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归纳“小能人”腾飞之路:他首先利用担任小生产队长并善于做买卖的资源,率领本小队的群众率先富裕起来。强烈的致富示范效应,促使大家推举他担任村党支部书记,这样以来老宋就可以在更高的事业平台运做。他果断地上了大批企业,结识了更多的合作伙伴,可供开掘的资源更多,他率领精干的团队,像蜜蜂采集花粉一样,不停地劳作。最精彩的是他的股票上市,可以大量地融资,资源顿时如海洋般广阔。进军房地产,获取新形势下最大的财富蛋糕。
同样是村党支部书记,同样的条件,甚至你还有更优厚的条件,为什么不富裕、腾飞起来?
2.我的老朋友从一乡镇退休干部,变成亿万富豪
A.浮云般的困窘:当年受冷落
30年前,我父亲担任家智公社(乡镇)党委书记,老李是刚摘帽的****,很多地方不收留他。我父亲不嫌弃,不仅收留,还委以重任,让他担任镇财政组的会计。
老李性格耿直,仕途不通顺。他对经济很感兴趣,一心想摆脱贫穷。
B.云开雾散万里晴:发挥财会优势,做大金融蛋糕
1.播撒希望的种子
1983年,他所在的乡镇投资,由老李和另一个女会计小杜,出纳小木,党委宣传员老赵,创办了西河图书馆,副书记担任馆长,老李担任副馆长。这是他们公司的雏形,谁也不知道30多年后的情景。
1984年,他创办了《信息参考周报》,以服务商品生产为内容,传递市场信息。遗憾的是,信息公司出了点事情,这项业务也消失了。
1984年,那个冬天很温暖。《中国农民报》(后改为《农民日报》)刊登了3篇关于开办民间金融的报道,还发一短评“鼓励农民办金融事业”。老李干了多年的会计,对此理解很深刻,也悟出了商机。
但是原始资金从哪来?
公司的几个同伴很焦虑。恰好到了年底,乡镇给每个干部员工发了200元奖金,当时这是一笔很丰厚的资金。如何合理利用起来?
信息公司经营2个月,亏损1000多元。前景不明朗,大家没有信心。老李受到《农民日报》那3篇文章启发,提出也走那道路。但是合作者担心没政策,老李看到中央一号文件中有“适当发展民间信用”条款,毅然决定:信息公司停止,筹办“小银行”。
县乡领导大力支持,纷纷入股,终有源头活水来。
这是个非常敏感的行业。为确保万无一失,老李和老赵先后十几次去县工商局和农业银行咨询。工商局请示省工商厅,得到答复:全省无先例,先开办后补执照。
农行领导说,既不支持,也不反对。当时人们惟恐被扣上放高利贷的帽子,领导答复,贷款利率月息不超过3分不视为高利。
几个月后,我省第一家民间小银行--“明媚金融服务社”诞生了。
由他们4人具体经营,老李总负责。对外办理存款、贷款业务,服务对象是两户一体。
规定主要是:活期存款月息千分之3.6,定期3年月息千分之5.1,定期半年月息千分之6.0,定期一年月息千分之6.9,定期3年月息千分之9.0,不办理3年以上定期存款。贷款利率为月息2分4厘。
这个新生事物轰动一时。江苏、湖南、四川、山东等报纸、电台热情报道。全国各地的两户一体纷纷询问能否贷款,可见民间对资金的渴望程度!
2.千辛万苦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一年后,县农行和工商局联合下发文件,指责该社“未经批准擅自成立,违反银行管理暂行条例,属于非法的金融机构”,勒令取消,文到停业。
如同晴天霹雳!
大家当时震惊的说不出话来,几个女同事被气哭了。大家议论道,他们怎么可以这样武断蛮横?
老李冷静下来。当晚,他召开服务社扩大会议,除了团队里人员,又请了几个厂长和业务人员,还有几个机关干部等有识之士。大家对通知反复推敲,认为3大罪状都不成立,决定一方面和他们交涉,一方面向股东说明情况,先停业。
当晚播发停业公告。
连续多日,该社门前股东簇拥,人群络绎不绝。有的拿着存单想把钱赶紧提回,更多的股东来询问停业原因。当了解真相后,很多本来打算提款的改变了主意。很多贷款户想社里之所想,急社里之所急,将不到期的贷款提前归还。绝大多数股东接到退股通知书后,声明:宁愿承担风险,也不退股,不能抽垮了自己的小银行。
有了这些仗义之士的鼎力支持,该社从没发生无法兑付现象,储蓄户看到该社讲信用,提款的少了,局面稳定了。
岁寒知松柏。
团队里的老赵发挥了很大作用,他联系到京城里的几大报纸,反映了情况,争取支持。
1986年底,中央电视台播音员邢质斌播送了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管理司干部的明确的答复:“允许农民开办民间信用组织”。
然后,县行对该社进行半年的稽核清理整顿,确认该社是按照农村信用社有关规定建立的,各个方面无违反行为,同意恢复业务,更名为:冬木信用基金会。
《经营金融业务许可证》和《营业执照》在公司成员手里传递着,大家眼含热泪,说不出一句话来。
接下来这些年,发展的就很快了,但有胜利,也有失败。
公司聘请有经验的银行领导来挂职,指导工作,办理保值公债转让业务。
为了能富裕起来,公司走了很多条路子:
成立新技术开发公司,生产闭路电视分支分配器、家用电暖器等产品,但效益一般。买下一家印刷厂,开始运转不错,后来利润减少,转让出去。和一企业联合,与美国一客商合作,经营进口翻新旧汽车,但是市场萧条,很快停止了。和人合作,为韩国一客户加工乳罩,来料加工。因合作方心生二意,合作终止。建了一座3000多平方米的办公大楼,租赁出去。建了一座3300平米的大楼,他们在二三楼办公,把一楼租赁出去。在一级市场申购新股。
委托某证券公司代客理财,1000万,1年回报20%。但是这些家伙不讲信用,亏损了。老李要提回钱,但是只给退还了不到一半。起诉?法院不给立案。气的老李命令公司,严禁再搞这个。
冬木信用基金会更名为“冬木城市信用社”,由当地的信用总社归口管理。
3.与时俱进
老李和剩余的股东寻找赚钱的道路,走了很多路子,但是效益总没出现突破。在这期间,老李还和几个股东们走了段弯路,成立个文化公司,被欺骗了数十万。无良文人面对金钱之贪婪嘴脸,好卑劣。
老李经过接触商界人士,再三论证,决定成立“担保公司”,这是个稳妥红火的赢利模式。
他们吸收了几个有资本的同仁,争取到当地政府的支持,成立了这个专门为企业或个人解决资金紧张的问题。
这是个股份制公司。老李出资五六千万,把股东的钱几乎都投入进去,所以是最大股东。为了工作方便,董事长由一个三资企业老总兼任,老李只是一名董事。担保公司类似银行,但是却又有区别。贷款方提供抵押物件,他们规定是房产证件或公务员身份证明,必须这2种,其他一概不承认。这就确保无呆帐烂帐出现,而银行常常根据“条子”、“电话”行事,天壤之别啊。
担保费月息一分二,1万元1年是多少?1亿贷出去,担保费用又是多少?这个担保公司,总资本1个亿,现在全部贷出去了。可以想见,利润会是多么客观。
做这个生意,当地行政部门支持,还奖励了他们几十万资金。
贷款的企业或个人非常欢迎。到银行贷款,程序复杂,时间长,审查多。而这里从审查到批准,用不上半个小时,全部搞定,客户可以拿到钱了,皆大欢喜。
三十年过去,弹指一挥间。
我有位朋友叫老李,今年七十多了,亿万富豪。当那么多人为挣钱而苦恼,当那么多企业因成本提高而倒闭,当那么多单位为缺少资金运转而焦虑时候,老李很坦然,因为他已经走出了一条康庄大道。
老李现在处于半退休状态,每天喝茶水,看网,和朋友聊天,锻炼身体。偶尔关心一下公司经营,在送来的报告上签字。到了年底,退休金来了,公司奖金来了,股票分红来了,钱源滚滚。几十年的打拼汗水,结出了丰硕成果。
闲暇时候,品茗,回忆。一条弯曲坎坷的创业小路,终于通到金光大道。路途漫漫,收获颇丰。
C.秘诀心得:机会属于有心人
1.好的团队是关键;
2.做生意是一个资源整合的过程
3.稳妥稳妥再稳妥
4.调整思路,转变模式,挖掘新经济
5.无欲则刚
6.要以身作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