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做人做事进退的秘密
23715900000007

第7章 洞悉做人方略(3)

10.少谈得意之事

英格丽·褒曼在获得了两届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后,又因在《东方快车谋杀案》中的精湛演技获得最佳女配角奖。然而,在她领奖时,她一再称赞与她角逐最佳女配角奖的弗沦汀娜·克蒂斯,认为真正获奖的应该是这位落选者,并由衷地说:“原谅我,弗论汀娜,我事先并没有打算获奖。”

褒曼作为获奖者,没有喋喋不休地叙述自己的成就与辉煌,而是对自己的对手推崇备至,极力维护了对手落选的面子。无论谁是这位对手,都会十分感激褒曼,会认定她是倾心的朋友。一个人能在获得荣誉的时刻,如此善待竞争的对手,如此与伙伴贴心,实在是一种文明典雅的风度。

以上故事告诉我们,你的一言一行都要为对方的感受着想,学会安抚对方的心灵,不可以使对方产生相形见绌的感觉。与此同时,自己的心灵也会因安然自慰,而有一个极好的心情。

经常可以看见一些人大谈自己的得意之事,这是不好的。对方不仅不会认为你是“了不起”的,你甚至会被对方认为是不成熟的、卖弄过去好时光的人等等,所以,尽可能不要提自己的得意之事。

然而,每个人都想被评价得高一点。明知不可谈得意之事,但却情不自禁地大谈特谈,这是人性中比较麻烦的一面。所以,完全不谈得意之事当然不可能,但同样是谈得意之事,不妨注意一下谈的方式。

注意之一是,至少在别人未谈得意之事之前,自己也不要谈。也就是说,单方面大谈得意之事不雅,所以先让对方发表演讲之后,那种坏印象也就淡薄了。所以聪明的人就先煽动对方:“您的见闻广博”,促使对方发表得意之事,然后若无其事地说:“我也知道这样的事”。如此这般,穿插自己的得意之事。

秘密点拔:

做人即使做到春风得意之时也不可得意忘形,切记、切记。

11.不要轻易说“你错了”

有一次,卡耐基去访问史蒂文生,史蒂文生不但是科学家,也是一位探险家,他曾在北极圈一带住了十一年。其中六年的生活,除了水和肉外,吃不到其他任何东西。

他告诉卡耐基,他正在进行一项实验!卡耐基问他那项实验是作哪方面的求证?

他所回答的话,使卡耐基永远无法忘的了。他说:“一个科学家,永远不敢求证些什么,我只试着去寻求事实。”

你希望自己的思想科学化,是不是?是的,除了你自己外,没有任何人能阻止你。

如果你承认自己,随时都可能犯错,就能免去一切麻烦,也不需跟任何人辩论了。而别人受到你的影响,也会使他承认他自己有难免的错误。

当罗斯福在白宫的时候,他曾这样承认——如果他每天有百分之七十五的时候是对的,那是到达他最高程度的标准了。

如果这最高的标准,是二十世纪一位最受人注意的人希望的,你我又该如何呢?

如果你能确定,在你一整天百分之五十五的时候是对的,你可以到华尔街,一天赚进百万元,买游艇,娶舞女了。如果你不能确定,你百分之五十五的时候是对的,你凭什么要指摘出人家的错误呢?

你可以用神态、声调,或是手势,告诉一个人他错了,就像我们用话一样的有效……而如果你告诉他错了,你以为他会感激你?不,永远不会!因为你对他的智力;判断、自信、自尊,都直接地给予打击,他不但不会改变他的意志,而且还想向你反击。如果你运用柏拉图、康德的逻辑来跟他理论,他还是不会改变自己的意志,因为你已伤了他的自尊。

你千万别这样说:“你不承认自己有错,我拿证明来给我看。”你这话,等于是说:“我比你聪明,我要用事实来纠正你的错误。”

那是一种挑战,会引起对方的反感,不需要等你再开口,他已准备接受你的挑战了。

即使你用了最温和的措辞,要改变别人意志,也是极不容易的,何况处于那种极不自然的情况下,你为什么不阻止你自己呢?

如果你要纠正某人的错误,就不应该直率的告诉他;而要运用一种非常巧妙的方法,才不会把对方得罪了。

就像吉士爵士向他儿子说的:

我们要比人家聪明,可是你却不能告诉他,你比他聪明。”

人们的观念,是随时在改变的,二十年前我们认为对的事,现在看来却似乎是不对了。甚至当我们研读爱因斯坦的理论时,我们也开始存怀疑的态度。再过二十年,我们或许不相信自己在这本书上,所写下的东西。现在我们对任何事情,都不像从前那样敢于确定。苏格拉底屡次跟他的门徒这样说:“我所知道的只有一件事,那就是我什么也不知道。”

我们不希望比苏格拉底更聪明,所以我们也避免告诉人们说他错了。同时我们更觉得,那确实对我们有益。

如果有人说了一句你认为错误的话,你知道他是说错了。若是用下面的口气来说,似乎比较好一些:“好吧,让我们来探讨一下……可是我有另外一种看法;当然也许是不对的,因为我也经常把事情弄错,如果我错了,我愿意改正过来……让我们看看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普天下的人,决不会责怪你说这样的话:“或许是不对的,让我们看看,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即使科学家,也是如此……

如果你知道,有个人确实犯了错误,而你直率地告诉他,指责他,你知道会发生什么样的后果?

很少人有逻辑性,我们大多数的人,都怀有成见,我们之间,都受到嫉妒、猜疑、恐惧,和傲慢所毁伤。很多人不愿意改变他的宗教、意志,甚至于包括他的发型。所以,假如你准备告诉别人他们有错误时,请你每天早餐前,把鲁宾逊教授所写的一段文章读一遍。他是这样写的:

“我们有时发现自己在毫无抵抗和阻力中,改变自己的意志。可是,如果有人告诉我们所犯的错误,我们却会感到懊恼和怀恨。我们不会去注意一种意念养成,可是当有人要抹去我们那股意念时,我们对这份意念突然坚决而固执起来。并非因为我们对那份意念有强烈的偏爱,而是因为我们自尊受到了损伤。

当我们有错误的时候,或许我们会对自己承认……如果对方能给我们承认的机会,我们会非常的感激;不用对方说,极自然地我们就承认了。如果有人硬把不合胃口的事实,往我们的喉咙塞下去,我们是无法接受下来的。

秘密点拔:

所以就算你知识渊博,做人还是要谦虚些,尊重别人的意见,而不能总是说“你错了”,时间会证明一切的。

12.无礼是侵蚀爱情的祸水

丹姆罗希与勃雷的女儿结婚了,勃雷是美国一位有名的演说家,曾一度成为总统候选人。多年前,他们在苏格兰卡耐基的家里认识以后,丹姆罗希夫妇就一直过着令人羡慕的快乐生活。那么他们幸福快乐的秘诀是什么?

“除了慎重选择自己的伴侣外,”丹姆罗希夫人说,“我以为结婚后的礼貌是最重要的。年轻的妻子们对她们的丈夫应该像对刚见面的人一样有礼!无论哪一个男人都要逃避一个泼妇的口舌。”

无礼,这是侵蚀爱情的祸水。也许我们每个人都知道这一点,而且我们又都会感觉到这一点,我们对陌生人比对自家人或亲属要更加客气有礼。我们绝对不会想到要阻止陌生人说:“哎哟,你又要讲那旧故事了吗!”我们决然不会未经许可而拆朋友的信,或窥探他们私人的秘密。而只有家中的人,我们最亲近的人,我们才敢因为他们的小错而侮辱他们。

让我们看看狄克斯所说的一句话:“那是一件惊人的事,但惟一真实地对我们说出刻薄、侮辱、伤感情的话的人,都是我们自家的人。”

在荷兰,当你进入屋子以前,必须将鞋脱在门口。这里我们可从荷兰人学到一个教训——将我们每天工作中的烦闷在进家以前清除掉。

詹姆士有一次曾写过一篇文章——《人类的某种盲目》。“本文所要讨论的人类的盲目,”他如此写道,“是我们人人都患有的关于与我们不同的动物及人的感情的盲目。”

“人人都患有的盲目”,许多男性决然想不到对顾客,或对他们工作中的伙伴说出锋利难听之言,却不假思索地对他们的妻子狂吼。而从他们的个人快乐角度来看,婚姻比他们的工作更加重要,关系更加密切。

婚姻幸福的普通人,比幽居的天才快乐得多。俄国着名小说家德琴尼夫受到文明世界各国的敬仰。但他说:“如果什么地方有个女人关心我回家吃饭,我情愿放弃我所有的天才及我所有的书籍。”

婚姻幸福的机会究竟如何?我们已经说过,狄克斯相信一半以上是失败的,但鲍本诺博士想法不同。他说:

一个男人在婚姻上成功的机会,比在其他任何事业上都多。所有进入杂货业的男人,70%失败,进入婚姻的男女,70%成功。

与婚姻相比,出生不过是一生的一幕,死亡不过是一件琐屑的意外……女人永远不能明白,为什么男人不用同样的努力,使他的家庭成为一个发达的机关,如同他使他的经营或职业成功一样……虽然有一个妻子,一个和平快乐的家庭,比赚100万元对一个男人更有意义……女人永远不明白,为什么她的丈夫不用一点外交手段来对待她。为什么不多用一点温柔手段,而不是高压手段,这是对他有益的。

大凡男人都知道,他可先让妻子快乐然后使她做任何事,并且不需任何报酬。他知道如果他给她几句简单的恭维,说她管家如何好,她如何帮他的忙,她就会节省每一分钱了。每个男人都知道,如果他告诉他的妻子,她穿着去年的衣服如何美丽、可爱,她就不会再买更时髦的巴黎进口货了。每个男人都知道,他可把妻子的眼睛吻得闭起来,直到她盲如蝙蝠;他只要在她唇上热烈的一吻,即可使她哑如牡蛎。

而且每个妻子都知道,她的丈夫都知道自己对他需要些什么,因为她已经完全向他表白过,她又永远不知道是要对他发怒,还是讨厌他,因为他情愿与她争吵,情愿浪费他的钱为她买新衣、汽车、珠宝,而不愿为一点小事去谄媚,按她所迫切要求的来对待她。

秘密点拔:

如是的做人道理,世间的男男女女都明白,都懂得,那么开始行动吧,去尽力打造一个幸福天堂!

13.夫妻之间要有空间,有利于“家庭大统一”

那晚,他去参加一个联谊会,与坐在身旁的一位女士相识。也许是联谊会的氛围易于使人敞开心扉,他们竟一见如故,无所不谈,彼此为结识对方而感到欣喜。

到家后兴奋尚未涤尽,他便与妻子谈及刚才的一切,自然免不了赞扬那位新结识的女士几句,当然言辞中决无过份阿谀之处。他哪里料想到由此会点燃导火线,炸药爆炸了——

“怪不得那么晚回家,与新朋友谈得热乎呢!什么联谊会!婚姻介绍所!”

“嗬,婚姻介绍所?参加者差不多全是结过婚的人,鼓励重婚?”他故作幽默,尽力不想使事态扩大。

“差不多。”她虎着脸,“再去联谊联谊,老婆也用不着了。”

“你!你怎么把这么高雅的形式庸俗化了?”不悦之情开始在他脸上呈现。

“我是庸俗,没人家高雅,你找高雅去吧。”她说着,面壁而卧,表现出明显的生气。

一股无名火倏地从他胸间窜上来。你居然还有权利生气?仿佛我真的干了什么对不起你的事。

“是的,你是庸俗,俗物,俗不可耐!”他吼叫了。

于是,一场无法断定孰是孰非的争吵拉了幕,结果两败俱伤。

这以后,他很少与她谈起其他女性,即便谈得也十分谨慎,表情淡淡的,语气平平的。

他发现效果不差,他们之间激烈的争吵逐渐消失了,他对自己说:原来有所保留有利于安定团结。他同时发现,自己似乎成熟了不少。

有人认为夫妻之间应当不再有什么秘密,毫无保留才能证明夫妻感情的真实,实际上,夫妻之间如果彼此有一点私人的空间,不能视之为对爱情的不忠,这是一种夫妻相处的艺术。

夫妻之间应该有所保留?!

我们现在想来是应该的。

上述那位朋友的这种生活经历其实具有很大的普遍性。在当今的中国家庭里,特别是年轻的家庭,“过去的恋人”、“别的男人和女人”、“私房钱与小金库”,应该说是极易引燃夫妻矛盾的“三大地雷区”。这些只存在于家庭的琐事,有时弄得夫妻双方争吵不迭,沸沸盈盈,甚至家庭的解体。

到底是应该“有所保留”,还是透明无余?生活的道路上既然有了伴,还可不可以有心灵独语?

恐怕有十之八九的新婚者,都会象那位丈夫起初一样,赞同应该“无所保留”的观点。他们轻松地说:都二位一体了,还需要什么隐瞒避讳?

可是,话多伤人,“嗑”唠多了,无意间,夫妻二人便走进矛盾的“雷区”,走进了“猜忌”、“怀疑”的危险地带。犹如连锁反应,一枚‘地雷”引爆之后,其它“地雷”也蠢蠢欲炸,从此矛盾丛生,使本来和谐美满的家庭无端增添了不少烦恼。

其实,说夫妻二人是“二位一体”,莫如说是“独联体”更切实际。因为在狭小的二人天地里,无论怎样“一体”,他们总是独立的、活生生的两个人,长着两个头脑,两付心肠,你愿并非全是我愿,我乐也并非代表你乐。有些话,有些事,也是该说的则说,不该说的就应缄默不言。夫妻间有所保留,这不能视之为对爱情的不忠,这是一种夫妻相处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