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文峰居随笔
23741100000030

第30章 明月夜,短松岗(3)

以上就是两年间断断续续写成的文字,主要是记爱妻徐云英生病住院的情景和我的心情。就在她住院第八天,我儿子文杰在医院里守着,叫我回平度,一是他看我太劳累,怕也病倒,叫我回去休息一下。再是叫我回去办几件事:一是去医保那里办一下有关手续,二是给他妈挑选一张合适的照片,放大了,用相框镶起来,准备灵堂上用,还有其他一些准备善后的事。我来家办完了这些事,准备第二天回医院,第二天却是个急雷迅雨的天气。这还不要紧,主要是儿子电话上说,请的假快到期了,他供职于一家外国公司,外国人不讲什么亲情,照章办事,到时候不回去不行,说他走了,就得我夜夜陪床了,叫我在家再休息一天。我俩谁都没料到她会走得这样快,我就在家又住了一天。到第三天,2007年9月21日清早,我心里慌得很,好像有种预感,就急急地去车站坐车。车走在路上,文杰来了电话,叫我快点走,他妈眼看不行了。我一听,心急如焚,恨不得车飞起来。到了医院,我跑着向那座病房楼上奔,在楼门口碰到往下拿东西的亲戚,说,不用上楼了,人已经在太平间里了……

要说我这辈子最大的憾事,就是没有看着她咽下那口气,我深悔在家多住了一天,没能最终送她上路。直到如今,每想起来,我就深深地觉得对不起她!

我们在平度殡仪馆为云英举行了遗体告别仪式。那天,殡仪馆里的人满满的,云英单位平度体校的校长和全体老师来了,我的单位平度一中的校长和许多老师来了,我在平度校外的好友故旧来了,我的几级老学生们来了,连云英曾任教过的平度九中的工会主席也带着人来了!除了我老家的亲人、亲戚20余人外,其他亲朋好友和单位领导就来了60余人。教体局局长、单位领导和亲朋送的花圈摆满了告别大厅,一中校长和我的老学生们送的花圈屋里没处放,就摆在了门外。告别仪式开始,哀乐低回,行礼如仪,逝者安详地躺在鲜花丛中,面貌如生。云英是一名普通的初中数学教师,一生平平凡凡,何德何能,有如此众多的人来为她隆重而庄重的送行!何功何勋,在她身后竟有如此巨大的哀荣!

丧事完毕之后,亲朋们走了,我儿子儿媳也回去了,家里只剩了我孤孤单单的一个人。我无法从巨大的哀痛中脱出身来,一天到晚觉得无抓无捞的,失魂落魄一般。我意识到,主要是我无法寄托我的哀思才这样,于是我开始写悼妻文,可是断断续续地写不成。我想写悼亡诗,可一个字也写不出来。最后,我终于找到了吟读古人悼亡诗的方法。古今一理,人失掉了爱妻的心情应当是一样的,那就让古人说出我此时的心情以排解我的哀痛吧!我翻到了我能翻到的古人写的悼亡诗词,一首一首地抄在我的日记本上。除了文章开头那首苏轼的《江城子》,我还抄下了如下这些:

遣悲怀三首

唐·元稹

谢公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百事哀。

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钗。

野蔬充膳甘尝藿,落叶添薪仰古槐。

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

昔日戏言身后事,今朝都到眼前来。

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几多时。

邓攸无子寻知命,潘岳悼亡犹费词。

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

惟将彻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鹧鸪天

宋·贺铸

重过闾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白头鸳鸯失伴飞。原上草,露初晞。归栖新垅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悼亡诗三首

宋·梅尧臣

结发为夫妇,于今十七年。

相看犹不足,何况是长捐。

我鬓已多白,此身宁久全。

终当与同穴,未死泪涟涟。

每出身如梦,逢人强意多。

归来仍寂寞,欲语向谁何?

窗冷孤萤入,宵长一雁过。

世间无最苦,精爽此销磨。

从来有修短,岂敢问苍天?

见尽人间妇,无如美且贤。

譬令愚者寿,何不假其年?

忍此连城宝,沉埋向九泉。

离思

唐·元稹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这些诗句情真意切,真挚感人。有的回忆夫妇在一起过的苦日子(野蔬充膳甘尝藿,落叶添薪仰古槐),有的写妻子对自己的关怀体贴,一往情深(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钗),有的赞美妻子,表现出对妻子的深深爱恋(见尽人间妇,无如美且贤),有的写尽对妻子逝去的痛惜之情(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有的写对妻子的一片痴情,永不忘怀(惟将彻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还有表现妻子离去之后的孤寂、落没、百无聊赖心情的诗句(每出身如梦,逢人强意多。归来仍寂寞,欲语向谁何。窗冷孤萤入,宵长一雁过)。这些用感情凝铸成的诗句,正能表达我当时的心情,吟哦着这些诗句,我的心仿佛找到了落点,心中的悲苦好像得到了一些排解和缓释。

(2009年12月于平度文丰居)

钧淇为我的悼妻文《明月夜,短松岗》赋诗

12月23****把悼妻文《明月夜,短松岗》发到新浪博客上,12月24日博友钧淇在水一方在我的文章后面“发评论”栏里写下了这样一段话:

读完这篇用泪水写成的文字,我已是泪眼婆娑。逝者斯去也,生者当珍重。我真担心老师敲击这些文字时心碎的感受。万望老师节哀——为了已去的人,更为了活着的人!

这是一段何等宅心仁厚的话!“读完这篇用泪水写成的文字,我已是泪眼婆娑。”把别人的痛拿来做自己的痛,别人流泪自己也泪眼婆娑,非仁者不能如是!

钧淇是位诗人,旧体诗尤其是七言律诗写得非常好,每有兴会就要以七律写下自己的感受。显然,我的悼妻文深深触动了他的心弦,在他把文章读了两遍之后,为我这篇文章写下了如下这首七律:

读王明章老师悼妻文《明月夜,短松岗》

风啸寒急读悲章,涕泪横飞欲断肠。

卅载同行育桃李,一夕独去赴仙乡。

月华冷冷泽山寂,哀绪绵绵淄水长。

千里孤鸿成吊影,云低四野雪飞扬。

这诗在他的博客上一贴出,就好评如潮。他的许多网友赞此诗“情真意切,诗句流畅,表情达意,尽在其中!”“此律写得太好了!激赏学习!”

我也在他的诗后留言:“十分感谢,你以仁人之心体味到我的感情经历,所以才写出了这么好的诗,我将珍藏这份仁心和这首好诗。”

首联“风啸寒急读悲章,涕泪横飞欲断肠”,头一句点出了他读诗的时间,这时正是“风啸寒急”的隆冬,是易发悲情的时候。首四字为全诗定下了基调,而“悲章”点出所读之文是一篇溢满悲情的文章。是的,我这篇悼妻文是在爱妻西去的头一个月动笔写的,当时自己还没从不能接受的事实中挣扎出来。鲁迅说:“长歌当哭,是必须在痛定之后的。”当时我还没有“痛定”,所以文章开了头,并没有写下去。以后才又断断续续往下写了一些。直到这次把它写完时,仍然是像前人说的“痛定思痛,痛何如哉”。钧淇设身处地,想到了我这篇文章是“用泪水写成的文字”,写时是一种“心碎”的状态,所以他在这里用了“悲章”二字。“涕泪横飞欲断肠”是写他读我悼文时的心情,这与他说的“我已是泪眼婆娑”照应起来了。别人的悲痛却引出了他的泪水,所以我说他“宅心仁厚”,具有一颗“仁人之心”。

颔联“卅载同行育桃李,一夕独去赴仙乡”,上句写出了我和妻子一生的职业,夫唱妇随地教了一辈子书,穷困坎坷地走过了几十年。退休了,时候也好了,本该相伴享受一下好日子,对一生当“臭老九”的艰难困苦聊作补偿,却又“一夕独去赴仙乡”了!字句间充满了对我老妻无福的惋惜、遗憾,真是情深意切!

颈联“月华冷冷泽山寂,哀绪绵绵淄水长”,通过物象把这种痛惜之情作了深化。“月华冷冷”、“哀绪绵绵”写出了一种对月怀人的意境和情愫,更加抹浓了这首悲情诗的基调。而“泽山冷”与“淄水长”则很好地写出了我与亡妻青年时相识、相恋结为伉俪的地方和环境。我当时在四中任教,妻徐云英在她家乡大泽山水库大坝下那个山村教小学。大泽山和四中后边那条淄阳河见证了我们这对“贫贱夫妻”的“百事哀”和不能没有的幸福和欢乐。而现在,突然一个人先去了,再看大泽山,自然是令人发“冷”的。但人不在了,情还在,而且将长久地在下去,所以诗人说“淄水长”。这两句对仗工整,用词典雅,意境深远,所以他的一些网友特为挑出这两句赞为好诗。

“千里孤鸿成吊影,云低四野雪飞扬”,尾联重在写一种深悼之情。人死了,要给他(她)备齐车马,派齐差役,带足盘缠,写好通行文书,指路让其“上西南”。上西南的什么地方去?上四川的鬼城丰都。那地方1992年我去过,很是狰狞可怖。后来,每当我想起就头皮发麻。麻归麻,当时却相当轻松、满不在乎地写下了一首七绝:

游丰都

船到丰都暂停留,下船去到阴间游。

已到此处应永住,何必他年费时候。

这真如唐朝诗人元稹写的“昔日戏言身后事,今朝都到眼前来”了!谁想到亡妻这么快就要去那阴森可怖的地方,像一只孤鸿一样独自在那千里之外。那里不冷吗?强神恶鬼有欺负你的没有?送的纸钱你收到了没有?那地方大概物价特贵,钱够花吗?——一切的牵挂都已白费,只有“吊影”在心里牵动着不尽的思念,尤其在这“云低四野雪飞扬”的时候……

(2010年1月10日于平度文丰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