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品读管子管理之道
23746100000016

第16章

东方朔对武帝赞扬道:“我听说圣德之君处理政务,惩罚时不管对方是不是亲骨肉,赏赐时不管对方是不是仇人。《尚书》上说‘不偏私不结党,为王之道要坦荡荡。’这是帝王所应该重视的,也是普通人难以做到的。现在皇上真正做到了,普天下老百姓都能各得其所,这真是天下人的幸福啊!”

“公私分明”四字说起来虽易,真正做起来是何等的难啊!汉武帝这种大义灭亲的胸怀并不是常人都能具有的。但是,明君和昏君的区别往往就在于此,汉武帝用他的行动征服了天下人的心,自然也就真正得到了天下。

明智的皇帝都懂得政令严明才能服众的道理,如果政令不明、执法不严,朝廷上下就会心生不满。光武帝在严格执法、公私分明上就是位很出色的皇帝。

东汉光武帝执政时,诸郡分别遣使向其奏事。光武帝在翻阅陈留郡的公文时,发现上面有一张便条。这张便条上写着:“颍川、弘农可问,河南、南阳不可问。”光武帝看到这摸不着头脑的话后很是困惑,他把陈留郡的奏事官找来询问。可奏事官却称便条是从大街上捡来的,并不知道那些话是什么意思。光武帝更加困惑了。

此时,在一旁的光武帝的儿子刘庄把此事听得一清二楚,他对光武帝说:“这张便条上说的是核实田土的方法。这个奏事官领了命令,想从其他郡核实田土的做法中找一个比较适用的在陈留郡推行吧。”

原来,当时,光武帝正在全国核实土地,但地方一些官员却偏袒有钱有势的人家,将其土地面积算少而把百姓的土地面积算多。联系到这一实际情况,光武帝觉得儿子说的很对,便又问道:“既然如此,为何河南、南阳这两郡就不可问呢?”

刘庄说:“河南帝城,多近臣;南阳帝乡,多近亲。这些亲近的田宅早就超过了规定的标准,因此不能以此为标准。”

光武帝听后不禁茅塞顿开,他马上让人审讯陈留郡的奏事官。那个奏事官害怕刑罚,详细说出了实情,和刘庄所说一摸一样。

光武帝听后大怒,立刻派人到河南、南阳去核实,两地一大批官员都受到了应有的处分,这件在全国闹得沸沸扬扬的欺诈案才算告破。百姓对此无不欢欣鼓舞,纷纷称赞光武帝的英明之举。

由此可见,为官者只有公私分明了才能得到人们的信任和尊敬,为官者只有严明执法才能威慑恶人、惩治小人,如此一来,社会才会安定团结。

军中无戏言,军令面前,人人平等,即便是平时操练之事也需严明军纪,只有这样,等真打仗的时候,经过严格训练的士兵才会纪律严明。

孙武是春秋时代的军事家,人们都尊称他为“孙子”。他把打仗时运用的计策以及用兵的要点编成了一本书,即为《孙子兵法》,这本书在当时非常有名,许多国家的国君都曾派人来偷过。

有一次,孙子出使吴国,吴王阖庐久仰他的大名,对他十分尊敬。

吴王对孙子说:“先生写的兵法众篇,我都一一拜读过,真不亏为经典之作,今天难得先生到此,可以小试一下兵阵部署,让我开开眼吗?”

孙武笑了笑说:“可以。”吴王很高兴,又进一步问道:“可以让妇女来试试吗?”

孙子仍旧是一脸轻松地说:“当然可以。”

吴王连忙派人去后宫挑选了一百八十名貌美的嫔妃。这些人听说吴王要看她们练兵,觉得既好奇又兴奋,个个涂脂抹粉,打扮的妖艳万分。孙子先是让他们排成两列,然后从她们之中选了两人做队长,让她们手持长戟,传达命令。

孙子大声地问他们道:“你们都知道心、背和左右手的方位吗?”

众妃很不当回事地答道:“知道。”

孙子又说:“一会我命令你们向前看,你们就注视心的方位;命令你们向右看,你们就注视右手;向左看,就是注视左手。以鼓声为号,明白了吗?”

众妃哪听得进这些东西,一个个嬉皮笑脸地答道:“明白。”可是,孙子这边鼓声一响,这帮妃子们就再也忍不住了,一个个笑的前仰后合。

孙子大喊道:“军令已明,知法不行,乃是士官的罪责!”说罢,孙子命士兵把那两个队长拖出去斩首。

吴王本是正在兴致上,看到孙子要斩自己的爱妃,赶忙前来求情,他对孙子说:“这两人是我最心爱的妃子,没有她们恐怕我会寝食难安,请先生不要杀她们。”

孙子严肃地说:“臣下既已受大王之命担任将军,就应该言出即行、政令严明,请大王不要干涉军中执法之事。”吴王一时语塞,只得眼睁睁地看着两个爱妃被斩首了。

孙子又选了两个人做队长,这时的妃子们一个个心惊胆颤,不敢再把此当儿戏了。她们人人规规矩矩,每个动作都达到了孙子的要求。

孙子怒斩二妃,从而严明了军纪,只有这样,才能训练出一批优秀而遵纪守法的好士兵。待他后来带兵攻打楚国时,他手下的将士个个严守军令,从而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公私分明则众人服,严明执法则小人除。众人服,好治民;小人除,好治国。

乾隆帝是位在朝纲的执行方面非常严格的一位皇帝,除了对作奸犯科者严惩不怠之外,对待皇室内部的人也是毫不留情。乾隆甚至偏偏喜欢从皇族着手,惩戒违法犯纪的行为,以慑服广大朝臣和百姓,从而更好地维护政权。

弘昼是乾隆的弟弟,比乾隆小几个月,二人自幼朝夕相处、情同手足。可自乾隆登上皇位以后,二人之间的关系就变得若即若离起来,以前吃住在一起的伙伴如今却要行君臣之礼,这让弘昼感到很不自在。

弘昼自幼娇贵,做事盛气凌人,还非常贪恋钱财,乾隆帝自然知道这些,事事都让他几分。雍正死后,雍亲王府的所有财产乾隆都给了弘昼,但弘昼却依然不满足,他想把整个府邸也占为己有。为了防止弘昼过于贪婪,乾隆便拒绝了他的请求。

还有一次,乾隆和弘昼一起监考八旗子弟,到了该吃饭的时候,乾隆仍不退朝进食,这主要是担心八旗子弟习性顽劣,夹带作弊。可弘昼却对他抱怨道:“你难道还怕我也被他们收买了不成?”按照当时的礼法,这根本不是做臣子的该对皇上说的话,乾隆自然很不高兴的走了。

第二天,弘昼听人劝告,前去向乾隆请罪,乾隆借此教训了弘昼一顿,还告诫他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

弘瞻是乾隆的另一个弟弟,此人继承了原国亲王允礼的家产,因而比较富裕,但他为人十分吝啬,虽然家财甚多,对下属却极其的刻薄。为了聚敛更多的钱财,他开设煤窑,甚至强占百姓的产业。乾隆对弘瞻的行为很是恼火,他曾多次对其训斥,可弘瞻却是置若罔闻。

有一次,弘昼和弘瞻一起去皇太后宫中请安,他们在皇太后座旁藤席跪坐,而此处应是乾隆帝平时的跪坐之地。为此,乾隆斥责两个弟弟“仪节替妄”、“尚知有夭泽之辩哉!”随后,他命令几位亲王和军机大臣访削弘瞻爵位,不久后,弘瞻被革去了亲王爵,降为贝勒,解除一切差使,永远停俸。而弘昼也因“于皇太后跪坐无状”,罚停王俸三年。

乾隆帝对皇族要求的严格极其公事公办的作风可见一斑。乾隆帝不仅对“自家人”严格要求,对臣子中犯法者也是有罪必罚、绝不姑息。

鄂尔泰是乾隆时的军机大臣,乾隆曾赞扬他道:“早年勋绩振南蛮,黄阁论思久任艰。五载忧勤肩燮理,两朝寅亮首清班。”但是,鄂尔泰不久后却开始了结党营私,乾隆对此非常不满。

后来,鄂尔泰的门生仲永檀泄露朝廷机密,乾隆趁机追根刨底,把鄂尔泰的儿子革职,鄂尔泰也被降职。鄂尔泰死后,乾隆帝把他撤出了象征荣耀的贤良祠。但乾隆帝功过分明的承认鄂尔泰“有大臣风,诚亦不可及”。

政令严明、公私分明则天下归顺,这种符合自然规律的统治政策肯定会得到人民的认可,这样的君主才算英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