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郭台铭与富士康
23690800000060

第60章 后记 从“蓝海”走向“鸿海”

这本书不是写故事的,也没有太多的战略和理念的挖掘,它非常平实,差不多像一本实务操作的书籍。

只有平实,才像这本书的主人公——富士康。

不过,我认为这本书已经完成了我的心愿,回答了我写作前所提出的问题。

富士康告诉我们:回归基本面。

首先是产品。没有好的产品,企业什么都不是。有人会说,我们怎么会不重视产品呢?简单举例。中国是空调大国吧?做空调的企业不少,健康、换风、绿色、变频,概念层出不穷。但是,中国企业却做不了最核心的空调压缩机。彩电,中国占了世界彩电产量的一半,但却做不了占平板电视成本七成多的液晶面板。从电脑到汽车,芯片、发动机等核心元器件,大多都要进口。

其次是质量。产品的差距主要是质量。质量上的教训数不胜数,最典型的是手机。最初,国民对国产手机是充满热情的,有的企业就利用了这种热情,把没有过关的手机在外表上进行修饰,甚至镶上宝石在市场上销售,发动营销机器,销量迅速抬高。结果高密度的返修率让消费者远离了国产手机。可以说,卖掉一台手机,就丢掉几个客户。因为消费者口耳相传,一部坏手机就影响了客户的亲属和周围的人。受损害最严重的企业,也就是当年最红火的企业。当年销售量超过千万台的企业,甚至现在已经面临退出国内市场的尴尬。对国产手机的瞬间衰败,有人进行反思总结,指出战略、技术等诸多方面的因素。其实没有那么复杂,质量不好是最根本的原因所在。

再次是技术。要做出高质量的产品,依靠的就是技术。技术并一定指能够做出科技含量高的独一无二的产品,而是把最普通的产品做好做精。富士康把模具作为最核心的技术和竞争力,就是这个道理。不能不承认,相对来说,我们更注重市场,而轻视技术。在终端制胜理念的驱动下,企业把众多资源投入到市场营销,广告费大大超过技术的投入费用。技工贸还是贸工技的争论中,天平极端地倾向贸工技。

还有管理。这是一个中国企业很少谈论的话题。似乎,管理是很简单的,与市场比,现场的管理微不足道。质量、成本、技术等问题,都因此而被忽略了。

而富士康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企业必须回到产品、质量、技术、管理、人才等等这些企业的最普通、最基本的问题上来。

回归基本面,中国企业必须从机会主义的路线和战略中走出来。

在过去的20多年里,改革开放的大环境和短缺的市场让中国企业充满机会,步步黄金,可谓“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只要敢想敢干,敢于冒险,就能做成事。解放思想、观念更新,成为成功的金钥匙。

但是,近几年来,明星企业纷纷陨落,以往的高速成长遇到了阻碍,以往每年30%、50%、100%的成长没有了,大家左冲右突,价格战、多元化、国际化,十八般武艺都已用尽,甚至已经头破血流,感觉精疲力尽。

正是在这种时候,一本叫《蓝海战略》的书在国内企业界受到追捧。企业家们试图沿着这本书指引的方向,脱离竞争激烈的“红海”,奔向没有竞争且高利润的“蓝海”。

中国企业还在寻找机会。

其实,“蓝海”只是一种幻觉,一种海市蜃楼。在充分竞争的市场条件下,想做到人无我有,已经很难,只能做得比别人好。

因此,要摈弃“蓝海”的罂粟花,不要再依靠机会主义,而应该回归到技术、产品、市场和管理的企业本源上来。

这就是这本书给企业家们的忠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