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建设社会主义和睦家庭
23737500000033

第33章 社会主义家庭和睦之本(6)

物质赡养和精神赡养相结合的原则。赡养父母和长辈,是担当家庭责任的主要内容。可是,一直以来,只管物质赡养,忽视和放弃精神赡养,或者精神赡养和物质赡养都不到位的家庭问题较为普遍地存在,以致成为突出的社会问题。据民政部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空巢家庭超过50%,部分城市达70%,其中近一成的老人单身。他们过着孤独、寂寞甚至悲惨的晚年生活。烟台市凤凰台路一位祖籍乳山市的93岁高老太,3个子女在新疆,1个儿子在烟台,自老伴去世后一人独居13年,只有邻居的狗和从垃圾堆捡来的玩具和她作伴。70多岁的济南槐荫100社区的李先生突发心脏病离开人世,然而,在他去世的7个多小时里,民警、居委会以及邻居竟没有找到一个他的亲生儿女。烟台一位80多岁的离休干部因独居感到异常孤独寂寞,忍无可忍之下将子女起诉到法庭,幸亏在办案民警的劝说下,子女们表示今后工作再忙也要常回家看看,老干部方撤诉结案。大连老人林忠和老伴退休后虽收入颇高,却感到很寂寞,无奈之下,老两口想出了怪招,月付“工资”千元,请儿女回家吃顿团圆饭。奇异的家庭现象,着实令人啼笑皆非。虽住有所居,衣食无忧,诸多老人却难以感受到家庭的亲情和爱心,生活得并不幸福。这与“一切发展都是为了人民”的国家主张是矛盾的,与社会主义家庭的性质是相悖的。它深刻揭示出当今一些人价值观的扭曲和嬗变,对民族优秀孝道文化的无视、亵渎和沦丧,对社会主义家庭责任的严重失职。

由此可见,要做到物质赡养和精神赡养的有机结合,首先要深刻反思和抵制市场经济利益至上原则对民族优秀文化的侵害和对社会主义本质素性的挑战。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作指导,用“以人为本”的理念,解放思想,勇于从根本上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批判和破除物质利益高于一切、替代一切的资产阶级世界观,树立无产阶级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其次,要系统的、准确的把握孝道的含义。孝道是民族文化的源头和精华,是做人处事,安身立命的根本;是培植爱心使家庭和睦幸福,社会安定有序的民族文化血脉,是社会主义社会和家庭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孝道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必然是不可割断的民族文化血脉,因为它承载的伦理道德是天地间永恒不变的真理,是人类社会文明与动物世界的分野。失去了孝道也就失去了人性。人类家庭,人类社会就会变成混乱不堪的动物世界。

对此,孔子在《孝经》中有其精到的论述。《孝经·三才章第七》中称:“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阐明了孝道是上天永恒的法则,是大地不变的道义,是世人不变的行为标准。《孝经·开宗明义章第一》中指出:“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有生也。”阐明了孝是一切道德的根本,一切教化都是由它而产生出来的。随后指出:“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进而把孝敬父母的内涵拓展到做人处事,建功立业上来。对此,司马迁在其《史记》中称赞其“此孝之大者”,意为人的大孝,是孝的最高标准。最后,在《孝经·纪孝行章第十》详尽地阐明了孝的内容和要求,也就是说,怎样做才算是真正的孝。“孝子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备矣,然后能事亲。事亲者,居上不骄,为下不乱,在丑不争。居上而骄则亡,为下而乱则刑,在丑而乱则兵。三者不除,虽日用三牲之养,犹为不孝。”以上论述,从五个方面的内容,即生、老、病、死、祭规范了应当怎样孝敬父母。尤其突出了在日常家居中尽量做到对父母的尊敬,侍候父母饮食起居,想方设法使他们高兴快乐是重中之重。也就是说,突出了精神赡养的重要地位。只有这5个方面做得十分完备周到,才算是真心对父母的孝心。除此之外,还有3个方面的要求,即凡真正孝敬父母的人,无论做大官的,还是做小官的,还是平民百姓,都要严禁处世中的“骄、乱、争”不轨行为,假如做不到这3个方面,即使一日三餐美味佳肴供养双亲,也算不上一个真正有孝心的人。

从以上孔子所论述孝道的内容和要求中不难看出,先贤留给后人的孝文化博大精深,璀璨辉映,至今仍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强劲的现实指导意义。孝道,是尊从天理的感恩之心,体恤之情,善行之举;孝行的核心是慰藉父母之心,想父母所想,帮父母所需,助父母所爱,圆父母之梦。假如能够熟悉和把握其丰富的内涵,那么,当今单纯物质赡养的作派会使人感到汗颜和羞职,父母寂寞凄苦,死后子女全然不知的家庭悲剧将不会重演。

如何在具体的实际生活中做到物质赡养和精神赡养的有机结合,元代文人郭居敬编纂的《二十四孝》,可作为经典启蒙读物,参考效仿。如:百里负米,孝感动天,戏彩娱亲,哭竹生笋,弃官寻母等。每一孝都附一具体生动,便于效仿的感人故事,有极强的操作性。但毕竟受时代限制,难免有封建迂腐之处,不可死搬硬套。前不久全国妇联老龄工作协调办、全国老龄办联合发布了新版“二十四孝”行动标准,如:节假日尽量与父母共度,亲自给父母做饭,教父母学会上网,常跟父母做交心的沟通,带父母去旅游或故地重游,陪父母拜访他们的老朋友等。具有外安其身、内安其心的作用。体现了孝道的基本精神,使物质赡养和精神赡养的有机结合具有极强的操作性,值得肯定和效仿。在孝道缺失、孝行困惑的现今,“新二十四孝”具有积极的倡导和引领作用。但毕竟博大精深的孝道不可能拘泥于几项或几十项具体作法上。只要全面地系统的领悟孝道的精深内涵,从心做起,尽心尽力,孝行终会得到满意的结果,就会做到社会主义法律规定的称职好儿女。

身教重于言教。教育是强国之基,同样也是兴家之要。担当起家庭教育责任,既是法律赋予公民的义务,也是家庭和睦幸福、昌盛不衰的根本。从家庭教育的现状来看,在不少家庭成员中存在一种习惯势力,似乎家庭教育的对象是专对未成年子女,这是家庭教育领域的一大误区。岂知,家庭教育同国家教育一样,教育者应当先受教育,并且还应当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不断接受再教育。所以说,家庭教育的实质应是涵盖每个家庭成员的教育。

随着家庭问题的日渐凸显,近些年来有关家庭教育的书籍内容日渐丰富,名目繁多,可谓汗牛充栋。然而,如此多的家教书籍,呼声越来越高的家庭教育形势,却并未改变家庭问题凸显的现状。固然有多方面的原因,但做为家庭,说到底还是教育的理念和方法问题。正反两个方面的无数经验一再证明,再多的教育内容,培养孩子健康的人格才是最主要的内容;教育方法千条万条,父母以身作则是最根本的一条。细细回味人生的青少年时期,很多人会有同样的感悟,父母千叮咛万嘱咐的话可能记不住几句,但是,父母的思想观念,处事方法,行为习惯,乃至对孩子一番褒奖、一顿讽刺谩骂,一个善行义举,一次行为失范等耳濡目染的影响,可能决定或改变孩子一生的命运。

一个名叫浩之的品学兼优的高三学生,18岁那年,一天晚上9点钟左右,从住宿的学校回家拿复习资料,此时爸爸已出远差去了成都。打开家门,突然发现妈妈正衣衫不整地躺在一个陌生男人的怀中,电视机里还播放着不堪入目的黄色录像。此景如晴天霹雷,顿时把浩之震呆了,木纳了,脑中一片空白。等反应过来,那男人已经离开了。面对儿子,此时的妈妈尴尬、羞愧和恐惧一齐涌上心头,竟然跪到儿子眼前恳求说,妈妈错了,求你别告诉爸爸好吗?我一定改,妈求你了。可是浩之推开妈妈,走进房间拿到复习资料,头也不回地走了。自此,这个一向夫妻恩爱,温馨和睦,邻居羡慕的小家庭留下了深深的裂痕,潜伏下难以预料的危机;这个一向在儿子心中温柔贤惠,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的母亲,令儿子人生最信任、最美好、最亲近、最崇拜的偶像,顷刻被击得粉碎。

那一夜,浩之无眠到天亮,眼前全是妈妈****的形象。离高考仅有三个月的时间,品学兼优的孩子竭力强迫自己忘记那夜的情景。但它却像生了根似的牢牢占据了浩之的脑海,严重地影响着他的睡眠和学习。

妈妈的出轨,让浩之无法相信忠贞,心灵备受煎熬,以至患上了严重的心理疾病——慢性应激性障碍。妈妈多次写信给浩之,他却看也不看,厌恶的撕碎扔到厕所里,从内心再也不想见到这个曾经无限崇拜的妈妈。为了让爸爸免受打击和痛苦,他不敢告诉,把爸爸的痛苦一起埋在心里折磨着自己。高考结束后,为了避开妈妈,有意找了份勤工俭学的工作。考上大学后,为了躲避这个家,有意报了离家遥远的大西南一所高校。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才貌双全的女同学向他求爱,他却不敢接受,担心婚后像妈妈那样躺在别的男人怀里。品学兼优的浩之毕业后留校任教,心理障碍的缠绕,最终使他选择了一个令同事惊讶的仅有初中文化、虽勤劳善良却长得丑的妻子。即使这样,从结婚到生子,他从没有放弃过对妻子的猜忌、怀疑。无奈之下,妻子提出离婚,可是浩之又舍不得妻子的贤惠善良不想离婚。使家庭处于极度矛盾纠结,本人陷于倍受煎熬中不可自拔。

有些家庭成员从没有好好想一想什么是家庭责任,认为对孩子管吃管穿、批评训骂就是尽到了责任,这是非常偏面、极其错误的观念。殊不知,处处事事以身作则,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家庭成长环境,是担当者最重要的家庭责任。一些父母一面强迫孩子好好学习,将来考取重点大学,一面却又只顾自己娱乐,麻将扑克通宵达旦,电视机吵杂不停,无视孩子的学习和睡眠却又不知这是对孩子权益的侵犯,对父母责任的失职。我国家庭暴力的普遍性触目惊心。据全国妇联和统计局调查显示,有24.7%的妇女,70%的儿童遭受过不同形式的家庭暴力。在应试教育的巨大压力下,在如此家庭恶劣环境的影响下,中国的青少年想象力,根据2009年国际评估组织调查显示,世界排名倒数第一,创造力排名倒数第五。抑郁、孤独、多动、自闭、自杀等惨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问题处于居高不下的态势,令人痛心不已。不可排除有机制、社会等方面的原因。但是,父母自身的思想观念错误、举止行为失范等,对孩子人身权益的侵害,是直接的首要的原因。更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作为家庭责任担当者的父母,这是背离社会主义家庭公平公正原则的行为,是严重的失职和犯罪行为。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对家庭而言尤其是这样。据中科院教授对北大和清华60名高考状元的调查显示,几乎所有状元的家教都属民主型的,他们从小到大,几乎没挨过骂,家长尊重他们的兴趣和爱好,对分数和名次没有硬“指标”,只要努力就行。2006年,湖南省桃江县的王文芹在她18岁大学毕业时,就考入哈佛大学,顿时令所有的人称奇,认为是“女神童”。但是有着30年教龄的父亲王定根和妻子文风云夫妇却不赞同外界的评价。他们说:“我们的女儿不是什么“神童”。女儿取得的成绩主要是她平时勤奋努力,学习方法得当;另外,我们一直注意给孩子营造宽松和谐的家庭学习氛围。父母是孩子最尊重最信赖的人,父母的信仰、言行、习惯及生活方式都是孩子模仿学习的样本。所以,我们时刻严格要求自己,从不沾染不良的生活习惯。”王定根夫妇的教子经验蕴含着丰富的科学道理,充分体现了身教重于言教的重要意义。因此,父母的以身作则既是榜样的力量,也是搞好家庭教育的首要责任。反之,失去了以身作则的榜样力量,则是最重要最根本的失职。

“什么大人什么孩子”这句通俗的谚语,把父母对孩子的影响诠释得十分透彻精当。在泰安市温泉路中段的胡同里,有个43岁的水饺馆老板丁向前,他的女儿丁文佳最害怕上英语课老师提问,因记不住字母,学不会单词,考试总是倒数第一,上课时不敢抬头。看着为难得要哭出来的女儿,丁向前心里很难受,但他对女儿却没有怨恨,没有责怪,更没有谩骂,当即决定跟女儿一起学英语。从26个字母开始,每天水饺馆8点开门,他打开收音机一个字母一个字母地听,一遍又一遍地读,碟片放的时时间长了,吱吱呀呀没了声音,他就再买张新光碟。无论擀皮,包水饺,下水饺,都会听到他读英语的声音。生人见此情景都用异样的眼光看着他,熟人则称他“会说英语的水饺师傅”。中午接女儿回来,一起玩英语角色表演,晚上回家对女儿进行提问。功夫不负有心人,现今,女儿的英语学习成绩终于由全班倒数第一跃升到全班第一名了。女儿非常感谢爸爸说,“这都是爸爸的功劳”。的确,女儿发自内心感情的自然流露,折射出“什么大人什么孩子”的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