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三天读懂五千年世界史
23750800000029

第29章 世界近代卷(7)

1816年,俄国贵族青年军官穆拉维约夫和彼斯特尔在彼得堡建立了第一个秘密政治团体——“救国协会”。1818年,在莫斯科组成了有二百人参加的第二个秘密团体——“幸福协会”。这两个秘密团体的成员,热情地宣传民主思想,反对****,但却因大家在斗争方式上存在分歧而相继宣告解散。与此同时,这两个团体里的在俄国南方的一些成员,却在彼斯特尔的领导下组成“南方协会”。他们经常秘密集会,编写纲领,主张消灭皇族,废除农奴制度,建立统一的共和国。他们的主要纲领充分体现在彼斯特尔所写的《俄罗斯真理》之中,这是俄国革命运动史上第一部共和国宪法草案。不久,彼得堡的禁卫军军官尼·穆拉维约夫和特鲁别茨科等人组成了“北方协会”。1822年,南北协会第一次建立联系,双方就联合行动达成协议,一致同意必须采取暴力行动,发动武装起义。1825年11月19日,沙皇亚历山大一世突然去世,因他没有后嗣,皇位中断。北方协会立即召开紧急会议,决定利用皇位中断的时机发动武装起义。俄历12月14日,起义部队在彼得堡参政院广场上集结完毕,他们打退了皇室军队的多次攻击后,皇室又从各地调集大量军队向起义部队进攻。广场上弹痕累累,血迹斑斑,尸横遍地。

1825年7月12日,彼斯特尔、雷列耶夫等人在彼得堡被处以绞刑。俄国历史上第一次反对****制度的十二月党人起义失败。但是,他们那种为了理想和事业英勇奋斗,赴汤蹈火,以求用自己的生命唤醒新一代人的精神,为俄国历史谱写了光荣的篇章。

正如列宁所说:“这些革命者的圈子是狭小的,他们同人民的距离非常远,但是,他们的事业没有落空。”

趣味链接《俄罗斯法典》

1821年,在乌克兰成立的“南方协会”,在彼斯特尔的领导,主张彻底推翻沙皇****制度,实行共和制。1824年,南方协会通过了由彼斯特尔起草的《俄罗斯法典》。它宣布农奴制度是一种野蛮的生产方式,人人生来是平等的。这是一部革命纲领,也是俄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它集中地反映了十二月党人的政治、经济和社会主张。

1848年欧洲革命——席卷整个欧洲的资产阶级革命

19世纪40年代中期,在欧洲大陆存在着两个方面的主要矛盾。一方面,随着工业革命的扩展,新兴的工业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壮大,他们迫切要求争取更多的政治权利,进一步扫除发展资本主义的障碍。另一方面,遭受着外来压迫的欧洲各国人民希望结束外国统治,取得民族独立。同时,各地相继出现的经济危机,进一步加剧了欧洲政局的动荡。

1848年1月,意大利首先爆发革命。人民起来驱逐外国统治者,揭开了1848年欧洲革命的序幕。革命席卷了欧洲的许多地区。法国七月革命以后建立的七月王朝,触动资产阶级的利益,资产阶级非常不满。后来,他们在全国各地以办“宴会”为名,举行群众集会,宣传自己的主张。1848年2月,为了在巴黎举办一次大型“宴会”,群众与军警发生冲突,并升级为武装起义。很快,起义者基本控制了巴黎,迫使国王逃亡英国。七月王朝被推翻,法国再次建立共和国,这就是历史上的法兰西第二共和国。法国的“二月革命”把1848年革命推向高潮。在奥地利和普鲁士等地,资产阶级和广大人民拿起武器,要求结束****统治。在捷克和罗马尼亚,人民为争取民族解放,纷纷发动起义。其中匈牙利起义影响最大,起义者英勇抗击奥地利军队的多次进攻,一度赢得了匈牙利独立。

面对汹涌的革命浪潮,欧洲的封建君主们大为惊恐,资产阶级也害怕革命继续深入会危及自身的利益,各种反动势力开始组织反扑。在此期间,沙皇俄国最为嚣张,派军队到各地帮助镇压革命和民族起义。它帮助奥地利扑灭了匈牙利革命。1848年3月,匈牙利人民发动了争取独立的起义。9月,奥地利军队入侵匈牙利,匈牙利军民进行了英勇的抵抗。眼看奥地利侵略军战败,俄国沙皇赶紧派出几十万大军闪击匈牙利。匈牙利革命最终在奥俄的联合镇压下惨遭失败。

1848年欧洲革命范围广泛,遍及欧洲大部分地区。它沉重地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有利于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趣味链接 裴多菲——以诗歌做号角,争取民族独立

1848年春,奥地利统治下的匈牙利********与阶级矛盾已经达到白热化程度。裴多菲目睹人民遭受侵略和奴役,大声地疾呼:“难道我们要世代相传做奴隶吗?难道我们永远没有自由和平等吗?”3月14日,他与其他起义的领导者在布达佩斯的一家咖啡馆里议定起义事项。当晚,裴多菲便写下起义檄文《民族之歌》:起来,匈牙利人,祖国正在召唤!是时候了,现在干,还不算太晚!愿意做自由人呢,还是做奴隶?你们自己选择吧,就是这个问题!诗人开始把理想同革命紧紧地连在了一起,决心依靠贫苦人民来战斗,把诗歌作为鼓舞人们走向民族民主革命的号角。

工业革命

珍妮纺纱机——英国工业革命的催化剂

资产阶级的统治在英国确立以后,积极发展海外贸易,进行殖民掠夺,拓展广阔的海外市场和廉价原料产地;在国内,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进行大规模的圈地运动,并且因此能够雇佣更多的劳动力。随着对外贸易的繁荣和雇佣劳动力的增加,英国的工场手工业蓬勃发展。

18世纪中期以后,英国商品越来越多地销往海外,手工工场的生产技术供应不足。为了提高产量,人们想方设法改进生产技术。在棉纺织部门,织布工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称为“珍妮机”的手摇纺纱机的织布工具,大大加快了织布的速度。“珍妮机”一次可以纺出许多根棉线,大幅度增加了棉纱产量,将织布的效率提高了十几倍,极大地提高了生产率,增加了产量,迅速改变了织布行业落后的被动局面,使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获得了丰厚的利润。随之大规模的织布厂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为棉纺织业开拓出一片新天地,也为英国的工业革命注入新鲜血液。

棉纺织工业领域的技术发明和革新创造,尤其是“珍妮纺纱机”的出现,成为英国工业革命的催化剂。它引发了英国国内发明机器、进行技术革新的连锁反应,由此揭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第一次工业革命渐渐呈现在人们面前。

趣味链接“一脚踢出来”的“珍妮纺纱机”

1764年的一天晚上,哈格里夫斯回家开门,一不小心一脚踢翻了他妻子正在使用的纺纱机。他立即弯下腰准备把纺纱机扶正。但是当他弯下腰来的时候,却突然愣住了,原来他看到那被踢倒的纺纱机还在转,只是原先横着的纱锭现在变成直立的了。他猛然想到:如果把几个纱锭都竖着排列,用一个纺轮带动,不就可以一下子纺出更多的纱了吗?哈格里夫斯非常兴奋,马上试着干。第二天,他就造出用一个纺轮带动八个竖直纱锭的新纺纱机,功效一下子提高了八倍。制成以后,他用女儿珍妮的名字为自己新发明的纺纱机命名。这就是后来影响英国工业革命,被一个男子“一脚踢出来”的“珍妮纺纱机”。

蒸汽机时代——瓦特奉献给人类的一份特殊礼物

1785年,瓦特改良的万能蒸汽机作为动力开始在纺织部门使用,并很快推广开来,引起了第一次技术和工业革命的高潮,人类从此进入了机器和蒸汽时代。到1830年,英国整个棉纺工业已基本完成了从工场手工业到以蒸汽机为动力的机器大工业的转变。万能蒸汽机为工业革命注入了强大的活力,并将其带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蒸汽机为机器大工业的兴盛解决了至关重要的动力问题,而大工业身上的这个束缚一旦解除,就会无限迅速地发展。蒸汽机还为机器大工厂的建立开拓了极其广阔的地理空间。此后,工厂的选址不必非在湍急的河流附近不可,凡是有煤炭的地方,就能兴建工厂,组织起大规模的工业生产。工厂可以离开封闭的溪谷,开设在市场繁荣、交通发达之处,以便购买原料和销售产品;它可以移近人口密集地带,以便招募人员;许多工厂可以汇集在一起,进而形成巨大的工业城市和经济中心。从此以后,随着蒸汽机技术的不断完善,逐渐被广泛应用于采矿、冶金、制造等各行各业,并成为车辆、船舶等交通工具上通用的便利动力机器,促成了交通运输业的繁荣。

蒸汽机在英国冶金业的推广,对冶金行业的发展也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蒸汽机推动巨大的鼓风机,使得高炉的容积大大扩充,同时冶金工厂的地址也有了充分选择的余地。在英国煤矿和铁矿蕴藏丰富的地区,冶金工业蓬勃兴起。

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使用从英国进口的万能蒸汽机,发明蒸汽汽船,命名为“克莱蒙特”号蒸汽船。他并驱动客轮在哈得逊河航行,令世界注目。为了扩大海外市场,进一步加强殖民侵略和掠夺,1811年,英国人发展了以蒸汽机推动的铁制海轮,这样英国保护远洋航运的商船队力量大大加强。1814年,英国人史蒂芬逊成功地将蒸汽机安在运行的车辆上,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台蒸汽机车。在当时人们的眼界里,它堪称“精巧完美,力大无比”,被誉为“参孙”。

趣味链接“克莱蒙特”号

“克莱蒙特”号是近代造船史上第一艘真正的汽船。它以铁为新型造船材料,以蒸汽机为新的动力系统,以螺旋桨为新的推进系统,开创了造船史的******。“克莱蒙特”号标志了帆船时代的结束,汽船时代的开始。因此富尔顿的名字传遍了美国和欧洲,他被誉为“轮船之父”。

英国工业革命——大不列颠“世界工厂”拔地而起

工业革命之前,英国的资本主义扩张早就冲出了民族国家的范围,创建了庞大殖民帝国的神话,而这是建立在坚船利炮以及商业资本主义扩张基础上的。工业革命后,英国商品——“世界工厂”里源源不断的产品,成为轰击其他民族国家闭关自守大门的重炮。“世界工厂”在一定意义上是由英国的工业家、企业主促成的,通过工业革命期间与世界各地的贸易变化反映出来。

工业革命期间,英国的贸易伙伴,除了欧洲国家外,主要是美洲国家及其殖民地。英国的出口工业商品,从日常消费品到各种生产机械设备,几乎无所不包。其中机械设备的出口在当时占有重要地位。当时世界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生产率水平还比较低,而英国的机器制造业比其他国家发展得早并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所以机器制造业被英国所垄断,为英国带来丰厚利润。根据官方估价的出口额,1820年,英国在世界贸易总额中占18%;1850年,上升为21%。至于商品的进口,由于英国商业信息灵通,往往可以以最便宜的价格购买到“美洲和东欧的小麦和玉米、澳大利亚和阿根廷的肉类、丹麦的乳制品、中美洲的热带物产、马来西亚的锡、南美洲的铁、斯堪的纳维亚的木材等等”。

由此可见,海外市场的征服和开拓,使英国的经济魔爪伸向世界各地。英国在当时世界的工业、贸易、运输、科技等方面均领先于其他国家,因而英国便成为了“世界工厂”。

趣味链接 日不落帝国

日不落帝国一词最早是用来形容16世纪时的西班牙帝国的,它来源于西班牙国王卡洛斯一世的一段论述:“在朕的领土上,太阳永不落下。”日不落帝国是指照耀在部分领土上的太阳落下而另一部分领土上的太阳仍然高挂的帝国,通常用来形容繁荣强盛、在全世界均有殖民地、掌握当时霸权的帝国。而如今该词在一定的场合用来形容帝国主义,而未必特指某一统一的国家政体。

工业革命的扩散——共享工业革命的雨露

18世纪未,工业革命逐渐地从英国这个工业革命发源地向欧洲大陆和北美扩散,后来,又扩散到世界其他地区。拿破仑战争结束后,英国政府废除机器出口的法令。这时,英国工业家已积累了大量过剩资本,正在欧洲大陆寻找投资场所。伴随着机器出口,阻碍工业革命扩散的其他障碍也一个一个地消失。因此,欧美诸国先后走上工业革命的道路,共享工业革命的雨露。

法国是英国一衣带水的邻国,很容易受到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因此,法国成为继英国之后第一个发生工业革命的大陆国家。随着拿破仑帝国倾覆后,国内外政治局势趋于稳定以及战争创伤的逐步恢复,法国的工业革命大踏步地前进。和英国一样,法国的工业革命也是从轻工业开始的,机器首先在纺织业各部门中得到推广与应用。机器的采用提高了生产效率,纺织品产量剧增,在法国出口商品中占居首要地位,已在国际市场上与英国展开竞争。大约与法国同时,美国也开始了工业革命。第二次独立战争后,美国彻底摆脱了对英国的经济依赖,工业革命全面展开,棉纺织业率先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劳动。随后,在毛纺织业、食品业、服装等部门中,也普遍使用了机器,轻工业初步实现了机械化。此后美国工业革命迅速发展,涌现出许多新发明,如轧棉机、缝纫机和轮船等。特别是采用和推广了机器零部件的标准化生产方法,大大促进了机器制造业的发展,推动了机器的普及。19世纪中期,美国完成了工业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