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中国的细节
23692700000032

第32章 运动·观察(4)

我得出这样结论的背后,心里的想法是:

首先,中国有许多不一样的运动员,有像林丹、刘翔这样具有个人魅力的运动员,他们在我眼里是活生生的、有个性的“人”,男女之间也截然不同。从我个人的经验出发,本人要坦诚告诉中国的读者朋友们:中国是易于被误读的国家,中国人是易于被误读的民族。

原因在于,外国人平时在外面听到的表象和实质之间存在着较大的鸿沟。比如,2003年第一次来中国之前,天真的加藤少年的确是认为“所有中国人都长成一个样子”“中国人因深受共产主义教育的缘故,在社会上仅有一个价值观和思维方式,大家想得都一模一样”的。在中国生活与中国人交流一段时间后,才发现,我原来在脑子里想象的中国不是真实的中国。

虽然近年以来“主流价值观”(买房、上学、成功、出名、拜金等)深深危害着中国社会健康的多元化、自由化发展,而导致“同质化发展”(城市、大学建设等是其典型),但认真观察、交流后发现,中国人没有外国人想象中的那么铁板一块。

其次,中国运动员,尤其国家队运动员,特别是奥运会选手之圈子内确实存在“机器化”的现象,它也体现在每一个奥运会选手们的心身上,这点不分男女。

其实,我是很不想总把与中国有关的一些现象或问题跟体制挂钩在一起的。来华九年以上,我深知中国的一切问题基本与体制相关,但若老谈体制,那感觉,中国的问题,除了体制以外什么也不是了。

还是谈体制吧。中国的体育毫无疑问是在举国体制下发展起来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结束,中国队夺得最多金牌(51枚)之后,我当时想,中国政府接下来有可能放松对体育体制的种种政策,而逐渐追求市场化、人性化、正常化的转型。

我认识的不少中国运动员从小就进入名叫“体校”的体制内。在那里,运动员就像机器人一样每天集中做训练,除了训练,就是训练。他们从小就放弃了学业之道,因为,他们的任务是通过体育来为祖国争光,为弘扬祖国的伟大全力以赴打败他国选手。夺得奥运会冠军是运动员努力奋斗的最大,甚至唯一目标。

国家培养的运动员有一种“豁免权”,即除了与体育本身相关的事情,可以什么也不做。“我是运动员,就不用学习。只要成绩好,其他无所谓”。这似乎是中国运动员的逻辑与命运。

我突然想到了在中国到处看到的给军人的优惠。军人进很多地方是不用门票的,军车是不限号的。在我看来,中国的运动员就是军人。中国媒体把本国奥运队伍说成“中国军团”是有明确理由的。

我曾经当过专业跑步运动员,把日本与中国的训练方式和环境相比较,很鲜明地感觉到,中国人平时的训练差不多等同于日本人的集训,甚至超过集训。就全球范围来看,日本运动员也比较依靠“训练量”,但远远不如中国运动员。

就日本的所有运动员而言,高中毕业以前是“以学习为主,以训练为次”为准则的。以儒家为根基的“文武两道”才是日本人与体育打交道的核心方式。运动员进入大学或社会后,也要认真兼顾学习或工作,即使你是奥运会冠军,也不可能“只要训练好,出结果就好”。你毕竟是社会人,就要参与社会,无法脱离社会,为此所需要的“文化”是必须培养的,否则退役以后怎么办?除了体育什么也干不了,就无法度过作为“社会人”的正常生活。日本的运动员是不可能被国家“收养”的。

在这么一个环境下长大的日本运动员,其“人味”比中国运动员更加浓厚是理所当然的。

只有金牌,没有冠军

2011年7月中旬,我在广东省中山市待了段时间。在居留期间,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恐怕是访问了东升镇高级中学棒球部的那一天。

早上从城区内的酒店出发坐车往学校走。开车一小时到达,该校校长到门口迎接,带我去操场。初中和高中合起来大约40名同学们穿着棒球服训练,教练专门为我准备了棒球服。我换了衣服,把棒球帽带上,拿着手套,开始训练、跑步,传球、击球等。

我在小学4-6年级期间在校队里打过棒球。时隔15年,表现得还成,我们还打了比赛。吃午饭前,我跟同学们进行了交流。该校没有所谓“体特生”,大家都是边学习边搞体育的,平时很累,毕竟要兼顾好学习成绩和校队训练,不得不面临来自家长、老师、高考等压力。

我跟学生分享体会说:“今天想分享的是一种‘态度’。大家千万不要以为学习和体育是互相对立的,有句话叫‘文武两道’,学习和体育是相辅相成的,棒球不仅要靠体力和速度,还要动脑子,讲究团队精神。未来人生中,这段贯彻文武两道的经历特别重要。在日本,运动员的成绩很好,因为他们懂得自律和管理,运动员的出路很好,因为他们懂得礼节和做人。”

我曾多次在不同场合主张过,今天中国教育环境当中,“文武两道”土壤和“以和为贵”精神的缺失必将损害一个年轻人的健康成长。在当前的体制下,一个孩子很难兼顾学习和体育,家长和老师的思维是“要么学习,要么体育,二选一,两者水火不容”。对于即将面临高考这一所谓人生中最大难关的孩子,家长和老师们潜意识中认为“凡是阻碍提高成绩,追求文凭的东西,都要扔掉”。

“体校”则是在使得正常的孩子们牺牲文化和品德的前提下盲目追求金钱和名誉的产物。从小进入体校这一军队式管理场所的孩子被迫放弃修养之道,为谋生而所需的知识文化无法在体校内培养。在我周围有着众多曾经的国家队或省级运动员因这样那样的原因退役后变得无路可退或无家可归。天经地义,哪一家公司或机关能要无知识和文化的人呢?近日举世瞩目的张尚武的动态也包含着同样逻辑,隐藏着中国体育体制的深层次问题,就像他自称的,“不是唯一的,更不是最后一个”。

当然,不能盲目指责当事者的孩子们,他们也是迫不得已的。若要改变局面,就必须从体制的根子上去加以解决。就像基础和高等教育何时取消政治课一样,何时关闭体校将成为考验中国教育能走多远的核心指标。我坚决认为,“政治课”和“体校”是中国教育体制的病状所在。

在北京举办奥运会,以最多金牌证明举国体制实力后,中国必然进入“后奥运体育”时代。我非常赞同一名国家体育总局领导在私下里跟我说过的一句格言:“中国只有金牌,没有冠军”。

中国要告别“金牌教育”,而必须广泛地普及“国民体育”,即不是为了一枚金牌而牺牲无数向往体育运动的孩子们的梦想,而是从国家长远发展的角度向全国人民普及草根运动。

在我看来,棒球能够成为考验中国执政党决心和态度的项目。它要依靠团队精神、文武两道、社会管理、官民关系、公共平台……这些无疑是目前中国社会在所有改革领域需要培养的因素。

棒球这一体育运动也必将为********的可持续发展带来独特的启示。

中国球迷很“别扭”

凭我感觉,2010年的夏天最热烈关注此届南非世界杯足球赛的是中国人民。

令人出乎意料,对于本国队未能参加的国际赛事,怎么能够产生出如此之大的激情呢?中国人对此届世界杯的关注度至少比对北京奥运会或上海世博会更加“真实”。有着这么庞大的群众基础,按道理,中国足球前途无量。我间接地希望,此刻中国民众对世界杯表现出的强烈兴趣不是为了讽刺本国队所陷入的现状,而是为了盼望本国队所迎来的未来。当然,我这样说,很有可能立刻遭到读者朋友们的反击:“加藤,你想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