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品读管子管理之道
23746100000006

第6章

马谡不但不听劝阻,反而自负地说:“我通晓兵法,世人皆知,连丞相有时都来请教于我,而你王平生长戎旅,手不能书,知何兵法?”接着他又洋洋得意地分析道:“居高临下,势如破竹,置死地而后生,这是兵家常识,我将大军布于山上,使之绝无反顾,这正是致胜之秘诀。”

王平再三劝阻,马谡依然我行我素,将大军布于山上。

魏明帝曹睿得知蜀将马谡占领街亭,立即派骁勇善战,曾多次与蜀军交锋蜀大军张郃领兵抗击,张郃进军街亭,侦察到马谡在山上布兵,心中不禁暗喜,他令手下切断水源,掐断粮道,将马谡军士围困于山上,然后纵火烧山。蜀军饥渴难忍、军心涣散、不战自乱。最终,蜀军大败,街亭失守,诸葛亮得知后不得不退回汉中。

诸葛亮总结此战失利的教训,痛心地说:“用马谡错矣。”

为了严肃军纪,诸葛亮下令将马谡革职入狱,斩首示众。接着,诸葛亮又宣布了一道命令:对力主良谋、临危不惧、英勇善战、化险为夷的副将王平加以褒奖,破格擢升为讨寇将军。

善于自省的诸葛亮斩马谡,升王平之后,多次以用人不当为由,请求自贬三等,一品丞相降为三品右将军,仍尽心竭力辅佐后主刘禅,欲图中原,成就大业。

犯错不可怕,怕就怕知错不改,诸葛亮不仅及时地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还坚决地改正,并惩罚了自己,这种勇于认错、勇于承担责任的精神可谓难能可贵。

人无完人,一些后来成为忠臣之士的人,起初可能也犯过常人易犯的错误。可他们和常人不同的是,犯错后能够认识错误并坚决改正。下面的小事故说的就是这样的人。

周处是东吴吴郡阳羡人,鄱阳太守周鲂之子。他年轻时,为人蛮横强悍、纵情肆欲,是当地一大祸害。义兴的河中有条蛟龙,山上有只白额虎,一起祸害百姓。义兴的百姓称他们是三大祸害,三害当中周处最为厉害。

有人劝说周处去杀死猛虎和蛟龙,实际上是希望三个祸害互相残杀。周处立即杀死了老虎,又下河斩杀蛟龙。蛟龙在水里有时浮起有时沉没,漂游了几十里远,周处始终同蛟龙一起搏斗。经过了三天三夜,当地的百姓们都认为周处已经死了,纷纷对此表示庆贺。

结果周处杀死了蛟龙从水中出来了。他看到乡里人的举动,才知道大家实际上也把自己当作一大祸害,因此,有了悔改的心意。

于是,周处到吴郡去找陆机和陆云两位有修养的名人。告以实情,说他想改过自新,但已蹉跎岁月,恐怕将来一无所成。陆云勉励周处朝闻过而夕改之,立定大志,尚有前途。于是周处励志好学,文章有思想,志向存义烈,言谈讲忠信而守分寸。一年后,周处果然接到诸多州府下的聘书,终于成为一名忠臣。

再举一例,衡阳王刘义季喜好打猎,为了打到更多的猎物,他常在春天纵马踏坏田间的禾苗,追逐射杀猎物。

一天,一位老农见他又来打猎,为了制止他,就给他讲了“太康失国”的故事:启的晚年,生活日益腐化。他喜欢饮酒、打猎、歌舞,而疏于朝政。启死后,其子太康继位,也沉湎于声色酒食之中,政事不修,这促使内部矛盾日趋尖锐,外部四夷背叛。东夷族有穷氏首领后羿看到夏王朝内部矛盾重重,藉太康外出狩猎数月不归之时,乘机夺取了夏的政权。

老人接着说:“您不应该只图一时快乐而影响了庄稼的生长。”

一席话说的刘义季面红耳赤,他决定从此再也不打猎了,在以后的日子里,他处处为百姓着想,为百姓办事,从此深受百姓爱戴,国家逐渐强大起来。

犯错有时是件好事,他能让人知道自己的不足,进而不断地去改正错误、积极进取。怕犯错就永远发现不了自己的缺点,也就不会有所创新和收获。

人在不断的犯错——知错——改错的过程中逐渐成熟,如果抛弃了后两个环节,则这个循环就变成不断地制造错误和不知悔改了,如此下去,必会遭遇失败。纣王就是因为犯下了滔天大罪但不知悔改,而把自己带进了无底的死亡深渊。

纣王刚即位时,在先公先王的赫赫功业,名臣贤相诰言警语的劝谏教育下,也曾励精图治,以期增光先王,宏振邦。所以当时的政治也还清明,四海也还宾服。

但在取得几次战争的胜利后,纣王在人臣面前开始骄横起来,变得刚愎自用,听不进谏言,矜人之才能,以为天下没有人能高过自己。他对大臣说话,也渐声高气粗、装腔做势,渐渐地连忠臣比干的话也听不下去了。同时,他对生活的要求也跟着高了起来,逐渐开始走向腐化。

百姓开始有怨言,诸侯也渐有离心。于是纣王便采纳妲己的建议,以酪刑镇压人心,设炮烙以惩叛逆。比干看到这种现状,忧在心中、愁在眉稍。往谏纣王,根本不听。贤臣商容往谏,纣王干脆把商容废斥为民。

这时,比干又冒着生命危险,上殿去见纣王。一连三天,指责纣王的过错,劝谏纣王洗面革心,重整朝纲。纣王无言以对,比干接着说:“我是希望你痛改前非,保住先王留下的社稷,是这个大义支持我来劝谏你。”

纣王心想:“比干如此坚持自己的看法,必定是觉得自己高明,把自己当作圣人。难道真有比自己还高明的圣人?”

于是他轻蔑地看着群臣说:“我听说圣人的心有七个孔窍,比干认为自己是圣人,他的心真的有七个孔窍吗?”

于是比干被剖腹而死。箕子看到纣王如此残酷地害死了自己的叔父,知道他是谁的话也听不进去了,为了保存自己,假装疯狂,把自己装扮成奴隶模样。但是纣王也没有放过他,把他抓起来,囚禁在牢狱里。从此,满朝大臣,谁也不敢再进谏了。纣王在身边佞臣的谄谀下,更加荒淫暴虐,肆无忌惮起来。

后来,周武王东征伐纣,纣王却根本不把他放在心上。可是,当看到周军的数量之多时,纣王才真正开始害怕起来。两军交战,纣王军士气低落,没怎么反抗就望风而逃,纣王在兵撤朝歌寨途中,被武王擒杀。

这个立国六百多年的殷商帝国,在殷纣的手中,就这样被一个地方百里的部落氏族给推翻了。

纣王作恶多端却知错不改,知道自己大失民心却不甘心认错,逆耳忠言又听不进去,这样的国君,怎能不亡国呢!

纣王败就败在不肯认错,像他这样的人,必会遭到人民的唾弃!为官者要想得到别人的拥护和爱戴,必须时常自我检讨并知错必改,只有这样,做事才能完满,人格才能得到升华。

权修第三

[原文]

厚爱利足以亲之,明智礼足以教之,上身服以先之,审度量以闲之,乡置师以说道之,然后申之以宪令,劝之以庆赏,振之以刑罚。故百姓皆说为善,则暴乱之行无由至矣。

以上摘自《管子》第一“权修第三”

[译文]

付出厚爱和厚利,就可以使民众亲近。彰明知识和礼仪,就可以使民众得到教育。君主要以身作则来引导人民,审定规章制度来规范人民,设置乡官来指导人民,然后用法令加以约束,用奖赏加以鼓励,用刑罚加以威慑。这样,老百姓就会乐于做好事,暴乱行为就不可能再发生了。

[实例应用与分析]

赏罚分明才会天下安定

“《管子》第一”中的上文部分表述了管子治理人民的策略,因为“付出厚爱和厚利,就可以使民众亲近。彰明知识和礼仪,就可以使民众得到教育”,所以,“用法令加以约束,用奖赏加以鼓励,用刑罚加以威慑。这样,老百姓就会乐于做好事,暴乱行为就不可能再发生了”。

在这里,我们可以引用、理解为:“赏罚分明才会天下安定”。

管子主张治理人民要“用法令加以约束,用奖赏加以鼓励,用刑罚加以威慑”,既有赏,也有罚,在这样的为政政策下面,人们自然而然就会乐于做好事,将暴乱行为降低到最低限度了,如此也就基本达到了“天下安定”的目的了。

是的,没有赏和罚的分别,人民也就无所谓行为的好与坏、善与恶,善有善果、恶有恶报才会将人民带领到正确的道路上来,以赏罚分明来治理天下,是天下安定的前提。

古代的帝王很喜欢通过树立榜样来明确为政基调。康熙帝就曾强调指出,要达到社会的和谐兴旺,大小官吏必须崇尚廉洁,这样人民才能臣服。

为了树立典范,康熙帝很注意对清官加以褒奖,于成龙就是他树立的清官榜样之一。

吴三桂的叛军据守湖南时,煽动了湖北数县响应,叛兵集十万大军逼近黄州,当时,黄州城空虚,危在旦夕。

此时,有人主张退保麻城,黄州知府于成龙却认为黄州为七郡咽喉之地,如弃之则荆岳瓦解。因此于成龙召集乡兵数千,并亲自率众拼杀,仅用了二十四天,就平定了黄州。随后,于成龙连升江防道员、福建按察使、布政使,后又升至直隶巡抚。

于成龙上任后,是非分明、廉洁奉公、弹劾庸吏。康熙知道于成龙清正廉洁的事迹后,亲自召见并夸奖他道:“尔为当今清官第一,殊属难得。”康熙勉励他“始终一节”,赏赐黄金、良马、御制诗等,以嘉奖他的政绩。

于成龙提出免钱粮、赈济灾荒等要求,康熙也是无不应允。

不久后,于成龙被提升为两江总督。为报皇上知遇之恩,他到任后更加勤奋,每天处理政务到很晚方归,一时之间,官吏闻风而惊。江南官吏知道于成龙经常微服私访,一旦遇到白胡子、相貌堂堂的人,便相互转告,立马循规蹈矩起来。

康熙帝的奖励之术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从二十年至二十五年,在于成龙等贤臣的影响下,政界风气大变。但康熙帝也深知,廉吏也不是完美无缺的,他们也会有主观臆断、意气用事之时,康熙帝一旦发现这样的情况,就及时对其进行批评教育,以期改正。

康熙帝善恶分明,礼待廉吏,对奸恶小人严惩不怠,正是因为他这种赏罚分明的为政策略,方使得“康乾盛世”得以建立。

彭玉麟是清末湘军将领之一,他是曾国藩的同僚,作为将领他能够惩恶扬善,使天下安定,遵循的就是一个主旨:该赏则赏、该罚则罚。

湘军中,彭玉麟以治军严明而著称,以至有人送他“彭打铁”的雅号。彭玉麟做事敢于负责,而且有功不贪,经常是轻舟小艇,往来倏忽,不单将士们畏之如神,即便是地方官也是望而生畏,民间不轨之徒及作奸犯科者也常相互惊吓道:“彭官保来”,众人听后必奔逃不敢出。

鉴于此,朝廷对他非常器重,凡有大事都交他处置。

彭玉麟对待部下旧将情同手足,但纪律甚严。他的弟弟吸食鸦片成瘾,正巧军中禁烟,有人把此事告诉了彭玉麟,他得知后大怒,立杖四十,并对弟弟呵斥道:“你不断烟瘾,死不相见。”他的弟弟悔恨难当,强忍着戒了烟瘾,兄弟二人这才和好如初。

彭玉麟对官场上请客送礼之事很是厌恶,对心术不正之人更是恨之入骨。安庆侯补副将胡开泰,召妓女饮酒作乐,竟让妻子在一旁斟酒,其妻不从,胡开泰抽刀把她杀了。彭玉麟亲审此案,他遣人把胡开泰押来,问询名姓居址后,即令推出斩之,民众大欢。

江宁有个秀才,妻子长的很漂亮,李鸿章的远亲弟弟看上了她,假传太夫之命,把她诱入署中,好几个月都不让她回家。秀才知道实情后前去告官,可无人理会他。彭玉麟出行时,遇到了这个秀才,见他精神恍惚,口中反复念叨其妻被霸占之语。 彭玉麟知情后,亲自为秀才写了状词,立即前往拜见李鸿章。言谈之间,他装作若无其事地问李鸿章道:“假如有人诱奸百姓的妻子,该如何处置?”

李鸿章说:“当杀!”

彭玉麟又问:“假如有官吏诱占百姓的妻子,法律应如何处置他?”

李鸿章又说:“当杀”。

彭玉麟继续问道:“假如有封疆大吏的子弟诱占百姓的妻子,法律又该如何裁处呢?”

李鸿章若有所悟,勉强答道:“当斩”。

这时,彭玉麟从怀中拿出诉状,呈给李鸿章说:“公能执行法律,今天的事就算罢了,否则,当上朝廷。”

李鸿章看毕诉状,脸色大变,走到跟前对彭玉麟说:“这件事我确实不知,但愚弟为母亲宠爱,请用私人的礼节,稍微宽大处理可否?”

彭玉麟笑了笑说:“你刚刚说完当斩,现在又给他求情,是不是私心太重了。”

李鸿章又说:“那请用家法处置如何?”

彭玉麟说:“可以。”

李鸿章说:“请缓其死可以吗?”

彭玉麟答道:“其他都遵命,这件事不敢答应。”

李鸿章无奈,把他弟弟唤出来,令其自裁。他的弟弟请求拜别老母,彭玉麟答应了。但在庭中等待了很久,也不见李鸿章的弟弟出来,彭玉麟逼迫李鸿章立即处死他的弟弟。李鸿章让身边的人摘取朝珠上的鹤顶红,令其弟舔之,其弟不久就死了,彭玉麟谢罪而去。

第二天,秀才的妻子回到了家,秀才的病也痊愈了。

彭玉麟所到之处,暗访文武贪官,非杀即参,对廉洁勤政的官员则是褒扬厚赏。自从他被任命为巡江大臣后,不但水师赖以整顿,即使东南数省的大小官吏,也不敢过于贪婪、胡作非为了。

彭玉麟的这种有赏有罚的胆识,使全国上下一时之间政风为之一新,他也颇受百姓的爱戴。可见,赏罚分明才能让众人心服。

为将者率兵打仗,讲究宽严相济。部下有功,要适时奖赏他们,以激励他们的斗志;部下犯错,则要严惩,以服军心。

历史上许多名将,都是赏罚分明的典范,他们之所以能够在战场上屡战屡胜,很大程度上在于他们善于用赏罚来激励士气,以提高军队的战斗力。

战国时期,魏国在魏文侯的治理下逐渐强大后,曾多次向秦国发起进攻。魏王令吴起为将,吴起连续攻取了秦国的多座城池,河西地区全部被魏国占领。魏国对这片地区极为重视,任吴起为河西太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