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三天读懂心理常识
23750400000022

第22章 懂点同事相处之道(1)

和同事们共处一室,正所谓“低头不见抬头见”,同事之间搞好了关系,才能有一个和谐的工作环境,才能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去。有人将同事关系比作刺猬,太近了不行,太远了也不行。因此,和同事相处也是一门学问,如果你还在为不知该不该融入团队而苦恼,还在因同事间的言语摩擦而耿耿于怀,还在为同事之间的不快而心存芥蒂,还在不知该怎样获得同事的认可和感激而左思右想,那就看看这些心理学小故事吧。

积极加入到你的团队中去

李明是一所名牌大学的毕业生,在学校时就表现突出,身边总是伴随着不同的夸奖与赞美。参加工作了以后,他发现身边已经不再有那么多赞美了,但是依然改不了一直以来的要强个性。

当时他和另外一名叫纪学辉的人一起进的公司,两人都是刚刚毕业不久的大学生。纪学辉进入公司之后,看见身边的同事们都认真努力的工作,衣着简单朴实,并且同一间办公室里没有人抽烟,于是他也渐渐逼着自己改掉了一些不好的习惯,比如衣着随意,不修边幅,爱抽烟上网等。除此之外,他还主动和同事搭话,帮助同事解决了不少问题,同时因为工作努力,业绩也取得了不错的成果;而李明一向比较自负,认为自己堂堂一个大学时期的尖子生,为什么到了这里就非要适应这里的一切,有的人还不如自己呢。结果在年终评选大会上,经理决定在新人中选取几个表现比较突出的人作为大家的表率,要求临时投票做决定,纪学辉获得了最高的选票。可是李明心里清楚,自己的业绩并不比纪学辉差,为什么最后获选的人不是自己呢?万般无奈之下,他感叹世事多变,后来辞职而去。

李明的疑问想必大家都清楚,不是他的工作表现不好,而是他过于孤立,没有和同事们融为一体,同事们不喜欢他,当然就不会为他投票。因此,和同事搞好关系是职场生存的必须,不仅会带来一股轻松愉悦的工作气氛,还会提高士气。假如你发现自己无法融入团体,很可能就是自身出现了一些问题,要知道,环境不是随着你而改变的,而是你必须要去适应这个环境。只有那些能够很快融入集体的人,才会获得更多人的喜欢,才能为自身发展创造更多的机会。

想好你要说什么,开玩笑要适度

生活中很多人都喜欢开玩笑,因为在幽默的语言里,往往显示了一个人的情趣,还可以缓和气氛,拉近彼此的关系。刚刚上班不久的王智就是这么认为的,的确,他也通过这种方式赢得了一些人的喜欢。

有一次,同一间办公室的小燕穿了一件新衣服来上班,很多同事见了都说好看,很适合她。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夸得小燕合不拢嘴。就在这时,王智说了一句:“是挺好看的,不过我好像去年就见一个女生穿过,但是她没你穿着好看。”这么一说,小燕的脸立即就沉了下来,一言不发地坐下了。旁边的小丽看出了小燕的变化,于是就低声对她说:“这个人就是这么讨厌,上次也是他。”原来,上次老板来找小丽拿表单,无意中看见小丽写在草稿本上的签名,就开玩笑似的说了一句:“没想到看你文文弱弱的,名字写得倒挺气派的!”邻桌的王智接过话茬就说:“能不气派吗?她可每天都练呢!”一语即出,老板立即变了脸色,“没事的时候多看看资料!”然后转头就走了。小丽刚刚还被夸奖,下一秒就这样被狠狠地摔了下来。

王智本来是想借开玩笑说句讨好的话,但不想却在无意间揭到了小燕的短——既然去年就看到有人穿了,那这件衣服就是过时的。王智不仅没有讨得小燕的开心,还把她得罪了。可见,话到嘴边一定要仔细忖度一下重量,确定你的本意,并组织好你的语言。不管你是真的想开玩笑,还是有意想揭人家的短,都要适度,还要懂得开玩笑的技巧。玩笑的确可以拉近你与同事之间的距离,缓和一些紧张的人际关系,但是怎样将玩笑开得得体恰当、风趣幽默,这才是玩笑的根本目的所在。

与同事相处千万不要太情绪化

薛敏是某家大型企业的高级职员,是一名很有潜力的员工,工作上受到了一些好评,能力上也得到了肯定。平时薛敏就比较热情大方,大胆直率,但是也是因为这点让薛敏有点郁闷。两个月前,经理提拔了一个在各个方面都不如自己的女同事,薛敏很是生气,本来想还是算了,经理提拔肯定有他的理由,但是回想自己做了这么久,不管是在表现上,还是在工作绩效上,自己的出色那是有目共睹的,凭什么一有什么升迁的好事都就让我靠边站,不提拔我也就算了,这次居然提拔了一个在各方面根本就不如我的人!越想越气的薛敏跑进经理的办公室去质问,希望上司能够给个说法。但是这边,上司早就知道她会来问为什么,当然会准备一些冠冕堂皇的理由来堵薛敏的嘴。事后,义愤填膺的薛敏依然是不明就里,工作的热情也渐渐减退了。

仔细分析薛敏不受提拔的原因,其实从她的一系列表现中就能看出来,大胆直率的薛敏太沉不住气,一遇到什么对自己不公的事总要讨个说法,性格本来就很急躁,还不懂得克制,常常冲动行事,太过于情绪化,想想前几天还和一个同事闹过矛盾呢。上司是不看好这些容易情绪化的员工的,一方面不能和同事完美合作,严重时还会给公司的利益带来巨大的影响。这样的员工,上司怎么会冒险拿来重用呢?

因此,这就提醒我们,在遭遇情绪问题时,要学会控制,尽量少暴露你的缺点,不要将情绪拿出来随便发泄。否则,这会成为你升迁路上的巨大绊脚石。

恰到好处地给出你的赞美

公司每逢新员工入职都会举行一次聚会,一方面是为紧张的气氛松松紧,另一方面是想让大家有更多交流和了解的机会,这样才能更快地更有效地进行合作。这次也不例外,小何是这批新员工中的一员,是个典型的美女级人物,不但很会打扮,而且也很入时,但是已经半个月了,公司里除了几个爱开玩笑的小男生找她说过几次话,以后就再也没有人主动去接近她了,就是因为她总是给人一种高傲的感觉,谁找她说话,谁就会碰一鼻子灰。

这次在聚会上,一向平时行事比较低调的沈俊看见小何一个人躲在一边吃蛋糕,就主动上前打了招呼,小何朝他微微一笑,似乎对这突如其来的善意颇为惊讶。沈俊也看出了小何的心思,又上前一步,带着歉意说:“不好意思,没打扰到你吧?”小何把脸转向一边,“没关系,我也没什么事。”沈俊接着就说:“据说美女可都是高傲的公主,可是没想到你给我的感觉倒蛮随和的。”小何转过头来出乎意料地向对面的这个人笑出声来,“谢谢!”一脸明媚的小何端起酒杯敬了沈俊,径直朝前方的人群走去,不远处她回过头对沈俊说:“沈俊,谢谢你,就冲着你这句话,你是我今晚的第一个朋友。”

故事里的小何或许给人的感觉很高傲很冷漠,但是在她的骨子里还是渴望交朋友的,但是又拉不下美女的架子,要知道让一个高傲的人承认自己的缺点是多么痛苦的一件事,而沈俊的那句恰到好处的赞美不仅将她的缺点变成了优点,还给足了小何面子,听见这样的赞美,小何的喜悦当然是溢于言表的。

喜欢被人赞美是人的天性,大多数的人都喜欢正面的刺激,而抵触那些反面刺激,人们总是会对赞美过他的人留有好感,善于赞美他人的长处会让对方对你很快信任起来,而赞美最佳的方式就是既赞美他优秀的一面,也赞美他缺失的一面。当然必须要注意,不能将赞美的话表达成嘲讽的意味,这样就得不偿失了。因此在与同事相处时,要学会笼络人心的技巧,赞美是一项必学的艺术。

试着向你的同事请教

小谢当时来这个公司的时候是以本科学历进来的,不管是在老员工那里,还是在新进的同一批同事里面,都算是比较高的学历了。但是,工作了半个多月后,小谢发现,这里的知识并没有她想象中的那么好学,很多东西她都不会,但是又不好意思向别人发问,担心会被耻笑。

某次正值午休时间,值班室里只有小谢和老员工姚淑梅两个人。忽然小谢的耳机里传来一阵呼叫铃声,小谢接起电话像往常一样镇静,但不料客户提出的问题让小谢一时之间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一阵沉默之后,小谢慌乱而无奈地看着身边的姚淑梅,向她投去求救的目光。姚淑梅看着她足足有三秒,然后接过她手里的耳麦,再次询问客户的问题后,姚淑梅不慌不忙、流利地为客户解答了疑问。事后,姚淑梅开玩笑说:“我还以为这小妮子死都不会向我求救呢!”之后小谢再也没有觉得向同事求教会被看不起了,而是时常会向同事们请教,这样不仅工作上的难题解决了很多,连同事们对她的态度也渐渐变得友好了。

小谢一进公司就以学历高着称,也许在她看来自己这么高的学历应该什么都会才对,不会的东西太多会让别人看不起自己,因此也就不愿意放下身架去向同事请教,这样会让同事觉得你很清高,产生距离感。

其实在工作中,并不是每一件事都是你可以完全胜任的,当遇到困难的时候,正是你需要帮助的时候,这时千万不要死要面子活受罪,要知道,向你的同事请教并不是什么难为情的事情,反而还会表现出你虚心好学的一面,显示了自己的弱势的同时,还给同事在心理上形成一种优势感,提升其自我价值。同事当然更喜欢接近比自己弱的人,这样就拉近了彼此的距离,帮助你不仅可以表现自己,还极大地满足了其虚荣心。当然有的时候你的能力很强,但是为了搞好人际关系,还是很有必要“牺牲”一下自己,向你的同事求教,相信他会更加喜欢你的。

给他人留有退路,不要伤害其自尊

美国的某家大型超市经理约翰,因为希望自己的员工能够认真尽职地工作,因此他几乎每天都会去超市巡视一次。这天,他看见有一名顾客在柜台前等待着,但是那些趁着闲暇时间聚在一起闲聊的售货员们并没有注意到这名顾客,彼此还在有说有笑。经理看见这一幕自然是极其不满。为了纠正这种对顾客不负责任的行为,约翰亲自站在了柜台的后面,并招呼了那名顾客。这一场景被其他的售货员看在眼里,虽然约翰经理什么都没说,但是他用自己的行动给员工们上了一堂深刻的教育课。从此,那些售货员们再也没有犯过同样的错误。

约翰经理的这种做法巧妙地给员工保全了面子,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失职,间接地纠正了他们的错误。这种做法其实比上前去将大家乱骂一通要明智得多,假如上前直接指出错误,说不定就收不到如此的效果,而让大家心存愧疚,才能铭记于心。

与同事相处也同样是这个道理,对于同事间的过节或者是不愉快,大可用一颗宽容的心包容他,使用间接提醒的方式,而不是毫不留情面地加以指责。尊重他人,为其留下足够的退路,他便会感激你,心生愧疚,这样你可能更容易搞好彼此间的关系。如果只是一味地僵持,甚至以牙还牙,不但适得其反,还会将关系引向更为恶化的一面。身在职场,不和同事做好朋友不要紧,关键是千万不能成为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