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三天读懂管理学
23750300000005

第5章 管好自己,再管别人(4)

点评

人们之所以会在交谈中使用这些否定性的词,最根本的一个目的就是巩固自己的权威。同样我们还会发现,两个人在交谈的过程中,有人使用否定式的词语作为开头的话,他们之间的谈话很快便会陷入僵局,因为谈话的另一方很容易在心里产生一种抵触的情绪,使交谈没有办法顺利地进行下去。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有人对你说“你说的是没错,但是……”时,你会怎么理解?一定是“你根本就不同意我的看法!”

或者是“他又要开始反驳我的观点了”吧。

想要改掉这个毛病,就不要再为自己的立场进行辩解。克制住想要“证明”自己的强烈冲动。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维护办公室的工作氛围,使自己也使他人更好地工作。

千万不要滥发脾气

许多人都将愤怒当作一种有效的管理技巧,认为愤怒可以刺激那些无精打采的员工,可以提高员工的士气。是的,没错,管理者的愤怒有时的确可以做到这些,但是当你提高了员工士气的同时,你又需要付出什么代价呢?

要知道,情绪的波动并不是最可靠的管理工具。因为当人类生气的时候很容易失去控制,而当一个人失去控制时便很难有效地去对下属进行管理。你可能觉得,偶尔发发脾气可以激励下属,可实际上,任何人都没有办法预测人们对你的愤怒会作出怎样的反应。所以,在许多时候,上司的这种情绪波动不但不会激励员工的士气,反而会让他们陷入到迷茫的状态。

通常在工作中,人们总是特别留意那些经常发火的同事,虽然他们也有许多其他的优点,但是仍然无法阻止我们将他看成是一个爱发脾气的家伙。所以每当提到他们的时候,人们通常的反应都是“我听说他很爱发脾气”。而这种形象一旦确定下来,便很难得到改变。如果你想要改变这个形象,往往需要花费几个月甚至是几年的时间。

案例

一位喜欢发脾气的父亲找到一位心理医生,向他求助。心理医生在得知了这位父亲的来意后,便让这位父亲回想一件让他发火的事情。这个父亲本能地想到了自己的儿子,一天回家,他发现自己的儿子竟然染了一头的黄发,甚至还想要打一个耳洞。在那个相对保守的城市里,这可以说是最能考验他忍耐力的事情了。

这时心理医生引导着这位父亲开始回想当时自己生气的真正原因,最后这位父亲发现,真正让他生气的,不仅仅是儿子染头发的这个举动,他首先想到的是别人看到这个孩子心里会怎么想——“这个孩子真没教养,他的父母是怎么教的啊?”然后又想到自己的朋友看到后会怎么想——“我真不敢相信,他居然让他的儿子这样招摇过市!”

心理医生问他,你生气的时候更多的是在关心谁呢?是你的儿子还是别人对你的看法?分析下来,这位父亲突然发现,让自己发火的真正原因竟然就是自己。

点评

如果你是一个很容易发脾气的人,并且想要改正这个缺点,那么办法也很简单,就是闭上你的嘴巴,这样别人便无法得知你的心里到底在想什么了。当然,要想做到这一点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你要明白,让你愤怒的原因有时并不是来自于你的下属,原因很可能就在你的身上。

所以,下次你再想发脾气的时候,不妨先仔细想想,你真的完全是因为工作需要而大动肝火的吗?相信你这时会发现,真正让你陷入愤怒的原因并不是来自外界,而是来自于你内心深处。

坚持正确的原则

英国有位知名的教育家叫洛克,他曾经说过:“对待学生我们应该少定一些规矩,一旦你定下了规矩,就得严格执行,但要保证这些规矩或原则是正确的。”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企业中制定各种各样的规定总是不可避免的。但制定怎样的规定才能让企业更好地运营起来,是考验管理者智慧的时刻。规矩定得越多,越容易让人觉得无所适从,所以规矩还是少定为好。较少的规定通常会给员工们一个较大的个人舞台,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充分发挥出来,进而使企业的产出效率得到提高。

规矩少不等于不重视员工的工作态度,也不等于要求管理者放弃自己的原则,正确的原则还是应该保持下来的。规定如果不能得到严格执行,那还不如没有的好。做最合适的规定,执行时做到最严格,才能保证成功。

另外,没有有效的监督,管理部门制定的条例就形同虚设。监督是管理者的一把利剑,它能让员工们工作时满怀热情并保有紧迫感。

案例

古时候,7个流浪汉住在一间屋子里,经济拮据的他们每天只能喝粥度日。为了尽量多喝一点,他们每天要为这锅粥争得不可开交,每个人都觉得分的不公平。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化解各自的矛盾,他们想出一个办法,从7个人中选一个品德高尚的负责分粥。刚开始,这个人分得的确很公平,可过了没几天就开始偷奸耍滑了,趁人不注意就多往自己碗里加。猫腻被人看透后,大家要求换人,但不管怎么换,负责分粥的人碗里总是最多的。

于是,他们又想出轮流分粥的办法,每天换一个人,正好一个星期一个轮回。但后来他们无奈地发现,每个星期只有一天能吃饱饭,这一天也就是轮到自己分粥的那一天。这个新方法也慢慢遭到大家的反对。

最后,他们终于想出一个绝妙的方法:仍然是轮流分粥,但负责分粥的人要最后才能领粥。这个方法果然奏效了,从此以后不管谁来负责,都能分得平均,因为他心里明白,自己是最后领粥的,给别人多加了,自己的就少了!

点评

分粥的故事告诉我们,没有规章制度的组织就是一盘散沙。有了规定,却不严格执行,照样是一纸空文。只有言必行、行必果,才能做到百无一失。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慈不掌兵,义不掌财!”身为一名合格的管理者,就应该把自己正确的原则坚持下去。尽管有时候你可能会得罪人,严重时甚至会丢掉自己的职位。但假如你没有坚持推行自己的政策,你同样也会身败名裂。赢得下属的尊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需要你具备无私的精神,客观公正地执行正确的规定。

“头儿”之间要相互信任

古人有“高处不胜寒”之说,其实也可以拿它来比喻企业中的高层管理者的处境。高级主管就好比是政府里的高级官员,都是响当当的大人物。人们通常很羡慕这样的管理者,甚至有些人长期混迹于同一个企业,把有朝一日当上高级管理者作为自己的目标。追求权力是人们的自由,但是权力是用来为企业服务的,爬的地位越高,你的工作难度就越大,只为了掌权未免落入俗套了。

无论是企业界还是政界,夺权现象早已成为客观存在的事实。也许权力的威力比金钱还要大,所以才会有“权钱交易”一说。管理者们利欲熏心,夺权的手段越来越隐蔽,甚至极其险恶,到了令人发指的程度。

高层之间你来我往的“信任”,也随之变成“虚情假意”。

当然,我们也不能以偏概全地认为,高级主管们不能互相信任,单单只是为了夺权,具体情况还是要具体分析的。一般而言,高层之间丢掉彼此信任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1.同一个岗位上,副手的能力高于主管,经常做一些喧宾夺主的事情,导致“一山不容二虎”的情况发生,于是两人经常撕咬在一起。

2.不同岗位上的两个主管之间,为了博得上司的厚爱,彼此干涉起“内政”。为了不让对方超过自己,他们处处设防、阳奉阴违。

3.不满于利益的分配而产生了分歧,但苦于无法向上司正面交涉,为了争夺利益两人或多人之间从此结了仇。

4.英雄难过美人关。两位男主管喜欢上同一个女职员,并且不断地传出绯闻,男人之间的醋坛子碎了,翻脸不认人。

其他原因还有很多,这里不再赘述。总之,在企业组织中,如果领导之间的合作关系都没有处理好的话,就谈不上管理好各自的下属,整个企业的命运就值得担忧了。

案例

一个国家级的森林公园里,养着一只奇怪的鸟,这只鸟长着两个头,饲养员给它起了一个有趣的名字——“共命”。这只鸟的两个头都有各自的意识,能够独立思考。不管遇到什么问题,这两个“头”都必须商量好才行,否则它们共同使用的翅膀就会不听使唤。

有一天,这两个“头”因为一点小误会大吵了一架,谁也不理谁了。

敌对的情绪越来越重,甚至无法生活在一起。其中一个“头”实在忍不下去了,想和另外一个“头”和好,但对方并没有配合,不但没有和好,反而关系闹得更僵。

后来,这两个“头”每天为了吃什么东西争吵不休。善良的“头”提倡吃虫,不但可以增强体力,还能造福自然。邪恶的“头”则一直坚持吃野生草莓,并且总是让对方先吃,碰到有毒的可以毒死对方,邪恶的“头”好独立生存下去。终于有一天,善良的“头”被毒死了,毒液残留在体内,逐渐散布全身,将邪恶的“头”一并毒死了。

点评

要让许许多多看似复杂的问题得到有效处理,就要从企业的高层领导入手,这是最明智的选择。很多企业管理的根源问题,都要求高层管理者们带动各自的下属,才能正常运行。高层之间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不信任,从而尔虞我诈,明争暗斗,只会把一个团结的企业搞得支离破碎。

活在当下,行在今日

在企业经营期间,领导者不可避免地为昨天的不顺而感到失落,他们总是耿耿于怀,对下属们喋喋不休。他们也经常会为明天的美好充满了憧憬,一想到这点就意气风发热血沸腾,在企业交流会上一遍遍重复着慷慨激昂的演说。然而,当我们叹息追悔莫及的昨天,幻想遥不可知的明天时,可曾提起过即将失去的今天?昨天是已经过去的今天,明天也会变成未来的今天,唯独真正的今天是我们所拥有的。

那么多成功的企业家们,已经帮我们证实了这一点,“只有把握好今天,才能走出昨天,开创明天。”对这些成功者们而言,他们把昨天当作是张作废的支票,明天是暂未兑现的支票,只有今天才是现金,有流通的价值。

昨天已成为过去,想留也留不住,而明天又是现在的延续,想即刻拥有也无能为力。假如不把今天放在眼里,即使你悔过了昨天的失误,畅想了明天的辉煌,又有什么实际意义呢?所以,与其整天生活在美好的想象中,不如把那种美好带回到现实中来,成为今天的动力而加以珍惜。

有一首诗说得很好:不要为昨天叹息,不要为明天忧虑/因为明天只是个未来,昨天已成为过去/未来的不知是些什么,过去的只能留做记忆/只有今天,才是你真正的拥有/今天,是你冲锋的阵地/缅怀昨天、把握今天、迎接明天/昨天是成功的阶梯,明天是奋斗的继续。

案例

美国有一部着名的影片《阿甘正传》,这部电影一举拿下了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最佳导演、最佳剧本改编、最佳剪辑、最佳视觉效果等六项大奖。故事的主人公阿甘只把握今天,并且不断地创造着辉煌。

阿甘的智商只有75,在旁人眼里他是个不折不扣的傻瓜。在母亲的帮助下,他逐渐甩掉了自卑的阴影,执着甚至近乎痴迷地过着每一天的生活。为了躲避同学们的侮辱,他不得不让自己并不灵巧的双腿奔跑起来。正是这种奔跑,让他顺利地升入大学,成为一名橄榄球明星,并且受到肯尼迪总统的接见。

大学毕业后他参军去了越南战场,阿甘并不介怀于别人对战争的看法,他只关注今天发生的事。这样的执着让他成为了英雄,不久又受到约翰逊总统的接见……

点评

在阿甘眼里,昨天属于死神,明天属于上帝,只有今天才属于他。

对经营企业的人而言,又何尝不是如此呢?管理好今天发生的事,才能拥有一个真实的自己。把握好今天的工作成效,才能摆脱昨天的低迷,明天的企业方能有更多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