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心理学与控制力
23749100000015

第15章 求人常常有,甘心办事有妙招(2)

“留面子效应”是指,在你想向别人提出请求时,不妨先提一个大的要求,对方果断拒绝后,你趁机提出你想要满足的小要求,效果是非常好的。因此,在人际交往中,想要对方答应你的要求时,不如先向对方提出一个明知会被拒绝的大要求,这样就为我们后面的小要求做好了铺垫,再接着提出我们想要对方答应的小要求,对方就会很容易地接受了。既达到了目的,又让对方保住了面子,一举两得。

我们可以再看一个坐飞机的故事:

一架从纽约飞往巴黎的飞机,乘务人员站在机舱内,对里面的乘客说:“各位旅客!由于地面机场拥挤,暂时腾不出地方来,飞机需要暂缓一个小时着陆,如果给各位旅客带来了不便,敬请原谅!”

听完乘务员的话,机舱内的旅客顿时一片骚动和抱怨声,有一部分乘客已经做好了在一个小时后降落的思想准备。

让人没想到的是,不一会儿,乘务人员给这些抱怨的旅客们带来了一个好的息,说:“各位旅客,大家好!本班机晚点降落的时间将要缩短半个小时。”

旅客们听完乘务员的话,一个个都如释重负地松了口气,大家都觉得半个小时总比一个小时好多了,心情自然比刚才轻松多了。

大约十分钟不到,机舱内的广播响起:“再过五分钟,本机将要着陆,请大家做好降落准备。”

这个消息宣布完,机舱内的旅客们个个兴奋非常,还有人拍手称快,抱怨声一点也听不到了。

其实,飞机推迟降落,本就是航空公司的责任,给乘客带来了许多的不便,而旅客也有权利去投诉这家航空公司。可是,经过乘务人员先提出推迟一小时,后改为半小时,最后几分钟内便要着陆,这样使旅客们的怨气逐步地削弱,最后怨气得以完全消除。

反过来说,飞机降落推迟五分钟,那也是推迟了。如果乘务人员照实说,旅客们心里依然有很大的怨气。这也正是聪明的乘务人员巧妙地运用了“留面子效应”,将很多旅客的怨气化解了。

心理学家认为,产生“留面子效应”的原因是,当对方拒绝了你的大要求时,内心会觉得无法帮到你,有些辜负了你对他的期望,自然会有点内疚。所以,对方为了保住自己从前的良好形象,也为了使自己的心理得到某种平衡,对你的小要求自然爽快地答应了。

我们来看一则保险推销员成功运用“留面子效应”来达到目的的故事:

在一家保险公司,有一名推销员叫田易。他在查找客户资料时,发现一位十分有潜力的顾客,已经有好几个推销员向他尝试推销,却都遭到了拒绝。

田易下决心去试一试,他仔细思考后,决定放弃从前的推销模式,换另一种方式去尝试一番。

田易:“您好!陈先生,我是健康保险公司的一名推销员,你是否考虑过购买一份健康保险呢?”

陈先生:“我不需要,谢谢!”

田易:“哦,真的很抱歉,您能给我几分钟吗?先听一下我们的健康保险知识,不会耽误您多长时间,就几分钟,您看行吗?”

陈先生:“好吧,就五分钟,你抓紧时间吧。”

田易利用这几分钟,给陈先生讲解了与之相关的一些健康保险知识。最后他说:“希望我的讲解对您有益,如果您有不明白的地方或有需要我的地方,请您随时联系我,这是我的名片。”

果然,在一个星期后,陈先生就主动给田易打来电话,要求购买一份健康保险。

这则故事告诉我们:在面对有可能拒绝我们请求,或是总拒绝我们请求的人时,不妨提出一个更大的请求去刺激一下对方,在对方明确拒绝后,再提出第二个小请求,这样就在对方的心理上形成鲜明的对比,对方很容易体会到这两种要求的巨大差距,内心原先强硬的立场会逐步削弱,也就更容易接受我们后面的小要求了。

这种“留面子效应”有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

一方面,它犹如一柄双刃剑,可以使我们在沟通与交流上事半功倍,但也不要忘记,不能为了自己的私欲,随便利用别人的这种心理。正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请大家谨记!

另一方面,它不是对任何人都通用的,关键在于你们双方的关系是否亲密,或是你的要求是否合乎情理。如果对方与你素昧平生,当然没有任何责任和义务帮你做事,即使你使用这招,也是无济于事的。

第四节运用“背景”,赚高人气

“一个人能否成功,不在于你知道什么,而是在于你认识谁。”这是好莱坞最流行的一句话。

大家都知道,仅凭我们自身一个人的力量是很难出人头地的,想要更快地去实现自己的梦想,就需要某种媒介,将自己展现在他人面前,从而赢得他人的尊重,继而得到他人的赏识,再借助他的一臂之力,使自己乘风而上。这将是你走向成功最快的一条捷径。而这个媒介就被人们称为“背景”。

有些“背景”是我们一出生就具有的,还有些是需要我们认真经营的。斯坦福研究中心曾有一份调查报告,指出:一个人赚的所有钱,12.5%来自知识,87.5%来自于他的社会关系。这句话再次强调了一个人拥有强大的社会关系,将是这个人走向成功的一股巨大助力,让他未来的路更加通畅无阻。

我们看一位大学毕业生是如何找到自己理想工作的:

韩玉尔,刚刚毕业于某大学。由于某些原因,她错过了一家公司的面试机会,让她一阵懊恼,因为那家公司是她在上大学时就梦想去的一家跨国企业。

她的父亲在她生日时听到了这个消息,就决心帮女儿一把。父亲发现邻居家有一位先生正好就职于那家公司,就利用上下班时间与那位先生打招呼,套近乎,在慢慢地熟悉后,知道这位先生在那家公司只是一名普通员工。韩玉尔的父亲并没灰心,他向那位先生了解到这家公司很多管理层的名字及电话。

韩玉尔就按这些电话,一个个打了过去,其中有一个电话是这家公司的总裁汉姆先生。总裁汉姆很友好地接了她的电话,并告诉韩玉尔应该去找负责面试的某某。韩玉尔就拨通了那个面试负责人的电话,说:“你好!是汉姆先生让我给您打电话的,商量一下面试的事情,麻烦您了。”

面试的结果当然是成功的,原本毫无希望的韩玉尔竟然“起死回生”,达成了自己的心愿,正是因为她利用了那个强大的“背景”。

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你可以没有良好的家庭背景、教育背景、生活背景等,但是你要知道社会是不断变化的,只要你用心去经营你所认识的每一个朋友,你的“背景”也将会越来越好。如果使用得当,或许会给你的命运带来意想不到的转机。所以,正确地看待你的社会关系是非常有必要的,时机到来,会帮助你找到更广阔的舞台。

刚刚大学毕业的学生,在求职的时候,海投简历或参加一些招聘会,这样是很浪费时间和精力的,还不如运用在学校时积累的人脉,多向那些求职成功的人请教他们的求职经验和工作经验,或许会得到一些对毕业生有用的信息。如果是已经有了一些工作经验的人,还要会运用一些重要的社会关系,助自己一臂之力。

有一家专业机构做过这样一项统计:满意的工作,95%是通过熟人或朋友推荐的。即便你的朋友没有什么特殊身份,同样可以帮你转达一些你不便说的话。有时,同样的话从第三方的口中说出来,更容易让人信服。

大家看一个流浪汉是如何发迹的:

这位流浪汉的足迹几乎踏遍了全球,行乞已经有40多年了,终于有一天,他来到比尔·盖茨的门前,向他借一美元买顿饭吃。

比尔·盖茨笑着说:“1美元和1万美元,你选择哪个呢?”

流浪汉狡黠地一笑,说:“对您来说,1美元和1万美元是没有任何区别的,不过,我还是选择1美元吧。”

他还以为比尔·盖茨会因为他回答得巧妙给他1万美元呢,没想到比尔·盖茨真给了1美元,流浪汉只好悻悻地转身准备离开。

这时,比尔·盖茨从口袋里抽出一张名片,名片上面写着:“发挥你的长处,以知识创造财富。”他对流浪汉说:“这就是我给你剩下的9999美元。”

吃过饭的流浪汉,在餐厅里思索了很长时间,借了一张纸和一支笔,开始给市政厅写一封信,并申请成立一家纽约乞丐咨询公司。信里他有意无意地提到比尔·盖茨对他的赏识与支持。由于他巧妙地运用了那张名片为自己造势,他的申请很快获得了批准。

这个流浪汉能得到这家原不可能属于他的公司,就是巧妙地运用了他的智慧,为他自己营造了一个强大“社会背景”,才得以抓住了他梦寐以求的机遇。

我们在社会上打拼,如果你有一个很好的社会背景,总能得到别人的信任和认同;假如你的社会背景很普通,就不会那么容易得到这样的优待。其实,即便有优越的背景,没有良好的品格和修养,也是难赢得别人的真心对待,甚至很难得到一份真挚的友谊。

某些人说:“有人不需要与别人打交道就能成功啊,那个人就是凡·高。”可他们不知道的是,凡·高也是在他死后五百年才获得了成功。试问,你认为自己有这样的魄力吗?你相信自己有这样的才能吗?如果没有,那就开始好好学习交际吧!

在交际中,自然会用到你此时所拥有的“背景”。不管是家庭背景、教育背景还是你此时的社会背景,都是可以利用的。不要以为这样的“利用”是一种卑劣的行为,其实这种算计,是一种很正当的手段,因为你成功地应用了自己的社会关系,来为自己创造了更大的价值。

我们在生活或职场中遇到了困难,总会想到某些“老熟人”,希望他们来帮助我们解决这些困难,这就是一种利用自己“背景”达成目标的范例。

我们在与人交往中,不要轻易地弄丢别人给自己的任何一张名片,对朋友最好尽可能多地记住他们的名字。这是因为,在以后的时间里,再次相遇时,如若你能准确地叫出他的名字,这将会使你们的关系更亲近一些。

你的社会关系,就仿佛在你头顶戴上了一个光环,光环越大越亮丽,你脱颖而出的机会也就越大。当你的社会关系一点点地建立,你的“背景”将会越来越深广,你也会随之一步步走向你所向往的生活了。

第五节 巧打“感情牌”,易满足你的请求

“每一个人都是感情的宠物,他们获得的感情越多,他们就越希望获得更多的感情,而人在过多的感情宠溺中能够变得温和、善良,愿意和大家分享这个世界。”这句话是已故心理学大师阿德勒先生曾说过的。

人是感情动物。所以,在与人交往中,要想得到别人的帮助,就要学会打“感情”牌,拉近彼此的关系,然后晓之以理,让对方心甘情愿地为你办事,这样你的事情自然就顺利得多。

大家可以看下面三则故事:

故事一:

战国时期,在赵国作为质子的秦国王子嬴异人,被当时的大商人吕不韦认为是“奇货可居”。为了帮助异人登上秦国的国君之位,吕不韦来到秦国,找当时还是太子妃的华阳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