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散文集和我的小说集《舍身崖》同时由青岛出版社正式出版了。我的朋友、老学生向我表示祝贺,我则要向他们表达我的谢忱。正是他们对我的鼓励、帮助,我这两本书才得以同时出版。我要感谢的是青岛出版社的领导和编辑,有了他们对拙作的看重和精心编辑,才有了这两本书的正式出版;我要感谢我的老学生盛吉庆和彭京东、刘洪发、郑学敖和姜立安,还有在四川的老学生崔顺贤,是他们对我的支持与帮助,才有了这两本书的顺利出版。
老学生崔顺贤为我这本书写了篇很不错的序言,这是我要特别感谢的。他一听要他写序,表示十分惶恐,一再推辞,说学生怎敢给老师写序?我反复和他说,这事我一不请领导,二不请名人,因为他们不了解我,对我作品也不熟悉,要他们现读我的书稿,他们哪有时间和耐心?对人对书都不了解,是无法写序言的,我宁愿找了解我这个人又读过我的作品的人写,哪怕是我的学生。而且学生给老师写序言是不乏其例的,书法家王懋老师的书法集就是他的学生史春堂写的序。我写过一篇小说《傅青主进京》,看有关傅山的材料,知道他的《霜红龛集》有20多篇序,大部分是他的学生给他写的。一些名人都让学生写序,我这个普通寻常的人为什么不能?
我还要特别感谢崔传富先生给我这两本书题写了书名。崔传富是我的朋友,他是全国知名的书法家,尤其是他的大篆,在全国多次书展屡获大奖,受到著名书法大家的好评。他的题写,为拙作大为增色,所以要特别感谢他。
以写散文知名的刘晓芳女士写了篇介绍我的文章,在《今日平度》、《平度文艺》报刊上发表过。除了一些溢美之词,我觉得还是写出了我这个人的。在我删节了一些段落后,作为附录收在这本书后,目的是想让读者了解我这个古稀之人是在什么情况下写这本书的。在此,对刘晓芳也表示深深的谢意!
我还要感谢的是我的老同事樊吉芳老师。他的汉语水平很高,在查找错别字发现病句方面的能力我自愧弗如。以前我写出的文章都要请他看一遍,我曾说不过他这关我不放心。前几年他搬到青岛去了,再不那么方便了,这本书中的文章大多未过他的目。到这书在出版社排版了,我越想越胆虚,犹豫再三,还是把书稿发给他。他细致地看了一遍,果然发现了许多我自己根本发现不了的错。所以我要在这里特别感谢他!
同时出版的这两本书在编选上有所不同:迄今为止我一共写了10篇小说,像自己的孩子,看看哪个都不忍心舍掉,这些小说将近30万字,正好可编成一本书,于是就都收进去了。散文却不然,到现在我写的散文长长短短有近百篇了,都选上,那书得多厚?于是我选了50来篇编成这本散文集,这就超过30万字了。有些可以说是忍痛割爱的,其余自己觉得都不错,“孩子”长得挺稀罕人的,没有办法,只得舍弃。这无疑是种憾事,这遗憾只有到我出全集的时候才能补偿了——如果我能出全集的话。
这本集子里有几篇是我2006年出《知暖集》时选入其内的。之所以又选在这书里,是我想把我看上眼的散文集中在一起。见一些著名作家,一篇文章出现在他的不同书里,这种现象并不鲜见,所以我也就效一下尤这样做了。
至于我这些散文写的是些什么东西,我就不在这里絮叨更不“王婆卖瓜”了,有文章在,请读者自己看!
至于书名为什么叫“随笔”,我是这样想的:随笔是不拘一格,随手写来的散文。我这本书里的文章,大多数正是这样的东西。我曾说,我写散文,大多是不用脑子,不讲套路,有感而发,想到什么写什么,写到哪里算哪里。这样随随便便,随手写出的东西,正合适用“随笔”这名字。我又住在文丰小区里,于是就有了《文丰居随笔》这本书。
(2010年10月23日于平度文丰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