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张瑞敏的儒商智慧
23690700000017

第17章 管理思想文化:自觉的忧患意识(1)

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诗经》中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以此为起点,做事谨慎,时刻保持危机感,从此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思想。正如孟子所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忧患意识成为衡量历代领导者冷静判断、处理、化解各种危机和风险的重要智慧。

张瑞敏的办公室里一直悬着八个字: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这幅字并非是附庸风雅的点缀或装饰,而是张瑞敏在数十年的企业实践中获得的管理经验的总结。

1998年,在英国《金融时报》进行的亚太地区声望最佳公司的评比中,海尔名列第7位,是中国唯一进入前10名的企业。但就在一个月以后,当记者就如何保持高速发展等问题采访张瑞敏的时候,张瑞敏却用了“战战兢兢,如履薄冰”这8个字来形容1998年海尔面临的恶劣形势与他的谨慎心态。

张瑞敏为什么在成绩面前保持如此的谨慎和忧虑?这并不是故作谦虚,而是他长期管理思想的客观反映。吸取历史上因成功之后放纵而导致衰亡的惨痛教训,避免海尔重蹈历史上胜利冲昏了头脑的悲剧,是张瑞敏在管理思想上时刻不敢放弃“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首要因素。

张瑞敏常常用《甲申三百年祭》中李自成失败的教训来警醒海尔的管理干部:李自成带领农民起义军攻下北京,只做了四十几天的皇帝。为什么?因为他被胜利冲昏了头脑。海尔创业10年,大家都出过力,立过功。但是,现在刚有些成绩,我们一些干部就认为大功告成,可以高枕无忧了。小农意识的劣根性又冒了出来,每个人都想铺一个摊子,拜拜谱。创业的冲动和激情,不知道扔到哪儿去了!

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个道理对于中国人而言可谓无人不知,但是,能够做到成绩面前不骄傲的,倒不是每个知道道理的中国人都具备的。尤其是小富即安的小农意识,在农业文明的中国对于每个人的影响力可谓根深蒂固。一点点的小成绩都可以让人骄傲,何况巨大的成绩呢?

张瑞敏是取得了巨大成就的人,单就他能够把一家亏损147万元的集体企业变成一个年销售额超过700亿元的跨国集团,这样的辉煌足以让任何一个企业家引以为豪。所以,他面临着骄傲的危险性当然更大,这对于张瑞敏保持高度的克制和理性是一个严峻的挑战。为此,他不得不在管理观念上牢固地树立战战兢兢、如临深渊的忧患意识。在坐稳了国内白色家电龙头老大地位之后,张瑞敏在管理思想上不断推出像星级服务管理标准这样的创新管理模式,就是他不被眼前胜利冲昏头脑的最好证明。

张瑞敏在管理思想上大力推进的星级服务,其目标是:用户的要求有多少,海尔的服务内容就有多少;市场有多大,海尔的服务范围就有多大。一直到今天,许多企业家或者研究者在对张瑞敏的星级服务表示赞赏的时候,往往把它当做纯粹的服务范畴,其实不然。综观海尔的成功之路,星级服务可谓海尔的一面旗帜。在一定意义上,我们可以把星级服务看做张瑞敏管理思想的典型体现。

古人常常说:皇帝的女儿不愁嫁。海尔从一开始就注重服务质量,但是,星级服务体系的全面打造则是在海尔已经成为国内最着名家电品牌的情况下完成的。按理说,海尔产品已经是“皇帝的女儿”,绝对不需要再为自己的前途发愁了。不用说别的,单是海尔在国内首屈一指的质量,就足以同国内其他众多同类产品抗衡。

但是,张瑞敏却并不这么看,他的管理观念这根弦始终紧紧地绷着,不敢有丝毫懈怠。即使海尔已经成了“皇帝的女儿”,但是,“皇帝的女儿”也应该愁嫁,因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消费者已经拥有了越来越大的选择权,不会再像从前那样一味地屈服于物资匮乏时代,完全可以凭借口袋里的银子对“皇帝的女儿”说不。

正是凭借张瑞敏在管理中的忧患意识,海尔在完全征服了国内市场之后,及时地推出了星级服务,不仅在服务理念上抢先实现了品牌战略,而且在管理思想上鲜明地显示了海尔永不满足、绝不懈怠的精神。

居安思危是具有高度自觉的忧患意识的外在显现,张瑞敏在成绩面前不骄傲自满的忧患意识,常常被人解读为居安思危。对此,张瑞敏却不这么认为,他说:“也许大家会说,吃了那么多苦,好不容易有了这份家业,守住它安安稳稳过日子就行了,干吗非要跟自己过不去?可大家想过没有,光守业是守不住的,守业的结果,只能是败业。有位领导同志在充分肯定海尔的成绩之后,语重心长地提醒我要‘居安思危’。其实,我从来没觉得‘安’过,而是每时每刻都感觉到‘危’。我们没有‘安’可居,我们只能够‘居危思进’!我们没有时间,市场不允许我们躺在过去的成绩里自我陶醉。我们必须清醒过来,振奋起来,只有这样,才能有足够的实力,去跟那些国际大公司同台竞争!”

从“居安思危”到“居危思进”,虽只有一字之差,但在管理理念上却有天壤之别。前者并不失为一种自觉的忧患意识,但是,这种忧患意识从一开始就建立在对此前成绩充分肯定的基础上,这就注定了对危险认识程度上的不彻底性、在认识态度上的不坚决性以及执行力上的犹豫性。换句话说,从居安思危出发的忧患意识对未来的风险即使估计充足,可是,往往心存一定的侥幸心理:如果战胜了风险,这就成为一种锦上添花的工作;如果失败了,至少还有退路可走。

而后者则完全不同,由于管理者从一开始就彻底否定了此前已经做出的任何成绩,一切都是从零开始的,这样的忧患意识在信心上更足、在决心上更彻底、在执行力上更强大,因为对于管理者而言已经没有任何退路,完全是一种破釜沉舟、壮士不归的气概。这正是张瑞敏在管理思想上具有忧患意识,但是又不同于一般企业家那种不彻底的忧患意识的根本体现。

日本着名企业家松下幸之助说:如果一家公司连续10年顺利成长,会造成领导和员工的松懈大意或骄傲自满,这时如果忽然面临不景气,就会不知所措。所以,发展顺利的企业应有意识地寻找新的挑战,增强危机感对企业是有益的。

张瑞敏在海尔连续顺利发展的大背景下,真正做到了有意识地寻找新的挑战、增强危机感,确保了海尔在复杂变幻的国际市场面前始终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对此,有研究者如此评价:“张瑞敏在面对新时代来临时所表现出的战战兢兢的心态,不仅是一个优秀企业家对市场的必要清醒,同时也是中国儒家文化熏陶出来的谦恭。人不可能先知先觉,也不可能穷尽时间或市场中的一切可能性,因此,对未来世界和未知世界保持一份诚实的谦恭是必要的。”

《经济观察报》在采访张瑞敏的时候,曾经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海尔在18年的发展过程中,一直坚持抓管理,所以,海尔给人的印象是一个规范的、有序的组织;而很多企业的决策和市场行为显得随意性很强,随意性强的结果是昙花一现。与大多数家电企业相比,海尔是在春天,我想你的忧患意识还是很浓的,如果请你来写一篇文章,题目是“海尔的春天”,你将如何来写?

张瑞敏说:“从来不会有事物能从混沌直接到有序,只能从有序到混沌,再到一个新的有序的过程。所以我们在整个组织结构中提出来,一定要建立一个有序的非平衡结构。你首先要认为它永远是非平衡的,就像走钢丝一样,只有在动态当中保持平衡,才能走到终点。这就要求我们其实应该把每天都看成是冬天,这是一种挑战。不一定说从冬天一定会到春天,怎么会一定是这样的呢?就算自然界也是这样,一年四季老是周而复始。即使冬天来了,你能寻找到你要的东西就可以了。大雪封路,别人都没有猎物了,都没有吃的了,你寻找到了,你就找到了春天。前几年还有人提出来,我们企业的钱可以够每个人吃半年或者几年,那怎么可能呢?像小地主一样,我存的粮可以够我吃三年了,不发展又有什么用呢?我们的干部深有体会。我们好比老是在沙漠里跑,前面有一个绿洲,刚到绿洲又要跑,前面还有更大的沙漠,原来这个绿洲其实就是给我们加加油的。现实就是这样子,用户永远不满意,永远抱怨。所以我们有句话是:用户的抱怨是你最好的礼物。每天都有用户抱怨,不论企业的冬天和春天。企业要有春天和冬天的话,也和自然界一样,最多也是四季,周而复始,而对企业来讲,可能还复始不了。你现在到了春天了,突然一下又到了冬天了,你要再想到春天,还可能到不了。”

案例1斜坡球体定律

张瑞敏在进军美国家电市场的时候,从冰箱开始做起,后来又开始做酒柜产品,利润非常可观。他给外人讲述了这样一个非常耐人寻味的故事:“当初,他提出进军美国酒柜市场的时候,许多人都认为做不起来,因为外国人的酒柜都是嵌入式的,而海尔的设计却不同。但是,海尔坚持做了,而且一发而不可收,获取的利润很大。”

后来,美国一个非常大的公司看到海尔酒柜在美国市场的成功,也开始做酒柜的生意。一次,这个公司的副总裁到海尔来,非常失望地告诉张瑞敏,他们公司也要做这个酒柜,但是,做出来没有市场,因为在时间上太晚了。

这位公司的副总裁问张瑞敏:“你们做了多长时间?”

张瑞敏微笑着告诉他:“我们做了5个月。”然后问这位美国公司的副总裁:“你们做了多长时间?”

这位副总苦笑着说:“我们从规划到产品上市,一共用了18个月。”听到这位副总的回答,张瑞敏坦诚地对他说:“你们是百年老公司,我们得向你们学习。”

“不,”这位副总一脸严肃地说,“我得向你们学习速度,你们为什么速度这么快?”

张瑞敏毫不保留地告诉他:“这个道理很简单,你们就像狮子在我们后面追,我们因为有压力,没办法,把压力转化为动力。”

把对手看做凶猛的狮子,这是张瑞敏在企业管理思想上不断给自己施压的客观原因。一方面,相对于西方跨国企业而言,中国企业并不具备势均力敌的实力,在同类商品竞争、海外市场扩展等各个方面,中国企业都处于明显的弱势地位。这就需要领导者在管理意识上必须树立忧患意识,因为客观情况确实如此。张瑞敏如此谦虚,从表面上看,是个人修养的结果,但是,在深层上,则是冷静审视自己的自知之明。

古人常说:“骄兵必败。”当三军统帅目空一切不知道自己弱点的时候,绝不可能取得胜利。只有正视自己的不足,做到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

在进军美国酒柜市场的管理意识上,张瑞敏把对手当做巨人,这并不是灭自己的威风,长他人的志气,而是对自己有着更为清醒的认识,用民间老百姓的话来说,张瑞敏知道自己能吃几碗干饭。所以,他没有停留在对国内业绩的自满,而是抱着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感觉,让整个企业员工都有种被凶猛的狮子追赶的压力,在这样的压力之下,海尔在效率上终于战胜了强大的美国同行,从美国市场虎口拔牙,分到了酒柜市场上的一块巨大的蛋糕。

张瑞敏的忧患意识来自于他长期形成的严格自律。古人说:“吾日三省乎吾身”,这在张瑞敏身上有着非常鲜明的印记。在管理学上,他的这种思想意识被定义为“斜坡球体定律”而引起管理界的广泛关注。

所谓的斜坡球体定律,就是张瑞敏把企业的发展看做一个在斜坡上前进的圆球,要想让企业不断向前发展,只有不断地施加动力,一旦停下来,企业就不再是停滞不前的问题,而是由于斜坡的倾斜以及自身重量的作用,向后迅速倒退。用张瑞敏的话说,就是“它受到来自市场竞争和内部员工的惰性而形成的压力,如果没有止动力,就会下滑。为使海尔在斜坡(市场)上的位置保持不下滑,需要止动力——基础管理。”斜坡球体定律蕴涵着丰富的管理学内涵,其深层含义至少有如下三个方面:

第一,管理是企业成功的必要条件。没有管理,没有止挡,企业就会下滑,就不可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