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三天读懂管理学
23750300000020

第20章 搞好经营管理(1)

经营和管理是不可拆分的整体。按照易经中的说法,这两者就好比是企业中的“阴”和“阳”,为了可以共生共存下去,他们必须在相互矛盾中寻求相互的统一。

经营过程中假如缺少了管理,经营效益就会“竹篮打水一场空”,赚多少就能浪费多少。正如我国南方民间流传的一句土话“外面有个筢筢,家里有个篓篓”,一个家庭中有会挣钱的也要有懂节省的才行。

管理过程中如果没有经营,肯定也是失去活力、动作僵硬的,从而拖着企业陷入为了管理而管理的困境。要使企业保持可持续发展,必须懂得遵守规则,让企业经营更有约束力,但同时也不能没有动力和张力,不然的话就是一潭死水。

经营是管理的动力,管理是经营的基础。企业关注经营,及时并充分地研究市场和客户的需求,才能做大做强。与此同时,基础管理工作也不能滞后。及时参与管理,才能让经营工作更加顺畅,经营工作更进一步,也就让管理水平提高了一个层次,这是一个良性循环。由此,我们总结出经营和管理的交替进行,才是企业发展的正常规律。

别让你的企业喘不过气来

美国最着名的管理学家之一库尔特·卢因曾经说过:连续并且过度地追求工作目标,可能有损于团体行动的内部凝聚力和工作效率。

一个没有目标的组织,就像是路边的砂砾;而太过于追求目标的组织,就好比是脱了轨的列车。把事情做过了头,也就跟没做过一样;跑得太过凶猛,停下来时你就会喘得更久。

有这种倾向的管理者,就是人们眼中的激进分子。这些“激进分子”偏激地认为,把工作目标定得越高,员工们工作时就会越努力。所以,他们通常喜欢在短时间内制定出很高并且很多的目标,试图以此来挖掘员工们的潜力。

有时候目标太富有挑战性,未必是一件好事。一方面,员工的确会为此“搏命”,但冒险的同时也等于主动给自己制造了风险,比如熬夜奋战,白天没有精神,劳累过度而病倒或被生产设备伤害。另一方面,员工们为了完成上级交代的任务,不免会耍手段,违背职业道德。此外,挑战性过强的工作会让员工不敢轻易肯定自己的业绩,一旦目标失败,对以后的工作心情带来很大的影响。

因此,我们在为企业员工制定工作目标时要注意以下几点危害:

1.在逐渐明确目标的过程中,通常会出现一些过于狭隘的目标,比如只注重数量,而抛弃了质量。下属这样做也是出于无奈。

2.目标过于明确,会导致同一个岗位上出现很多个目标。这样会分散了下属的注意力,完成了这个目标,却忘记了另外的目标。

3.目标过于有挑战性,会让下属无法应对自如,但又苦于赶工,根本没有时间去学习。因此,势必会滋生出“破罐子破摔”的意识。

案例

上个世纪60年代的后期,美国福特汽车的市场份额不断地被国外竞争者吞噬。为了扭转这一局势,福特公司的首席执行官李·艾柯卡为公司制定出一项既明确又极富挑战性的发展目标:生产出一种“重量不超过2000磅且价格低于2000美元”的微型汽车。李·艾柯卡给的时间并不多,生产部门为了按时完成指标,不得不减少甚至省略了车体的安全检查。

结果,他们没有注意到油箱的设计上有一个致命的缺陷。直到这款汽车即将面市的时候,这个漏洞才被一些技术人员发现。可是已经来不及补救了,为了让这批汽车顺利面市,技术人员并没有向上级汇报。

这款汽车入市后不久,就接连不断地发生车毁人亡的重大事故,福特的声誉不但没有提高,反而一落千丈。

点评

现在,很多企业的管理者都极力推崇目标管理,认为目标越明确、越富有挑战性,效果就越好,但事实正好相反!福特公司的败笔就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所以,要让下属按时完成合理并且适量的任务,必须先把团体内部的和谐关系处理好,让下属们宣泄掉感情上的压力。创建一个相互依赖的团体,有利于员工之间进行及时的感情交流,团体中每一位成员的满意度高了,他们的工作效率自然也就跟着提高了,上级交代的任务当然也能顺利且合格地完成。

不要落入成功的陷阱

法国的行为科学家欧文·柏林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不断的成功,正是成功本身的最大障碍。”他的本意是说,人们在不断成功之后,虚荣心会膨胀起来,认为自己无人能及。这样的人终有一天会掉进失败的陷阱里。

长期的胜利会在人们心理上形成一种固有的模式:成功带来了经验,总结成功的经验,制定规则,按规则做事,再次获得成功。然而,他们并没有认识到,长期习惯于一个成功的模式,会扼杀掉自己的创新意识,因为他们总是在走重复的路线。

企业界也存在着类似的状况,通常的表现是,市场和消费者的行为已经发生了变化,但企业还在生产早就过时的产品。这些产品曾经为企业开拓了市场,扩大了品牌的影响力,给企业带来了成功的经验,于是他们就慢慢沉醉于自己的过去,忽略了外界的变化,从而丧失了市场灵敏度和消费者的适应能力,落后于时代的步伐。

案例

TCL公司最开始是生产磁带的小厂家,后来转型到电话机,接着又先后进行了几次成功的转型,包括彩电、移动电话等,每次都可以说是“一帆风顺”。集团老总******,当时被看做是中国绝顶聪明的企业家之一,由他带领的TCL公司像超人一样飞奔。

一时间媒体像追星的孩子一样蜂拥而至,整日围着******,人们也对他的创业故事津津乐道。不断的吹捧让他对TCL的形势作出了错误的判断,飘飘然地开始国际化******。浮躁的中国管理学界也跟着沸腾了,负面评价一浪高过一浪,认为TCL之所以能以门外汉的身份迅速成为各行业的领航者,只是说明中国的消费市场不正常罢了。这样的评价未免过于偏颇,但任何人都料想不到,TCL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也将为自己的鲁莽付出代价。

打入国际市场后,竞争的对手变了,******面对决策,变得无能为力。TCL的“国际化”把自己拉下了水,同时面临着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产品体系无法适应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市场形势的剧变,一天天把******从美梦中打醒。

西方国家已经有了自己的消费模式,根本不需要中国产的TCL手机,欧洲市场没有让TCL尝到一点甜头。紧接着,TCL的平板彩电也在欧洲迅速下架,这样的结果着实让******赔了一大笔。接连不断的重创使TCL节节败退,无奈之下只好重整旗鼓,谋求企业经营理念的革新。

点评

TCL过去的成功取决于正在成长阶段的消费市场,跟同行业的“业余选手”相比,具备一定的优势,获得成功也就不在话下。但是,随着中国市场的开放,TCL的竞争对手由“散兵部落”迅速发展成为“机械化军团”,“游击队”一般的TCL当然无法战胜“正规军”。这种大失败,无疑是由此前的成功积累的幻象直接导致的。

企业要以诚信为本

美国的“公关之王”格利在谈到如何成就事业时说过:成就事业最重要的就是信誉,再加上用功。意在告诫企业领导者,经营企业要秉着以诚信为本的态度,为客户提供最好的产品和服务。

一般来讲,企业的发展战略和社会信用越是成熟,诚信的作用也就越明显。假如企业经营者只想捞一把就撤,那么就可以把诚信抛之脑后了。

但是如果企业要做大做强,谋求可持续发展的话,诚信则是必不可少的。

然而,诚信的作用有时候并不明显,比如在经济较为落后的地区,即便企业再讲信用,产品也可能卖不出去。即便如此,并不表示客户不需要诚信,为了减少交易的成本,他们仍会对讲诚信的企业给予特别的关注。

诚信是企业建立市场信誉时不可或缺的基础,只有市场信誉牢固了,企业才有可能发展壮大。中国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大量的外国资本注入中国市场,要想不断提高自己的竞争能力,中国的企业肯定还要走很长一段路。但做到诚信并不难,它不需要你投入大量的精力去学习。

和外企竞争就好比与狼共舞一样,要想在这条路上走得更远,中国的企业家们必须拿出自己的诚信,否则就有羊入狼口的危险。

案例

德国有一家很有名的包裹运输公司,也就是我们耳熟能详的“联邦快递公司”。自打这家公司创业以来,诚信服务一直是他们的原则。有一次,公司的载货飞机已经起飞,但员工发现有个小包裹被不小心遗留下来。员工根据包裹的联系方式,立马跟客户打电话道歉,并承诺将在下一班飞机运载这个包裹。正巧公司的创始人史密斯先生路过,注意到员工紧张的神情。得知情况后,他不惜花大代价雇用了一架私人飞机,亲自赶过去送包裹,并向顾客表示歉意。

点评

这个故事让我们见识了联邦快递公司卓越的服务态度。正是这样的服务态度,让联邦快递公司把自己的市场推广到更多领域中,比如为医院运送血浆和人体准备移植的脏器等。联邦快递以良好的信誉为宗旨,很快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包裹运输公司。

可以说,凡是历经千难万险仍然屹立不倒的公司,都是以诚信作为立业之本的。一个成功的企业家,平时与人相处也都是最讲究信用的,尤其是对自己的客户。无数事实证明了这一点:连诚实守信都做不到的企业,百分之百无法长久经营。

创新是企业的生命之源

没有创新精神的人永远都只能是一个执行者。只有敢为人先的人,才最有资格成为真正的先驱者。

——前苏联心理学家达维多夫

人们无论是想拥有非常成功的人生,还是想创办一个非常成功的公司,最需要的莫过于创新精神。对于个人而言,这个世界变化太大,我们需要把自己的双臂张开,迎接新时代的来临。对企业来说,最害怕的就是创造力的丧失,盲目地遵循陈旧的规则,结局就是灭亡。

为了研究昆虫对光的依赖性,有人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他把六只蜜蜂和六只苍蝇放在同一个瓶子里,然后将瓶子平放,瓶底对着窗户,看看哪一种昆虫可以从瓶口逃出。

结果,蜜蜂一直在瓶底活动,尝试找出口,后来又累又饿,全死掉了;苍蝇们爬到瓶口,用了不到两分钟全部逃逸。事实上,蜜蜂喜欢待在光线较为明亮的地方,错误的坚持让它们走上了灭亡的道路。苍蝇对光并不敏感,一旦危机发生时,它们最先想到的就是逃命,忽上忽下、忽左忽右,结果还真碰上了好运气,获得了新生。

企业赖以生存的环境也是变化莫测的,危机出现得总是那么不可预期、不可想象甚至不可理解。蜜蜂一样的企业,若碰上无法逾越的“玻璃墙”,该怎样脱险呢?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不断地创新!苦守在瓶底,只有死路一条。

案例

在IT行业刚刚起步的时候,大部分人都认为只有硬件才能赚钱,但比尔·盖茨不这么想,现在几乎所有的行业或公司,都在使用微软开发的软件系统。据美国金融机构统计,微软公司只有3.1万员工,但它的市场资本总额,已经超过6000亿美元。麦当劳的员工数量是微软的10倍,但它的市场资本总额却只有微软的1/10。尽管在21世纪,汉堡包没有丧失市场,但它的影响力已经不可能和微软同日而语了。

另外,微软还是第一家将股票选择权给自己的员工作为报酬的公司。

结果,这一举动让他的员工成为了百万富翁,有的甚至是亿万富翁。员工的忠诚度越来越高,很少看到有高层从微软跳槽。这种策略被很多企业争相效仿,并且也同样获得了显着的成功。

微软公司总能处于领先状态,靠的就是创新。想让员工百分之百地为你效力,又整日束缚着他们的手脚,这种方法当然是不可取的。成功者相信自己的梦想,同时也希望看见富有创意的好点子。

点评

一个企业没有开拓进取的精神,肯定是不敢冒风险的,当然也就走不出新的路子,远大的目标也就成了空谈。可以说,创新是一个民族不断前进的动力,也是一个企业赖以生存的生命之源。企业领袖和平庸的管理者有着天壤之别,领袖们往往具有常人无法想象的创新精神和魄力,而普通管理者则是鼠目寸光的。

我们不妨翻一翻工业革命后200年来的近代史,创业成功的人通常都是半路杀出的程咬金,他们在最出人意料的地方,以最出其不意的方式突然出现,获得了最异乎寻常的巨大成功。

为顾客提供最优质的服务

我们都知道,在商业经营中,有一个让人耳熟能详的理念就是“顾客是上帝”。把顾客当自己的上帝,说说容易做起来可就难了。经营者要达到预期效益,就得为顾客提供最优质的服务,否则他们是不会买你的账的。

可以说,自古以来,了解顾客的需要是一条不变的生意经。满足了他们的需要他们才会买你的东西,经营者才会从中获利。因此,照顾顾客的利益就等于照顾经营者自身的利益。所谓的“顾客是上帝”,说的就是经营者要从顾客的角度出发,以最好的服务态度满足顾客的需求,以便提高我们的销售额度。

大部分公司尤其是餐饮住宿行业,都设有客户服务中心,专门为客户服务,做好客户服务不仅能让我们拥有忠实的客户群,还能帮助我们挖掘潜在客户,所以每一位客户都应该受到足够的重视。

服务不仅仅指的是为顾客提供合适的商品,还包括优质的售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