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三天读懂中国文化
23751000000016

第16章 饮食起居:最是珍馐和衣衫(4)

羊肉与西瓜同吃伤元气,与田螺同吃会积食腹胀,羊肉与食醋搭配会削弱两者的食疗作用,并且会产生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对心脏也有伤害。醋性温,有开胃、活血、杀菌等作用,适合与寒性食物相配来吃,不适合与羊肉这类温热食品相配。另外羊肉与南瓜同吃也不好,会引起黄疸和脚气病。

“鱼头豆腐”有什么来历?

“鱼头豆腐”是苏菜中的一道名菜,它出自乾隆下江南的一段趣话:一次,乾隆微服私访,来到了吴山,不巧碰上了大雨。他又冷又饿,便走进一独居人家避雨,顺便找些吃的充饥。屋主名叫王润兴,是经营小吃的,心地善良,看见来人如落汤鸡一般,顿生同情之心,把家中唯一没卖出去的一个鱼头和一块豆腐,放进一个破砂锅中炖好给来客吃。乾隆从来没吃过这么好吃的东西,他觉得这菜比宫中的山珍海味还好吃。乾隆十分感激户主,等到他再次来到吴山时,他没忘记这位好心的户主,又去这间破屋子,对户主王润兴说:“你手艺这么好,不如开一个饭铺。”王润兴答:“我家境贫寒,自个儿都吃不饱,根本没有钱开店呀。”乾隆听后,便赏赐了他几百两银子,还提笔写下“皇饭儿”三个大字,最后以“乾隆”二字落笔。王润兴这才知道他遇上了乾隆皇帝,惊出一身冷汗,立刻下跪。后来王润兴开了饭铺,生意十分红火,日子也富裕了。“鱼头豆腐”这道菜也流传了下来,经过多次的改进,最后成了苏菜中的一道名菜。

趣味链接:道口烧鸡

道口烧鸡由河南省安阳市滑县道口镇“义兴张”世家烧鸡店制作,由张炳始创于清朝顺治十八年(1661年),已经有三百五十年的历史了。张炳在刚开始制作时,没有特殊的好方法,因此生意并不兴隆。后来他从清宫一位御厨那里求得了烧鸡秘方,才做出了香美的烧鸡。从此,这一制作烧鸡的技艺历代相传,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道口烧鸡与北京烤鸭、金华火腿齐名,实属一道特色美食。

农历和阴历是一回事吗?

很多人认为农历就是阴历,其实,它们是有着很大的差异的。

1.使用的地区不同,农历在北半球中纬度地区普遍适用,特别是在中国及东南亚华人聚居地得到广泛使用。但阴历主要限于******国家使用,并且是只在欢度宗教节日时才使用。

2.农历与阳历有相同的特征,能够用来指导农时。而阴历就不能,它只能反映月相变化,不能指导农时活动。

3.两者月首不同,农历把日月合朔的时刻所在的日期定为月首,唐初以后,改用“定朔”,就是初一固定在真正的朔日,当天晚上一定没有“月亮”。而阴历的月首以新月始生为朔,相当于农历的初二或初三,当天晚上可见到“新月”。

4.两者的“年”不同,农历的“年”与阳历的“年”基本一致,但回历纪年中阴历的“年”只有354天,和阳历“年”有约11日的差异。农历的新年一般都在冬季,但阴历的新年却有可能在暑期到来。

总之,中国的农历所包括的地理意义更加丰富,它能反映寒暑往来和月相变化,比阴历更加实用。

趣味链接:何谓花朝节?

旧俗以夏历二月十五为“百花生日”,刚好是“惊蛰”到“清明”之间,这时候春回大地,百花盛开,故称此日为“花朝节”或“花神节”。花朝节在武则天当政时期流行全国。武则天嗜花成癖,每到夏历二月十五这一天,总要令官女采集百花,和米一起捣碎,蒸制成糕,用花糕来赏赐群臣,从此花朝节活动流传开来。宋以后,节俗中又增加了种花、栽树、采摘野菜等内容。清人蔡云诗句“百花生日是良辰,未到花朝一半春;红紫万千披锦绣,尚劳点缀贺花神”,很能说明古人过花朝节的盛况。

“麻婆豆腐”是麻婆发明的吗?

麻婆豆腐的发源地在四川成都北门外的万福桥头,它是由陈麻婆发明的,她原本姓刘,但由于她有一脸的天花遗痕,丈夫又姓陈,所以人们叫她陈麻婆。

19世纪初,陈麻婆和丈夫在万福桥头开了一家饭铺。这里是油商运油的必经之处,于是脚夫们常常来这儿落脚吃饭,因为豆腐便宜,所以脚夫们常吃,时间一久,豆腐的各式做法都吃腻了。有一回运油的脚夫想吃一道与众不同的豆腐,并且大方地贡献出菜油。陈麻婆也没什么头绪,就用手边的辣椒、豆豉、豆瓣酱、青蒜、花椒末和黄牛肉末,烧了一道麻辣鲜香的豆腐,没想到脚夫们吃后赞不绝口。陈麻婆的这道豆腐既软又滑,外形完整不烂,味道则是麻、辣、鲜、烫、酥、嫩。不久就扬名千里,成了陈麻婆烧的招牌豆腐,也就是现在风靡世界的川菜名肴“麻婆豆腐”。

趣味链接:豆腐的发明

我国淮南有一家豆腐坊的名字叫做“淮南堂”,是为了纪念豆腐的发明人——汉代的淮南王刘安而建的。原来刘安讲求黄老之术,朝夕勤奋修炼。

伴他修炼的道人们,常年吃素,他们为了丰富自己吃的食品,就悉心研制出了鲜美的豆腐,并把豆腐献给刘安一同享用。刘安一尝,觉得十分可口,于是下令大量制作。从此,人们就将淮南王刘安当成了豆腐的发明人。传说,刘安后来在八公山成仙,人们便在山上修建了淮南王刘安庙,于是“八公山豆腐”,也名扬天下了。

缠足起源于什么时候?

古代女人裹脚兴起于五代时期。据说,南唐后主李煜有一次看到嫔妃窅娘以帛缠足,足如新月,在莲中跳舞,显得婀娜多姿,轻柔曼妙,不禁喜不自胜。此后,窅娘为了稳固受宠的地位,便常用白绫紧裹双足,时间一久,她把脚裹成了“红菱形”,舞姿也更加婀娜,李煜也更加喜欢她了。于是后宫都竞相仿效,开始裹脚。后来又传到了宫外,民间女子纷纷仿效,逐渐形成了风气,风靡了整个社会,成为一种病态的审美。

裹足在宋元明清一直都盛行不衰,在元代末年甚至出现了以不缠足为耻的观念。这时期,对裹足的形状也开始有了一定的要求,不但要小,还要缩至三寸,而且要弓,裹成角黍形状等。清代时期,裹足已经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社会各阶层的女子,都纷纷缠足。在当时一个女人,缠足如何,会直接影响到个人的终身大事。女子因脚太小行动不便,出现了很多要他人抱着进出的“抱小姐”,这样的女子在当时还十分受欢迎。当时的男人们还这样认为,缠足可防“淫奔”,女人有一双小脚,就不能轻易地跨越庭园与别人通奸了。

趣味链接:缠足前要准备的物品

蓝色裹布六条,八尺到十尺长,布要浆好,否则会有皱折。

平底鞋五双,鞋形尖。睡鞋两三双,是在睡觉的时候穿的,以防止裹布松开。针线,是在裹布缠好后,把缝隙和裹布的头缝好。棉花垫进鞋里防止磨出鸡眼。小剪刀,用来修脚指甲和鸡眼。缠足前还要用温水洗脚。

为什么女孩待嫁叫“待字闺中”?

我们现代人一般只有一个比较正规的大名,作为社会活动中代表个人的符号。而在我国古代,人们有名有字,取名字很讲究:出生三个月后要由父亲为孩子取名,作为童年时对他(她)的称呼。到成年后,还要在名之外取一个庄重、正规的别名“字”。古代男子二十岁要举行结发加冠仪式,代表成年,要取一个“字”作为别名;女子十五岁举行笄礼,又叫上头、上头礼,即改变幼年的发式,把头发盘起来,插上簪子,从此代表成年了,也要取“字”作为别名。这就是《礼记·曲礼上》所说“女子许嫁,笄而字”。有了“字”就表示已经成年了,标志着到了嫁人的年龄了,所以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字”就有了出嫁的意思,那么女孩待嫁也就叫做“待字闺中”了。

另外,我国古代求婚时候,媒人会把男方的生辰八字带到女方家,叫合婚,看看双方八字合不合,若是八字相合就进行撮合,不合就另外选择其他男子。所以“待字闺中”还有等待男方来求婚的意思。

趣味链接:汉族女子的成年礼

汉族女子的成年礼叫做笄礼,是古代嘉礼的一种。俗称“上头”或“上头礼”。笄,就是簪子的意思。从周代起,就规定贵族女子在订婚以后行笄礼。一般都是在女子15岁时举行,如果一直没找到订婚之人,就到20岁行笄礼。受笄就是在笄礼时将头发绾成一个髻,然后再用一块黑布包住发髻,以簪插定发髻即可。