度高的表现。尤其在金融领域,对理性和逻辑性要求很高,如果思路不清晰,那是很要命的一件事。

如果你新入职一家公司,但以前没有设计工作思路的习惯,也没机会受到有效的培训,该怎么办呢?

第一,从同事身上寻找工作思路。拿出在大学记笔记的功底,去观察和记录同事是怎么做事的,概括出“一、二、三”来。把现成的成熟思路记录在案,然后不断熟悉这些内容,遇到自己工作打不开思路时,就拿出这个本子找思路、找经验。如果能做到这一步,你的职场功力将会大增。

可惜的是,不知道为什么,在大学里很会记笔记的学生成了员工后,很容易就把这个本事给丢了。于是我们就看到,很多本来优秀的学生到了工作岗位数年后,不但真正的职业素质没提升多少,反而职业老油条的气息重了很多。

第二,建立账本型工作日志,把自己的事情分门别类排列清楚。大公司里的职场强人,强就强在脑子里有本账:公司当年的工作重心、领导安排的事情、纳入考核体系的工作、阶段的工作重点,等等,有的人甚至把这些排好优先级别的工作内容贴在自己工位的正上方,时时刻刻提醒自己。宏观上有本账了,具体到每一天,就便于把每天的工作计划按小时排好,督促自己高效完成工作。

风投达人徐新大学毕业后在中国银行工作仅一年,就因工作业绩优秀,被评为“三八红旗手”,成为中国最年轻的“三八红旗手”之一。入职时间短,成绩出得快,根本原因固然是徐新能力出众,而另一重要原因是她的工作日志做得太好了,以至于其日志在银行系统内被选为新人培训教材。各层级领导即便没见过她本人,也读过她堪称经典的工作日志,这种广泛的认同感最终落实为选票。

徐新的工作日志出众,在于其不单纯是一份详尽的总结或规划,而是包含了梦想和冷静积极态度的自省。徐新的日志在记录过去发生事件的同时,会如实写下自己的情绪;在规划未来行动时,会思考工作模式的效率。通过她的日志,你可以看到对于未来的详尽规划如何有效地改变了一个人的行事模式,落实到位的日志如何提高了一个人的执行力,以及一个年轻人在实现梦想的过程中,智商和情商是怎样不断提高的。

多年以后,很多当初的同事、领导对徐新的成功仍丝毫不觉意外。一个能用工作日志提升人生境界的人,是会用不断的成功来证明自己的。

第三,要深入领导的工作思路,从而发现自己工作思路中的漏洞。不要花时间研究股市走势,那只是一场连Q币都赢不到的游戏;但要花精力研究领导的思路,这是一部能提升你事业高度的刑侦大片。人心难测,领导的思路在很多时候不会被轻易看出来,需要侦察,从他的人生履历到学识背景,你能了解多少就了解多少,直至你能明白他如何做决定。只有深入了解领导的思路,你才懂得包容领导,才会真正明白如何配合领导。

第四,背景和阅历决定思路的宽度。一般来说,一个人的背景和阅历越丰富,思路就越宽广;而那些背景、阅历简单的人,发展方向会变得单一。在职场打拼,不能一味贪图安逸,要让自己的背景尽可能地丰富。职场上的佼佼者,没有清汤寡水的简历,只有不断叠加、层次丰富的背景。这既是你的私家财富,也是激荡出别人智慧的公共财富。

丰富的背景可以通过充满挑战性的跳槽来实现,也可以通过有效的思考和阅读去弥补,当然还要有一颗善于观察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